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挺靠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个历史挺靠谱-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好保持势均力敌,以免对英国构成威胁。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勋爵,在鸦片战争的时候是外相,极力主张对华宣战。他有一句名言:“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我们的朋友和敌人是可以变的,唯独利益不变。其实这句话更是外交界的至理名言,任何一个国家搞外交都应该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英国的外交政策就是谁想当欧洲大陆的老大,谁就对我构成了威胁,我就联合老二干掉它。英法是世仇,光百年战争就打了两回,从1337年到1453年是第一次。从路易十四时代打到拿破仑时代,是第二次。不但在欧洲打,还在印度、在北美打。拿破仑战争终于把法国这个心腹大患给拍下去了,怎料法国下去了俄国又上来了,自封欧洲宪兵,组织神圣同盟,对英国构成威胁。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英国联合昔日的敌人法国,把昔日的朋友俄国拍下去了。俄国一被拍下去,立马就认识到,欧洲不是我玩儿的地方,于是转而向东方发展,和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等,占据中国的新疆、西藏,又跟英国迎头对撞。两国的仇更大了,你想占新疆英国也想,你想占西藏英国更想,尤其你染指西藏英国绝不允许,这跟印度只隔一座山,是我后院,英俄矛盾激化。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被拍下去,法国又变成了欧洲的老大。当时就这么几个大国,这个下去,那个冒上来;那个下去,这个冒上来,俄国一下去法国又上来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一心想恢复他大爷拿破仑的光荣,又没他大爷那两下子,整天谋求对外扩张,对英国构成威胁。但没等英国动手,德国不爽就跳了出来,把法兰西第二帝国给消灭了。德国统一,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大陆上法俄德奥四大国势力均衡。

英国人很乐于看到这一切,德国太可爱了,替我收拾了法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是,维多利亚女王号称欧洲的老祖母,她的公主嫁到各国宫廷,各国国王都是她的外孙子。本来英德是很有可能当好亲戚、好朋友、好邻居的,结果德国很不识相,在关键问题上得罪了英国,一开始得罪舅舅,后来得罪表哥。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即位的爱德华七世是威廉二世的舅舅,威廉二世在宫里一提到他舅舅,就骂这个老不死的家伙。爱德华七世一死,即位的乔治五世是他表哥。英德两国矛盾激化后,英国就调整了外交政策,法国、俄罗斯只不过想跟我要点钱,德国想要我的命,要舅舅的命,所以他舅就要调整外交政策。

第3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萨拉热窝是个火药桶

爱德华七世为拉拢法国,准备访问巴黎,临出发前首相跟国王讲,你要做好受到法国人民不友好对待的心理准备。国王在法国一登陆,法国人高奏《马赛曲》,打倒暴君。国王的马车一过,鸡蛋西红柿就招呼,回旅馆能炒一锅菜。但英国国王只要一听到《马赛曲》奏响,就从马车上跳下来立正,穿军装的时候敬军礼,穿便装的时候手放在胸前,向《马赛曲》致敬。10天后离开巴黎的时候,法国老百姓到街上自发欢送,高呼“英法友谊万岁”,“国王陛下万岁”。巴黎的报纸惊呼,这是自1848年“七月王朝”被推翻之后,巴黎街头第一次喊起“国王陛下万岁”。英法就签订协约了。法国跟英王讲,你看尼古拉二世也是你外甥,你何必跟外甥过不去呢?于是,英俄也协约了。这样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到1918年11月,一共四年零三个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奥匈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和大公妃索菲娅在萨拉热窝市遇刺。看过电影《茜茜公主》吗?茜茜的老公弗兰茨皇帝在那个时候是84岁高龄了,茜茜公主就是伊丽莎白皇后,今天到奥地利、匈牙利、捷克这些国家,满街都是他们俩的画像。但是皇帝的画像都是皇帝老年时代,白胡子络腮,而伊丽莎白皇后的画像全是她青年时代的,所以你说这是两口子,怎么都不相信,总像是祖孙俩的感觉。伊丽莎白皇后1898年在瑞士遭到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刺杀身亡。那个无政府主义者也不一定非要杀她,而是随便杀一个皇族就行,皇后正好轻装出行旅游,又不带随从。

