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时代- 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参谋部里面,因为这件事情,全部的军方高层都集中起来,包括张孝准和蒋百里,都是面色凝重,西北对于民众的重视,加上西北的工业发展,离不开庞大的人口基数的,这些民众,或许进入到西北之后,就会转化为各种劳动力,对于已经3亿以上的西北人口来说,不算什么,可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毁灭,这任何人都过不去这一关。

    再说了,西北的法律,从一开始,就保护普通民众,哪怕军队的多牺牲,都不会让普通民众受损,所以对于日本这样,专门针对普通民众的,真的有些接受不了。

    “这些狗杂碎!”一个年轻的参谋,几乎是义愤填膺的说道,在大部分的年轻参谋,心中都是如此的想的,战争就战争,双方的军队,真刀真枪的开干就好了,牵扯什么平民的,这完全是无耻么。

    年轻参谋们的心态是年轻参谋们的,更多人的军官却为之前,杨元钊力排众议的决定而庆幸,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把山东的民众给疏散掉。哪怕是临时的集中到不复存在的青岛工业区,为了大量民众,每天支付海量的工资。也在所不惜,大量的人手推动了青岛发展迅速。让青岛在在西北控制区的城市之中,也属于是最快发展的城市,青岛独特的环境,为造船业,航运业,甚至是大型制造业,外向型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温床。可是无谓的花费还非常的多,保守的攻击,半年时间,最少浪费了数亿。

    西北受到了杨元钊的影响,可是在各方面,也不是没有不同的声音的,一些人就对山东撤退感觉没有必要,明明是一场战斗就结束了,却劳心劳力,撤退了整个山东的民众。可是现在,日本人强撸民众,就证明了杨元钊的看法。山东可怕人口数量,一旦日军的动作,是在山东人口稠密的地方,这个数字可能就是140万,210万,甚至更多。为了这些民众,别说是数亿,哪怕是数十亿,甚至是上百亿。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管说先见之明也罢,先知先觉也罢。事情最终会回到解决办法上面,日本俘虏了这么多的村民。西北军距离还是太远了,还要先做好防御,也就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当日本人强撸了50万的时候,这边才反应过来,不能任由日本人这么做。

    蔡锷的反应不可谓不快,专门派出了一部分的部队,去阻截日本人的行为,跟日本人有了一场短暂的交火,日本人明显不愿意过多的纠缠,稍稍接触,就放过了这个方面,让差不多2万多名民众得到了保护。

    当然了,因为有民众的拖累,第一军也没办法乘胜追击,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日本人逃回去了,此时,日本人驻扎的现成,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集中营,现成原有的房舍,根本就不够,这些民众,或者被数十人关押在一个房间里面,或者被野外看管着,初春寒冷的气温,给了他们巨大考验,病倒的不少。

    日本疯狂的行为,很是吓坏了周围的民众,特别是这件事情,经过广播,向着世界宣布的时候,更是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谁也没想到,日本人会做出如此可怕的举措。

    首先在中国,之前西北曾经,长篇累牍的介绍过日军的残暴,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让山东的民众快速的撤离,把当年日俄战争,甚至是曾经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人的残暴行为给揭露出来,但是说是说,真正当日本人做了之后,中国人才真切的感受到日本人的野蛮,一些靠近日本强撸地点的民众,后怕不一,特别是有西北军的保护,一直安然无恙,顿时产生了一股移民潮。

    都知道西北好,也有无数的例子,只不过现在,故土难离而已,现在,直接的威胁就在眼前,战区距离他们不远了,这个时候不走,更待何时。

    虽然说,未来的河北,天津,都会并入西北,会有一波较好的发展,可是农村问题和普通民众的问题,一直都需要解决的,早点进入西北,统一的培训,了解西北的制度和体系,未来再回来,也算是比较好改造的。

    河北周边的民众大溃逃,这对于拥的中国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初期稍稍的有些混乱,后期,在西北帮助之下,大规模的百万级别的移民,在几天时间之中就完成了,对于此,西北的移民局有了超过数年的经验。

    当人员稀少了之后,蔡锷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主动的试探,可是日本人贵所不出,就依靠着庞大的民众做挡箭牌,为了避免过多的刺激日军,产生屠杀的后果,蔡锷只能够远远的监视,顺便,通过外交途径,询问日本人到底想要干什么,有什么条件。

