《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伐-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到这个命令,完颜福寿当即额头冒汗了,心中大骂完颜雍和洪过,这两个家伙都够邪性的,好好的大路不走,玩上什么海上,,这不是要累死老子么?

骂归骂,万一真丢了海阳,或是洪过从自己的防线冲进来,那可不是说着玩的,到时候自己就是死路一条了,是以,完颜福寿还是按照完颜雍的安排,老老实实的征调地方官员在海边设立建议的烽火台。

不过,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又怎么可能真的奏效,不待完颜福寿将所有烽火台布置好,就传来了洪过率领近卫军登陆的消息,地方并不在海阳,而是在那座洪过的老巢,昔日武清县的走私海滩。

虽然武清县是完颜雍重点防范的地域,无奈此地上下官吏都与洪过有千丝万缕联系,遇到洪过的人前去联络,竟然上下合伙,将个派来的知县和县尉瞒的严严实实,然后偷偷接应近卫军的船队登陆了!

听到洪过竟是在中都近在咫尺的武清县登陆,完颜雍气得几乎吐血,一面下令调遣完颜福寿军队主力前去阻拦,一面又从中都调动兵马去接应,试图乘着洪过立足未稳,就将近卫军一举歼灭。

正在完颜雍上火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传入中都,南面的宋朝廷突然分兵三路大举北伐,一路从建康兵出庐州,攻入了河南地界,一路从襄阳出兵经南阳盆地进入豫西,第三路在四川汉中起兵,走陕西,目标不是河南便是河东,面对三路大军的进攻,在豫南镇守的仆散乌者已经全线收缩,一直退到归德府龟缩,准备死守归德牵制宋军。

听到这个消息,完颜雍大呼一声,仰天长长叹息:“难道说,真是天意如此不成?”他心中明白,仆散乌者并非一个忠臣烈士,就凭仆散乌者的动作便能看出来,此人也是个骑墙派,现在之所以龟缩,估计不是条件没谈好,便是还想观察下进一步的形势发展。若是看着形势不妙,他才不会为完颜雍陪葬,一准是投降了宋军。

见到皇帝如此摇头叹息,立即有显德军节度使卢万家奴大是不忿,站出来向完颜雍讨要兵马,前往河南拦截宋军。卢万家奴说的明白,那宋军又什么能耐,大定军战洪过兵马确实有些勉强,但是要去面对宋军,还真如看土鸡瓦狗一样没放在眼中。

完颜雍也不犹豫,当即下令,让卢万家奴统帅三万精锐,前去大名府挡住宋军,不求能击败这三路兵马,只要能当三路宋军挡在大名府就可以。

同时,完颜雍连忙派出使者前去西夏,请求西夏务必派兵阻挡宋军,他在诏书中说的清楚:唇亡齿寒,大宋既灭大金,又岂会独留西夏?

能做的都已做了,现在完颜雍所要做的,就是去等待,等待各方的消息。

第七部#183;宋伐,以大宋的名义第三一六章中都攻防战(下)

第七部#183;宋伐,以大宋的名义第三一六章中都攻防战(下)

时间一点点流逝。第一个消息让完颜雍感觉欣慰,洪过的近卫军三万人,被两路大定金军包围在武清县城,假以时日似乎可以将其彻底消灭。

完颜雍摸着额头不禁为之苦笑,十万人,包围住三万人,竟然就以此沾沾自喜了,什么时候大金国的军队变得如此软弱不堪?不过,围住总是个好事,没有了这支强悍的近卫军,估计河北的战事应该有好的变化吧。

果然卢万家奴兵出大名府,随即,重新修整大名府的防御,做出一副准备坚守的架势。

就在隆兴五年的春季,南宋北伐大军势如破竹,除去留下五万人围困归德府,三路大军之中,东路和中路分道进取河南与山东,西路军汇聚了陕西韩家的三万汉军,聚兵八万由豫西攻入河东,沿途各城纷纷请降。很快就收复了大半个河东地区。

那中路宋军以成闵为主将,在五月份便收复了大宋的故都汴梁城,然后并不停止脚步,在五月末推进到黄河岸边,伐木打造渡河用的木排和船只。西路兵马的主将乃是李显忠,得到坚守海州的魏胜资助,直捣山东两路,在五月末时候抵达了曲阜新泰一线。

看到如此形势,据守在归德府的仆散乌者也开始动摇,派出使者与城外的宋军主将虞允文接触,在准备“体面”的解决归德战事。

见到自家兵马旗开得胜,反而原先威风不可一世的近卫军吃瘪,成闵大是痛快,也不管原先的计划,没有秉持东西两路兵马共同进退的原则,就在六月初派兵渡河,由于船只和木排不足,每次只能运输两三千人,忙碌了足足三天,也才运过去半数兵马四万多人,还有大量的辎重放置在南岸等待运输。

