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圈下来,杨元钊非常的满意,看样子几个月的时间,詹天佑基本上,全心的扑倒了铁路的建设上面,否则的话,哪怕包头拥有足够多的机器,足够多的筑路机械和工人,也别想把这些都给建起来,这需要何等的统筹能力和建设能力。
4500公里的铁路,实际上是1500公里,贯通了十来个大小不一的城市,以线的方式,把蒙古,山西,甚至是陕西的一部分,联络了起来,通过正太和京张铁路,更是跟中国链接,这让包头,终于拥有一个相对便捷的交通环境,无论是走太原,通过正太铁路转平汉路,从长江口出海,还是直接从京张铁路,从天津出海,这都是一个方向,只不过,受制于那两条铁路的运力,每年的吞吐量有限,但是包头的物流能力和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现在,就是不知道,第一批到达高速列车的车头和车底,是否能够尽快的运输到太原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八章 铁路野望()
半个月的时间,杨元钊走遍了整个包头,一个个的车站的兴建,这些车站都建设的很好,很让他满意,在视察车站的同时,他注意到了正在兴建的车站之中,一个个高高扬起的天线,铁路和公路,可以说是包头的生命线,铁路上面有车站,公路上面,有收费站,还正好,都是相差二三十公里的样子,这个距离,正好是基站的距离。
无线电在最终设计定型之后,工艺被普及下来,在杨元钊提供了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情况之下,特拉斯和工程师们,开发出了流水线的作业模式,大量的无线电收发机和基站,就这么的制作出来,首先放置的,就是在这些车站和收费站之上。
车站收费站,本身楼层高度并不高,最高也就是四五层的样子,不过这个难不倒他们,比山上的铁塔要小,却也是50米左右的高度,直接的把基站和天线给弄上去了,因为无线电的基站,少了一个转化声音讯号的作用,只是一个周转无线电的讯号,这点可以做到的自动转发,不用人专门注意。
就这样,在车站和之前高速公路的基础上,一个个的高高的天线,树立在了包头的各地,成为了包头另外一道风景线的,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的军事效应,甚至以为,这是包头的广播电台在扩张,说不定,未来他们也能够听到广播了。
包括了包头目前的实际控制区,400个基站的建设,正在以庞大的速度开始铺开,需要注意的。这些车站和收费站,这些地方是包头本身的地方,不用再多余的防守,反倒是其他的节点基站,没有公路。甚至是没有村庄的地方,又多是选择高山之上,不得已,会树立一个哨所,好在,不是专业的军人驻守。是在民团之中,挑选出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培训之后,最终形成的军事力量,这个。杨元钊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国民警卫队,很西化,甚至是美式的称呼,这个跟包头未来,国防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联络,这也是军事国家化的一个起点。
当然了。目前只是雏形,普遍的兵役制和民众的归属感还没有形成,包头现在。还只是在包头周围的200公里之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再远,也就在大同,绥远,太原。张家口等城市,有一定势力。
无线电和基站的重要性。别人不知道,杨元钊必须要知道。必须要让包头实际控制的区域,形成一个网络,在这个网络之中,任何的一个节点,都可以支撑包头在内线作战,给军队带来极大的支持。
以前,包头所依靠的,就是固定的防线,任何一道防线,都未必是不可攻破的,二战时期的凡尔登,还有曾经中国国家防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质量的问题而下降,这个无线电的网络,却是永不落伍的,在这个网络之中,得到了信息和指挥方面的支持之后,包头的军队,会真正发挥一个整体的作用,包头的攻防,会借助着,内线补给,拥有着强大的韧性和力量。
从美国和德国,耗费巨资,不远万里,甚至是数万里,才运输过来的列车终于到了,杨元钊几乎是全盘监控者列车的方位,在视察包头到白云鄂博的铁路的时候,得到这个消息的,之所以会这么的及时,还多亏了现在的无线电台,杨元钊的马车之中,就有一台,正好走到了一个小站的位置,接到了这个电报,杨元钊几乎没有任何迟疑,放下了正在视察的工作,甚至是早已经答应的,参加白云鄂博钢铁厂一半高炉规律化生产的仪式也放在了一遍,立刻调转马车赶往太原。
