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时代- 第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船厂的建设,江南造船厂的扩大,对于大型船用发动机的要求,提升了要给档次,不是一个两个,是大批量的生产,仅仅是60万吨的造舰计划,就需要各种类型船用发动机,正好把这个从发动机工厂单列出来,专门的生产;最后一个是发电设备制造厂,虽然借助着特拉斯,为西北普及了发电厂和大型机组,可是蒸汽轮机的不停深入研究,特别是发电机的功率越来越大,原来厂子就有些不适应了,专门设立了一个,用于生产发电机组,也算是大幅度的平衡整个中国对于电力的需求,工厂越来越多,用电设备也越来越多,电力代表着生产力,越来越重要了。

    这四大企业的建成,西安的工业区建设,就算是告一个段落了,短短的半年时间之中,累计完成资金投入2亿多,还没有算上那些设备的成本,如果算上的话,恐怕就是10亿,累计的调集3级以上技工12万人,各种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科学家,甚至把包头研究院一部分相关的研究院,都调到了西安,在西安成立了一个新的,重工业研究院。

    西安就这样,成为了西北的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开始了重工业方面的成长,大量的机器,特别是那些国之重器,惊人的提升着西北的底蕴,从普通的火炮和轻武器,变成了可以全门类的生产全部武器,特别是舰炮的发展,有了德国和英国的全套资料,再加上莱纳斯吸收消化之后,提出一款14。5寸舰炮的方案,西北在得到了大量机械之后,尝试着把它给生产出来,目前只是4门,正在紧张的测试之中,为以后积累经验。

    这些舰炮会通过实验之后,进行改进,争取逐步的生产出15寸炮,他们会有一年的时间,这个时间相对而言非常充足,14。5寸的出现,给了他们巨大的信心。

    重工业的落地,让西安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虽然杨元钊尽量的降低,可是大量重工业集中到一起,浓烟滚滚,对此杨元钊也有些无奈,这或许是工业化的进程必须要接受的阵痛吧,他在西安差不多待了半个月之后,终于再1913年1月初,回到了包头,距离它离开,不多不少,正好是7个月。(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四章 海军召集() 
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南洋,巴占群岛附近,这是黑山海盗的临时栖息地的,在整合了手下的海盗资源之后,特别是抄了几十个海盗的老巢,弄到了大量的人员和财富的情况之下,他不得不选择了这个比较大的岛作为栖息地,好在,这里比较偏僻,周围没有列强的踪迹,暂时是可以安定下来了。

    人多了,各种各样的需求也就多了,首先就是粮食,超过10万人需要肖剑锋,从那些海盗老巢之中得到的东西,暂时够吃几个月了,可是几个月之后呢,在巴占群岛他也命令手下的开垦土地,以南洋的气候条件,应该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的,却不是长事。

    好在,在英国人慢慢平静了之后,特别是剿灭了那一部分海盗之后,搜寻他们未果之后,也就退回去了,军舰出动需要大量的资源,东南亚这边,特别是印度尼西亚这边,岛屿众多,只要他们随便到一个地方,就找不到了,地毯式的搜查根本不是好的选择,反正是海盗,总有露头的时候。

    肖剑锋也在英国平静的时候,冒险进入到了婆罗洲,联络上了种植园的人员,其实他们也在寻找肖剑锋,杨元钊没有在婆罗洲多停留,只是在过境的时候,给种植园宣布了一个命令,积极的联络南洋的诸多华人家族,并且不遗余力的寻找一些南洋华人之中的人才,学者。科学家,工程师,工人和水手。反正只要愿意去西北的,都可以。

    除了这些之外,杨元钊着重提出的,就是肖剑锋这个海盗队伍,专门的提到,可以把海盗之中,一些后勤人员和老弱病残给接受下来。让肖剑锋的队伍保持一定的战斗力,顺便的给与支援。并且挑选部分的士兵和普通人,进入到海盗之中,专门提到了进行一定海上训练。

    肖剑锋不见踪迹,差不多过了快半个月。这才联络上了,之后,有了种植园的支持,肖剑锋分批的把8万左右后勤和老弱病残,分批的送上了婆罗洲,剩下的都是精干的海盗,也从婆罗洲接受了1万个左右的新兵,战斗人员膨胀到了3万,正在紧张的进行着整合的训练。

    为了保持联络。他们甚至在海岛之上,建立了无线电的基站,保证几次接力的情况之下。婆罗洲可以跟肖剑锋直接联络,肖剑锋甚至可以通过婆罗洲的周转,联络到杨元钊,这样种植园和海盗两个势力,就可以听从西北的指挥。

