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时代-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列车缓缓的进站,不稠密的人群,从火车上下来,,一般而言,中午过来的,都是从昨天上车的,这些列车空了一点,还是下午到晚上到站的比较多一点。几个衣着华丽,看起来气势不凡的中年人,聚在一起,等待着列车的挺稳,当列车停下来之后,他们一起向着那些卧铺车厢去了。 这么多的老外聚在一起,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些闲散的人员开始在旁边开热闹,很快就围成了一群,那些中年人似乎看到了什么一样,上去,在一个外国人的面前,说道:“是哈比先生么?”

    “你们是杨元钊派来的!”哈比扫了他们一眼,说道,在中国的日子逐步的过下去,特别是找了一个中国大老板,哈比的中文,比之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如果不看样子,几乎分不出来,是中国人还是老外。

    “是的,杨少爷吩咐,我们已经安排好了马车!”

    哈比考虑了一下,从平汉路,到正太路,在石家庄住了一天,一路上,因为卧铺的存在,并不劳累,太原到包头的公路,不久之前他也走过,很出色的水泥路,也很平稳,以现在的速度,可能要到夜里,就能够抵达包头了。

    中国的交通,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从上海坐船,一路转折,到了武汉,然后平汉,正太,这还多亏了有铁路,如果没有,只是做马车,哈比不由得不寒而栗。

    就在哈比的身后,两个外国人,正在低声的交谈,他们一个叫做詹姆斯,一个叫做杰弗里,都是威廉姆斯实验室的资深研究员,特别是詹姆斯,他只有31岁,却已经成为威廉姆斯实验室的资深研究员5年了,是一个出色青年才俊,从美国过来的120人之中,几乎都由他跟杰弗里负责。

    “好大的国家,只是太落后了,杰弗里,你觉得在这里,能够建起一个钢铁厂么?”

    “国家钢铁公司在没有合并之前,不一样破败,你还记得第十一的特种钢厂么,10年前,那里是一片荒漠,我们当年做了多少,足足用了2年的时间,才完成它的建设!”杰弗里不以为然的说道。

    “那是在美国,前进的美国,又有什么完成不了的,这是什么地方,到处都是猪尾巴的清国,我不觉得,这里有工业血脉!”

    “好了,詹姆斯,我知道,你对这一次的出差,不满意,可是这是威廉姆斯先生的命令,知道这个落后的清国,在威廉姆斯先生那里,花费了多少么,足足100万美元,而且也订购了超过700万美元的机械,你觉得这么一个百万,甚至是千万富翁,会随随便便的,跟我们开玩笑么?”

    此时的美国,美元还没有大幅度的贬值,20美元美钞之所以被称之为美金,那是因为美元真的可以兑换成黄金的,对于普通人,甚至是资深的研究员来说,百万美元,依然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能够拿得出这笔资金的,无一例外是一个大人物。

    詹姆斯心中满是好奇,就算是老成稳重的杰弗里,心中也是一片好奇,当时,船舶停在了上海港的时候,他还一阵的惊叹,在远东,居然有这么庞大的一片城市,这么完善的一个港口,他以为钢铁厂会落到那里,可是见到了哈比之后,这个在美国已经有相当的名气,德裔的富豪亲自带领,他们从坐船开始,专乘了几次火车,这才到了不知道所在何方的一个内陆城市,一路上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奇葩,甚至过河还用小型机车牵引,这在美国,已经是几十年未曾出现过了。

    杰弗里也不止一次的问自己,这个边陲所在的包头,真的可以建设一个400万吨的炼钢厂么,哪怕经过了技术改造,总投资会降低到1500万美元,这一笔钱,即便拿到美国,那在威廉姆斯的面前,也是一笔巨款。

    跟哈比对话的,是几大家在包头的负责人,确认了人员无误之后,轻点了人数,清一色的四轮马车,进入到站台,把外国人一一的拉上了马车,一共六十多辆,浩浩荡荡引人侧目,特别是马车之中,还坐着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真是一个破败的城市!”詹姆斯厌恶的说道,如果说火车站,还有一点点的现代气息的话,那么太原,整个就是一个落后的地方,哪怕是可以看到英文的招牌,在詹姆斯和杰弗里的眼里,也跟西部,落魄的,充满了泥土气息的乡村差不多,最重要的是,脏乱差,几里地的路,他们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离开了太原。

    “天哪?这是什么?”一个眼尖的外国人惊呼道,因为出了太原之后,映入到他们眼帘的是一个七层楼高大建筑物,这采用了比较有中国风的建筑模式,在顶部,不是水泥顶部,而是一堆的琉璃瓦,这在建设之中,投入的资金,比之前预计的大了许多,整体的效果却非常的出色,很有中国风的感觉。

