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时代-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车站之上。一列崭新的列车,停靠在站台之上,一共15节。这是以后客车标准,第七节是餐车,不过暂时而言,包头开行的都是短途列车,哪怕最远的太原,也不过是300多公里。70公里的平均时速,也不会超过5个小时。没有必要做餐车,至于卧铺车厢。也是如此,短途没必要,未来包头的铁路继续延伸,更长的情况之下,这些东西会陆续的上来,现在的15节车厢,本来应该全部都是硬座车厢,可是杨元钊思考过来思考过去,最终还是按照后世的情况,安排了一部分的卧铺车厢。

    散发着油漆的味道,相对比较的刺鼻,整个车厢都是装修完毕,为了迎合这个时代,杨元钊没有拿出来后世那样的卧铺和软卧,采用了这个时代的设计,只有是硬座,才采用了后世的设计,这样比较接近与这个时代,当然了,这个时代的坐火车的人员不多,第一列的客车,是发型从包头到太原的,400公里的距离,其中停靠7个车站,总计运行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这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让人轰动和无法相信的,包头的这些晋商们,第一次感觉到,居然如此的近,这不是说,可以早晨出发,下午抵达,办完事情,还可以回去,比不上一上午的速度,却也比之前快的多。

    按照分发的车票,上面清晰的写明车厢的和位置,这个是参考后世的车票,几车厢,几号的位置,都写的非常明白,这些或许未来推广了之后,就有些困难,一些不识字,或者是不认识阿拉伯字母的,有些困难,可是在包头,完全不成问题,各种教育方面普及,加上夜校教育,一定程度上面的,解决了包头文盲问题,包头在车票这个问题上面,不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可在整个中国的范围之中,文盲占据着世界的大部分的人群。

    每个人都按照着列车员的指引,按照车票上面指示的车厢,进入到了不同的列车之中,这一次的尝试,整个15个车厢,拥有一个餐车和两个行李车厢,剩下的包括了5个硬卧车厢和一个软卧车厢,剩下的都是硬座车厢,整个列车,荷载之下,容纳的人员是接近900人,其中差不多有700人进入到了硬座车厢,剩下的,不到100个人,进入到了卧铺和软卧车厢,用了不到15分钟的时间,所有人都做到了应该坐到的位置之上,整个列车随时都准备出发。

    此时,整个车,还是货车,都进行了超过的20次的实验,无论是货车,还是客车,都经过了一连串的实验,超过100组的货车客运人员,都进行了一定的尝试,这一次,整个包头开行的第一班列车,经过了一系列的挑选和选拔了之后,都是最精英的人员。

    列车在做开行之前的最后一次准备,杨元钊也坐在车厢之中,见识到了后世的动车之后,这样的快速列车,已经不如他的眼的,要知道后世的普通慢车,最高时速都在120公里以上,80公里的速度,真的是慢车之中的慢车,可是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是一个开创性的。

    第一次跑,只是加挂了6节普通的硬座,足足挂了6节的卧铺,因为只有6个小时,没有人会睡觉,宿营车也没有了,所有的车厢都布置成了,可以容纳40人卡座形式,总计超过的700人乘坐这这一届的车厢,想要享受一下5个小时,穿行接近千里的神话,虽然从包头到太原,只是不到400公里左右的旅程,带大部分马帮运行之下,最少也是3天,甚至是4天的路程。

    詹天佑也在车厢之中,当一挂10万响的鞭炮在车头响起,挂着彩的车头,缓缓的离开了车站,巨大的蒸汽向着天空喷薄而去,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强大动力,开始缓缓的推动这这个庞然大物的,快速的向前移动,超过3000马力的机车,第一次在整个中国的大地上面,展现着他们的力量,强大的蒸汽机,正牵引着15节的车厢,快速的向前移动。

    巨大的轰鸣声,震慑了每一个人,而铁路在脚下延伸,在站台之上,还有一些通道上面,看着列车缓缓的前行,初期也到罢了,后面,列车的速度越来越加快,即便是肉眼,也可以看到列车快速的穿行之下,所有人都呆住了,火车,用一个让人无法想想的速度,快速的向前移动。

    8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而言,都适应不了,一些人甚至有了晕车的反应,不过这个时代,能够此时坐上列车的,非富即贵,即便是硬座,也都是家丁,保镖之类的,哪怕有了晕车的反应,一定程度上面,也没有去呕吐,这样杨元钊准备的很多的塑料袋之类的东西,都没有使用上来,这多多少少的会让杨元钊感觉到失望