    肖剑锋出身于西北,是杨元钊的护卫。人品上是得到肯定的,虽然一下子拥有了海盗这么庞大的势力。但是见过西北发展速度的人都知道,西北绝对是未来掌握中国命运的,甚至会把中国带入到世界强国之林,海盗的控制,也算是杨元钊对肖剑锋的一个考验,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它的一个发展机会。

    海军是中国的一个空白,以杨元钊对海军的重视,未来肯定是跟陆军并列,接着这个机会跳进来,说不定未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联络到肖剑锋之后,肖剑锋的情况,几乎是第一时间,上到了杨元钊这里,对于肖剑锋成果,杨元钊也很高兴,2万多经验丰富的海盗,这中间哪怕是再挑选,最少也能够挑选出来2000…3000人左右,加上海军学校的培养和以前的中国水师的老底子,第一批海军的数字,基本上满足了,现在关键是训练,海军的扩张计划可以开启了。

    西北主动的联络各国,求购一些退役的,或者半退役的战舰,出的价格相当不低,不过似乎应答者聊聊,大部分购买到的,都是4000吨级以下的战舰,最老的舰龄甚至超过了20年,如果不是德国的帮助的,甚至连17艘训练舰都凑不齐,最大的是德国支援的,8500吨的巡洋舰。

    这一艘巡洋舰,是曾经出售给中国的定镇二舰同级别的改进型的,增大了体积,也加强了速度,可惜是20多年前的舰船了,基本上落伍了,本来是作为靶船,后来听说西北求购,就直接卖了,比废铁高不了多少,其实西北有可能获得一款战列舰的,是勃兰登堡级的五尔斯号,这一款船除了经过改装的之外,剩下的都在1910年退役了,卖给土耳其两艘。

    五尔斯号是前无畏舰,却是万吨巨舰,拥有6门280毫米的重炮,可惜因为英国和日本的抗议,最终没有成型,甚至连这个巡洋舰,也是拆去了大量装备,以废铁的价格而不是军舰来出售的。

    对此,杨元钊毫不在意,要说之前,或许还担心没有武备之类的,现在拥有了万吨水压机和全套的舰炮图纸,这些老式的280炮,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他随便都可以生产出来,至于这一艘战舰的用途,当然是水上训练舰,无论是海盗,还是之前水师的遗留,都没有上过真正的大型战舰,一下子从几百吨,上千吨的军舰,跳到数万吨的主力战列舰,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跨度。

    这些船,有的就在东亚,有的则需要从欧洲过来,西北突然买到了这么多的老旧战舰,很是在世界掀起了一番的波澜,日本人大肆的在散步着谣言,说什么中国威胁论,中国要兴建海军了,可是英国并没有被引动,原因就在于德国给他的压力逐步的增大,根本就顾不过来,再说了,世界海军技术日新月异,无畏舰出来的,所有的前无畏舰都统统落伍,甚至包括曾经的瑰宝级战舰,8500吨,还是1890年之前的,能起什么作用,别说即将交付给日本的金刚号,就算是日本10几年前的战舰,也比它强啊。

    日本看到没有掀起什么风浪,也就偃旗息鼓了,棉布危机和橡胶为基,给日本造成的损失,还没有彻底的度过去,现在的日本,各方面的发展远不如后世历史上,西北的出现,特别是在几个跟日本重复的领域,蚕丝,棉布,小型轻工业上面的竞争,让日本逐步的失去了这些引以自豪的赚钱工业,面对着西北的技术优势和人力成本优势,几乎被打的溃不成军,甚至连国内市场,都被侵占了大半,唯一一个值得骄傲的航运业,也因为西北的介入收到了巨大的威胁,这已经让日本焦头烂额了,不止一次他想要教训中国,却因为西北的强大,暂时没有动静,连俄罗斯的上百万大军都打退的西北,暂时不是他们能够惹的。

    在落实了船之后,命令就立刻下达了,在上海港,以前上海水师营地为中心,重启海军的建设,从福建和广东,招募的一些水师子弟和老底子,从西北军之中抽调了一部分懂得水性的精锐,加上南洋招募1000人左右,海盗之中的1500人,总计11000人左右,他们会在几天之后,汇聚到上海水师营地,以三海舰为核心,加上逐步到货的这些旧船,组成一个简单海军阵型,进行基本的训练。

    很自然,程壁光就成为了这个新的中国海军统领了,虽然在他的上面,还有一个资格更老萨镇冰,不过他在袁世凯哪里任海军总长,西北进行了接触,却没有太多的成果,他并不原因来西北,甚至连他一手建立的烟台海军学校,也相对比较抵制西北,西北曾经接触过他的学员,没有多少成果。

    这可能是杨元钊最大的一次失败,本身这个从1907年兴建的军校,已经毕业了5届毕业生了,人数高达数百人,这些人如果加入之后,在底层官员和指挥员上面就不缺了,可惜萨镇冰拒绝了之后,几乎没有多少可能了。

