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是英国北部重要工业城市,就位置上,算的上英国的内陆了,可是就算整个英伦三岛,都没有多大,曼彻斯特距离海边也不算很远,岛国就是这样,战略纵深很低。
沿着海面,勉强在雾气之中,看到了海岸的边线,他们的方向是从沃什湾的北部,切入到英国本土,这里靠近北部,也不是英国重要的地方,防卫比较薄弱,不容易引起注意。
通过几个参照物对照,他们确定了方位,稍作停留之后,在海岸的位置,几道不同颜色的光芒,以三角形的方式,闪烁了几下,很有规律三次开启,三次灭掉,这是跟地面侦查人员约定的信号。
由于角度的问题,只有在这个面向海的地方,才能够看到这个角度,这是专门选择过,虽然手电是特制的强光手电,尽可能的减少了光柱,可是在空中还是会形成灯柱,向海的方面,还是更隐蔽和安全一点。
发现了讯号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办了,从英吉利海峡渡海过来,这个海峡只有30多公里,却足以产生偏差,可是陆地上,哪怕海雾之中,看不清楚下面到底是什么,可是上岸之后,参照物就多的多了。
之前,可能只能够依靠地图,在地图上面,没有标注一些参照物,来过的还好办,没来过的,或者是没有办法把陆地上面的景色,跟天空中看过的交换的前提下,空袭就成为了一个无根之木。
侦察机飞行高度比飞艇要高,可是拍摄的照片,跟飞艇上面看到的,都是从高向低,这样的容易记忆。关于军火库附近的地形,已经刻在了领航员的脑子里面,无数照片形成的清晰样子,甚至在参谋们特别强调的几个参照物,有了这些,最少方位上面,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700艘飞艇开始缓缓的分开,一波大概是250艘,一波是450艘左右,两个目标之间的距离并不远,只有60公里左右,却分处两地,需要在进入到英国之后,分开行动,所以形成了差不多一倍的差距,原因就在于,其中一个军火库较大,而且还是火炮机枪等重型装备,是价值比较高的目标,是这一次攻击的重点之一。
顺着海岸线,找到了第一个参照物,跟他们的测量仪器进行对比,计算的差不多,然后继续下去,第二个,第三个,一个接着一个的参照物找到,这些参照物,要么是山峰,要么是城市,总之就是比较庞大的,能够在空中轻易看到,正是这些参照物的指引,他们越来越接近军火库的位置。
飞艇的速度,保持在70公里左右,按照时间来算,进入到英国本土之后,最多一个小时,就能够抵达军火库的位置,在军火库越来越近了,飞艇们做好了最后投弹的准备,距离军火库的位置已经不足5公里了。
远处,再一次的传来灯光,这个位置是提前约定的,在灯光的正南方的5公里的位置,就是军火库,领航员确定了方位,开始进行实时速度的计算,最后一段,只能够依靠飞艇本身的行进,不可能再让灯光指引,太危险了,军火库防卫森严,混入其中不容易,而且当攻击开启的时候,军火库周围的英军,肯定会第一时间抵达军火库,到时候,即便是零星的特种部队和情报人员,也不容易逃脱。
在最后这一段距离之中,这些特种部队和情报人员,会趁着这一点点的,不足5分钟的时间逃离,算上周围反应的时间,他们最少有15分钟的时间。
15分钟,不足以他们逃走多远,可是达到10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是可以的,只要逃离了核心区域,他们的安全性能就大大的增加了,至于少了他们的准确指引,是否出问题的,已经最少三次的在模拟之中,训练位置,领航员绝对不会错。
空袭还没有成为战争的标配,可是英国人对于这个重点的军火库,防卫是相当的到位的,最少进入夜晚之后,周围3公里之内,灯光管制,没有任何的光亮,在黑暗和海雾的笼罩下,几乎不可能被发现。
是几乎不可能被发现,情报人员和特种部队,早已经潜入到了周围,在特定的地点,进行指引,而领航员也根据地形和标志性的建筑物,找到了大致的位置,然后就是投弹的过程了。
这是一个庞大,占地7平方公里的仓库,因为保密性做的好的关系,他们并没有在防御上做多好,只是尽可能的伪装。
这里虽然是一个大型的军火库,却不是都装的军火,德国花费了精力进行调查,却没有多少收获,好在450艘飞艇,超过1万吨的航空炸弹,足以把这些仓库的军火全部都送上西天。
领航员通过多方计算,最终停在了军火库的位置之上,指挥官看看手表,凌晨1点53分,跟预计的时间,早了差不多40分钟,这个时候,在英国的空中不能过多的停留,他们用无线电,联络了几个分舰队,然后就掉头往下,占据有利的位置。虽然下面还不清晰,可是降低到了7000米的高度,投弹的已经可以了。
