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时代- 第5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现在这个,西北用不上了,原因很简单,运动战不用步兵上了,步兵在以后,更多的担任侧翼,站稳和阵地战的作用,真正的遭遇战的时候,还是要看摩步化的装甲力量。

    正因为有装甲力量的加强,阎锡山就在赤塔附近,布置了一个陷阱,也不能说是陷阱,如果没有装甲力量作为后盾的话,这里就真的是漏洞了,宽60公里,长度在150公里区域,没有任何部队防御,一旦对手集中部队,重点突破的话,整个蒙北防线就会溃散,只要突破了这个区域,就是蒙古最精华的区域,虽然不会直面库伦,却有2个炼钢中心和一个铜冶炼厂在,价值很高。

    装甲力量,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注意到,现在欧洲战争爆发了,由于德国得到了西北的加强之后,势如破竹的打败了英法联军,也就是再攻占巴黎之后,在波尔多才遭遇到了阵地战,英法也没有因为阵地战和壕沟战太过惨烈了,而选择制造坦克,以破解壕沟。

    等于说协约国技术能力最强的英法,都没有开始坦克的研究,更别说技术更差的俄罗斯,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阎锡山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在得到了参谋部的通报和前线赤塔方面集结的军队之后,他就知道,这一战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攻下赤塔,关键在于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把120万大军都给消灭了,即便赤塔放在那里,也是胜利的果实,随口就吃下了。如果没有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对方实力犹存,即便花费巨大的代价,占据了赤塔,还是要老老实实的还回去,因为保不住。

    从一开始,阎锡山的计划之中,就是利用俄罗斯对于装甲力量的一无所知,布置了这么一个看起来毫无道理,却有很大实现可能的陷阱。

    欧战爆发之后,西北就注意陆军的提升,中国是陆地大国,陆军的重要性,远超过其他的兵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有了足够的政府优势的,从某个意义上面说的,陆军的拨款和数量,一直都是最大的。在这段时间之中,西北除了主要增加摩步化,用机动车取代军人的两双腿,用装甲力量来突破对方的防御。

    由于杨元钊的存在,西北的发动机方面冠绝整个世界,其他的还在低档次,50马力以下的汽油机慢慢的摸索的时候,西北已经发展成为汽油机,高空煤油,柴油机,等一系列的发动机,最大的功率也达到了让人震惊500马力左右,这样的发动机,或许不如后世1500马力的大型柴油机,却也比一战时候其他国家的强大的多,一战英法两国的所谓坦克,动力都不会超过100马力,在战场上面的时速是个位数,充其量是冷兵器时代,冲车的加强版,依靠着厚厚的装甲,抵御轻武器的攻击,等到它运动到战壕的前方,战斗也就胜利了。

    也就是初次见到这种武器的德国人没办法应对,真的让杨元钊看到的话,有太多的方法解决这些坦克,防护在坦克的要素之中,并不是最重要的,火力和速度。是更加重要的要素,再怎么坚硬的装甲又不是的战舰装甲,真的装上战舰庄家,它就跑不起来,只有让速度和火力相结合,才够发挥出坦克的最大功效。

    摩步化,用机械的力量代替普通的人力和挽马。有更强的机动性,一些装甲力量的使用,也会丰富作战。跟1911年,那种最初级的装甲相比,西北已经发展出来了一系列的装甲,30吨左右的中型坦克,20吨左右的轻型坦克的,履带式的重型装甲车,轮式轻型装甲车为体系的一大堆的装甲车辆,目前,无法普及下来,每个师平均60辆,其中10辆中型,15辆轻型,15辆履带装甲车和20辆轮式装甲车。

    西北曾经做过演习,在重兵把守的前提下,利用这些装甲车辆,冲击同样是西北防护水准的阵地的时候,有着巨大的效果,火炮能够命中的,毕竟是少数,即便是中型的30吨的玩意,在通过阵地战壕的速度也超过了45公里每小时,在这样的高速之下,火炮很难的命中。

    不过,有攻就有守,坦克壕也随之出现了,在阵地的前沿,挖掘一定数量的坦克壕,可以有效的防止装甲力量的冲击,装甲车毕竟不是战列舰,不可能把钢铁和护甲全部的放上去,对付一般的轻武器和步兵类的武器还可以,但是对付的火炮等重型武器,就不行了。