    不过,这样也好,一家独大不是杨元钊愿意看到的,马尾一系在中国海军之中影响深远,多了这么一批人,以后消除他们的影响的话,就要困难许多了。

    11000人,暂时够了,相信经过2…3年的训练,加上德国帮助在青岛成立的海军学校,短训和长期训练结合,第一批海军人员应该是足够的,只是需要耐心的等待。

    程壁光接到杨元钊的电报也非常高兴,关于青岛的事情,杨元钊只是保证了有限的人知道,程壁光还不是完全进入到西北体系之中的,不方便告诉他,但是这一次订购的船只,其中有一艘8500吨的,跟定远是一个型号的改进型,这就让程壁光极为兴奋,海祈号虽然不错,却只是一艘4500吨左右的轻巡洋舰,跟定远这样的铁甲舰还是有一些差距,哪怕是旧船,落伍的,也让他们激动不已,最关键的是,杨元钊还透露,之所以有11000人这么大的规模,是因为未来舰队的规模大,他极为肯定的告诉程壁光,未来成型的舰队,一定会有主力舰新锐战列舰的存在。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定心丸,海军,谁不希望有大船,当年的定镇二舰,威震亚洲的时候,就连日本也是在他的炮口下颤抖,中国比起邻国的日本,已经落后太多了,是时候迎头赶上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六章 航空演习() 
早在2年之前,在包头这边,就建立了一个大型飞艇的起飞场,在飞机的研制进入到了序列之后,就又扩大了机场的规模,现在机场的跑道是高标准的跑道,总长度高达4公里,即便在一个世纪之后,也足以起降大型客机,这个时代的轻型飞机,起飞长度,远远不会超过这个跑道的长度。

    3架绿色迷彩的飞机,出现在了跑道之上,跟随着杨元钊一起的,是蒋百里,蔡锷和冯玉祥,军用的装备,只有军方人员才会重视,暂时,空军还没有真正的成型,目前暂时还属于的陆军的侦查分队,这其中,最看重空军的还是蔡锷。

    跟俄罗斯的一战,空军可以说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飞艇的强大,让所有人都感慨,只要有足够的飞艇,足够的弹药,哪怕是百万大军也不怕,一排排的炮弹,会把他们炸平,在没有一个对付空中武器,又不占据制空权,对方的飞艇占据着巨大优势的情况之下,这玩意几乎是无敌的。

    在每一个人的面前,都放着一份,西北一号的基本数据表格,其中起飞重量,最大载弹量,速度等等,可是飞机这玩意是一个新鲜事物,哪怕是有过空军使用经验的蔡锷,只是觉得,250公里左右的速度,比飞艇快多了,没有意识到飞机的重要作用。

    当人员到齐,带着特制的望远镜之后。指挥官一声令下的,三架试验机开始起飞了,在杨元钊抵达之前。他们的试验机已经进行了12次类似的实验,挑选出来的,也是经过了多年的培训,最少在300小时以上飞行时间的飞行员,三架飞机平稳的顺利起飞了,呼啸的越过了跑道。

    “起飞时间很快!”蔡锷心中一动的说道,他接触过的更多的是飞艇。飞艇当完全落地之后,要想起飞起来。困难重重,少则半个小时,当天气情况不顺利的情况下,或许要1个小时。可是这个,从指挥员下令之后,迅速的起飞,连一分钟的时间都没有用到,这对于战争,对于战时的争分夺秒来说,飞机比飞艇的优势大多了。

    因为是演戏,也是表演性质的,飞机起飞之后。没有测试速度升限什么,那些在小册子上面都有,只是表演了两个科目。投弹和战斗演练。

    见惯了比较慢的飞艇,呼啸而过,差不多有250公里每小时的飞艇,从视线外飞到视线内,速度极快,呼啸而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元钊平静的说道:“250公里每小时。再出现买卖城的战争,飞机最多半天就能够抵达!”

    目前西北一号的作战半径只是500公里,也就意味着,续航差不多就是1000公里,如果有途中停靠加油,在5…6个小时之间,抵达买卖城前线时完全有可能的,这就比之前的速度快的多。

    “可惜这个飞机太小了,他的载弹量应该没有飞艇大吧!”冯玉祥随口插一句的说道。

    杨元钊平静的说道:“那是当然,飞艇动辄就是数十吨载重量来说,飞机还比较的初级,他的载弹能力并不强,目前只有500公斤左右!”

    “500公斤也差不多吧,这个飞机的造价应该比飞艇小的多吧!”

    杨元钊转身,看了一下身后,第一飞行机器制造厂的厂长,他稍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