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时代- 第7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每年消耗的油料在几十万吨以上的,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一两百万吨,可是俄罗斯是一个产油大国,哪怕是技术不怎么的现金,接近千万吨的产油,足以支撑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欧洲诸国。

    这一切,在1915年发生了变化,德国在西线压制住协约国之后,在东线突然袭击,不但在东普鲁士,把国境线拉平,一直延伸到黑海,并且强渡黑海,一直打到了巴库,俄罗斯最大的世界级油田,落入到了德国人的手中,不管之后的发展会是如何,最少在俄罗斯夺回巴库之前,俄罗斯是没办法给欧洲供给石油了,盛产石油的巴库,成为了德国资源,一升一降之下,英国获取石油只能够通过美国。

    可是现在,水下有潜艇,偶尔还有舰队巡逻,整个大西洋的北部已经没有办法使用了,要想获取石油,就必须要通过大西洋的南部绕道,本来美国的物资,就因为航线和损失的关系,没有办法足额,如果这中间再加上每年200万吨石油的话,恐怕连强大的美国也支持不起来,国舰队也没办法出海,大部分是德国公海舰队强大的关系,可是有小部分,还是跟油料有关系的。

    这还是训练,勉强的保证了之后,接下来,英国必须储存足够的油料,保证坦克能够正常的运转,3000辆坦克,如果在一次战斗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油料才行,无论是油料的储备,还是人员的培训,都必须争取在9月份,所有人员都到位的时候,发起一波攻击,在冬天之前,全歼波尔多附近的德军,取得胜利,然后乘胜追击,借助着冬天之前的最后一场攻势,争取解放法国的领土。

    德国也同样开始准备,从中国方面,购买了35万具的火箭筒,200万枚炮弹,仅仅是这一笔交易,就超过了4亿美元的,算得上同一个种类的轻武器购买的最多的,可是这却足以让战斗的300米内的则个区域,变得无死角,本身这个区域的火力支持,应该是以榴弹发射器来取代的,可以装在抢上的榴弹发射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成600米以内的火力压制,只不过他的性能不太高,未必能够穿透足够的钢铁,再加上制作的成本较高,榴弹发射器的制作材料上面,不是火箭筒的炮管所能够相比的,就算中国,目前也只是在特种部队装备了的,毕竟特种部队需要更轻的装备,更大的活力,榴弹发射器在这方面,绝对可以称之为合适。

    中国方面早就开始生产了,杨元钊替代得德国下达的订单,早在这一批武器运到德国之前,就开始生产了,火箭筒这玩意,只要设计了生产线,就相当的容易,就是火箭弹麻烦了一点,可对于已经彻底的升级了工业,形成了整个世界独特工业体系的中国来说,这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短短一周时间,就完成了12万具火箭筒和7万发火箭弹的生产的。

    因为德国方面要的很急,不得已之下,在询问了德国方面的要求之后,紧急的把12万火箭筒和6万发火箭弹运往了德国,大宗的物品,总是用船运,目前整个亚洲都相当的安全,唯一的危险所在,就是印度附近的海域,这里有战舰护航,每一艘都比印度的英国海军强大的多,他们最多只是躲在港口之中自保,根本就不敢出来,快速舰队,只用了10来天的时间,就把这些东西运到了巴格达,然后转运到德国。

    同时中国火箭筒的生产,一直都没有停止,磨合完毕的生产线,更熟练的工人,日生产能力连连的提升,而在第一批装备抵达德国之后,德国也开始了训练,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想真正的训练出合格的人员,他们在拿着火箭筒和模型,进行模拟训练之后,又开启了实弹训练,当然了,目前东西没有完全提供上来,再加上火箭弹价格高昂,哪怕是为了训练足够的人员,也没有一个人操纵一次,往往是在5个人之中,训练最出色的一个,作为奖励,可以实际的操作,剩下的,可以在比较近的距离观摩,这样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规模庞大的训练,最终消耗了差不多3万枚火箭炮单,长期的实践,让德国军方认识到了,这个火箭发射器的好处,这玩意操作简单,哪怕是从来没有操纵过的,只要有人在旁边讲述,就可以轻松的发射,是简单的瞄准,可是中国的标准化工程体现出来,加上火箭弹是直飞,精度上面,相当的高,只要把握到瞄准的几个要点就可以了的,剩下,就是长期大量的实习中,逐步额提高,以德国目前的状况,无法承受这样大规模的使用和训练,勉强只是讲述一个操作过程,基本上参加训练的,对于火箭筒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最起码拿起来不会特别的生疏,可以直接发射就行了。

