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时代-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选择,赵四毛敲着烟袋锅子。脸上的表情也冷下来了。

    二牛不敢说话,一直都等着老爹,好半响,老爹才说道:“是去美国么?”

    “不是,是去南洋!”

    南洋,不算陌生的名字的,赵四毛的婆娘,不是江西人。她是福建人,当年,跟着逃荒到了福建。也就在这里扎根下来,往常的闲谈之中,也说过,福建那边的渔民,一般过不下去的时候,都会选择下南洋。跟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相比,南洋。只要在上海或者广东乘船,最多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抵达,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不过,婆娘也说了,只有过不下去的,才会去南洋,毕竟,哪里是异乡,听说十几年前,还有一场针对华人的大屠杀。

    “这!”赵四毛迟疑了,这里,是过不下去了,可是去南洋,真的就好么?

    “爹,听说,是直接给钱,可爽快了,隔壁郑家村,去了30几号人,直接给了每人20光洋!”

    “真的?”赵四毛难以抉择,看着意动的二牛,这可是关系到一家人的身家性命的事情。

    赵四毛家里,在艰难的抉择,同样艰难抉择的还有很多的家庭,这其实不是哈比面向中国的第一次招工了,从1908年,布局在南洋之后,类似的招工大概有7批,当时,跟荷兰政府所说1万人的数量,第一批就填满了,以越来越强横的德美洋行的实力,南洋的路程又较近,雇上几十艘远洋货船,几天的时间就跑一个来回,只要小心点,地大物博的南洋,足以容纳大量的农民。

    当然了,庞大资金支持,也是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面说的,杨元钊在这方面,真的是不吝成本的。

    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在杨元钊不过是一个起点,一个在中国之外的根基,一个布局在海外的基础,所以第一批劳工就超编了,跟别的只要青壮年的完全不同,哈比人性化了许多,壮年的劳工,是20元的安家费,妇女减半,儿童再减半,鼓励一家人一起去,一家三口以上前去的话,还会得到额外10元的安家费。

    单独的壮年,过去之后,永远是打工,说不定挣了钱就回来了,一家人一起去,那才是真正的扎根下去,过去的几百年,中国陆陆续续的下南洋,也算扎根了庞大的华侨群体,可是这些人没有强力的后盾作为保护,一定程度上面,依附了南洋的列强,哈比帮杨元钊所做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是火中取栗的事情,在没有足够的自保能力之前,他们暂且不会跟华侨群体联系,自我为体系的发展,这些农民,是在德国大商人名下的劳工,受到德美洋行和德国政府的保护。

    妇女都有10元,孩子也还有5元,这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而言,绝对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在表率被做出来,特别是给现洋之下,过不下去的农民开始动心了,最少,以赵四毛为首的家族,人员太多了,赵四毛带头,带着3个儿子的一家人,4个壮年劳力和4个妇女,还有7个小孩,一共是15口人,分成了4个家庭,安家费共计195元,除了带上15元在身上,剩下的安家费全部给了留在家里的老大,140元,在江西,一等水田都可以买2亩的,不过留下老大家两口子,还有14岁大孙子,基本上能够帮上忙,在过几年,就是壮小伙,他们选择了购买荒地,水田70元,荒地就只有15元,140元最终买了12亩荒地,只要肯下把力气,老大一家,绝对能够过上不错的生活,哪怕是荒地,只要种下了粮食,比如说玉米高粱或者土豆什么的,以老大家的4口人,足够吃了,养上几年,就是不错的好地。

    类似的事情,在许多的家庭之中发生,过不下去的民众们,往往都是把顶梁柱的大儿子留下来,自己带着剩下的孩子前往南洋,用一丁点的可能,来寻求一点活路。

    第一批2万人左右,青壮年就塞满了1万人,剩余的都是家属,接下来,越来越多,开始是在中国沿海,山东,江苏,故意避开了华侨比较密集的福建广东,为的就是保密,好在,清廷的末世气象尽显,各地都是受到天灾*的民众,这些人只是依靠着劳作,勉强的维持着,一旦稍稍有些灾害或者波动,就会引发问题,地大物博的中国,别的不多,人很多。

    故而哈比成功的招募到了大量人员,第一次2万多,第二次4万多,累计7次之后,目前兰芳国直接在哈比种植园之下的华人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0万,而种植园的面积,也从原来的10万英亩,拓展到了500万英亩。

