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场在沙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农场在沙漠-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茶市的繁华带动了下梅村的繁荣,各地茶商纷纷在此设下茶庄,精选茶叶,销往各地。

    遥想当年,这水运之路必然热闹非凡,下梅街市也是繁华无比。只是如今,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只剩下眼前这古旧的街道屋宇供人凭吊。

    春节刚过,又非放假时期,所以来下梅村旅游的人很少,只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白石铺就的街道上晃荡。

    今天天气晴好,一缕缕阳光照下,赶去山间的清冷。一些老人就出门来,坐在临溪的廊道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谈笑。看到坐在蔡鸿鸣肩膀上好奇的四处张望的小家伙,还乐呵呵的隔空逗了几下。

    再过去是邹氏家祠,后面不远就是大夫第。

    沿着青石板路走去,一面镶嵌着无数美好寓意的浮雕的砖砌门楼顿时映入眼帘。走进里面一看,高堂之中,雕梁画栋,精美的石雕和木雕把整间房子烘托得富丽堂皇,可以想象当年主人家的富有和显赫。

    在老房子中逛了一会儿,他们就走向卖东西的小街。

    小街上卖的最多的是茶叶,如今正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叶明前茶的出产时节。

    明前茶指的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因为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所以是茶中佳品。但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叶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若是茶叶好,蔡鸿鸣倒不介意买一点回去,毕竟这时节的茶叶最难得,也最好喝。

    小街边上,有一家清末开的老茶馆。

    一般若是想买这种贵重的明前茶,想品尝一下再买的话都会到老茶馆去。因为那店里有街上所有茶叶店里的茶叶。

    明前茶昂贵,人家卖茶的人可不敢给买茶的老板一一泡一壶过来,但也不能让人家不尝就买,所以他们就让买茶的老板到老茶馆去,想要什么样的茶,老茶馆里都有。而小街上的茶叶店都是固定的老店,出品的茶叶质量大家心中有数,大家也就把招待客人的活交给了老茶馆。

    客人若是对品尝的茶叶满意,就会到茶叶店里买茶,不满意就要付茶钱。

    一般而言,客人要什么档次的茶叶,老茶馆里的老板就会给你泡什么样的茶。

    蔡鸿鸣来的时候已经查过,知道这边的规矩。于是就向老茶馆走去。

    走进老茶馆,只见老式的穿斗房内黑乎乎的墙面露出斑驳的痕迹,上面还挂着一些毛伯伯时期的照片。墙角老旧的案台上摆放着小小的竹篱筐、铜茶壶,木、竹质的八仙桌凳凌乱地散开,土陶茶碗安静的被倒扣在桌上。。

第一百五十三章 社前茶() 
到老茶馆中喝茶的大多是老人,有自己倒茶慢慢品的;有自个带着糕点,一边品茗一边尝的,也有来谈生意的。

    像蔡鸿鸣一家这样的年轻人到老茶馆来显得有点异类,老人们不由抬头看了一下,但迅即低头说起话来。

    蔡鸿鸣带着老婆女儿找张干净的桌子坐下,茶馆老板走了过来,“老板,您是来买茶还是喝茶呢?”

    这话里有讲究,若是来喝茶的,那就用后面煤炭炉子上铁壶烧开的水冲茶伺候,一般一个大瓷壶五块、十块、二十块不等。当然,也有更好的。但若是来买茶,那就得用小铜壶装山间清泉,放在南州特产的无烟龙眼木炭上烧开,然后拿小瓷盏慢慢泡。

    这喝的已不是茶,是意境,是韵味。

    “买茶。”蔡鸿鸣回道。

    “那老板您想要什么茶。”

    这个问的是档次,看你要高档、中档、低档的茶叶,每一种价格都不一样。

    “你这边有什么好茶?”蔡鸿鸣财大气粗的问道。

    “您来巧了,我们这边正好还有一点社前茶,您要不要?”

    茶馆老板看他这么豪爽,顿时笑了起来,脸上褶子都纠成一团。因为每卖出一份茶,他就有一份佣金,就算最后没卖出去,也有茶钱收。可比冲那个大瓷壶好挣的多。

    “社前茶?”蔡鸿鸣一脸疑惑,他听过明前茶、雨前茶,社前茶可从来没听过。

    看他不懂,老板就解释起来。

    古时贡茶求早求珍,于是,就把春茶划分为“社前”、“火前”和“雨茶”三种。

    社前,指的是春社前。古人一般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名为开春,又叫社日。按干支排列计算,社日一般在“立春”后的41天至5o天之间。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o日左右),也就是比“清明”早半个月,这种时节采制的茶叶是一年中最珍贵细嫩的。曾经从唐朝广德年间到明洪武八年一直被列为贡品的阳羡紫笋茶,就是这种珍贵无比的社前茶。

    唐6羽在所著的《茶经》中记载:“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说的就是在社前时候紫笋茶的叶子是带紫的,过了这个时节就会变绿。品级也随之降低。

    火前,即明前。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也就是三日内不生火做饭。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因此“火前茶”实际上就是“明前茶”。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杭州龙井观看龙井茶采制时,曾作诗《观采茶作歌》,有诗句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指的就是“清明”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这也是明前龙井闻名于世的原因。