    剩下的就是不断的熟悉,可能天赋较强,在第一发之中,就有较高成绩的,会集中起来的,继续的操纵和训练,这部分绝对不多,在15万的首批训练者之中,只有不到3000人,经过陆续的淘汰,可能会减少到400人左右,400人,哪怕每周5发的尝试,一周也不过是2000发,2个月下来,最多也就是一万多发,可是每个人最少经过了几十枚的发射,他们都可以称之为精锐的火箭炮手了。

    至于其他人,他们不用掌握太多的东西,只要的能够发射出去就可以了,按照中国的说法,对方最多会有5000辆以内的坦克,这边有10万具发射器,在加上火炮和其他的东西,足以对付他们了。

    高射炮放平射的方法,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被发现,杨元钊也就保密了这个,要知道50毫米以上的高射炮,甚至连二战时期,皮糙肉厚的4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就能够打穿,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坦克,可以追上飞机的高射速,也让高射机枪成为了装甲力量最大的克星,对付500公里每小时飞行的飞机,都可以理论上追上的高射机枪,打不足80公里的坦克,简直是轻松异常。

    不过高射机枪这玩意,对于中国的装甲力量也有威胁,虽然说高射机枪注定不多,不可能如同普通的机关枪那样,在全部的体系之中布置,可是的就目前所表现出来,能不提醒就不提醒,想来,一般情况下的,也不会有人想到,打飞机的东西,还能够打陆地的坦克。(~^~)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种下种子() 
历史上,在二战进行的时候,高射机枪还是作为一款防空武器出现,从20世纪初,飞机出现了之后,对付飞机的武器除了飞机之外,就是高射机枪,这玩意出来的时间不短了,世界各国都在飞机出现并且发挥作用之后,开始装备高射机枪,高射机枪的发展越来越快,最大的口径到二战时期已经达到了88毫米的,可惜战争都爆发好多年,都没有人发现高射机枪对于装甲的作用。

    如果单纯指二战,那么在二战爆发之前,还有一次西班牙战争,世界上各主流的国家都参与了,比如,美国,苏联德国,他们都把西班牙内战作为各种新式武器的演练场,各种新式的陆军,空军装备,都在这里演练过,没有人想到把高射机枪放平射,也就是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被德国人的装甲力量逼得没有办法的前提下,才选择了高射机枪放平射,本来是逼不得已的作为,却真的成为了一款针对装甲的新的武器,初速极高,射程很远的高射机枪放平射,一下子就产生了效果,不但把德国的装甲坦克打的是鬼哭狼嚎的,甚至创造出来了一套属于高射机枪的战术。

    高射机枪攻击坦克的战术,也不是没有缺点,由于需要再极高的高度上,故而高射机枪的枪管很长,整体的结构也相对比较沉重,故而高射机枪运输不易,只能够在固定地点装备,而不能够当成普通来装备,苏联使用的时候,也是德国的装甲部队进入到了城内,移动速度减弱的,而且城市之中有固定的高射机枪,才发现这一点,使用的时候多是固定防线的防御战,而不是运动战的。

    正因为这样的历史,杨元钊比较的相信,在这个时代,只要中国不首先展现高射机枪的作用,不太会有人想到高射机枪的,甚至在中国的刻意控制之下,飞艇占据了空中,相对于刚刚开启,还稚嫩的飞机,解决了自爆问题的飞艇,简直是天空的宠儿,虽然还有众多的毛病,可是长时间的悬停,大装载量以及轰炸的优势,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了飞艇之中。

    科技就是这样,专注于一个方面,就必然会忽略另外一个方面,历史和科技的存在,也有很多的偶然的,或许能够从这里面走出另外一条路,可是杨元钊的出现,断绝了这种可能性,有后世的眼光,加上发动机领域的出色成果,让中国的飞机,从一开始就没有经历最初的稚嫩和摸索阶段,直接就走最成熟的阶段,甚至连活塞式都没有多介入,直接走后世才出现的涡轮螺旋桨,超过一个世纪的代差,让中国直接跨越了飞机最初的阶段,很快就生产出了符合二战程度的飞机,这种飞机远超于飞艇,也是目前中国的优势。

    正因为如此,高射机枪才没有多少的作用,或者说,这个时代,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高射机枪,没有那么的强大啊,毕竟不用对付400公里以上时速的飞机,而是庞大,只有最多70公里时速的飞艇,或许小飞艇快一点,可是巨大的气囊,让阻力庞大,不太可能突破100公里,这样的话,武器也跟着下降了。