电报发出的时候,运输者高速列车的车厢已经过了石家庄了,正在正太线上快速的行进,最多还有一天才能够抵达太原,杨元钊匆匆而行,经过包头都没有回去,一路的加急赶往太原,昼夜不停。
一辆车的70万银元,这个价格,绝对称得上是昂贵的了,包头也好,中国也好,没有足够的重工业的底蕴,其中的不少部件,比如说高速的车轴,还有能够承受60吨重量车轮,这些钢铁的东西,必须要通过水压机,还有一些冶金和淬火方面的特殊处理,才能够拥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这些,都是中国不曾拥有,或许以后逐步获得的东西,在没有得到之前,就必须要接受对方的盘剥。目前看来,只是这么一次而已,这些东西,只要来到杨元钊的面前,借助着一体机,杨元钊就可以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甚至超过原有的产品。
200节的列车,首先抵达的,只有4列,这其中,只有20节是全新的,这一批是从美国过来的,德国的列车还在船上,剩下的44节都是从现有的高速列车上拆下来的,120公里时速的列车,在中国绝对称得上是超级快车了,可是在欧洲,在美国,已经开始向180迈进了,150公里,才是真正列强们重视的,不可能向中国转移的,那代表着一个国家重要军事实力,即便工厂想要出口,国家也会用各种方法干涉。
别小看了30公里,这几乎是两代列车所能够达到的,铁路的发展,列车的速度,从最开始时候,提升较快,可是到了一个巅峰,比如说100公里以上的时候,往往会花费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提升,一个个有关蒸汽机的应用,高速的重载列车,在一定程度上面,是国家科技的集中体现,这在后世也是一样,超过5000吨的重载列车,在世界上,能够完全生产的国家不多,能够完成他的整合,无不是一个工业强悍的国家。
包头的铁路上面,因为一体机的存在和后世带来的钢轨,杨元钊已经完成了45公斤每米以上的重轨,这个重轨,足以承受沉重的重载列车,使用了后世的一些表面工艺,在一定程度上面,摩擦系数会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准之上,这已经拥有了高速重轨铁路的一切东西,等于是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这种情况之下的,拥有了高速列车的一切可能,杨元钊所以没有在比利时的轻型列车上面进行改进,因为轻型列车的技术太过落后了,都是几十年前的工艺,而120公里的列车,本身就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准,最少也是10年前的工艺,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上面之后,机车本身的性能,余量相对的比较的大,反倒是动力上面,是一个瓶颈,要解决列车的速度,首先就是提高动力,然后就是提高动力在转化上面的效率,这两者,国外已经做到了这个时代极限了,列车本身的体积有限,跟轮船不同,列车本身的宽度长度,制约很大,不改进材料,提高效率的话,动力的提升,可能是一马力一马力的提升。
就动力本身而言,如果杨元钊说自己差的话,谁也不敢说,自己在这个方面,会超过杨元钊,三胀式,甚至是更加先进的蒸汽轮机,杨元钊可以完美的生产出来,工艺和材料上,处于这个时代最巅峰的水准,至于更加简单的水管工程,这个德国秘而不宣的技术,绝对是展露性的,在动力保护和增加上面,超过英国的存在,德国军舰的强大也源于此,在杨元钊的哪里也完全不是秘密的。
这一切的一切,是杨元钊有底气,不进口火车动力的根本原因,200节列车而已,只要进口了,未来在中国铁路上面开行的,全部都是经过改进,质量极佳的列车,这个数量是2000列,甚至是更高,庞大的中国,拥有无尽的容纳速度,而包头,拥有快速建设数万公里铁路的能力,这不是信口胡说,这是已经证明的了。
有一体机的存在,杨元钊如果想要的话,随时都可以把这个火车的动力,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上面,只要列车能够承受住这样的高速,几乎可以推动到蒸汽机的极限,那么进口的这些120公里的机车,可以提升到140,甚至是150;160这样国际上主流较高的速度的机车水平线上,这才是进口那些告诉机车真正意义的。