    越来越多的老外,注意到了这个建筑,在一片贫瘠的大西北之中,见到这么独特,甚至有特色的现代化建筑,着实是让人惊喜,可是接下来,更大的震惊还在后面,一个宽阔的公路,差不多有十来米,平整而厚重,从他们的角度,可以看到水泥的厚度,也在20公分左右,最让人震惊的还是,这一条路,一眼望不到尽头。

    杰弗里在马车停下来的时候,去了一趟哈比的车厢,回来之后,郑重的对詹姆斯说道:“詹姆斯,你知道这一条公路,都是这个这样的,足足300多公里,这下子,你怀疑这里能建设一个钢铁集团么?”

    詹姆斯张张嘴,却没有说出一句话,苍白的语言,永远比不上眼见的真实,在他印象之中贫瘠之地的清国,居然有这么庞大,这么现代化的一条水泥公路,虽然没有下去检验,可是马车给他的感觉,清晰无比的告诉他,这个公路的质量极高。

    一堆老外,在震惊之中,被马车拉向了包头,而杨元钊,却在一群工程师的簇拥下,亲自视察白云鄂博钢厂的选址。

    !……章节内容结束……

第二百四十二章 农业发展() 
!……章节内容开始……四月,和煦的春风,吹过了包头的大地,草如同是焕发了青春一样,从土地上面冒出来,麦田之中,翻起了一层层的麦浪,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哪怕是对包垦公司最仇视的农民,也不得不承认,包垦公司耕种的这些土地,收益,是远远在他们种植的之上,还没有最终的收割,还有一个多月,有经验的人已经可以判定,产量大概在250斤以上。

    要知道,哪怕是在河南山东这样的人口稠密,大部分都是熟地的地方,小麦的亩产量,也就在130…150斤左右,这等于是说,一亩地多收了一石左右粮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代表着一个壮年男子,几乎快3个月的口粮。

    一石小麦数量不少,要知道,本身在几种主要的粮食之中,小麦的亩产量是最低的,甚至还不如谷子,更不如高粱和玉米这样的高产作物的,可是小麦是北方民众的主要粮食,以面和馒头为主体的北方,小麦又是必不可少的,在合理的使用化肥的情况之下,小麦的亩产量上升,这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工农业指标之中,农业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这一次的小麦收割,代表着第一次的收益,相对于工业,伴随着各种轻工业的逐步投产,包头的工业产品,开始逐步扩展到整个北方,越来越高涨的收益,让工业生产达到指标,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相反,真正的瓶颈。落到了农业生产上面。

    本来,杨元钊也没有打算,一下子,依靠着一季的小麦,就完成这个工农业生产的组合任务。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小麦的亩产有限,在种子没有获得良好的提升的情况之下,化肥的提升,也就是一百多斤的样子。哪怕亩产达到300斤,600万亩,也就是18亿斤的小麦,看起来非常的惊人,可是跟农业指标之中。农业生产的产值达到1亿5000万美元,也就是3亿大洋的这个数字相比,还有不小的差别。

    上等白米的价格,也不过是一元30斤,面粉要稍稍多一点,一元可以买到40斤到50斤的样子,18亿斤的小麦,全部做成面粉。且销售出去,也不过是几千万大洋,跟3亿这个数字。有一个不小的距离。粮食的生产,在某种程度上面,是必要的,无粮不稳,没有足够的粮食作为依托,任何变革都是无法进行的。所以哪怕有这个工农业生产的组合任务在,杨元钊也不会随随便便的放弃小麦。转而生产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那样的话。粮荒足以毁灭他在包头所作出的一切努力,甚至埋葬他的心血。

    完成这个农业生产任务的关键,还在于棉花,现在,已经签订合约的,大概有800万亩,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又陆陆续续增加了100多万亩,对于想要加入到包垦公司的,杨元钊绝对称得上是来者不拒的,土地无论到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巨大影响力的东西。

    800万亩,未来,在小麦收割之后,可能还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就算是这个数字,按照之前接近300斤的产量,30%左右的出棉率,就意味着每一亩地,生产皮棉90斤,以三毛五每斤的价格,差不多就是30元,只是棉花一项,就可以达到2。4亿大洋的收益,这跟粮食不同,这个是可以直接的转化成收益的,棉花大多都会供给到棉纺织厂,然后转换成成品的布匹,或者是成衣,供给整个中国的市场。

