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4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有算上大头的收入就是商税,随着各地税率的降低和国外贸易的兴起,沿海港口已经逐渐形成固定的税收来源地,将来规模只会越来越大,钱也必会滚滚而来,流进大宋的国库。但是现在赵柽正筹划着一个大行动,消耗的金钱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苦日子还得先过着…

第一百七十章战和又起

赵柽即位三年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扩大生产,整训军队,可能老天爷也看到他的不容易,居然是年年风调雨顺,国家没有发生大的天灾,就是十年有八年受到洪水威胁的开封都没受到水患的威胁。而大宋毕竟底子厚,又占据了丰饶之地,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百业重兴,边贸兴旺,从而迅速恢复了元气。

在强大自己的同时,赵柽不但自己不再给金国岁贡,还切断通往金国的陆路交通,抢劫其它诸国给金的岁贡,还封锁沿海港口,凡是进入金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来自哪里全部击沉。且不断派兵骚扰金境,迫使他们供养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这些手段使金国的财政收入枯竭,经济趋于崩溃,到了兴国四年,金国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根本无法无力侵犯。

但是在这形势好转的时刻,赵柽却想不明白了,过去天天嚷着要北伐金国,迎回先帝的呼声却越来越弱。他即位之初这种奏章常常堆满案头,现在却成了稀罕物,取而代之的却是要求削减军队开支,减少武备,裁减兵员的奏章。朝野上下似乎已经忘却刚过去没有几年的‘靖康之耻’,完全沉浸在经济发展、政通人和的好日子里了。

‘忘战必亡’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赵柽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过和平的日子,厌倦战争,但是富国而不强兵,危机刚刚过去就忙着解甲归田,必然会走老路。自己费劲巴拉的搞经济,恢复民生。不也是为了能外御强敌,内安黎民。可强敌未灭,国耻犹存的情况下。他们忘得太快了,而定州路兵马总管岳飞的一本奏章在朝堂上引起了一场风波…

岳飞上书赵柽‘称军马已经整训完毕,粮草充足,而金军日渐衰弱,应起兵北伐,收复燕云,直捣黄龙,迎回先帝。’有的朝臣却称其好战,国家刚刚稳定。匪寇才平,烽烟未熄,却要再起战事于国于民不利。

而其灭金的言论也引起非议,他们以为应乘此时机不是再战,而是和谈换回先帝,哪怕是耗费银钱。还有人以为现在已经恢复到了辽宋时的旧界,还夺取了云州,已经占了便宜,可以与金媾和。再现辽宋‘澶渊之盟’后的百年和平…

赵柽在上边听得明白,心里明白在外敌入侵、战乱不断的特定历史条件自己不断提高武人的地位,使武将事权增重、地位和威望提高,与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发生了冲突。而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与武将权力增重之间的矛盾将始终存在。且这个矛盾也会随着抗金形势的变化而升降,如今天下似以太平,这个矛盾便开始增强。

岳飞不过是个三边守臣。一封奏表却引起他们这么多言辞激烈的言论,不外乎是担心战争再起武人们必然再受重用。进一步威胁到他们的地位,反而不如趁现在的机会阻止战争的爆发。什么为国为民多半是借口。对于此事赵柽反常的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没有驳斥他们的言论,而是保持了沉默,可事情却并未因此平息,反而持续发酵。

先是太学数百学生于清明日祭拜成为靖康之变殉难烈士之后,群情激昂,他们以血为墨写了封奏表进到宫前。宣德门再次上演了‘伏阙上书’的一幕大戏,太学生们宣读讨金檄文,朗读殉难大臣们的诗赋,呼喊口号,吸引了大批百姓围观,一些反战的朝臣被追打,辱骂,只能避在宫中不出。

太学生上书的次日,各个军校的学生也‘自发’的到枢密院上书要求出兵北伐,而他们的态度却比之太学生们‘文明’多了,一直保持着严整的军容,进退有序,严守军纪,更没有发生打人、骂人的事情,始终保持着克制。

在文武两学的学生们群体上书后,又有京中各行会联合上书。这些人从各个坊市聚集到宫门前,来的不但有各行的大佬,也有杀猪卖肉的摊主,瓦子的伎人,酒楼的泡汤,上灶的大厨,游方的道士、和尚,形形色色、服饰各异,不一而足。

过去说是七十二行,可宋朝是大发展时期,京中却有一百零八行,可谓覆盖了各行各业的每个基层,而且人数众多,来到宫前的就不下万人。他们的‘大游行’一时间轰动全城,而他们比之学生们的游行却实惠多了,捐出各色物资、银钱合计百万贯以资军用。

事情越闹越大,百官们一时毛了爪,又纷纷上奏,有的要求皇帝下旨安抚百姓;有的以为不能助长此风,借以要挟朝廷,应调兵镇压,以免引起动乱;有的说应该听取民声,朝廷应民所想;还有的人认为民心可用,正是北伐的良机,灭金国雪国耻。

