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倒不用这么珍贵的东西,还是等到野战的时候再用,俄罗斯的冬天,大部分地方极为寒冷,在野外如果有一个可以加热的餐包,对于一个战士的战斗力的保持,是非常关键。
其他的物资很多,特别是午餐肉和火腿肠,足足有2两吨,折让很久都没有见到肉食列宁也有些动心,拆开了几个尝了尝,感觉非常满意,饿肚子怎么干革命,都已经饿了这么长时间了,这一天,也就放开了一点。
在列宁的首肯之下,在圣彼得堡的所有委员,还有委员会负责人,都齐聚布尔什维克的总部,总部如同过年一般,压缩饼干堆积如山,只要能够吃完,可以敞开了吃,午餐肉和火腿肠则是定量,每个人一盒午餐肉2跟火腿肠。
看起来简单,却让饿了这么久的布尔什维克核心们吃了一个肚子圆,这其中还出了一点蒂娜的笑话,没吃过压缩饼干的众人,根本没有想到,一块小小的饼干,居然这么厉害,大部分都吃撑了,一个一米九的大个子委员,吃下了7包压缩饼干,结果让一个壮汉直接肚子疼,哼哼唧唧一下午都没有起来。
高层们都吃了这个,对于压缩饼干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味道还不错,且可以填饱肚子,如果最低消耗的话,两块就够一顿饭了,携带方便,又管饱,是军队之中最佳的干粮。
不过压缩饼干刚开始吃的味道还可以,吃多了就不行了,是谷物做成,可以填饱肚子,却并不好吃,这也是中国在发展起来之后,在军队之中,逐步减少压缩饼干的根本原因,总不能只考虑到功能性,而不考虑到进食的方法,中国本身就是饮食大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只要潜心的研究,是可以得到不少制作干粮的方法的,现在,中国军队之中,大部分干粮都被野战餐包所代替。
相对于压缩饼干,午餐肉和火腿肠更受好评,对于好长时间没有见过肉味的布尔什维克高层,真的是美味到了极点,一些人甚至把这个当成无上美味,只要能够吃到他,干什么都愿意,甚至几个人把领到的午餐肉和火腿肠放在一起,切成薄片,用黑面包夹着吃,还可以下酒。
5吨量,其中还有2吨的肉类,这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的,是价值最大的,不但解决了食物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些食物,拉拢一部分的民众,获得其他党派的信息,这本来是布尔什维克一直都在做的工作,只不过因为圣彼得堡饥荒的关系,停滞了下来,但是现在,又开启了。
革命工作,如同逆水行舟一般,不进则退,这段时间,因为饥荒的关系,整个圣彼得堡的状态,就是如同一盆死水一般,现在这一盆死水之中,多了布尔什维克这个力量,在别人不知道的前提下,布尔什维克在悄然的改变着自己的力量。
苏维埃才是革命的最主导的力量,国家杜马的大商人和资本家们,利用了工农苏维埃,就把他们一举推开,他们以为这些泥腿子根本就上不了台面,过去的两个月的混乱的根源也就是在此,反倒是列宁看的很清楚,决定俄罗斯命运的,就是这些工人农民,现在这些苏维埃们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股合力,可是上一次形成合力的时候,就是沙皇被逼退位的时候。
沙皇啊,几百年来,站在俄罗斯,站在欧洲,整个欧洲最有权势的人之一,整个俄罗斯最富有和权利的家族,在这么一群泥腿子面前,被逼退位,哪怕有所反复,甚至连革命的果实也被目前的国家杜马拿走了,可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力量。
列宁很清楚这一点,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他就是这么做的,比奇韦弗的粮食和资金,加快了这个过程,一些本就对布尔什维克有倾向性的苏维埃领导人,加上一些工会组织,一下子布尔什维克的力量扩张了10倍。
可是这样扩张的力量,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布尔什维克需要供给的粮食多了10倍,哪怕是5吨粮食,能够相当于25吨,供给500人,跟供给5000人,这截然不同,好在几批粮食进入了俄罗斯,卢布的购买力在下降,可是美元的购买力却在上升,毕竟,粮食的价格翻了数十倍,换成卢布可能会变成纸,可是美元却可以到任何地方去花,有能力从美国购买粮食,到圣彼得堡销售一圈的话,就能够赚下数十倍的利润。
接下来,这么一点点的物资被合理的运用,一部分资金也支援给了布尔什维克,在强大外援的帮助下,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在不断的壮大,加上列宁的人格魅力和讲演感化的部分,本身不入流的布尔什维克,开始逐步积蓄了力量。
