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限,只用简单的修理。不是最终的决战,双方都保持了相对的克制,这中间,舍尔的舰队因为提尔皮茨的命令,并没有成为主力冲到前方,也就没有发挥效果。
双方隔着海峡对持,小型舰船和布雷艇开始撤退,然后是主力舰,只留下了一小部分舰艇断后,这是正常的做法,相隔着密集水雷阵,在英国人看来,德国人根本不敢追击,谁知道前方有没有水雷,密密麻麻投放的,还没有进入到海水之中的水雷,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可惜英国人的算盘,算是打空四周分布的潜艇部队,把英国人布置的水雷阵的详细图纸,都告知了公海舰队,哪怕有所偏差,却不大,公海舰队对于水雷是一清二楚,也就趁机将计就计。
舍尔舰队终于到了最后的阶段,赶到了波罗的海的海峡,英国开始撤退的时候,舍尔舰队开始发挥作用了的,英国主力舰开始撤退,舍尔舰队的速度占据优势,加上射程的,在有保留的前提下,提尔皮茨同意了舍尔攻击要求,开始让他追击,公海舰队在后面压阵的。a href=皮囊之下/a
其实射程之中,已经没有几艘战列舰了,有的只是几艘的重巡,可就算是这些重巡,也是不小的战果,当几轮快速的攻击,形成了跨射之后,接下来,就是舍尔舰队的表演,2个小时的追击之中,一共干掉了3艘重巡,5艘轻巡和12艘驱逐舰,舍尔舰队战舰杀手的名头,彻底的确立了,简直是小船的克星,并且最高可以盯住的5个目标。
提尔皮茨也是看的直发呆,作为公海舰队的缔造者,作为熟悉海军的海军部部长,他非常清楚,这不是训练能够解决之前听过舍尔提出的东西,似乎是西北的最新技术,这个技术如果能够普及到公海舰队,别说达到舍尔的程度,就算是只有舍尔程度一半左右,对于公海舰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提升,那可真的是说鸟枪换炮了
瞄准系统,是绝对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舍尔在过去的航程之中,或明或暗的试探了几次,可惜一无所获,哪怕在任何的情况之下,都保持了谨慎,哪怕是对德国这样的友军,哪怕已经近在掌握,依然防守的滴水不漏的,到现在,舍尔这边不过是一个大致的印象。
被舍尔舰队连续的击沉了20艘船,其中还包括几艘重巡,这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不小的损失,可是英军还是毫不犹豫的退走,非常的坚决,不给舍尔任何的机会,在追击了5公里左右,最终在距离的差距和不明的水雷阵之中,舍尔选择了停下来,几乎是目送着i杨过的离开。
最终这一场关于波罗的海入海口的争夺战,最终算是尘埃落定了,双方都没有用尽全力,他们都在等待,等待一个可以击败对手的机会。
英国方面彻底灭亡德国公海舰队的图谋彻底的破产了,从某种程度上面说,舍尔舰队的威力,远远的高于他们的想象,以前感觉只是新锐战舰,比一般的战列舰稍稍强一点,现在,有了舍尔的舰队,德国公海舰队的战舰数量,增加到了27艘,把舍尔战舰作为一倍,甚至更多来看看来,双方战舰数量差不多,英国也未必是一定占据优势,即便有优势都不明显,不是那种压倒性的优势的,英国根本不敢冒着本土舰队对损失殆尽的威胁,跟的德国对上,拼尽全力,此时此刻还不到时候。
英国人相当的有耐心,他们试探不成之后,哪怕是损失了5艘战舰,却也没有继续下去,从某种意义上面说,他们在海上压倒对方的想法,几乎是彻底破产了,那么一切就需要回到正轨上面去了,陆地上面的对决,调动协约国全部的力量,加上瑞典的加入,陆地上抵消德国的优势,应该是可行的。(~^~)!……章节内容结束……
center/center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进攻中东()
整合三国的实力,在逐步的商谈之中,逐步的明晰,虽然放弃了一部分的权利,特别是法国,他已经无可后退了,借助着的英美,他稳定了战线,波尔多陷落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也不必继续的向南迁都,可是被占据的领土,特别是德国人把居民移走了9成,这个杀伤太大了,要知道法国就5000多万的人口,被占领区就有一半左右,等于法国人口少了一半,至于殖民地,如果不是殖民地在后面支撑的话,法国早就崩盘了。
可是少了一半人口,也压制不住啊,即便将来,反攻成功,干掉了德国,这一半人口怎么回来,听说,这部分的人口,被送到了中国,那是一个遥远而可怕的地方,说不定,失去了大部分的人口的法国,会被打的一蹶不振。