哪怕是夜袭,飞艇也小心的不降到6000米以下,哪个高度,现在已经有高射机枪可以的笼罩的到,跟飞机相比,高射机枪对于飞艇的伤害会更大,飞艇哪怕使用了氦气,也无法承受机关炮的猛烈攻击,会让他的结构出现无法逆转的伤害,最终沉没。左右看不太清楚,范围攻击,总比精确打击命中率的多。
50公斤的航弹,有了中国的发明,德国也很快使用了这个,相对于之前的炮弹,航弹的威力更大,分类更加的精细,只不过现在德国没有办法制作出200公斤以上,50公斤是第一波,范围和密集攻击,在专业的投弹器之中,航弹被依次的投下,飞艇就如同下蛋的母鸡一样,把无数带着毁灭的航弹,从空中投了下来。
从这一时刻,这一个军火库的命运就被注定了,超过万吨的航弹,从空中,密集的投入到了军火库的方位,因为有侦查和地面的指引,非常的精确的,这不是半永固的防御性仓库,大部分都是简单,普通的库房,只不过比较隐蔽一点,在7000米的该空,50公斤的航弹,自由落体运动下来,威力不会比小型的火炮了,更别说里面的烈性炸药的,他们轻而易举的穿过了房顶,在里面爆炸了。
开始,是比较规律的爆炸声,投弹器匀速投下来的炸弹,可是接下来,爆炸开始加剧了的,毕竟下面是军火库,虽然不是全部装的军火,可是大量的子弹和炮弹,甚至是专业的炸弹,他们被引爆起来之后,就热闹许多了,下面的军火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连抵抗都没有,可是上面依然是下来烈火的,这一次的空中袭击,仿佛是没完没了一样。
超过万吨的航弹,在30分钟的时间之中,投入到了下面的军火库之中,几乎把下面犁了一遍,刚刚装入到仓库的军火,为了波尔多前线准备了的太长时间的军火,几乎被毁灭殆尽了,
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即便没有完成投弹,飞艇依然转身,把所有的载重都给清理掉,然后高速的想着海面的方向离去,按照计划之中,只有快速的脱离英国本土,甚至要到英吉利海峡的中轴线附近,才算是比较保险的,真正安全的,要等到欧洲大陆,那一片是德国控制的区域,最少有12个防空师在接应着他们。(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协约国应对()
1915年的冬天,对于整个协约国来说,是噩梦一般的,其实整个1915年,他们取得的战果不多,在陆军上面,被德国彻底的压制,也就是到了后半年,有些好消息,一方面是没收了中国的资本,中国人的富庶,让他们都吃饱了,虽然美国方面吃下了最大的一片,可对于英法来说,收获相当的不少,再加上声纳的出色效果,整个协约国集团对于1916年的战争是持有乐观的态度的。
可惜这一切,在1915年的冬天,被打到了谷底,本来已经清扫的差不多海狼,在1915年的年底再一次的冒出来,甚至比以前更加的凶猛,之前的海狼虽然凶猛,却只是零敲细打的,最多偷袭一两艘的商船,虽然给北大西洋的航线带来了巨大的阴影,让固定的战损率达到10%,而是潜艇几乎是没办法跟护航舰队对抗,面对着比较强大的护航舰队,潜艇一般都不会出击,这基本上保证了安全。
这一次的海狼不一样,气势汹汹而来,对于大部分的船团都是歼灭战,4艘护航这样,8艘护航这样,甚至是十几艘的战舰,依然是这样,也就是现在,组成大船团,护航力量保证在40艘以上,还随时随地保持警惕,有任何的风吹草动的情况之下,都会投入深水炸弹,这才保证的船团的安全。
这样的结果,是协约国无法接受的,大规模的船团短时间可以,长时间却不行,总不能进口物资,运输物资,都要等到百万吨级才可以,那样的时效性,最少降低一倍以上,而且大量快速力量被牵制到了护航上面,这对于整体不利,驱逐舰,轻巡这些,虽然不是战略决战的主要力量,却是侦察舰队和搜索舰队的重要力量,也是战略决战的战术力量,这些船只也不可能无休止的使用,这对于整体的战略不利。
在没有找到这些海狼的弱点之前,协约国方面,绝对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尽可能的找寻这些海狼的弱点,在他们看来,潜艇就是隐藏在水中的利器,一旦失去了水的隐藏,对于潜艇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就如同之前一样,听音者没办法确切的找到潜艇的位置,让双方有些交错,可是到了声纳时代的,科技比人的可靠性更高,最终造成了海战的奇迹,在失去了藏身之处之后的,潜艇跟战舰之间的战绩,就出现了奇迹般的逆转,整个大西洋,几乎没有潜艇的容身之处,潜艇就如同一个远离人类社会的孤狼一样,慢慢的舔食着伤口,很长时间才会行动一次,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即便取得战果,也无关轻重。