皇帝依然没有表明态度,宰执们也不敢妄下论断。可事情还在发展,是战是和的争论从朝堂向民间蔓延,从京城向四周府路、江南扩散,而各地官员也纷纷上奏,他们的态度反而比较鲜明,力主北伐,对金开战,而这些人多是赵柽即位后更换的主战官员。

主和的声音反而多是来自一些曾被赵柽打压的士人和官僚集团,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借此挑起文武间的矛盾,使以李纲等士人重新站队,从而逼迫皇帝重新启用他们这些人与金媾和。而江南的民间的声音又比江北弱了许多,他们许多人没有经历过金国入侵,对亡国的感触要淡一些。可江北却被金军扫荡,他们家破人亡对金国恨之入骨。

就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赵柽忽然得到登州水军的奏报,称在巡海中俘获一艘从辽东开出的商船,可船上的人却称自己是大宋的御史中丞秦桧。他们找人辨认,确认无误,正是汴京城破之时被金军掳走的秦桧,现在请皇帝定夺。

赵柽有些好笑,自己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许多良将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变得无声无息,消失在历史当中。他本以为秦桧这等奸佞也终会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变成红尘中的尘埃,消失的无踪无迹,没想到他又重新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不知道其为何又来找死…

………

秦桧登陆之后表明了身份,说明了‘脱险’的经历,立刻获得了礼遇,受到了当地士人的热情款待,只因为其在靖康之变中力主抗金才被金人所忌,将他掳走,是大家心目中的忠臣义士。这些让秦桧心中稍安,对自己回归的使命有了些底气,可有些担心新君对自己的态度。

原来金国在之前制定了几项对宋策略,可却都无法落实,而形式对他们却越来越不利。为此,金国女真最高决策者于年初再次聚首开会,会议的中心内容即是商讨如何才能灭亡南宋的问题

会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远房侄子陈王完颜兀室,担心“宋氏之再隆”,可是单凭军事力量又“不可以威取”,于是认为要想方设法从宋内部进行破坏。为了实施以和议佐攻战的计划,他们又进一步地分析了南宋大臣们的情况,认为李纲等人志在于复仇,宗泽等人则习于兵事更为强势,这些人“势难先屈”,也不可能为金国女真人所利用,商量着派内奸打进宋廷为内应。

于是有人提出只有派遣在金国的宋臣先归,对宋进行威吓,使之归顺,我们“佯不从而勉强听之”。大家都觉得这条计谋很好,但派谁合适呢?他们提出孙傅等人,可却被宗翰否认了,认为其已经‘失节’,为宋朝上下怨恨,回去也不会获得原来的地位,他提出了不如派秦桧回去。

宗翰说他很喜欢秦桧这个人,所以才把他“置之军中”,不到半年,“其言皆验”。他认为秦桧不仅已经投靠了金国,而且做事十分有策略。“若纵其归国,必是得志,可济吾事”。同时,还认为秦桧在靖康末年,给金国上书请存赵氏,成为俘虏,在宋朝廷里也留下了‘忠义’的名声,是以‘天下高之’。有了这件迷人的外衣作伪装,送秦桧回去,就容易掩盖其内奸的真面目,而且还能取信于宋廷。

其他人也觉得宗翰所说的话有道理。而秦桧自卖身投靠金国女真人后,的确不断用实际行动表明他是真心实意为其金国主子服务的。可大家还是不太放心秦桧,一帮人又对秦桧多次试探,终于下了结论——‘南臣贫薄,唯桧温实’,也就是说,他们对秦桧经过多次考验以后,对秦桧是完全信赖得过的!

所以,金国女真统治者们就把决策告知秦桧,要他回宋后‘俾结和议为内助’。即是要秦桧南归充当内奸,从内部破坏宋的抗金事业。秦桧当然非常乐意,结果女真统治者也就“纵之南归”了,他们主奴之间一场可耻的政治交易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关防重地

外界的争吵还在继续,秦桧还滞留在登州,而宫中还是一片平静,官家似乎对此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每日早朝后处理完一些必要的公事,便躲在内廷的天章阁中一坐就到半夜,有事甚至夜宿于此,而阁外有旺福率领着十多个内卫昼夜把守,没有他的准许,谁也不准入内,而大家也都习惯了他神神秘秘的样子,知道官家又在谋划大事,也不去搅扰他。