这些跟比奇韦弗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虽然送粮过来,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可是接下来,还必须要持续不断,还有就是之前列宁答应的,他们派出人员作为保卫的事情,他们也落实了下来,这是一个在党内扩张影响力的好机会,不可能轻易的放过。
300名武装力量,最终挑选出来了170名,其实如果合理抽调的话,可以抽调120名左右,此时在城外的人员,大部分进城了,在城外只是留下了一个简单的联络点,只是占据了四五个人员而已,进入到圣彼得堡,虽然也有武装,在这个目前俄罗斯的核心区域,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枪战,其实这些士兵是过剩,本身,其他人都认为可以付出250名左右的士兵,剩下的作为他们的安保力量已经足够了。
可是在比奇韦弗看来,虽然说,50名的安保力量够了,可是如果没有一股强大的机动力量,万一有个突发状态,就没办法处理,80名最精锐的战士,装备了他们能够装备的最强的枪支,算是目前他们掌控的最强力量,他们养精蓄锐,等待着用上他们的一天。(~^~)
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斯大林的野心()
170名战士,已经够用了,这些不同于稍稍受过一点枪械知识的普通布尔什维克,也不同于从士兵之中转换,俄罗斯军队训练相当的糟糕,除非是之前职业士兵,否则,战争爆发之后,被征召入伍的士兵,他们的战斗力都很有限,即便是职业士兵,也比不过在中国受训了超过2年,在上百万的人员之中挑选出来的精锐。 在统一服装,并且拿起武器之后,这种彪悍之气扑面而来,就连列宁看过之后,都感觉到非常满意。
现在整个圣彼得堡乱成一团,包括列宁在内,党内的高级人员,都需要上街演讲,武装人员再多也安排的下,在当天列宁在火车站的讲演之中,这些保安成功的制服了一个武装分子之后,记下来,只要是高层在公开场合的活动,就用上了这些保安。
保安扎根下来,护卫着整个布尔什维克的高层,有任何的讯息,都会汇总起来,由比奇韦弗等人判断,然后跟斯大林的联络,虽然这个联络很不顺利,一次联络需要8个小时以上的等待,可是每天交换一次信息,还是比以前方便了无数倍,这样简单的联系之下,斯大林还是把意志给传达下去。
扎根到圣彼得堡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把属于他们一方的人员给安插进去,不用太高的位置,只要比较广就可以了,在安插的同时,还需要向布尔什维克高层建议,尽可能的向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方面转移人员,无论是党员,积极者,甚至是普通的民众都可以,这部分可以由哈萨克斯坦的方面负责接待,甚至给予一部分的启动资金,并且当人抵达哈萨克斯坦了,给予良好的待遇和工作的机会。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提议,比奇韦弗在衡量了之后,试着跟布尔什维克的高层讲了一下,虽然说,目前布尔什维克在圣彼得堡非常的艰难,哪怕是得到了斯大林的帮助,有了20吨的物资,也只是让布尔什维克在圣彼得堡稍稍好过一点,毕竟,之前的那一次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没有准备,连汤都没有捞着。
布尔什维克在高层这边的影响力不足,可是在底层还是有支持者的,鼓动一批人前往中亚,甚至跟中亚联络的地方,这并不困难,又不是让他们去穷乡僻壤,那里靠近欧洲较近,跟西伯利亚那些流放之地,完全是两码事。
再加上,目前的俄罗斯,一片混乱和动荡,不单单是圣彼得堡,整个俄罗斯都是动荡一片的,到处都在打仗,到处都是混乱,在混乱之中,普通的民众几乎是民不聊生了,如果不是没有任何办法,这些民众早就离开了。
现在有人付出启动资金,并且还有工作的机会,听说生活的也相当不错,布尔什维克几乎用这么多年的信用来说服了,当然效果非常好,这也是斯大林有实力的原因,钢铁战士这就是斯大林在党内的地位,他或许在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地方,可是斯大林不会轻易的说大话,他说的能做就是能做。a href=星界王座/a
俄罗斯欧洲部分,因为混乱的关系,已经不足以让民众生活了,把一些对革命有倾向,值得转换的,向中亚转移,也是一个方向,最少,哈萨克斯坦这么庞大的土地,可以作为后盾。
得到这个消息,斯大林几乎笑醒了,作为党内的高层,斯大林很清楚,布尔什维克在底层民众之中的影响力,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非常强大的,以目前整个欧洲部分,超过一亿的人口,只要有五分之一前往哈萨克斯坦,就是2000万,这2000万如果愿意接受斯大林的话,可以留在哈萨克斯坦,在中国为哈萨克斯坦改造的庞大的工业之中作为工人,如果不愿意,送到中国,还可以每年转到50美元以上,这样的生意,怎么做都没问题。
