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时代- 第7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了冬天里面的缓冲时间,澳大利亚军队,不但在中部地区的各个重点城市,布置一道道防线,在塔纳米沙漠和辛普森沙漠之间,构筑了最重要的中部防线,中部作战,澳大利亚是相当有野心的,甚至是不容有失的,那些小城市,最多就驻扎一个营,或者是一个团的军队,只有在这一道防线之中,是驻扎了大量的军队,依托着两个规模不算太小的沙漠,用100万的军队,争取把中*队阻隔在哪里。

    在澳大利亚的侦察之中,中国也派出了120万的军队,可是澳大利亚拥有地利方面的优势的,加上澳大利亚是在防守,用了整个冬天构筑了工事,想来应该是可以把中*队挡住的,特别是前方的几个城市的失陷,让澳大利亚发现,中国方面所拥有的炮火的优势,着重的加强了炮火方面的准备。

    可是这些完全没有任何的作用,超过155毫米的火炮,大量100毫米以上的火炮,种类繁多的炮弹,对于各种不同的战场形态,都有巨大作用,中国方面,可以说是最灵活掌握这些炮火的作用,负责又是陆军之中的精锐部队,再加上张孝淮的稳扎稳打,并没有从之前的势如破竹,变得自大起来,知道澳大利亚的重兵云集之后,没有大意的派出一支的部队过来攻击,而是陆陆续续的集中了几乎全部的部队,在攻击线上,跟澳大利亚的部队数目差别不大,澳大利亚集中了100万的军队,中国方面也集中了90万,分成了三个方向,对于防线进行攻击。

    结果是澳大利亚完全没有任何的机会的,炮火,战术,甚至是单兵水准,完败,往往在防守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底层的军官和士官,几乎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只剩下没有多少经验的战士,这些战士,在密集的炮火和充满了战术的冲锋上面,根本不是对手,被打的节节败退。

    最可怕的还是特种部队的特种作战和精锐部队的包抄,借助着机动车辆和少许坦克装甲车的帮助,中国调动了30万人进行的迂回的包抄,一下子将接近50万败退的澳军彻底的包围在了辛普森沙漠和佩德拉之间的狭小区域,经过了7天毫不停息的炮火打击和冲锋,残余的30万军队宣告投降,中部战役基本上结束了。

    1个月的时间,中*队疯狂突击1500公里,彻底的占据了澳大利亚中部的众多城市,130万澳大利亚军队,基本上被消灭的差不多了,民众逃走了一些,剩下的都被俘虏了,澳大利亚整个中门大开,把东南核心区域,新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彻底的暴露在了的中国的兵锋之下。

    中部的130万,是澳大利亚最后一股机动的力量了,虽然在东南沿海,还有超过百万的军队,这部分除了最精锐的欧洲军团之外,大部分是新招募的,在澳大利亚的眼里,中部的130万军队,至不济,也能够阻挡中*队一两年的时间,趁着这个时间,狠狠的操练一下这些新军,即便是失败了,总有翻牌的可能,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截然不同,130万军队,只是抵挡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整个中部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让人,这种落差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摆在澳大利亚面前,有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接下来要怎么办?

    不过,让澳大利亚松了一口气的是,在攻占了南澳洲的佩德卡之后,中*队就停下了脚步的,虽然的在一两个月之后,在稳定了局势之后,军队还是要把战线推进到的的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可是现在,他们必须要稳定根基,一个扎实的根基,可以推动战场的进行,稳扎稳打一直都是中国的目标,现在的,连太平洋战场上面,都没有开始最终的决战,中国还没有登录美国本土,澳大利亚的时间还很多。

    就目前澳大利亚表现出来的这种战斗力,根本就没被中国看在眼里,即便接下来增强又能够增强到哪里,太平洋的战事停止,接下来,中国就可以抽调力量,对澳大利亚的东南进行封锁,以他们之前了解到的,澳大利亚的工业生产能力,澳大利亚不可能拥有,补充整个澳大利亚军备的加工能力,一切都依靠进口,如果说,之前,整个澳大利亚庞大的海岸线,或许能够有船偷偷过来,可是现在,在被中国占据了整个中部,把澳大利亚从达尔文到南澳洲截成两段,甚至未来的日子之中,放着东南方向,把西南方向彻底的给占据,整个澳洲八成以上的领土都是中国的囊中之物,澳大利亚东南的港口又有什么用,北方的东南亚,东方的太平洋诸岛,加上大半的澳洲都在掌控之中,又有战舰和飞机进行封锁,澳大利亚几乎成为了瓮中之鳖。