    德美公司实力强大,又是金钱开道,几乎把荷兰殖民当局的嘴给喂饱了,加上这些华人基本上都呆在种植园之中,哈比的命令之中,严谨他们外出,庞大的种植园拥有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他们只用干好自己的工作,然后寄钱回家就好了。

    连续的招募,让山东和江苏,底层民众大量的流失,山东还好说点,毕竟比较的穷困,可是江苏就不一样了,是鱼米之乡,加上1909年的武汉劝业会,杨元钊又煽起了翅膀,让江苏和浙江,提前进入到了纺织时代,人力缺口极大,能够在本地找到活,干嘛要背井离乡,甚至远离大陆,前往未知的不毛之地。

    1910年初的这一次招募,也是过去2年多时间之中,最大的一次招募,整体的缺口达到了12万,预计跟之前的一样,拖家带口的之下,总人数会达到惊人25万,甚至更多,这么庞大的人员,需要准备很多,而招募的对象,也不单单的集中在山东和江苏,开始进入到腹地,湖北湖南江苏,甚至是河南,这些人口大省,成为了重点。

    在晋商们的帮助之下,还有银弹攻势,最终,人员数量达到了27万,创造了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哈比也通过关系,从美国,德国,甚至是英国,调集了大量船只,用于这个史无前例移民,当然了必须是要可靠的,跟政府没有关系的,所以27万人,会分成接近10个批次,在季风和洋流比较好的日子之中,分成10来个批次,赶往南洋,其中,使用的船只达到了30支左右,都是新式的快船,每一只可以容纳旅客2000人左右。

    这个在远东历史上面,最大程度的迁徙,从1908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12年,在战争到来之后,才慢慢的减弱下去,在4年的时间之中,哈比一共向南洋移民了500万人,特别是后期,在包头势力强大的情况下,甚至有专门的船队,一年12个月进行迁徙,人员上面更是惊人,东南亚良好的环境,和包头出色的后勤保障和医药,保证了绝大多数人都活了下来,而且在南洋生根发芽,为未来的谋取南洋,奠定了一个深厚的基础,难怪后世欧美学者称,中国,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最终,让列强们失去了东南亚这个扼守两大洋的海峡。(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八章 种植园() 
fon color=red

    /font

    季风季节到了,这是下南洋最好的季节,30艘远洋客船,没有在万众瞩目的上海出海,而是在江阴附近,江阴这边的清廷官员都被收买了,再说了,洋大人要人,又有几个人会阻拦,衣着整齐的民众,他们被按照安排,聚集到了江阴附近,2年的经验,让德美培养出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协调着这些人员前往固定的地点,首先,就是彻底的清洁消毒,大规模的人员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引发疫病,这点是杨元钊再三强调过的。

    然后就是分发衣物,虽然只是最低级的,普通布料,但在这些民众之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不少民众甚至是失声痛哭,然后他们都听话的按照要求上船。

    上万的贫穷百姓,这些远洋客船之中,曾经也有一些向美国运输过华工的,很多船长都知道,当年的华工是什么概念,华工都是在底部船舱,一次下来,不知道有多少死在了路上,被丢在了大海之中,现在,虽然不是一等舱二等舱,却也是三等舱,住的密度稍稍的大了一点点,三等舱普通情况下,会住2个人,经过了改装,放入了3排的高低床,一个房间,能够住6个人,这样普通的能够容纳700人左右的海船,可以塞下1500人左右,不可能全部是三倍,必须要考虑路上的安全和空间。

    30艘客船,有大有小,但是一次性可以运输过去3万5左右,当庞大的船队到来的时候,引发了江阴这边的轰动,一些对这些民众好奇的商人。这才明白,原来,洋人是这么的强悍,只是他们打听不出来,这些人到底是前往那里的。

    李方是个12岁的孩子。在农村,这样的岁数,已经可以帮助父母干活了,当然了好奇心是所有孩子都需要有的,看着巨大的船和奔腾的海洋,他的心中还是闪烁了一点的疑惑。到底他们要去哪里?