    杨元钊好几次都想要把单兵火箭筒,这些东西给拿出来,后来,暂时放放吧,现在成建制,有效的装甲力量,只有西北拥有的,弄出来这些,不就是提醒对手们了么。

    阎锡山的战术其实很简单,说白了,有些类似于二战德国闪电战的作战方法,把撞击力量集中了来使用,用迂回包抄,冲断重兵集群至今的联系,然后把重兵集团分割包围之后,等后续的步兵上来,战斗就会结束。

    战术非常的简单,说白了,就是欺负的俄罗斯不懂装甲作战,现在,前线的情报显示,俄罗斯已经上当了,最少有30个小组的侦查员进入到了预设区域,最开始只有2个,后来陆续增多,在一览无遗的荒漠之中,哪怕是一个侦察小组,都是特别醒目,这一片区域,每天都有侦察机在高空飞过,几乎算是全程的监控,信息的不对等性,在俄罗斯人自以为抓住了西北的破绽的时候,这边也在稳坐钓鱼台,等大量俄军深入到了这个预设的区域之后,一场盛宴就会开启。

    (未完待续。)

    ps:第一章送到,另外一章会稍稍晚一点,过年事多,抱歉!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临界点发电机组() 
专列趁着夜色,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西北,去往阴山山脉,在最核心,杨元钊所在的车厢之中,杨元钊跟一个头发杂乱,不修边幅老人正在热情的交谈,老人正是特拉斯,1856年生的他,今年已经快要60岁了,58岁了,可是精神一样很好,相对于一些科学家到了晚年糊涂和体弱多病,特拉斯却精神矍铄。

    作为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即便在历史长河之中,也少有跟他相提并论的人物,特拉斯不但在无线电和交流电领域之中,有着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弹道学,咨询科学,核能物理等方面,也屡有建树。

    这样的人物,要想跟他交流,就必须要拿出真正的东西,或者是他领域之中询问,或者是他感兴趣的东西,杨元钊恰恰是世界上,能够跟他交流,甚至在某些方面对他进行指引的一小撮人之中的一个,如果说专业素养,后世只是一个车队工程师,最多就是擅长发动机和汽车的改制,连科学家和发明家都不算,在专业能力上面,跟特拉斯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上。

    可是杨元钊是穿越者,仅仅这一条,就可以指点特拉斯了,穿越者的优势就在于,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大师都具有前瞻性,甚至如果在爱因斯坦没有提出相对论的时候,他甚至可以装一装物理的大拿,毕竟相对论的公式相对简单,只是凭借着后世的专业和道听途说来的东西,杨元钊就可以跟特拉斯交流,还是很深入的那种。

    特拉斯来到西北已经5年了,5年的时间之中,除了客串一些的重点工程之外,大部分的时间。特拉斯都在电力领域,大型发电机,无叶轮机。还有交流电领域,杨元钊提出来的很多的创意。都在特拉斯天才一般的想法之中实现了,现在交流电已经成为整个中国标准化的布置,仅仅是从交流电之中,获取的专利收入,就让特拉斯置身于千万富翁的行列,可是特拉斯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些遗憾,就算在电力领域之中。他所研究的项目,也不是最顶尖。

    能够成为一个领域强者,特拉斯在专业的领域之中相当的敏感,只是从助手和一些交流者的只言片语之中,他就知道,西北有一个神秘的阴山基地,几乎所有最顶尖技术都在里面,里面民用技术都比外面的军用技术,高出一个档次都不止,更别说里面绝密的技术。听说比科幻还要科幻的多。

    特拉斯对此上了心,作为一个塞尔维亚裔的科学家,本国在欧洲的地位。不可能给他太多的支持,他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投身到爱迪生公司,却沦为了实验机器,每天只是在做各种的实验,甚至连实验的成果都不是他的。

    接下来,从爱迪生公司之中离开,起起伏伏十几年,有爱迪生的打压。有其他的资本家的窥视,甚至连交流电。也被众多势力利用,一个出色的发明家。赤贫无比,甚至连实验都进行不下去了。

    来到西北,不过是进行某种尝试,杨元钊投资兴建钢铁厂,还是百万吨级的,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事实上,他的选择是对,最开始答应的百万美元的实验经费,在前三个月就使用完毕了,后面持续追加,这还只是1909年,到了之后,每年的递增幅度都在30%以上,在去年1913年,特拉斯主持的项目,总投资额加起来超过了8000万美元。

    如此不计代价的实验投入,让特拉斯极为的满意,并且研究的成果也不是全部归属于西北,所有权是这样,可是特拉斯依然能够从中间享受5%…10%的专利经费,别小看这个数字,就电力领域来说,西北的发电量,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彻底的超过了美国,现在的总体装机容量,是美国的27倍,发电量更是超过了54倍,如此庞大的用电量,依然有着巨大的缺口,中国庞大的幅员和人口,对于电力来说,是一个无底洞,1913年发电量7000多亿度,这个数字,即便是20多年后的美国也没有达到。