就在这个时候,一支金军突然出现在北岸,当宋军草草组织起军阵的时候,这支金军飞速插入宋军的阵中,有如切瓜般将宋军击败,四万宋军被击溃后,大部跳入滚滚的黄河水中。被杀和溺死的足有两三万,其余的兵马乖乖跪在地上向金军请降。

哪里想到,卢万家奴却不打算放过宋军,待战事略略停息后,一声令下,三万金军同时下手,又将请降的万余宋军尽数砍杀,宋军的鲜血然后了黄河的北岸。

站在南岸的成闵,眼睁睁看着四万将士被人屠杀,自己却毫无办法,双眼圆睁虎目中竟是流出鲜血来,可是,他除了仰天大叫外,也只能徒呼奈何无力回天。

河岸一战,一下将大定金军的士气提振起来,便是归德府内的仆散乌者,辗转得到了战报后,立即断绝了与宋军的联系,甚至开始尝试着派兵冲击宋军营地,幸好虞允文一直不敢掉以轻心,总算没让他得逞。

其他两路宋军也传来消息。本来纷纷依附的各地义军,这个时候也不大热情,在河东中部晋中平原的大小城市,也纷纷组织抵抗不再归降,尤其是已经商谈好投降事宜的太原城,这是也闭门自守好似要抵抗到底。

这种情势,立时让南宋朝廷中的一些人得到了机会,他们冒出来上窜下跳,一面散布北伐必败的悲观论调,一面弹劾洪过轻率动作丧师辱国,要求朝廷抓捕洪过下狱严加审讯。

到了这个时候,赵昚反而下定决心,不仅仅第一次顶回了太上皇的“建议”,更暗示御史出来弹劾那些活跃分子,然后,他立即下旨,令张浚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督师河南,统调三路大军,征召老将刘琦和杨存中为参军,同时将成闵调任建康御前驻军都统制,中路兵马改由虞允文统领。

这道命令显示出,皇帝陛下不仅没有半点退缩的意思,而且做好了易将再战的准备,登时,临安城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到了三路大军身上,有些人憋着一口气准备再次跳出来,有人则是为皇帝。为虞允文捏上一把汗。

宋军这次北伐,一路没有任何困难就推进到黄河岸边,三路大军上下兴高采烈,没人去想前面会有多少障碍或是困难,每日只是计算一旦打下了燕山府,也就是金国的中都城,他们会得到多少赏赐。现在被金军迎头痛击,顿时没了半点神采,垂头丧气的,连平日行军时候都改成了弓着腰。

归德府不再唾手可得,中路军面临了巨大的归途危机,而李显忠的东路军虽然好些,但也小心谨慎数倍,有时每日只推进十余里,惟有西路军,前有坚城太原阻挡,偏偏南宋朝廷严令进军,他们进退不得,惟有将太原团团围住准备攻打。

就在完颜雍有些得意的时候,大定府前线传回战报,在临潢的正隆朝廷兵马先后渡过潢水和落马河,兵锋直指大定府,三韩城的兵马吓得急忙后退。试图退回大定府城据守,却没想到在半路上,还没追到正隆军,就被突然掩杀过来的契丹骑兵所杀散。紧接着,正隆军用俘虏的大定军将领作掩护,打起大定军旗号诈开大定城门,一举夺取了长城隘口的最后一道屏障。

随即,正隆军和契丹军联合进攻,直抵长城隘口的栾阳城下,做出大举攻打栾阳的架势,立时将大定朝廷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支黑甲兵自锦州杀出,同样是三万人,飞快的来到宗州城下,在内应的帮助下一夜夺取宗州城,吓得海阳守将惊呼,原来近卫军没有调走!

到了这个时候,大定朝廷的诸位如梦方醒,感觉上了恶当的他们连忙调动围困武清的兵马大部,北上匆匆个赶往海阳阻挡近卫军,只在武清城下留了两万军队困城。

谁想到,大军调走的第四天晚上,武清城门四开,大队精锐近卫军好像出匣猛虎一样冲入了金军大营,金军本就战力不堪,兵马又只有两万,哪里顶得住三万近卫军的冲杀,经过两个时辰的战斗,两万大定军就或逃或降彻底瓦解。

随即,近卫军也不打扫战场,甚至连收拢俘虏都是由武清城内的自卫军进行,洪过统帅大军马不停蹄的北上,剑指之处正是中都城。

接到了武清的败报,完颜雍有如被重锤打击一般,整个人呆坐御座上半天没出声,下面的宰相枢密使们没有他的命令,也不知应该如何是好。

那统帅兵马前去海阳的,正是大定朝廷的元帅右监军完颜福寿,听到武清兵败,他吓得大惊失色,慌乱中连忙下令去增援中都城。

就在蓟州的沙流河镇附近,完颜福寿遇到了近卫军的伏击,面对蓄势待发的精锐近卫军,两次奔波疲惫不堪的大定军,哪里还能对抗,稍加抵抗后,就开始大规模的溃逃,连完颜福寿本人。也在乱军中被近卫军所擒获。