“官家,您每日都躲在阁中不出,就是忙这些吗?”赵信几日不见皇帝的面,心中惦念拉了折美鸾前来探班,看着满屋堆满了文卷,而墙上更是挂满了地图。

“潮涨水深三丈二尺…哦,你不要动那些东西,弄乱了我找不到的!”赵柽趴在一张地图前嘴里念念有词,看到赵信要动手帮他收拾屋子,急忙喊道。

“唉,谁愿意帮你似的,看看这里哪里想皇帝的书房,简直就是…”赵信冲折美鸾努努嘴叹口气放下手里的东西说道。

“官家这是又要打谁吧?”折美鸾捂嘴笑笑小声在赵信耳边说道。

“看样子像是要对燕京用兵!”赵信跟随皇帝时间最长,可以说是他第一任军事秘书,熟悉他的工作习惯,看着墙上挂的地图多是燕京地区的详图,已经猜到了皇帝的意图。

“在这里…”

“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出了这个门对谁也不准提起,即便是自己的亲爹、亲娘也不许透露一字,对也不对?”不等赵柽说完。赵信便背书似的抢过说道。

“嗯,不错。还记得过去的规矩!”赵柽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看着两人笑着说道。

“哼。您跟我说过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遍了,这辈子恐怕都忘不了啦!”赵信白了官家一眼道。

“官家这是对我说的,看来我是来错了!”折美鸾脸色一黯说道。

“没有,没有,这里的事情事关千万人的生死,一旦泄露出半句让有心人听到便不知道有多少人人头落地!”赵柽赶紧说道。

“那么说官家真得要对女真用兵了?可现在外边已经吵翻了天,为是战是和争论不休,官家又为何不表明看法呢!”折美鸾对外界的争论也有耳闻,现在看到的却内外两重天。不解地问道。

“官家这是故意为之,他是故布迷雾,让女真人摸不清他的想法,那些争论说不定就是官家挑起来的,对也不对?”赵信冲着官家说道。

“唉,明天我也得把你关起来了,否则哪天让女真人给抓走了,我岂不毫无秘密可言!”赵柽看着赵信叹口气无奈地说道,赵信说对了如今这场风波的确是在他在后边推波助澜。一是想了解下朝野对战和的态度,另一个就是让女真人放松警惕。

“瞧你们两个,多日不见面,好不容易见面还斗嘴!”折美鸾看着他们相互‘拆台’揶揄道。“官家,你这么看我做什么?”

“呵呵!”赵柽瞅着眼前的两个丽人傻笑一声上去搂住两人的肩膀左右看看道,“我是觉得你们两个人不穿戎装倒是很有女人味儿了!”

“官家是又来取笑我们。难道还让我们在宫中穿着戎装走来走去不成?”赵信言道。

“那倒也不错,宫中也多了道风景。要是再能给我生出两个大将军来岂不更好!”赵柽将手移到两人的小腹上摩挲着坏笑道。

“官家…”两人的脸都红了娇嗔道,可心中却不是滋味。早些时候四个人肚子都不见动静,虽然着急却也不觉难堪,可今年皇后和余里衍都先后孕育了龙种,她俩小腹却依然平平,真得着急起来。

“哈哈,不要着急,待我忙完这件大事,便可以多陪陪你们了!”赵柽看出了两人的尴尬,急忙安慰道。

“陛下是想攻打燕京府吗?”赵信挣扎了下问道,摆脱了官家的怀抱也转移了话题。

“不错,不过这将是一场彻底改变宋金两国实力的大战,燕京将成为此战的焦点,但是想攻下来却也不容易!”赵柽走到屋子中央,掀开桌上的蒙布,露出来一个硕大的沙盘道。

“燕京是我大宋将士的伤心地,立国初年的幽州争夺战、宋辽高梁河之战、宋金联合攻燕之役,还有金军再克燕京之辱,损兵折将数十万之中,白骨成堆啊!”折美鸾看着沙盘叹道,她的先辈族人也曾参加过争夺燕京之战,不少人血洒幽燕。

“嗯,这是百战之地,燕京又占地利,金军虽数败于我们但是实力尚存,攻下来确实不容易!”赵柽皱皱眉点头道,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也是有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决定的。

燕京周围有一系列的天然屏障和关隘险阻,它们构成了对燕京的保护作用,要夺取燕京,首先就要突破这些关险。在城西面、北面、东北面,有西山和燕山山脉构成了燕京的天然屏障,只有通过群山中形成的峡谷关隘才可以进入燕京府,其中尤以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金坡关、榆关几大关口最为重要。

居庸关,位于燕京西北昌平境内,距城百里。地处太行山北脉——西山与燕山山脉——军都山交界处。包括古城北口至南口的整个关沟地区。向以险要闻名。山隘峡谷自北口至南口达四十余里,两山夹峙,一水旁流,其隘如线,其侧如倾,艰折万状,车马难行;郝经称其为“大山中断,两崖峡束,石路盘肠,萦带隙罅”;《水经注》:“山岫层深,侧道偏狭,林障据险,路才容轨”。居庸关这种险要的形势,被顾祖舆称为“绝险”,且此关不仅形势险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