这也是英美联合提出之后,法国第一时间同意的根本原因,没办法,法国已经没有底牌了,再不增强实力,说不定真的要投降了,投降给世仇的德国,可想而知会有什么下场的。
除了这些统筹,也进行了作战计划的研究,未来一年,协约国要想获得优势,除了物资和后勤方面,战斗方面,也需要作出改变,如同武士一样跟对手正面作战,必须要想别的办法了。
闭门会议进行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等于整个纷乱的12月,都在闭门会议,最终形成了一个全方面的决议,关于1915年的作战计划。
英法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即便再挖掘,能够获得的兵员不多,目前英法两国的总兵力还保持在600万左右,可是之前他们最少先后损失了400万,加上法国损失了大半国土和人力,动员能力大大的下降,这已经是他们国民的十分之一了。还有一两百万的潜力可以挖掘,但是谁都知道,这样的兵员,对于德国来说没用。不经过长期训练,或者是先天不足的兵员,在血肉磨坊一样的欧战之中,连炮灰都不能称得上,那就是送死。还是毫无价值的送死。
英法能够挖掘的潜力不够,最大的部分还是落在了美国人的身上,美国拥有1000万的极限调集能力的的,按理说是可以的,只不过之前的那一场舆论攻势,让美国人当兵的想法大大降低,哪怕现在继续的努力,效果不好。
为了让美国满意,英法是下了大的本钱,不但把硬通货和一些技术转让给了美国。还签订了战后的一连串的条约,可以说,只要协约国战胜,美国就会成为英法美核心之中的三强,并且在一定的地位上,在法国之上,跟英国平起平坐,这是美国一直都在期盼的。
如果不是为了地位,不是为了继续瓜分世界,美国是不可能参与到这么一场残酷的世界大战之中。现在既然参与进来了,几百万的损失,总要有一个结果,美国退出是不可能的了。只有继续的加码,英法如果提出的好处不够多,他就会按着,但是好处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美国人也会心动。a href=深宫:浮生梦/a
这个时代列强,哪怕是名义上面的民主的美国。也是很容易转到独裁上面,只要看价值是不是够大,既然英法让出了足够多的利益,接下来就好办了,首先,以国家的名义,接管了绝大多数的大型报刊广播电台的,剩下的小规模的,一律宣布非法,或者退市,或者封禁,特别是以前为征兵或者是反战作为喉舌的报刊,几乎是打击的重点,无论他是否够规格,一律封禁。
美国突如其来的动作,着实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特别是中国和德国,他们控制的媒体力量,几乎被一股脑的诉请的,几个情报部门不是跑的快的话,说不定也被牵连到,就这样,以往的网络彻底的断绝,要恢复非常的不容易,保守估计,最少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够彻底的恢复。
整合了整个美国的媒体力量之后,所有的一切都由美国政府决定,征兵和虚假的信息充斥在其中,哪怕有几个明眼人,可是民众本就带着无理性的特性,关于之前影响慢慢的褪去,征兵的人员开始多了起来。
只要顺着这个发展,在未来一年之中,美国可以完成400万的新兵投入,跟英国法国200万,共同组成两个方面军团,投入到欧战之中。一个军团会在地中海作战,主要是配合法国攻击意大利,奥匈帝国,彻底的把德国跟其他的协约国给分割开来的,孤立他,已达到战略的目的。
另外一个军团,则会登陆挪威,在协约国的压力之下,特别是英国,强行的把影响力,深入到波罗的海,以强大的海军和德国的退缩相对,没有彻底的把北欧三国揽入怀中,却让瑞典松动了,为英国提供了帮助,瑞典跟德国几乎是隔海相望的,是一个不错的突破点,虽然在那个地方,白不了多少兵力,可是一两百万足以让德国焦头烂额。
这些都是未来一年主攻的方向,不过跟之前的方法相比,还是有一定的改变,多路大军攻击德国,让他疲于奔命,但不会一锤定音,还是常规的作战方法。在这一次闭门会议上面,法国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全面战争的说法,在过去的一年之中,英法美用真刀真枪的对抗,证明了德国陆军的强大哪怕不停扩编,实力有些下降的德国陆军,他们的实力,也远在他们之上,虽然已经尽量的减少了之间的差距,可是损失还是这边多,这也是英法美无法坚持的根本原因。
法国在研究发现,德国除了注重士兵个人素质之外,自动武器和火炮的使用是重点,英法也开始加强自动火器,一直比不上德国,原因不是英法不想,明知道自动火器会极大程度上面,提升一个部队战斗力,实力有巨大的增加,可是也要有个度,自动火器的增加,会造成后勤的压力增大,英法是列强,可是在工业生产上面,法国失去了一半国土和大部分的重工业,英国,只有英伦三岛,因为控制世界的关系,一部分的工业转移了,不太适合的。a href=神魔之恋之独宠魔后/a