抓住了完颜福寿后,洪过毫不停息,利用完颜福寿本人诈开栾阳城,就在沙流河大胜的两日后,便打通了长城防线,将近十万契丹和正隆朝廷联军放入关内。

紧接着,洪过分兵,一方面以契丹兵配合部分正隆军,一直向西从背后攻打海阳城,去接应乔装城近卫军的三万高丽兵,一方面则由他亲自统帅主力七万,一直杀向中都城。

到了这个时候,完颜雍再也顾不得其他,连忙从各个要隘抽调兵马归返中都城,不过,大定天子还是非常明智的,即便中都危急,他依然没有调回卢万家奴的兵马,有那三万大定军存在,就足以迟滞南面宋朝廷的大军,这笔买卖怎么看都划算。

遭到了前后夹击,海阳城顷刻易手,紧接着,这支军队没有前去中都,而是扫荡中都路境内的城池,铲除大定朝廷的统治,驱赶那些继续忠于完颜雍的官吏,按照宋金正隆和议的文本,这些州县都被临时委派了近卫军的官吏,算是代替南宋接收政权。

在中都城,洪过也没有完全将之包围,笑话,中都城先是辽国的南京,现在经过完颜亮的大规模修建,周围足有几十里长,他才七万人马,怎么可能将其包围,此时的近卫军只是驻扎在卢沟桥附近,利用卢沟河的便利交通来运送兵员和物资。

中都路的巨变只在月余之内发生,当一份份露布报捷送入临安的时候,整个南宋朝廷都惊呆了,一月前,他们接到的战报上说,北伐能否继续维持都很难说,才一月时间,怎么洪过就已经驻兵中都城下,似乎北伐就要成功?

登时,朝中无数官员纷纷上表祝贺,那股子热情,怎么都看不出一月前的人心惶惶,混似大宋已经平定中原混同一宇似的。

到这个时候,皇帝赵昚当即下令,再次派礼部尚书前去太庙告祭,然后颁下旨意,加封洪过为河北诸路安抚大使,枢密直学士,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少师,燕国公。

北伐大战尚未竟全功,皇帝就开始大封功臣,这种强烈的政治信号,立即刺激了前线作战的诸军大将,吴璘,韩易,李显忠,甚至虞允文都勒令部下并力北进,一定要赶上攻打中都的尾巴。

北伐西路军的统帅有正副之分,吴璘为正韩易为副,两人望着城高墙厚的太原城已经叹息了不止一次,可是,两人的兵马在太原城下已经死伤近万,那太原还是屹立在他们面前,让两人生出一种无力感。

就在这时,有太府少卿洪适到来,为两人带来一个好消息,他作为使臣出使西夏取得巨大成果,现在西夏的兵马已经在任德聪的统帅下,从河东北面杀了过来,一路攻打西京大同府,一路由北向南攻向了太原。

吴韩二人大喜过望,好生恭维了洪适一番,随即谈及如何攻打太原,洪适听了一阵,被两人问及的时候,思考了一阵,才缓缓说出来:其实太原并非强攻可以拿下,关键还是一个借势,前者太原城之所以顽抗,还不是看到大定朝廷有起死回生的希望,现在只要将中都的事情让太原守将知道,相信太原守将还是会冷静下来好好思考前途的。

吴韩两人闻言登时如冷水泼头,一下清醒过来,先是向太原城里派出使者,然后故意在西夏兵马到来时候,搞出巨大的动静让城头看个清清楚楚,最后,甚至放开了包围圈一角,任由太原的使者去其他地方探查。

经过半月时间的反复查探,太原守将终于确定了大定朝廷确实大势已去,终于向城外的宋军开城。太原一下,整个河东两路俱为南宋所有。

南面的归德府,包围的宋军还是没有办法劝说仆散乌者,最终还是纥石烈志宁的一封信,让这个狡猾的女真将军打消了一切幻想,不得不答应让出归德府,自己率军北上投靠洪过,哦,或者说是正隆朝廷。

隆兴五年九月初,随着东西南北各方面兵马缓缓到来,原本驻扎在城外的大定兵马,也开始缓缓退入中都城,到这个时候,在中都城下的兵马足有四五十万,光是南宋军队就是二十四五万,洪过近卫军三万,高丽兵三万,正隆朝廷的女真兵六万,契丹兵五万,西夏兵五万,甚至还有仆散乌者的兵马三万,路上汇聚过来的各路义军近十万人!

这些军队中,看似南宋的兵马最多,似乎应该以张浚为总元帅,可是,到达中都后不久,张浚就发现了,别看宋军人多,其他各路兵马加起来也不弱于宋军,而且,那些兵马都不甩他老人家,一个个都是惟洪过马首视从,这么一看,张浚虽然还是清河郡王,这时还要老老实实的退到一边,看洪过的眼色才好。

战争打到这个程度,其实胜负已经没有悬念,但是,不到最后一刻依然不好说胜负如何:困守一座中都城,似乎完颜雍已经山穷水尽,可只要大定朝廷上下一心,牢牢守住城池,光是城外这些来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