    如果说,在西北造成的是轩然大波,在北洋范围之中是恐慌的话,对于世界来说,这件事情,却如同一个炸雷,战争,让平民走开,这是世界军事上,一直都宣扬的事情,抓俘虏,迁移民众,这多是战后的事情,可是在战争进程之中,抓捕超过70万的普通平民,这中间会造成多少的杀戮和恶意,暂且不说,用平民来当做挡箭牌,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如果中国还是清政府掌权,贫穷落后的清政府,根本没有话语权,当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和俄罗斯,都有不同程度的屠杀,只不过当时没有爆出来,时过境迁之后,也只是有零星的消息传播出来,影响没有那么的大。

    可是现在,西北掌握了中国的大部分权柄,甚至英法的有线电报封锁都封锁不住西北,英法一直怀疑,西北跟德国之间,有一条通信线路在联通着,甚至西北的各个办事处之间,都有密切和紧密的联系,可是再怎么也找不到,有人怀疑过无线电,可是无线电太不稳定了。

    总之,无法控制西北向外传播消息,有些做法就不能太过分,比如一些传统欺压的方法,很容易会被爆出来,到时候,就被动了,可没想到,日本不但明目张胆的做了,还给西北拿出了把柄。

    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是对日本支持最厉害的协约国和美国的领导层,对于日本这样毫无遮拦的行动,也是有些微词,他们有心封锁这一切,却因为德国和西北四面开花而没有得逞,在一些小报,甚至是基层流传。

    对于此,他们很清楚,民主的民众们,是不会放过这个情况的,从此日本人,会在民众那里彻底的臭了,这几乎无法扭转。在一战之前,各国都是强权政治,普通民众的想法,在高层领导人看来,根本就不重要的,可是日本人这一次做的太过了,最少,以后日本的债权,想要在各国销售,就骗不到普通民众了的,必须要各国政府来买单,这会给财政巨大的压力。

    协约国和美国,最终还是有些忽视了民众的声音,因为有线和无线电报的关系,关于日本人的所作所为,几乎在第一时间,传遍了整个世界,也因此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美国,在英国,甚至在战区之中的法国,都产生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矛头直接的指向了政府。

    协约国和美国大惊之下,也深入的调查了,是否有西北在背后鼓动,因为西北的能量,能够影响到英法美的国内的话,这会对几个国家的国家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过查了半天,却发现,这不过是消息传过来的自发的反应,西北或许在其中推波助澜了,只是花钱弄了一些渠道,把消息刊登出去,这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是正常。

    详细调查了各国的情况,特别是法国,本身德国向西北输出大量的劳工,虽然有人证明,没有收到迫害,可是接下来呢,战争在法国的国土上面爆发,一旦双方打的激烈了起来的,没有底线的方法,会不会伤害到他们自己。哪怕法国都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都有这么多人抗议,为的就是让自己不至于落到如此凄惨的境地之中而已。

    至于美国,纯粹是无聊的人太多了,美国庞大的国土,造就了非凡的物质文明和工业,但是也因为发展之类的,有一批的中产阶级,借助着高速发展的美国经济,这些中产阶级,即便不工作,也有足够的钱,也从他们身上,一些类似乎后世公知的人物诞生了,热衷于为各种不平而呼吁。

    这个结果让协约国和美国哭笑不得,利用行政手段,给这些行为降温了之后,也通过外交途径警告日本,别太过火了,类似日俄战争时期的屠杀,是绝对不能够有。(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日军撤退() 
双方之间的关系,既然已经扯到了外交的领域,那么就是相互之间的扯皮,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在外交斡旋努力之下,在英法美等一直的说服之下,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基本的意向。

    西北同意日本人离开,可有一个前提,日本人必须提前释放60万人,对于此,日本那边还是有些顾虑的,可是在英法美的施压之下,特别是看西北的重视程度,70万跟10万,其实没有多少的区别,无外乎是人员损失多少的问题的。

    百万大军,控制70万平民,特别是补给什么的,都已经不足的前提之下,还是从这些民众家里面抢到的粮食,长期下来,不是一个好事情,特别是的那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他们已经尽可能的为他们准备房间了,可惜小县城容量有限,已经有一些病倒了,长时间的关押,说不定会死掉几个。

    少死几个还可以,这在任何时候,都属于是正常的,哪怕是一个城市,每天,或者每个几天,都会有人死掉,这些不能够都放在日本人的头上吧,可是西北毫不客气的说辞,一个死人要100个日本兵来交换,真的多死几个,还能不能有剩下的,天知道西北会不会按照预定执行。