虽然,要迁移这么多人,需要动用大量的资金和粮食,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本身就要砸在哈萨克斯坦的,但是砸在工业上面,跟砸在人口上面,有什么区别么,只要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增长到3000万以上,再加上中部地区的几千万,斯大林控制之下的俄罗斯人口就快要过半了,到时候,即便他的影响力没有达到列宁之下第二的位置,他的位置也稳定了。
以斯大林对于列宁的了解,他并不是一个权力欲很强大的人,对于下面的掌控也不强,他只是希望布尔什维克,希望共产主义能够实现,从这一点上面说,是一个理想主义,即便斯大林的野心被他看出来,只要斯大林的举动,对于整个布尔什维克,对于整个共产主义事业有利的话,他也会捏着鼻子认下来的。
果然几个月之后,在布尔什维克的鼓动下,在斯大林的努力下,前往中亚的人员超过了1500万,沙皇之前的作为,彻底的让民众们处于水生火热之中,这其实也是布尔什维克在莫斯科成功之后,迅速的扑向全国的根本原因,斯大林在在这里应用起来,并且为自己捞到了好处,革命虽然开启,可是压迫还在,因为混乱无心种植之下,粮食产量会更低,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分配,底层永远是无法倾斜的,这部分人员,被斯大林迅速的吸收。
当然了,花费也巨大,按照一个人20美元的费用,还有最少200公斤的粮食,斯大林付出了3亿美元的资金和300万吨的粮食,这部分粮食哈萨克斯坦没办法生产,全部都是从中国进口来的,当然价格不高,斯大林在中国待了几年,很清楚认识到中国的强大,这笔钱与其用到军火上面,还不如用到移民上面,只有有更多的民众,军队的数量才会增加,统治能力才会增加。
从一百多万到一千多万,再到3000多万,斯大林的实力迅速扩张,这中间,斯大林也积极的跟中国联系,以物资和部分财政收入为抵押,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机械的,短时间,重工业没有办法开启,可是轻工业却可以了,农业只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真正让经济腾飞的,永远只有工业的,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的霸权,俄罗斯只是做了一些曾经英德走过的道路,他们必须要建立工业,哪怕是最初级的也一样。a href=极恶太子妃:腹黑皇子追狂妻/a
既然有需求,当然就有市场,从中国那边获得的资金,转了一圈,变成了机器,又转回到了中国这里,对于俄罗斯,中国也是稍稍倾斜,大批的机器设备,运到了中俄边境,其中一大半都是棉纺织的机器。
本身哈萨克斯坦这边,也是盛产棉花的,棉纺织业就开启了,在拥有了大批劳动力的前提下,中国方面也派出了一部分农业技术人员,对于棉花种植进行指导,中亚高纬度地区,本就是后世传统的种棉区域,特别是死海周围,有了灌溉之下,棉花涨势喜人。
除了棉花之外,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就是矿产资源,杨元钊很清楚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的丰富,只不过这么庞大的地方,要跟中国国内的发达地区一起开发出来的话,耗费精力和金钱太多了,并且中国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来兼顾这些地方,这才是没有占据哈萨克斯坦的根本原因。
可是不占据,并不代表不开发矿产,送斯大林前往哈萨克斯坦,也抱着这样的目的,矿产资源原材料的价格虽然很贵,可是在全产业链之中,并没有占据着最主导的作用,真正昂贵的,还是矿产资源最终产生的成品,比如说,硅的价格,跟硅晶圆的价格,再到成品级别的硅晶体,内存和cpu,这种价格都是几何一样的增长,控制矿产,然后用购买的方法实际占有着矿产,比起直接占领这一片领地,更加的方便,毕竟,别人的领地,只要把最好的部分,花费一定代价拿走就好了,不必开发,更不必去管这些人的最低生活保证。
哈萨克斯坦这边,矿产相当的丰富,在中国的勘探人员的帮助下,一大批的矿产被发现,其中包括了铁矿石,铜等比较有价值的,还有一些铅、锌、钨、钼、铝土矿,这些矿产,中国未必会缺乏,但是有的就是好的。
对于斯大林来说,养活千万人,还有百万的军队,只要能够还钱的,还有什么不答应的,就跟后世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一样,他们不知道石油重要,不知道各种的矿产重要,没办法,为了外汇,为了让中国获得发展,甚至追上世界上的水平,就必须做到这一切。
斯大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