他们俩的独生子也就是王储鲁道夫,因为失恋自杀了。这外国王储真有意思,当了皇上你想恋谁不行,非要自杀?鲁道夫王储一死,斐迪南大公有了机会。他是弗兰茨皇帝的侄子,本来不怎么招老皇帝喜欢,但是哈布斯堡王朝没有其他男性继承人了,只好把他立为王储。这哥们儿又跟老皇上顶着干,非要娶一位宫女,这在欧洲皇室是绝对不允许的。欧洲皇室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跟平民通婚,英国人总说戴安娜是平民王妃,其实她家祖上是伯爵,也是贵族,怎么是平民?你祖上是售票员试试,绝不可能!皇帝不同意,大公执意要这么干,最后皇帝没办法就妥协了。你可以娶她,但是她在维也纳得不到任何礼遇,比如说她一进来没有人起立,没人管她叫殿下。可是大公夫妻俩感情很好,结婚那么多年,孩子也挺大的了,他感觉很对不起自己的妻子,既然在维也纳宫廷得不到礼遇,那我带着她到外地去显摆显摆吧。这一显摆,俩人全死在那儿了——遭到了塞尔维亚激进民族主义者的暗杀。大公一被暗杀,老皇上就急了,一生见过太多亲人的非正常死亡,媳妇被暗杀了,儿子自杀了,侄子又被暗杀了。皇上那年84岁了,都已经老糊涂了,所以德国就趁机挑唆他宣战,老皇上一晕头就向塞尔维亚宣战了!

奥匈一向塞尔维亚宣战,俄罗斯不干了,塞尔维亚和俄罗斯都是斯拉夫民族,都是“诺夫”、“斯基”,你对他宣战就是对我宣战,你敢打我斯拉夫哥们儿就等于打我,俄国就向奥匈宣战。德国说我跟奥匈同族,你打我日耳曼兄弟就是打我,于是德国就向俄国宣战。法国说我跟俄国是盟友,你打他就是打我,法国向德奥宣战——这时候已经四大国参战了。英国本想再观望一下,没想到德国竟然进攻中立国比利时,比利时国王是英国国王的舅舅,当时也是德国皇帝的舅舅。所以英国说你真不像话,你敢打咱舅舅,我抽你去。萨拉热窝街头三声枪响,英、俄、德、奥、法五大强国就干上了。这还差一个“意”呢,威廉二世皇帝拍电报给意大利国王爱曼努埃尔,你该履行同盟义务了,该宣战了。国王回一封电报,我们很想履行同盟义务,可我们国家穷,外号叫穷光蛋帝国主义,你们也知道,我们需要点物资,你借给我们。皇上一看这电报,就给扔地上了。你要300万支步枪,1万门大炮,5000个火车头,我要把这些东西给你,我们德国人得拿棒子打仗去。你不来拉倒,不要你了,结果意大利就观望了两年。

两年后,协约国招呼意大利,哥们儿跟我干,因为意大利想要的领土都是奥匈帝国的,所以你哪能跟同盟国,你得跟我们干,我们给你领土。果然意大利乐呵呵地参战了,意大利一参战,协约国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本来战线就很吃紧,还得抽调部队去增援意大利,连俄国和葡萄牙都各派了一个师。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低到什么程度?一个连的德奥士兵挺着刺刀一冲锋,光意军战俘就抓了9000人。意大利的失败被称为雪崩,几十万大军上前线,一两天就完蛋了。可能意大利人的热情都在足球、歌剧、冰激凌上,战争是他们最不适应的一种活动。所以战后凡尔赛会议瓜分战利品就没意大利什么事了,那是按贡献大小来的,你贡献是负的,还想分战利品,你应该被占领才对。

两大集团比拳脚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间的非正义战争。其中只有塞尔维亚、比利时堪称正义。比利时招谁惹谁了,当舅舅容易吗,外甥打舅舅,90%的领土被德国占领,却坚持到了战争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另外在西亚也爆发了战事。欧洲战场分为三条战线,西线是英法比对德国,东线俄国对德国和奥匈,南线是意大利和塞尔维亚对德奥。

大战分三个阶段,1914年是第一个阶段。德国人是世界上最擅长计划的民族,计划做得特别好,思维特别缜密。早在1900年,大战爆发前14年,总参谋长施里芬伯爵元帅就制订了德国的作战计划,被称为施里芬计划。伯爵设想,战争一爆发,德国无法避免法俄两面夹击,因此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那么首先歼灭谁呢?元帅认为俄国工业落后,铁路匮乏,除了人多,什么都少,所以从宣战到参战需要3~6个月的时间。因此德军集中主力在西线,争取3~6个月内消灭法国,然后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把军队调到东线,在俄国完成战争准备之前击溃俄国,结束战争。