    接起来,两季的棉花和小麦,可以完成1亿5000万美元的这个任务,不过为了保险,杨元钊还是愿意再推动一步,在包头开启种子产业。

    种子产业,在后世非常的发达,绝大部分农民种植的,都是良种,相对于普通的作物,种子的价格更高,杨悦和一堆同学们,在先进的实验设备的帮助之下,已经对棉花,大豆,小麦,谷子,甚至是玉米高粱,进行了一个体系的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方案,没有达到后世基因方面,甚至是遗传学的层面,却借助着一些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对种子进行初步的处理,植株更加的健康,发芽率更高,而且未来的产量,也会有不小的提升。

    去年包垦公司,已经进行过一次销售,在移植之后,剩余的种苗的销售,一下子收回了相当多的资金,今年,在杨元钊的提议之下,杨悦把这个给发扬光大了,在原有20万亩温室大棚的基础上,又建设了120万亩的种子实验区,从去年开始,就统一管理,借助着一半温室大棚,一半密集管理,算是初步的把种子给搭建起来,虽然棉花种子已经无法提供,但是未来可以在4…7月,不停的提供棉花种苗,不同阶段和大小的,未来,冬小麦的种子,也会比现在,有质的提升。

    农业,就是这样,在缓慢的,大量的投入之下,才能够获得提升,但是这样的提升,却是面上,粮食是国家大事,仅仅是一个包头,就拥有了800万亩的土地,扩展到山西,蒙古,那就是数以亿计算的土地,这么庞大的土地,哪怕有一斤的提升,就是上亿,甚至是数十亿的提升,大国,才是支撑着粮食投入的关键,难怪后世,也只有中国,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在粮食项目上面,获得了巨大的提升,无他而,持续不断,甚至高投入的研究,自然而然会获得突破。

    这一点,哪怕是拥有一体机的杨元钊,也无法改变,跟材料一样,普遍撒网重点捕鱼,不断的投入,大量投入,推动着基础研究不停的迈进,如果运气好一点,出了几个在农业上面比较出色的研究员,说不定就直接可以获得突破。

    在杨元钊看来,杨悦,还有他的几个同学,比如约翰,他们都拥有比较强悍的理论知识,接下来,就是让这个理论知识,跟后世的研究方向,眼光,彻底的结合到一起,这样,只要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获得成绩绝对是必然的。

    如果有飞机略过这个时候的包头,就会看到两条巨龙,一条向东,一条向北,如同在万里河山上面,书画着线条,而在整个包头的腹地,也有密密麻麻的农民,在田地里面,辛勤的劳动,虽然,现在不是佃户,也不是农民,而变成了农场的工人,严格的纪律和管理之下,所有人都记得是谁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所以都勤勤恳恳的耕作着。

    四月中旬,所有的棉花温室,开始忙碌了起来,去年的600亩,今年的20万亩,数量上,足足增加了300多倍的,这关系到今年整个种植任务的,甚至还包括了明年的纺织厂的原料,虽然有印度的棉花和美国的棉花,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撑整个棉纺织厂的满负荷运转,可是棉纺织厂继续扩张下去呢,没有一个充足的,良好原料环境,怎么可能获得更高的发展,最关键的是,杨元钊常常提到的居安思危,外国人是靠不住的,一旦印度和美国的棉花来源断绝,棉纺织厂,一定程度上面,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原料,空有这么多的工人,又怎么去占据市场。

    棉纺织厂目前的总产量还少,还是在整个西部活动,没有触及到英法的传统区域,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引起对方的重视,可是一旦重视起来,以列强的势力,断绝原料进口肯定是第一个做的,然后就是通过官面的威逼,巧取豪夺了。

    杨元钊苦心经营的包头,不可能为他们做下嫁衣,从这方面说,他必须未雨绸缪。

    不但杨元钊非常关心棉花的种植,各大的股东们,也经常的参观种苗培育基地,20万亩的种苗培育基地,60万亩良种基地,这些都是为了棉花种苗来准备,特别是后者,3倍于温室大棚,也是采用温室的方法,只不过没有营养钵,也没有更加密集的科学指导,只是按照一定的流程,种植种苗,可能种植出来的,比单独的营养钵的弱一点,可是数量更大。

    去年包头销售的少批棉花种苗,已经在整个西北掀起了一场风潮,从包头流出的少量种苗,虽然比不过包垦公司精心种植的,也比他们之前种植的强很多,每一亩地皮棉收获,少则多上七八斤,多则多了十来斤,这可是皮棉啊,算下来,整体的收益,绝对可以称之为极高,一亩地多了两元三元,相反,买种苗的钱才多少。

    往年,棉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