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娱乐鬼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娱乐鬼才-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广场的实体店和企业,小伙伴公司对其免费提供融入互联网方面的培训。可以让大多数的实体店铺,完美的融入和互联网,打破传统的实体店面的物理覆盖范围的局限,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获得更多的客户和订单。

    另外,就是一些文化创意产业,王启年觉得,漫画、动画、文学、音乐之类的创作,未必需要在一线城市,也未必需要聚集在某个影视基地、音乐基地、出版重镇。而是可以随意是分部在全国各地,任何一个互联网覆盖的地区,都可以因地制宜,组建一些文化创意团队。

    这些创意工作,通过互联网根小伙伴的大平台进行通畅的交流与合作。这样,节约了创作者的成本,毕竟,很多创意产业,在一线城市聚集,主要是为了更好获得合作和推广的机会。但其付出了更大的生活成本和办公成本,所以,在物价贵的地区布局创意产业,成本上就是很不划算。

    未来的任何一种生意,都必须要重视成本。只有成本尽可能的控制下来,从业者才可以更好的生存。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市场竞争,让市场拥有更多的产品。

    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的很多产业一样,经常是成本上升素素,远远超过了市场增长速度。

    比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产业,别看依然还是占据世界最多的份额,但大多数电影公司感觉到了——窒息!

    看起来占据了优势的好莱坞,实际上根本很难赚钱了!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成本上升的太快了,好莱坞电影公司早就不堪重负。

    在70年代的美国电影投资,平均每部电影不过是500万美元。但是现如今,平均一部电影制作成本涨到了50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宣传和推广的成本。而好莱坞的电影平均一部宣传成本已经涨到了2000万美元,不宣传不行啊,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不宣传可能就没多少票房,到时候,损失更惨重。

    也就是说,目前好莱坞平均一部电影的成本已经涨到了7000万美元,而其本土电影市场长期停滞在百亿美元规模。

    以前的好莱坞电影,靠着本土已经可以赚回成本。

    但现如今的好莱坞电影,单纯靠着本土市场的话,都是亏本的,很多都是需要依靠着全球发行,海外市场再捞上一笔,才能保证不亏本。

    这就跟当年香港电影衰败的几乎是一样的,一开始香港电影兴旺,本质上是香港电影制作成本很低廉,一年几百部电影,靠着香港本地几个亿的票房市场,就可以回本。向海外发行一部分电影,已经让香港很多电影投资者,赚钱赚到忘乎所以。

    逐渐的,香港的演员、导演片酬越来越高,电影本土市场规模见顶。已经彻底依赖向海外市场出口,才足以回本。海外市场,难免要遇到其当地的本土电影,以及国际市场上的大片的竞争。

    最终,香港电影死在成本越来越高,市场规模却陷入瓶颈。

    吸取了很多教训之后,王启年知道——控制成本很关键,不能让成本上涨太快,这也是延续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

    正是因此,王启年的娱乐帝国逐渐从集中,变成分散。通过互联网作为连接,分散到全国各地。依靠着很多低成本的小城市,让创作人员的生活成本降低。生活成本降低了,本质上,就可以降低整体薪酬过快上涨。

    当然了,这不仅仅是文化产业,大多数产业,想要从集中到分散。本质上,都是大城市的成本已经昂贵到企业和从业者难以负担的程度。普通人,因为生活成本高,薪水不达到一线城市的生存标准,根本没办法活。而企业在一线城市的化,肯定就必须要支付更多的薪酬和工资。而迁移到生活成本比较低的地区,比如,很多人的家乡,在家乡有房的人,则可以接近就业,这样自然就省去了房租成本。这个最大的开支节省了。这样企业在小城市可以支付低一些的薪酬,就可以雇佣到人工。租金也是一样的,不同城市的租金,可以相差十倍!

    当然了,分散布局到全国各地,从成本高的地方,均衡布局到不同地区。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根本不可能,没有办法组织和管理分散在全国给地的不同团队和个人。但是,互联网时代就很好解决,人们工作未必需要集中在公司办公室里面解决,而是可以完全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布置和完成各种的任务。

    除此之外,互联网化也是去中心化。如果,只有一个决策中心,一个脑子想问题,可能减少了很多可能性。但如果,去掉了传统的中心,变成了提供给很多人创业的平台,这无疑可以让无数人动脑子去搞创新。

    创新,也是必须要市场买账。不是所有的新技术、新发明,或者新的创意,都可以获得成功。绝大多数的创意,都会沦为市场的炮灰。

    但一个伟大的国家或公司,必须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去创新,才能够拥有未来!