美国是有这个条件,可是一切都需要从大西洋上面运送过来,就算是没有战争,从美国运过来,也会增加一定的成本,更何况现在的德国,得到了西北的加强之后,在潜艇上面增加了许多,神出鬼没的狼群战术,让英国的商船损失在加大,而且美国也提前参战了,所以的德国潜艇可以毫无顾忌的在整个大西洋之中活动,短短1914年,总计击沉的上传达到了573艘,总吨位高达800多万吨。
先不说他们的价值,就算是击沉的货物,足以让这边收到影响,哪怕英国人努力的调整,最终也不过是让自动火器的数量达到了德国人的一半左右,不能再多了。
正是这种情况,法国人提出了对德国的后勤进行攻击,截断他的外界通道的,最终削弱德国,获得战略的优势。相对于英法遍布在全世界的殖民地,相对于美国的地大物博,德国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哪怕刚刚消化了已经得到领土,产出也相对较少,德国一直都是借助着外来的帮助,才能够生产那么多的产品。
相信,一旦限制住了德国本身的原料进口,一定可以。北海已经封锁了,舍尔的主力舰队,能够突破英国的防御,回归到德国,其他的商船不行,不一定全部的阻拦,可是从开战之后,德国从外面海运获得的东西,基本上是小鱼10%的那么,为什么德国人有这么充沛的供应,甚至在英法之上,结果就呼之欲出了,3b铁路,这个在中国人神奇的修建能力之下,修筑的铁路,成为了德国的生命线。
只要截断了这里的,一定可以打击的德国人,并且法国人提出了多管齐下,可以跟德国一样,派出潜艇部队,去印度洋,或许中国人不必惹怒他们,对他们的商船进行攻击,其他人比如说兰芳,就可以了。
可惜法国人提出的这个方法最终没有通过,英法他们在潜艇上面,没有多少的研究,在无限潜艇战开始之后,他们也介入到了潜艇的领域,但是潜艇别看只是一个小排量船只的,技术含量一直都不低,英国虽然也有实验性的潜艇,但是都是小型的,根本跑不了远洋,虽然现在起步,以英法的实力,暂时只能够从300吨到500吨,慢慢的增加,最少一年以上的时间,不可能有1000吨以上,甚至是1500吨的远洋潜艇出现,即便是的想要攻击,也鞭长莫及。
跟随法国一起攻击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打的就是截断这一条铁路的目的,甚至法国人并不甘心这样,他们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个攻击巴格达和巴士拉的想法,这是断掉德国后路的最好的方法。相对于重兵把守的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似乎从中东入手最好,那偏僻,不是重点,进攻起来,更加具有突然性。(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另辟蹊径()
进攻中东,不得不说,法国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本来,10天时间,已经把合作的事情谈好,接下来只要逐步的整合,就能够让协约国发挥出整体的实力,英法美三国都有些的着急,必须要落实下来,最好在明年的3月之前见到成效,保证明年协约国的战略优势。可这种情况之下,法国提出了这么一个提议,准备结束的回忆,因为法国的提议延长了。
德国陆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协约国有些绝望,如果没有美国的加入,恐怕单单凭借英法,把人口战争潜力给耗尽了,都未必能够干掉德国,如果不是美国的加入,甚至跟德国相持下去的资格都没有,可美国也不是无限,虽然美国有一千万的动员能力,并不代表美国可以损失一千万青壮年而无所谓,这可是生命啊,1000万,最少牵扯到5000万的直系亲属,甚至更庞大的认识人群,这是很大的数量,几乎占据了美国的几分之一。
哪怕是美国压制传媒领域,也不可能无视的一千万的伤亡,之前的几百万,还不知道怎么抹平,继续打下去,伤亡会更多,可是已经上了协约国的船,就只能够走一步算一步,一方面,在国内压制,借助着宣传领域,淡化人们对伤亡的看法,另外一方面,能够解决多少解决多少,尽可能的抹平这件事情。
如果说,欧战就此结束的话,以目前情况之下,美国可以很容易的抹平这么一件事情,毕竟美国国内是财团政治,只要财团能够赚到钱,其他的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