    60万民众移交了,日本相当果断,因为这几天的时间,已经有数千人病倒了,有些还相当严重。西北早已经做好准备,在西北军的后方,布置了一批的帐篷,并且紧急从西北调来的医疗人员和各种药品,保证民众的安全。

    之后,在稍稍恢复一下。会把人员分批分类的送回去,想要回家的就可以回家,不想回家的。无论是青岛,还是西北。都可以找到地方,妥善的进行安置的,这一点,西北是保证可以做到的。

    当60万人平稳的完成了交接,危重的都由西北医生接手之后,蔡锷算是松了一口气的,西北的威胁在外,日本没有过多的虐待民众。这恐怕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可是也没有刻意的照顾,最多关注一些老弱病残,不让太多人非正常死亡而已。好在,都是一些呼吸道疾病,西北新生产出来的青霉素,对它相当的有用,大部分的危重病号都转危为安了。

    来自西北的记者,在集中营之中,拍了一些照片。无论是留档,还是在西北刊发都可以,西北军小心的监控着日本人。并且按照约定,放开了一方的包围。

    在天津港外,大量的列强们的商船,就已经来临了,既然放日本人离开,那就大大方方的让开天津港,给他们更好的登船条件,一部分的西北军加上特种部队的进驻,让天津的防护不成问题。

    饶是如此。段祺瑞也如临大敌,争夺天津的过程之中。段祺瑞亲自见识到了日军的战斗力,在团队作战之中。甚至是濒临绝境的时候,日本所爆发出来的勇气和玉碎的信念,给他敲响了警钟,武器并不代表一切,士兵才是最重要,100多万的日军,如果是破釜沉舟的前提之下,天津未必保险,一不小心会被攻占的。

    加入到西北已成定局,他们这些北洋的高级军官,安排上面,也有定数,暂时会安排半年到10个月的时间,进入到西北军校之中学习,这一点,他们早有心理准备,西北的军制跟北洋截然不同,哪怕他们做到高级军官了,也都需要熟悉,可是接下来,进入到参谋岗位轮岗,看情况分配,就让他们摸不准了。

    参谋他们知道,就是一个参赞军事的,这绝对是一个闲置,要想重新带兵,恐怕要遥遥无期,他们不知道,参谋才是西北最重要的岗位,要想更进一步,没有在参谋上面的表现,几乎是不可能。

    可惜,段祺瑞等人不熟悉西北的军制,只是以为西北在推脱,所以尽可能的表现好一点,否则,天津城被日本人攻下来,他们也没脸去带兵了。

    从上到下,都警惕的要命,部队分成了双班,如临大敌的上了天津城头,防止被日军偷袭,不过一切都是段祺瑞瞎操心了,此时此刻的日本,也无心继续战斗,早就被西北打怕了,如果说无路可逃,日本人或许会鼓起勇气,跟西北拼命,但是现在,路已经放开了的,从上到下,都没有任何人想要开战,当西北军退开了港口之后,就开始在天津港不断的上船。

    天津港,形成了一个恢弘的场景,所有的泊位,都放开了,一队队排列整齐的长龙,排在每一个商船的前方,大部分都是士兵和一些少量的物资,至于军火,天津城内的不可能的,要么破坏,要么被缴获,至于随身携带的物资,一些笨重的,直接转交给租界的美国仓库,这点上,安全还是有保证的,就目前的经验来看,西北不太可能会跟列强撕破脸来动手。

    一批批的上船,当日本人走了一半的时候,按照约定,日本再一次的释放平民俘虏,交还了5万人,之前的老弱都已经放回去的,剩下的都是青壮,这样交接的速度更快了。接下来,当最后一批的日军上船,剩下日军指挥官,载仁亲王在朱尔典陪同下,最后移交了3000名平民,这些都是最强壮的青壮年,至此,大部分民众都已经移交完成,最终没有太多的损失,有几个老弱的因为日军而死掉的,西北方面也没有过多的计较,之前的1:100也只是让日本人不要对平民下手,70万的总人数,包括了大量的小孩和超过60岁的老人,每天也有正常的死亡率的。

    载仁也是担心这一点,所以拉着朱而典一起,看到蔡锷等没有计较,这才松了一口气,百万大军在海上飘着,他不可能过多的停留,好在,有英国的驱逐舰,即便是晚上一个白天出发,也可以追上去,在他看来,都已经上了商船了,而且是隶属于英法美的商船,应该是安全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