    而正常的创新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不断的投入资金和资源用于支持新的想法。大多数的不靠谱的想法,事后证明,真的是不靠谱的。但极少数“不靠谱”的想法,却是颠覆性的创意。

    王启年知道,自己的先知先觉已经快用完了。所有,只能拼命在自己眼光开能看得清一点未来的时候,加码进行投资,在未来变得模糊之前,让小伙伴的本钱更厚一些。

    而在更长远的未来,还是需要依靠不断投资试错,来发现新的机会。(。)

第五百三十一章 小伙伴嘉禾影视乐园(一)() 
2011年5月,王启年从京城飞往海南的三亚。

    “王董事长,欢迎前来检阅小伙伴嘉禾影视乐园。”一众工作人员,热烈的在门口迎接。

    “好了,好了!”王启年摆手,“不用太客套了,带我四处看看吧!”

    “好叻!”园区的负责人很兴奋的引路,并且,介绍这座新竣工的庞大主题乐园。

    在几年前,小伙伴集团联手当地政府,打造了一座集影视基地、游乐园和文化旅游于一身的小伙伴主题乐园。

    这也是小伙伴旗下首个巨型的游乐园,虽然,目前的影响力跟迪士尼相比,还还差了几个层次,但这也代表着小伙伴集团,朝着在文化领域追赶迪士尼,又落下了一颗棋子。

    海南小伙伴嘉禾影视乐园,园区的总面积达5000亩以上。小伙伴集团总共投资的规模就不下于120亿元,今后每年园区的运营和维护,至少要继续投资二三十亿元。可以说,一旦园区运营起来,无论是赚是亏,三亚市至少可以获几十亿元gdp增量,以及数千就业岗位。

    按照投资比例来算,这处物业里面,小伙伴集团公司由于是主要出资方,占股50%,嘉禾娱乐则出资30亿获25%的股权,剩下的25%的股权,则是海南当地政府旗下的控股平台公司获取。政府是以土地出资,并且,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都是政府动员之下完成。虽然,基础设施的投资,不可能算园区股份,但是。实际上若没有基础设施投资,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力、没有公路、没有网络、没有下水道那么,园区根本是不可能运转的起来。

    所以,现在很多商业投资,都不会选择是在荒郊野岭,因为基础设施落后。很多生意不可能运营。即使开在偏僻地带的工厂,也必须要基础设施完善。而基础设施,一般都不是工厂自己投资的,很多都是政府出钱。招商引资这方面,有时候,政府也是真金白银的投资了基础设施方面的钱,才有可能吸引商人来投资。

    若是要商人既投资工厂,还要负责投资各种现代生活必须的基础设施,恐怕。全世界很少有这样慷慨的商人。

    这座集影视基地与游乐园与一身的主题公园,实际上,也是圆了嘉禾公司创始人邹文怀,让嘉禾重新拥有新片场的愿望。

    实际上,在90年代末,嘉禾原有的片酬到期,本来香港政府规划了一块廉价的土地,用作影视拍摄基地。以此来鼓励当地的影视文化行业的发展。但是,在拍卖过程中。邵六叔因为当年的恩怨,集中了六家影视公司组团联合竞拍,以更高的价格,拿下了位于将军澳的新片场。

    然后,这么多年过去了,将军澳的片场。根本就没有投入使用。当年阻击嘉禾的六大门派,纷纷的开始解散。然后,拍下的很多地区,有的荒废着,也有一些开发成为了房地产项目。

    总之。十多年过去了,传说中的将军澳影视影视基地,变相的成为了廉价炒作地皮,囤地赚钱的投机!

    而到了现如今,嘉禾被小伙伴收购之后,实力自是远超过当年。但是,香港的地皮价格,相对于当年也是涨价十倍。此外,现如今的港府,也不会给出当年的那种政策,廉价出让一块地皮用于建设新片场。

    毕竟,将军澳的片场,已经搞成囤积赚钱的把戏之后,港府基本上,不可能再为了鼓励文化产业的名义,而廉价出让地皮了,毕竟,谁也不敢保证,影视公司会不会又把影视基地搞成了地产开发。

    而在香港不可能廉价拿到土地,小伙伴公司即使再有钱,也不能够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建片场了。

    香港的物业和建筑的成本有多贵?无论是物业,还是公共设施,都贵到世界上其他地方难以想想的的地步。

    比如,香港近年来修高速铁路,造价成本居然达到了黄金轨道的金路一样的价格。一米铁路的价钱,大约等于是一米黄金。香港的高速铁路,不仅仅速度比国内、欧洲、日本运营的高铁的慢,而且,成本贵了十倍甚至二三十倍。