正是这样的例子,让协约国明白,要想对付潜艇,首先就需要找到潜艇的弱点,最起码要发现潜艇才可以,只有发现了潜艇才能够对付他,否则,就只能够靠数量了,这种依靠并不靠谱,不能够长久执行,要想治标治本,就必须找到新的潜艇的弱点。
协约国在知道了确切的事实之后,就开始搜索数据,海狼的那些潜艇,对协约国的商船进行了几次袭击之后,不是每一次都是歼灭战的,有幸存者,更有幸运逃出生天的商船和军舰,对这些进行了全面的走访,从攻击开始,攻击的威力,到最终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调查,最终大体上得到了这个海狼的基本情况。
总体而言,非常的凶残,超过所有科学家的想象,声呐免疫,没错,就之前几次袭击之中,累积几十艘大小军舰,其中声纳的数量高达40个以上,这些声纳足够多了,可是这么多的声纳,愣是没有一个发现这些潜艇,这基本上代表声呐几乎很难发现潜艇,而在纪录之中发现攻击的时刻已经是鱼雷开始发射了,这样的突然性很强,很多的舰船就是被这样的突然袭击打到的。
不说德国鱼雷的性能,就算是协约国目前掌握的鱼雷,只要能够躲避声纳的,在比较近距离发射的话,也没有多少舰船能够躲避开,军舰还好说一点,商船就不可能了,这也是海狼能够取得这么大威力的根本因。
除了海狼的强大之外,鱼雷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协约国在欧战爆发之前,没有多重视潜艇,可是在海狼之中,吃了这么多的亏,当然也开始对潜艇的研究,知道潜艇最大的战力,其实是放在鱼雷上面的,对于潜艇来说,鱼雷的威力越大,潜艇本身的威力也就越大,这个新式的海狼,他鱼雷威力也是提升了一个档次,远比以前得过的鱼雷强大的多,这种新式鱼雷的隐蔽性相当的强,速度极快,几乎没有什么水线,这种情况之下,给躲避产生了巨大的难度,这也是海狼能够击沉大量护航战舰的根本原因,大部分时候,战舰连反应都没有,就被鱼雷偷袭了。
研究得到了这个效果,着实出乎了协约国的预料,此时此刻,英国的绝大部分力量,都被欧洲战争所牵制住了,他们没办法投入大量的精力在研究之中,破解海狼的主力变成了美国,经过了英国的技术支持,美国成为了海军技术领域最强的,雄厚技术基础,加上超过英法俄综合的科学家的,共同投身到技术研究的领域,肯定是突飞猛进,要发现潜艇,还是要靠声纳,在他们的顶级科学家研究之后觉得,这些潜艇并不是免疫声呐,而是声音相当的低的,虽然他们没办法,搞清楚为什么会这么的低,可是应对方案还是有的,增加声呐的分辨率,如果能够把海底的背景音乐给去掉一些,增加声呐方面的敏感度,这样就可以发现潜艇。美国方面开始加大对于声呐的投入,短短半个月时间之中,最少在12个不同的大学,兴建了声纳研究所,固定投入高达5000万美元。
这是一笔庞大的研究经费,投入到任何领域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惜美国人忽略了增加声呐分辨率的难度,这种电子元件的性能提升,需要更精密的电子元件,暂时没办法提升那么的高,虽然分辨的分贝从130分贝提升到120分贝,提升是巨大的,可是距离中国海狼最高110分贝,极限甚至可以达到100分贝左右的声音来说,还是不行。
倒是对鱼雷的研究,让声呐的分辨率增加了一些,特别是增加对于鱼雷分析和追踪的能力,在协约国收集的资料之中,新式鱼雷虽然没有水线,却可以被声纳发现,鱼雷无法降低声音,虽然德国的鱼雷声音已经相当低了,却在可以探测的范围,针对这个方面的子项目,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可惜,只是让声呐的反应时间提高一点而已,在800米左右的近处,65节的鱼雷,不到30秒的时间,就可以走完全程,30秒对于任何一艘舰船来说,反应时间还是稍稍慢了一点,只要稍有疏忽,被击中是正常的,不过相对于之前,完全没有防备,甚至不知道对手在哪里,这好了很多,特别是美国科学家通过对战场分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