德国的军队一共是8个集团军,81个师,设想在东线投入1个集团军,9个师对俄国进行牵制,在西线投入7个集团军,72个师,进攻法国。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部队部署在法德边界上,法国的6个集团军70个师也在这里,你72个师他70个师,边界设防都很坚固,就变成僵持了,不能速战速决。所以边界上搁1个集团军9个师,采取守势,牵制法军,而用6个集团军,63个师去进攻中立小国比利时。比利时全国只有4个师,比、法边界又不设防,德国人设想我一宣战他就投降,他一投降,我就可以沿不设防的比、法边界进攻法国。部队迂回,兜击法国,封锁英吉利海峡,阻止英国远征军渡海增援,在法军从法德边境回撤之前,就占领巴黎,从而结束战争。元帅在1906年退役,1913年故去,死之前他再三告诫自己的继承人小毛奇将军,一定要加强右翼。但战争一爆发,计划赶不上变化。

首先因为俄国人拿了法国的钱,一打起仗来法国就督促它赶紧出兵,你拿了我的钱就要赶紧出兵。俄国在没有完成战争准备的情况下就投入战争,太愣了,军长带着军部先上前线,然后动员一个师,就上去一个师。德国在东线只有9个师,渐渐抵挡不住了。而且德俄交界处是东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朝的发源地,历代普鲁士国王都是在柯尼斯堡登基加冕,这是霍亨索伦龙兴之地。普鲁士容克冯们的庄园都在那儿,要是丢了,没脸见祖宗啊,所以给皇帝施加压力,皇帝就跟小毛奇将军说要加强东线。于是东线增加到16个师,西线就变成65个师了。问题是小毛奇将军在战争爆发之后,发现法军疯了似的进攻法德边境,德军的9个师挡不住,万一最后是我们占了巴黎,他们占了柏林,成双方交换场地了。所以法德边境增加到了27个师,而右翼只剩了38个师,比施里芬元帅设想的兵力少了一半。更没想到的是中立小国比利时激烈反抗,战争一爆发,12岁的王子都穿上军装到前线作秀去了。同仇敌忾,全国紧急动员,马上从4个师就变成了12个师,一个小小的列日要塞挡了德国人18天。德国人认为我一宣战你就投降,当天就可以进攻法国,结果等他打进法国的时候已经是8月底了,这个时候法军已经开始从法德边境回撤,双方爆发了第一场大战——马恩河战役。

马恩河位于巴黎东北120公里,战争期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一幕。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法国急需从巴黎调一个师,封堵战役缺口。那会儿的步兵是名副其实的步兵,全靠两条腿,120公里,如果跑着去,这个师的士兵到前线能累死一半。怎么办?情况紧急,巴黎城大喇叭开始广播,所有的出租车司机放下乘客,到市政厅门口集合,拉上军人上前线。巴黎司机立刻停车,先生你请下车,我要去参加战争了,倍儿自豪。乘车的先生给双倍车钱,祝你好运。2000辆出租车把一个师的士兵送到了前线,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迹。马恩河战役打了3个月,双方的伤亡是150万人,拿破仑战争十多年也没死这么多人。欧洲人终于领教了工业化时代的战争是什么样,大炮、速射步枪、马克沁机关枪,一分钟600多发子弹,割草似的,士兵一会儿就全躺下了,而士兵的进攻方式跟拿破仑时代没区别。一个脑袋,两手端着枪就往上冲,面对机枪、大炮、铁丝网、地雷组成的死亡陷阱,进攻无异于自杀。

双方一看,这么打不行,挖战壕吧。德国人先挖,从瑞士边境开始,想包围法国。法国人也不傻,小样儿你想干什么我不知道,你挖我也挖,双方向大海奔跑,绵延700公里长的战壕就挖出来了。这样一来,马恩河战役之后双方转入堑壕战,就是阵地战。这一转入阵地战对德国是非常不利的,实际上就是双方僵持了。同盟国人力、物力资源跟协约国没法比,缺少海外殖民地,就是非洲有点土着,大洋洲有点吃人的生番,棒子还不会使呢,你让他操枪弄炮?再说,你怎么把他们拉到欧洲来?所以德国只能死自己人,因此小毛奇将军跟德皇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陛下一生气就把他给撤了,换上了法尔肯海因将军。

精英几乎打光光

法尔肯海因将军一上来就想打破僵局,大战开始了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这期间爆发了三大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按照法尔肯海因将军的设想,凡尔登战役就是攻敌所必救,进攻一个敌人绝不放弃的地方以吸引其主力来和我决战,这样就把阵地战变成了运动战,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法尔肯海因把这个战役命名为“处决地行动”,要在这儿把法国人处决,他的口号是:让他们把血流干。打了半年,法国人血干了,德国人也干了,所以这场战役也叫凡尔登绞肉机。争夺这么一个小城,双方的伤亡超过了70万人,整个凡尔登被炸得跟月球没什么区别了。英国人为支援盟友,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开战之前往德国人的阵地上倾泻了1100万发炮弹,整个德军的阵地被炮火犁了一遍,地下水都给炸出来了。炮击停止后,英国的步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