风尘仆仆,一路紧赶慢赶,杨元钊抵达的时候,4列列车都已经到位了一部分了,为了运输他们,铁路方面,专门派出了12辆列车,杨元钊也承担了往返的运费,价格极为高昂,甚至正太路为了这12辆,停止了接近一天的客车的开行,12列火车是间隔10分钟发车的,列车的密度,创下了整个正太线的记录的。
第一批到大的机车,已经在2个小时之前到达了,工人们正在英德国和美国工程师的指派下,分批的拆开车厢,借助着简易的起重工具,把车厢吊起来,这个工厂就处于正太线跟太原之间的一个小站上面,分出头到太原的铁路相交,跟太原那样一个人口稠密的城市相比,这里更加的不起眼,不容易引起注意,几十列的列车就这么的开始要摆放在这里,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众多外国工程师和本国工人的忙碌工作,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章 更换核心()
图纸保存下来之后,就开始生产了,5级的一体机,每小时可以生产16吨,可是火车蒸汽机,不是一两吨能够拿下来的,作为整个火车头的最重要的东西,除了车厢和底盘之外,就是这个蒸汽机了,总重量180吨火车头,除去了车厢和底盘,剩下的蒸汽机的重量大概是在70吨左右,这还是使用了新材料之后。
哪怕是以16吨每小时的生产,也需要5个小时,此时出去也没有什么事情,杨元钊就仔细的思考着图纸上面性能,这个蒸汽机,不是之前设计出来,马力最强的,却是能效比最高的,也最节省的。
相对于马力最大的,这个蒸汽机在同等马力输出的情况之下,可以节约12%的燃煤,这其中大部分是蒸汽机本身的性能,还有一部分是热力转换和密封性,在橡胶没有大规模运用的时候,密封丧失的动力,往往是蒸汽机最大的损耗,蒸汽机喷出来的浓烟和水蒸气,正是损失的大户。
杨元钊没有想过,来改变蒸汽机的能效比,蒸汽机是注定要淘汰的,未来,内燃机会占领市场,但是小规模的调整还是可以的,增加燃烧性能,甚至会一定程度上,加入氧气,以提升煤的燃烧程度。
山西拥有整个世界都震惊的庞大的煤矿资源,并不意味着,杨元钊会浪费煤炭,任何的资源,都是珍贵的,是不可再生的,不管如何,必须要努力节约。这点不但体现在火车上面,也体现在其他事情上,节能,一直都是杨元钊比较关注的地方。
五个小时之后,一个崭新的。闪烁着属于金属的光泽,继续下达命令,200节车厢的订单之中,有24个火车头,那么最起码要改装24个蒸汽机,安装了这些蒸汽机之后。列车最多可以拉起十几节的车厢,这有利于加大铁路的吞吐量和利用量,一个5小时,差不多要五六天的时间,杨元钊也不可能五六天都呆在小屋之中。这不是变相的小黑屋了么。
从屋里出来,外面货场之中,一台火车头已经组装的差不多了,德国和美国都是做好了分拆和组合的准备,包头的钳工们的水准,也远超过普通火车工厂的组装车间,100多个6级以上的钳工,在十多个工厂之中抽调起来的。甚至因为组装,还耽误了不少包头机器的生产。
詹天佑正在火车头的旁边,看着火车头。就如同看着他的恋人一般的深情,马上要做开机实验了,一大堆的优质煤,被拉来,一个曾经在正太路上开车的火车司机和另外一个外国工程师一起,开启列车。锅炉烧起来了,一铲子一铲子的煤。被加入到了火车之中,车厢内的温度。明显的升高,水蒸气大量产生,强大的推力开始推动着火车头,当动力稳定之后,火车头缓缓的向前,开出200多米之后,又停了下来。
这只是货场,这一条铁路,也不过是500多米,火车根本不敢高速开行,只是实验一下性能,真正的路上实验,需要等到他进入到了包头铁路上面才可以,这一点,也是需要外国工程师到场的,杨元钊心中有别样的心思,所以就简单验收一下,就给外国工程师签署了合格,对方也乐的逍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可以提前回去,何乐而不为呢。
所有人都辛勤的工作,最终10天不到的时间,所有的列车都组装完毕,4列威武的机车,树立在了车站之上,验收报告上面,杨元钊都已经签署了意见,也没什么好验收的,这些都通过一体机看了,哪怕是旧车厢,磨损也极少,甚至还重新的喷装了一遍,性能优良,火车这玩意,从来都不是用几年,少则十来年,多则几十年,纯钢的玩意,哪里那么容易磨损。
这些外国工程师们开始离开,包头这边出差,公司给出了丰厚的薪水,可是在这个落后的清国,这些人是一刻钟都不愿意停留的。
在这些人走完了之后,杨元钊把剩下的人,加上詹天佑,给叫到了一起,开始了小动作了,新改装之后的蒸汽机,被分拆成了100多个不同的部分,每一个大概就是几百公斤的样子,放在一个库房之中,由专人把他们送到了这里。
一体机打印下来的图纸,分成了100多份,分给了包括詹天佑在内的这些工人,詹天佑接过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