    庞大的电力使用量,即便是每度电的专利费只是万分之一,综合到7000度亿度这个庞大的数字上面,也足以让特拉斯成为千万富翁,更何况,专利期限是20年,按照西北电力每年15%到20%的递增幅度来说,到专利期满之后,特拉斯会成为超越爱迪生,甚至是超越第一国家钢铁公司家族的超级富豪。

    就本质而言,特拉斯还是一个科学家,科学家追求金钱,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科学实验,在整个世界之上,即便是美国,也比不上西北给他的条件和环境,所以特拉斯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走,甚至不久之前,美国人和英国人共同出手,招募他回去,给他许下了承诺,他连眼角都没有眨一下。

    一直都想要加入那个阴山基地,可一直都没有机会,现有的实验也非常重要,只好等下去,就在他几乎要忍不住,想要直接找杨元钊来说,作为西北最顶级的科学家之一,他是拥有直接面见杨元钊的权利,可就在这个时候,来自阴山基地的召唤来了,在之前还对他的倾向性进行了询问,他当然实话实说,顺利的通过了之后,跟这一批来自全国各地,还有诸多外国专家一起前往阴山基地。

    即便在所有前来的外国科学家之中,特拉斯也是最顶级,所有人都知道阴山基地,可是到底阴山基地之中有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没办法之下,他听说杨元钊也跟着过来了,就主动来询问。

    可惜杨元钊的嘴里不带丝毫的口风,只是顾左而言他,说什么大型蒸汽轮机,有什么蒸汽轮机比他主导的大规模发电机组更大么?

    杨元钊所说大型蒸汽轮机,还真的没有特拉斯主导过的大,但是技术含量,跟特拉斯所主导的,大的多,特拉斯主导蒸汽轮机,还是过去的理念,是产能和体积的堆砌,充其量不过是做加法,只要花钱,花时间,研究下去的,就能够实现,可是阴山基地目前研究的发电机,已经超脱了这个理念,用临界的理念,发展到了发电领域,不但煤炭利用率极高,单位电力的消耗也在减少,技术实力更不是普通理念的发电机所能够相比的。

    这个理念说起来容易飞,发电机组真正起作用的时候,发电介质都是水,普通的水温水压之下,利用率并不高,大部分的能量都会被浪费掉了,即便使用各种回收手段的,效果也不高,大型的大电机不过是在比例上微微有些提高,单位千瓦时用煤上面,一千多的比比皆是,可是使用临界的理念,在发电机之中,很容易让发电机组更加的节能,保守估计可以降低到400克以下,而且体积和可控性能也在提升。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当杨元钊简单的把临界状态给叙述一遍之后,特拉斯的眼睛猛地发亮了起来,作为一直在电力这个行当之中打拼的顶尖科学家,他也认识到,无休无止的扩充发电机发电量,其实是某种浪费,单位产能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提升不上去了,很多能量都是在锅炉之中浪费掉了,越大的体积,越容易自身消耗,即便是他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临界的状态之下,水是液态和蒸汽相混合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能量容易保持,且可控性非常强大,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能量在转换成电力的时候,消耗极少。

    一个极为简单的理念转化,就解决了发电的大问题,只要沿着这个方向去突破,发电机组大型化所带来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特拉斯越想越激动,几乎就要立刻的投身进去验算,却被杨元钊拦住了,临界发电机组,是要到20世纪后期,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理论,虽然他提出了这个概念,以水蒸气的临界点为标准,采用了临界和超临界的两步走,可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借助着的现有的科技,发展这个东西的话,即便在一体机的支持之下,材料不是问题,也需要漫长时间的研究,在基地已经有了一定研究基础,最少说上一批人员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用了最新的实验材料和理念,还有海量的资金和计算机等计算工具,还是取得了一些的外围的成果,或许这些对于特拉斯这样的大拿来说,不太重要,却可以节约他的时间。

    特拉斯被吊起了胃口,列车上,手头上的东西不太方便,在杨元钊的劝说下,特拉斯打消了这个念头,有什么,到阴山基地就知道了的,勉强压制了心中想法之后,对于阴山基地的渴望加深了,从临界发电机组的项目上面,就可以知道阴山基地的水准了,还有一个夜晚的时间,就可以抵达阴山基地了,心中所有的疑问就会解开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