    修建的进度,也令人无语。二十多公里的路,可以修几年都没办法竣工,甚至,不断要追加成本,直奔800多亿成本。

    这种匪夷所思的造价,使得近些年来在香港建任何一种建筑,都是一种匪夷所思是奢侈行为。

    噩梦一般的土地价格,不仅仅是很多买不起租不起房的底层穷人的噩梦,也是很多投资者的噩梦。

    修铁路和大桥,都有可能会烂尾和工程进度一再延期。在香港重新搞一座影视基地,也显然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规划。

    以前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可以搞,实际上,邵氏和嘉禾的老片场,都分别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投资建成。土地成本不过是数百万元,加上建筑成本,也不过是几亿元。

    当然了,邵氏是买下了地皮,没有到期这回事情,至今那块土地还是租给tvb拍戏使用。

    而七十年代的嘉禾片场,因为,本钱比较少,所以,选择了签约了三十年的租约。这种长期的租约,按照嘉禾早年的想法,到期之后,再续租就是了。谁想到,香港的土地涨到了当初难以想象的天价,以前的不毛之地,也开始变成寸土寸金,以至于想要再租也租不起。

    因此,嘉禾启动了退而求其次之的方案——在海南建新片场!

    当年的邹文怀,也考虑过海南建片场的方案。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加上,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担心撑不到项目完成,就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烂尾,所以。这个方案一直也就没有启动。

    小伙伴收购了嘉禾之后,则是重新启动了这个方案。总计投入了120亿元的成本,为了收回成本着想,也不仅仅是片场那么简单,而是多了可以收门票赚钱的游乐场。除此之外,还有酒店、餐饮、商场、影院、网吧、ktv、咖啡厅、音乐厅等等各种收费场所。

    简单说。小伙伴是把园区,当作文化旅游来打造。

    虽然,嘉禾已经算是姓王的产业了,但邹文怀还是嘉禾的创始人和终生名誉董事长和嘉禾的企业顾问。

    另外,邹家在王启年的挽留下,一直持有嘉禾的股份,而没有廉价的把所有股份全部的出售。

    至今,邹家依然持有800万股嘉禾的股权,股份虽然已经很少。但是持股的市值,却是增值到了50亿元。这么剩余的一点点股权的价值,已经比小伙伴入住嘉禾之前,嘉禾最巅峰时期的市值都高出10倍了。另外,此时邹家最之前的财产,肯定不是邹文怀买下了一些物业资产,而是嘉禾的股权。

    正是眼睁睁看到了嘉禾的复兴,并且。逐渐已经成长为世界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影视巨头。嗯,确实是赫赫有名。若是跟一些独立的制片公司,比如,传奇影业、狮门影业、梦工厂相比,嘉禾娱乐目前的市值,一点也不逊色于这些顶级的好莱坞上市公司。

    只有那些综合的传媒巨头,迪士尼、华纳之类的。靠着有线电视网、报刊、网站,甚至是电子游戏等等新的业务,才创造了惊人的市值。

    简单说,单纯的影视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已经不被看好了。甚至,传媒巨头们,也必须要靠着网络、游戏等等新兴的业务,来提升自己的估值。如果,一家公司只有传统的影视制作业务,目前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最多也就几十亿美元的市值。

    嗯,对!

    好莱坞市场上那些几百亿上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都是上下游通吃,跨了很多行业的传媒巨头。

    还是坚持以影视内容投资和制作的公司,即使是世界顶级的大企业,也就只有十多亿美元至几十亿美元的市值。毕竟,这些单纯的制片公司,业务太淡薄了,很难抵御市场风险。

    香港市场的很多影视公司,因为常年没有什么营收,市值也是非常的小。

    嘉禾能这么牛逼,更主要是小伙伴公司说故事能力很强,让市场相信了中国影视产业增长的故事。另外,就是嘉禾不仅仅投资影视,而且,也有规模飞速增长的院线资源。其他的互联网业务,以及网络游戏,嘉禾也是借助跟母公司合作,迅速的崛起之中。

    现在,又多了一个海南小伙伴嘉禾影视乐园,这个乐园开园之后,嘉禾的逼格显然就飞速提升。

    某种意义上来说,小伙伴公司是把嘉禾打造成综合的文化产业链巨头,而不仅仅是一个影视公司。

    这座未来嘉禾的新片场竣工开园,不仅仅小伙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