    火车头带动着后面的列车,70公里的平均时速,峰值达到了110公里,这已经超过了预定的时速,一定程度上面,这是包头的胜利,快捷的运输,不但增加了地域和地域之间的联合,当原来要一周才能够抵达的地方,现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够抵达,这对于整个地方的凝聚力,不是一般的强悍,包头,即便是实力再强,也不可能拥有工业化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这种情况之下,地域和地域之间的合作,势在必行,超级大城市,在目前是一种风潮,可是到了后世,所造成的一切影响,几乎让整个世界头疼,可是局势已经形成,要想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杨元钊进入包头,最初就是以包头为中心,建立一个大型的工业城市,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可是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出现,让他可以以包头为中心,兴建一大批的工业带,在这些工业带之中,借助着黄河水运,借助着的络,沟通周围的所有地市,这才是最终的成功。

    目前,以晋商们的背景,在整个包头,绥远,大同,太原,甚至是张家口等城市,包头商会都拥有极大的势力,一些批发市场,已经开始在这些地方兴建的,包头只用跟他们进行联系,这样,可络的合理和最大范围的利用。

    包头正在以别人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快速的发展,不但是重工业的,也在于影响力和发展途径上面,而这些的起点,就在于包头的铁路的贯通,就在于火车头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之上,发泄着自己的力量,拉着超过800人的列车,在很快的时间之中,通过了庞大的包头车站,沿着快速列车的方向,向着东方快速的行进,前方,第一个要停靠的车站,正是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大同车站。(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八章 庞大规划() 
米哈伊顺着车头和车身,注意到了下面,就连铁路本身也跟之前的铁路完全不同,钢轨不是轻型钢轨,而是重型钢轨,轻型钢轨和重型之前的区别,就在钢轨本身的重量上面,铁路本身的规格差不多,真正决定重量的就是质地,听声音,看质量,这个重轨不简单。

    米哈伊在30多年的铁路经历之中,很清楚铁路什么最重要,车头和车辆只是一个方面,有了更好,最重要的,还是钢轨,重载铁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的干线铁路,美国的铁路,拆除废旧的铁轨,每年都在几千公里的样子,可是主线铁路,一直在提升,基本上都没有拆过,从每米15公斤开始,美国铁路走过了几次发展的旅程,现在,已经达到了35公斤了,这样的钢轨,足以承担50吨以上的载重量,这也是美国人一直都比较骄傲的地方,也是美国重载铁路的骄傲,之所以能够达到超过1000吨级的列车,重载铁路必不可少。

    可是现在,中国似乎诞生了更重的,粗壮的钢轨,上面没有特殊的印记,一定程度上面,辨别不出来,这到底是那个国家生产的,他蹲了下去,对钢轨进行了一番鉴定,可是通过敲击和检测,米哈伊知道,这个钢轨的质量极好,应该是达到,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的重轨,什么时候,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轨铁路的生产公司,难不成,离开了铁路1年之后,对于铁路所知道的。一切都改变了,美国已经不是铁路上最强的国家了。跟着米哈伊一起来的人员,注意到了米哈伊的目光之后,也都凝重了起来,说句实话。他们来到中国之后,对中国的印象极差,落后中国,麻木不仁的民众,这些都不可能支撑一个大规模的铁路公司,可是对方为了他们40多个人。最少付出了超过50万美元预付款,这笔钱已经作为安家费和部分的投入花掉了,谁会付出这么大,为的只是骗他们前来,他们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

    可是这个张家口车站。还有联络着前往包头的铁路,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似乎来到中国,来到包头,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这个重轨铁路,会在他们的帮助下,发挥出难以想象运输能力。有能力建设这个铁路的地方,更有可能建设更多的铁路路线,这才是他们来到中国的根本。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建设一个跟太平洋铁路公司络,这是足以承载史册的巨大成就。

    米哈伊其实还注意到了下面的枕木,不是木头,而是钢筋混凝土的的,一定程度上。这样更加的稳定和坚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小。但是铁路的建设费用会成倍的增加,这对于任何的一个公司而言。都是一个不可接受的东西,他还没有加入到这个公司,一切都还不急着来说。米哈伊在看火车和钢轨的时候,在站台的另外一边,从美国引导着米哈伊来到中国的负责人鲍比,正在对着一个年轻人汇报。

    杨元钊知道米哈伊来到了中国之后,当然非常重视,没有一个合理的调度和指导,重轨铁路根本就无法发挥出他的作用,本身速度可以保证在125,甚至更快的火车,在目前,只是在85公里左右,甚至在夜间,速度也降低到了极限,这不是杨元钊愿意看到。

    “鲍比,介绍我跟米哈伊先生认识!……

    “是的,先生!”鲍比连声答应,然后走到了米哈伊的身边,说道:“米哈伊先生,一切还不错吧!”