    不得已之下,澳大利亚只好再一次的向英国求救,在接到了澳大利亚的求救,特别是知道了澳大利亚的现状之后,英国整个就不好了,他想过澳大利亚无法抵挡住中国的兵锋,中国陆军的强大,甚至会超过德国,可是这么的战法,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

    说实在的,从进入到1916年开始,整个协约国的形势都变得的不好了起来,澳大利亚,北美,俄罗斯,反正都是坏消息,甚至核心地带的欧洲也一样,无论是公海舰队的偷袭,还是德国加大的了打击力度的,半年200万的损失,即便是早已经把人员损失看的云淡风轻的协约国也有些接受不了,这可是久经考验的,拥有着足够的战斗经验,经验丰富的强大军队。

    可在强大的军队,也比不过舰炮,德国公海舰队的舰炮调上来,最少,在舰炮笼罩的范围之中,那是绝对无解的,在经验丰富的战士,面对舰炮也只能是一个结果,等待舰炮点名,点到倒霉,点不到幸运,这是一种悲哀。

    在这个状态下,澳大利亚再一次的向英国求援,这也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事情了,目前因为种种原因,能够抽调的军队,都已经抽调完毕,就算是澳大利亚的军队,也都被派上用场了,没有可能抽调回来,澳大利亚的要求,让英国无可奈何,无兵可抽,英国已经把能够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面对着澳大利亚的求援也是无可奈何,澳大利亚虽然不是欧洲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却比什么丹麦,挪威这些国家强大的多,那些国家根本就没有加入战局,只是给曾经的波罗地海战争提供了一些帮助的,现在,面对着同盟国的强势,更是退出去了,可是那有怎么办的,澳大利亚跟英国的距离,无论是从太平洋,还是从印度洋,都是距离英国最远的,几乎在地球相对的另外一端,哪怕是英国在实力最强的时候,都未必能够干涉的了,更别说现在的这个时刻的,基本上是没有办法的,他们只能够让澳大利亚先等等,在坚持一下,救援马上就会来到的。

    这样的话语,澳大利亚的高层怎么可能不明白,类似的话语也是他们告知的前线的人员的,可是后方的支援真的有么?在没有大规模的援助的情况下,仅仅凭借着澳大利亚本身的力量,无法抵挡住强大的中*队,在他们看来,以中*队表现出来的实力,如果他们想,最后的两个洲也守不住,他们能够达到现在的局面,全部是依靠中国莫名其妙的停下脚步的缘故。(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撤退命令() 
事到临头,还是要靠自己,澳大利亚高层,并不了解在欧洲军队的情况,却清楚一点,澳大利亚没有能力单独的撤军,当年从澳大利亚前往欧洲,是在战争并不是那么激烈,最少说从澳大利亚到欧洲,没有中国干扰的情况下,先把军队投放到了非洲东海岸,然后才通过非洲陆路到埃及,通过地中海前往的法国。

    现在,伴随着中国的入侵澳大利亚,在整个印度洋上面都不安全,更别说逐步活跃地中海,完全没有之前那么的方便,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是去了容易回来难,澳大利亚没有能力,只能够依靠协约国,如果协约国不愿意,或者是不能抽调出足够的力量护航的话,这部分根本就运不回来。

    澳大利亚毕竟是英联邦的成员,在英联邦之中,也有属于自己的渠道,从侧面打听了一下,原来,协约国正在酝酿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所有英国本土的,甚至是法美的军队,都被动用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也在其中,基本上,在战争的前线,没有办法动用。

    这下子,澳大利亚彻底的蒙了,他们完全没有想过,是这样的一个结果的,为了英联邦,为了英国,他们倾尽所有,可是事到临头,却是这么一个光景,他们应该早点觉悟,如果在去年,中国只是在澳大利亚的北地登陆的时候,把的大部分的军队调回来还有可能,现在真的是不行了,谁知道中国这么的厉害,3个月的冬天,只是他们积蓄力量的时刻,在力量积蓄完成,他们一个冲锋,就已经顶住了澳大利亚的要害。

    从北地的达尔文附近,到中部城市,纵横1500公里,即便是中国也到达极限了,看起来,势如破竹的拿下了中部的大部分城市,并且在中部的澳大利亚重兵把守的区域,留下了八成以上澳军,彻底的打断了澳大利亚的脊梁,未来,澳大利亚将没有反击的力量,只能够被动的抵挡,可是中*队也是强弩之末,120万军队,虽然没有分散多少,只是分散了一半左右,守卫着中部的各个节点城市,甚至最前的兵锋,也开始后退,在双方模糊的结合部之中,只有特种部队在行动,在复杂的,半荒漠,半沙漠的区域,这些部队活动最好了,即便是中国陆军之中,稍稍差一点的,没有经过适应性训练的前提下,都不可能对付这些特种部队。