    毕竟矛和盾,是相互平衡,螺旋发展的,矛强的话,自然会有人研究盾,盾强的话,也自然而然有人来研究矛,只是对付飞艇的话,最多考虑一个高度的问题,速度,威力之类的,就不必考虑了,高射机枪的质量也就无从说起的,即便是德国,在研究了之后,吃透了一点东西之后,就不在考虑了,左右防护住飞艇降低高度的攻击,也就够了。

    杨元钊有信心,把高射机枪给隐藏下去的,即便未来装甲力量出现的时候,也会一直沿用火箭筒,连中国这么强大的技术储备和科研能力,也不过是把火箭筒的射程从300米提升到450米,这样已经是极限了,后世的火箭筒的射程,也没有很远的,这是一款单兵的近程攻击武器,很多战场环境下,这玩意都是在不足20米的距离发射的,这样精度更高,破坏力更强。

    动力的优势,加上先知先觉的好处,让杨元钊在装甲力量上面,少走了很多的弯路,中国的坦克动力,已经超越了二战,达到了冷战时期的程度,虽然很多组件都有些不足,不可能制作出冷战时期苏联的巅峰坦克,可是一体机在材料上面的优势,让坦克的防御极为惊人,基本上超过了90年之前,世界上诞生的任何一款坦克,别说是第一代,就算是第二代,也很难对他产生威胁。

    欧洲战争,因为双方都各有各的打算,算是达成了平衡,中国的剧本之下,英国跟德国都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不同的是,英国是被坑的对象,可想而知,这一次投入接近2亿美元和训练的大批士兵,未来在战争时期,肯定是被德国方面干掉的,在确保火箭筒可以穿甲的前提下,别说35万具火箭筒,就算是10万具也相当的可怕,经过精心布置之后,火箭筒的射速可以达到的一分钟4次以上,虽然4,5次之后,火箭筒将会烫手的无法继续发射,可是40万发高强度,高爆炸的火箭筒,还是可以在防线的前方,拉起一道强大的防护网络,任何敢于越过的,都会被撕碎。

    饵已经放下了,只要英国选择投入,肯定会被坑的很惨,说不定,在波尔多的前线,再一次遭遇到大的危机,德国如果准备充分的话,是会在这里得到相当多的好处,可是要想打败协约国,还不行,德国没有一锤定音的东西,保证战争的彻底胜利,协约国只要有美国参与,在没有办法在本土上面,打败美国,让美国退出战争之前,再大的后退,他们还是会卷土从来的,同盟国天然的弱势,哪怕加入中国也是一样,中国距离欧洲太远了,如果中国是在俄罗斯所在的位置的话,恐怕只要参战,欧洲大战就会结束了。

    可惜中国在远东,无论是到美国,还是到欧洲,都路途遥远,中国目标相当的明确,就是借助着战争,增加自身的实力,这从最开始就已经确定过了,无论是西伯利亚,还是东南亚,甚至是现在的澳大利亚的,他不会轻易的冒进,去远赴欧洲,为德国卖命,因为他知道,欧洲已经被看成是盘中餐,只要他前往欧洲,必然会引发德国不必要的联想,所以,从始至终,中国就只是支援德国,而没有的介入到欧洲战局之中。

    至于美国,就更加的简单了,在彻底的稳定住国内的局势,甚至是控制好太平洋中的岛屿之前,中国绝对不会介入美洲大陆,甚至攻击美国也会是浅尝就止,毕竟美国距离中国太过遥远了,穿过一个庞大的太平洋的,而且美国的国土面积也较为庞大,工业极为强劲,不小心介入其中,要防止被拖入泥潭之中。

    哪怕现在,中国在工业和各方面上面,发挥相当的出色,也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是西伯利亚,东南亚,甚至是澳大利亚,也就是俄罗斯稍稍强大一点,是传统意义上面的列强,其他的各国,基本上,都是弱国和小国,甚至连俄罗斯,也是跟中国接壤,完全可以发挥出中国陆军的巨大优势和修建的优势的,计算如此,也耗费了好几年的时间,这才拿下了西伯利亚,并且在乌拉尔山止步,除了西伯利亚之外,不再踏出一步,哪怕对面的防护稀松,是一片不设防的城市也是一样。

    种子种下了,接下来,就是等待着种子慢慢的发芽,无论是英国的坦克的生产,还是德*队的准备,都需要时间,这其中英国人显然需要的时间更长一点,因为那是大型装甲的生产,火箭筒的上手很快,德国人最多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培训的工作,接下来,就是相对漫长时间的等待的,有了火箭筒作为后盾,德国很清楚,只要英国把坦克使用上来,火箭筒一定会给予对方一个深刻的教训的,小毛奇也就否认了之前的计划,冒险让公海舰队出动的,经过精心的策划对波尔多进行攻击,先不说风险,可能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