    其实在来的路上,鲍比也是捏着一把汗,他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过包头了的,很清楚西北的发展的,是日新月异的,一年之前,在离开中国的时候,这些铁路还没有影子,而现在,已经建成通车了,4500公里的铁路,这在世界上任何的一个国家,都是一个难以想想的数字,可是西北,只用了6个月。

    任何东西,没有见到实物,就没有多少的发言权,鲍比因为强大的德美,对包头很有信心,可是他无法说服米哈伊,路上有过无数的争吵,现在,到回击的时候了。

    米哈伊专注的看着铁路,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鲍比动作,鲍比苦笑了一下,说道:“米哈伊先生,我来介绍你认识一下老板!”

    老板?米哈伊这才注意到跟着鲍比走过来杨元钊,“这位是米哈伊先生,这位是包头商会的会长,杨元钊!”

    米哈伊吃惊与杨元钊,居然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可是接下来,更加让她吃惊的事情出现了,整个包头铁路的目前运行图,出现在了他的面前,1500公里,全部都是干线铁路的换线,还是3条线一起修筑的,加上支线,几乎联通了这一片700公里范围的全部城市,干线铁路跟环线的交接点,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兴的城市,这个一个个的城市,成为了一个个的新的焦点,4500公里,什么时候,贫瘠的中国,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这么庞大的铁路。

    更加让他吃惊的还在后面,以现有铁路为依托,在三年之内,保证西北每一个县城都有铁路经过,进一步的密集各种的铁路,到时候,西北连接太原,甚至会有3条铁路,西北和陕西,河南,河北,直隶和东北,都有铁路修通,当然了,只是在西北控制的范围之中,留下之后建造空间。保守估计,两年之中,会有2万公里的铁路修建完成,这对于整个世界而言,简直是一个天方夜谭一样的存在。

    “这不可能!”米哈伊有些失声的说道。

    “你知道,现在的铁路是用了多少年修建完成的。”杨元钊指着面前的铁路,平静的问道!

    “2年么?”米哈伊带着不太确定的说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鲍比说过,德美公司才建立两年多的时间,虽然在米哈伊看来,4500公里的铁路,两年的时间,这已经是比曾经美国的速度都要快很多了。

    杨元钊微微的摇摇头,笑着说道:“只有6个月,其中还因为等待火车头和车厢,浪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真正铁路建设的时间是4个月!”

    “这不可能?”米哈伊没有去看西北的地形图,可是从这个铁路图上面,他分明的看到了大量的隧道,这可不是美国那样的大片平原,这里拥有很多的山地,要想开挖隧道都不容易,2年的时间已经是快的了,现在增加了4…5倍。

    “没什么不可能的,我们西北的效率,是远远超过你的想想的,你别管能不能修建完毕,如果我给你全面的支持,你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西北铁路公司的整合和第一个运行图的运行,要知道,现在的西北铁路,浪费可是绝对惊人的。”

    米哈伊迟疑了一下,道:“我需要三天的时间的,还需要人员。”

    人员没问题,都是美国招聘过来的铁路人员,除了米哈伊这个领导者,还有他带来的团队,他们会作为最核心的人员,其他的人员,很好的找,1000美元的年薪,在这个时代,可以找到无数的人,这些人,总计有300多人,还有3倍于此的中国人,他们之中只有极少部分,是铁路的从业人员,还有大部分,都是青年学生,他们将共同的负责铁路的运行,安全高效,争取最大限度的完成对于铁路的调整。

    米哈伊跟杨元钊谈话,因为汽笛的长鸣之下,被打断了,换乘结束了,列车正在准备出发,杨元钊一摆手,邀请米哈伊走上火车,在去包头的路上,继续讨论,当列车重新开行的时候,米哈伊专心致志的看着这个列车开行,一切都验证了米哈伊的想法,铁路的承载强度很大,可是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速度,极限达到120公里以上,这是米哈伊根据经验推算出来的。

    为了镇住米哈伊,也为了留住米哈伊这个出色的人才,杨元钊把包头能够拿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