    这一点,澳大利亚根本不知道,他们只是稍稍的试探之后,感觉到损失惨重,就没有再来了,给了中国时间,说实在的,1500公里已经是极限了,这还是中国准备充足的关系,到现在,各种的补给物资已经见底了,只要澳大利亚再坚持一段时间,说不定弹尽粮绝的是中国。

    冒险总是在精确的分析之下,这种冒险,并不能够称之为冒险,中部拿下之后,这下子控制的地盘更大,城市也更多了,不可能如同北地那样,建立牢固的支撑,把每一个城市都用高标准的公路连接起来,虽然未来,这是必然的,可是现在,需要的道路只有一条,贯通从达尔文,到中部城市的这个道路,这将会成为未来贯通中部的交通要道,最关键的是,在东北部,这个中国没有涉足的地方,将会迎来新的战争。

    几内亚已经被占领了,这个在澳大利亚的旁边,如果从这边走更加的通畅,中国在大量的向太平洋各岛运输,一部分会首先的运到几内亚来中转,这样效率更高一点的,接力的方法,虽然浪费了一点,可是适合从中国的南海到东南亚航行的,跟整个太平洋航行,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需要的海船类型也不一样,最关键的是,不用全程打空,一部分从东南亚返回的船只,也可以携带一些东南亚的特产,或者其他的物资回转,一定程度上面,拉均运费。

    从真正认识到了战争就是打经济之后,几乎中国从上到下,就有一个共识,要么增加产出,让更庞大的产出,让中国的经济更加的稳定,要么节流,一些能够节约的,能够统筹的,尽可能统筹,甚至在数学领域和经济领域,专门开行了各种的工程,杨元钊对此所知道的不多,却提出了基于后世的众多理念,如何把这些理念应用到工业生产之中。

    这些还没有人研究到的领域,确切的在实质上面增加了中国的实力,比如说在整个军事工业领域进行了诸多的调整,对于单一的某一个工厂,或者企业来说,效率是减慢或者是增加了,可是整体上,流转更加的体系化,增加的效率何止是一点点,正是因为诸多的方面,获得了好处,才让这些工程和体系应用于全国,甚至中国已经在谋求一个标准的数据体系,把近乎全部的工业都纳入到这个体系之中,到时候,很多标准和工艺都统一的情况下,不但转产变得容易许多,多个企业之间的磨合也会变得容易。

    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之中,澳大利亚一方面增加两个州的防御,尽可能的调动所有能够调动的军力,征召新兵,可是澳大利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为主体的国家,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均土地面积相当的高,再加上盛产羊毛和肉类皮革之类的,只是依靠着这些肉类皮革,就足以让澳大利亚大部分的过上幸福的生活,真正工业化的过程,还是从澳大利亚从英联邦之中独立之后的事情。

    之前是英国下辖的成员,可以享受到英国的工业化,现在成为独立的国家了,一些必要的基础工业还是要建设的,只不过对于澳大利亚而言,没有那种紧迫感,哪怕有英国的权利支持,工业化的过程也不快,只是在一些资源类企业,或者毛纺织企业,这些都是澳大利亚较为优势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他们,对于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是最快,至于军事方面,澳大利亚也竞争不过的英国,德国和美国,索性放在后面。

    现在这种短视,让澳大利亚吃了苦果,面临着灭国的危险,他们的民众倒是相当的支持,只要是能够有一把力气,可以拿起枪的,都愿意成为士兵,保家卫国,可是武器装备却不足,澳大利亚最多装备了40万人,就面临着没有武器困局了的。

    再一次的向英国和美国求救,哪怕没有一点支援,澳军也没办法回转,尽可能的支援一部分武器装备也可以,只要能够把澳大利亚现在倾尽所能的200万军队武装起来,哪怕拼尽澳大利亚的最后一滴血,也要把他们留下来,他们相信悉尼附近的防线,有了之前的经验,不会失败的很快的。

    这个,对于英国来说,还是不可以,原因非常简单的,不是说美国和英国没有武装起一两百万人军队的装备,这对于工业化全开的美国而言,稍稍的挪用一点的产能,就可以让澳大利亚武装起来,可是运输是一个大问题,美国要怎么把东西运过来,这时候,美国和英国才发现,澳大利亚的位置实在是太不好了,正好处于中国的夹击之中,西南太平洋的岛屿,全部落入到了中国的手中,彻底的断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