    船开了,哪怕有全面的保护,甚至在船上,准备了许多的中药和西药,从来没有到过海洋上面的华工们。大部分都吐得是一塌糊涂的,不过船上专业人员的应对,让他们只是吐的一塌糊涂,到没有影响到身体,农民,身体是第一位的,强壮的身体,一定程度上面。让他们扛过了这一切,然后目的地到了。

    兰芳国,客船没有直接的进港。而是在另外一个海湾,属于是德美公司种植园的地方,临时的用小船卸下,过去的几次大迁徙,德美公司都是这么的做,毕竟。喂饱了殖民当局,能够在印尼这边做总督的。也不是傻瓜,华人的数量超过一定程度。他们也知道控制的,这可不是一两千人,这可是一次几万,总计超过27万的迁徙,加上这些人,印尼这边新迁徙过来的华人数量,甚至达到了70多万,快80万,要知道,荷兰的总人口不过是几百万而已。

    因为小船转运,好在海岸线绵长,通过30个方向,持续不断的卸下农民,数百艘小船川流不息的,也就是大半天的时间,就卸下了,除了他们本身,还有他们所携带的少量行李和生活资料,然后,就离开了,一辆辆的马车,是双轮的,不是四轮的,在东南亚的丛林之中,要开辟出一个机耕道,都非常的困难,四轮马车根本就跑不开,好在,海湾距离他们所在的农庄,不过是10多公里,大半天的时间,足以让他们赶到了。

    赵四毛看着这一片雨林,到处都是绿色,浓郁的绿色,是农民们最喜欢的颜色,两轮马车速度不快,孩子们,在离开了海洋之后,似乎也都活泼了起来,甚至有些到旁边,采集花朵,互相嬉闹,然后拿着花儿幸福的对着长辈们大喊。

    半途休息的时候,赵四毛走到了旁边的树林之中,用手捧起一捧土,闻着土壤里面的味道,他很清楚,土地很肥沃,不同于中国,种植了几千年的土壤,这里的土壤,一直都是野地里面,只要洒下种子,就能够获取收获,真的来到了一个好地方,如果在这里获得土地就好了,至于炎热的气候,多多少少让人不舒服,却没有引起赵四毛的感慨,农民,本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吃苦是肯定的,只要可以吃饱肚子。

    这是一片新的农场,也只有不停建设新的农场,才可以容纳这么多的人,之所以一下子弄到27万,是因为这一片地方太大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半岛,荷兰本就没有多重视,却足足有500多平方公里,这里也曾经被荷兰部队清剿过,除了少数的土人之外,没有大的势力,在德美付出了15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了这一片土地,租期30年,每年还要支付700万美元。

    这笔钱,杨元钊毫不犹豫的就给了,500平方公里啊,包头现在能够影响的地方,才多少啊,在这一片沃土之上,完全是一张白纸,只要他们努力,必定会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天地。

    先到的农民微微的有些失望,这里没有房屋,只有一些窝棚,好在,这里不是东南亚的雨季,这些人也都是勤劳的农民,就地取材,借助着竹子和一些木头,他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之下,搭起了一个个竹屋,几千个各式各样的竹屋,就这么的在印尼拔地而起了,因为潮湿和雨季的关系,这些竹屋,都是两层的结构的,宽大而且清凉。

    适应和休整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当所有人都安顿下来了,不是没有人不适应当地的环境,随同而来中医和东南亚的一些土医,包括从兰芳国内,找到的一些中医,对于这些东南亚常见的病症,非常的有帮助的,一万多人,除了少部分还在生病的之外,剩下的,最初的不适应早已经过去,死掉了几个,可在数万人之中,很不起眼,甚至没有引发多少的波折。

    中国人,特别是底层的民众,拥有着强大的韧性,仿佛是一颗野草一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活下来,而且可以获得很好。

    超过12万亩的土地,他们来到这里,主要就是种树,东南亚跟巴西不一样,他们的橡胶,是另外的一个品种,好在,杨元钊作为一个发动机工程师,跟发动机,跟汽车相关的一些东西,他记得非常的清楚,哈比早在两年之前,就找到了这个树种,成功的弄到了大量的种子,这些人就是在技师的指导之下,把这些种子给种植出来,橡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从种子种植成功,需要几年的时间,可是这几年之后,这些橡胶,就会源源不断的产出的资源。

    27万多人,种植12万英亩,这是一个不太强的任务,在勤劳的农民的开垦之下,这些土地逐步的成型,他们作为农场工人,不但享受着每月10元的薪水,可以在工作2年之后,跟随着农场,购置自己的土地,价格不贵,一个月工资一亩地。

    这对于赵四毛,和千千万万,跟赵四毛一样的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处,中国的农民,跟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大部分的农民,一辈子所希望的,不就是土地么,土地代表着根基,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兴旺,有了土地,就能够填饱肚子的,至于其他的,在淳朴的农民的心中,根本就不重要。

    哈比不知道,杨元钊的这么一个德政,一下子,就把几十万人,彻底的都稳定住了,为了土地,为了他们的将来,他们会一起来努力,12万英亩种植园之中,1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