    雨前。就是谷雨前,4月5日以后至4月2o日左右采制的茶叶称雨前茶。

    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听茶馆老板引经据典的说了一大堆后,蔡鸿鸣总算知道社前茶是什么东西。既然来了,那当然得买最好的茶叶。茶馆老板听了,顿时欣喜的进去把红泥小火炉搬了上来。

    不一会儿,殷红的炭火就把小铜壶中的泉水烧开。

    茶馆老板抱了张凳子坐在旁边。开始娴熟的备茶、洗茶、泡茶,然后递上茶水。

    蔡鸿鸣双手接过茶盏,只见茶汤橙黄清澈,弥漫着淡淡**。又带有一股肉桂香味,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茶。以前他只觉得家中那几百块的茶叶和玉珠里面的虫茶好喝,如今那些想法全部抛诸云天外,只剩下眼前这泡社前茶了。

    见他一脸满足。茶馆老板摸着下面些些白须洋洋自得的说道:“不错吧!你们也是有福之人,要是来晚了,可指不定有这茶喝。”

    接着,茶馆老板便说起这社前茶的来历,说着说着,又说起了他研究的茶道。蔡鸿鸣只能在旁边洗耳恭听,偶尔还奉上几句自己的浅薄见解。老板顿时将他引为知己,更加卖力的说了起来。

    喝茶、聊天的时光总是匆匆易逝,不一刻就到中午。

    看时间不早,蔡鸿鸣连忙打住他连店里老客也不顾都要跟他侃下去的劲头。

    “老板,这茶还有多少,我都要了。”

    茶馆老板好心提醒道:“咱这社前茶可不比其它,有点贵。”

    “多少?”

    “起码要十二张红票子。”

    那就是一千二了,这可不是有点贵,是很贵、贼贵。怪不得他感觉家里那几百块钱的茶叶比不上这泡社前茶了,价钱差这么多,可想而知。不过也算是物有所值,社前茶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一年也不过这么一茬。蔡鸿鸣点了点头,很爽快的把剩下的社前茶全部买下来。

    茶馆老板连忙让孙子去茶叶店拿茶叶。

    这时,蔡鸿鸣才看到柜台那边还趴着一个半大的小子拿着个平板电脑在打游戏。

    听到爷爷的话,那小子一忽溜跑了,一会儿就拎着一个袋子进来。袋中装的是包好的茶叶,3克一小包一小包的包着,外面是一个长方形的纸盒,看起来十分高端上档次。

    茶馆老板将纸盒打开让蔡鸿鸣看。

    “这是一斤,全村就只剩下这些了。”

    这些社前茶原本是他

    一个老友准备留下来自己喝的,后来感觉喝上千的茶有点太奢侈,会心痛,才拿出来卖。所以茶馆老板才说蔡鸿鸣一家是有福之人。要不然前几天有个大老板过来搜茶,一斤都开到一千五百块的价格了。

    付过钱,蔡鸿鸣就带老婆女儿离去。

    已是中午,他们去找了家饭店吃饭。

    中午的饭菜要比早上丰富,这边有山有水,有鲜美的水产,有山珍野味。现在春笋新出,正是最嫩的时候;溪中野虾,最是清甜;还有山间养就的土鸡,更是肥嫩。蔡鸿鸣一口气点了六七道菜,有姜蒜煮溪虾、清蒸土鸡、爆炒土鸡、白灼春笋等等等等。

    可惜等各种美味佳肴摆在眼前的时候,小楚楚只能在旁边看着,因为她还没长牙。可是她也想吃,不得已,师婉儿只能弄了点肉和虾用勺子挤烂给她吃。

    中午吃得饱饱,一行人回去睡了个午觉。

    谁知一睡下去楚楚这小屁孩怎么叫也叫不起来,师婉儿只得在客栈陪她,蔡鸿鸣就自己一个人去看茶树苗。

    卖茶树苗的人并不在下梅村,而是在上梅村。蔡鸿鸣开车过去,几分钟就到。说起来国内卖树苗的人很多,但肉桂味的茶树却只武夷山这边才有,也只有这边的茶叶最正宗。到达地方,蔡鸿鸣打了个电话,那卖茶树苗的人就过来接他。

    这是一个五十左右的中年人。

    茶苗场在一片山间,大约十亩地左右,种的都是茶苗,不仅有肉桂、还有水仙、奇种。蔡鸿鸣买了一些比较大棵的肉桂,他喜欢那肉桂香味。买了后,老板又带他去参观他们家以前种的老茶树。

    老茶树在茶苗场附近的一处小山坳里。也不知种了多久,老茶树长得很大,高的有五六米,矮的也有三米。树根底部长了无数青苔,看起来很苍老。

    茶树林不是很大,都是以前的老茶。老板说这些茶不好喝,有点苦,打算砍掉种奇种,如今的奇种价格要高一点。

    蔡鸿鸣一听,心思微动。(。)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怪茶树() 
老树虬枝,蜿蜒盘旋,盘根错节。

    有人或以为,像这种茶叶不好的老茶树根本没有半点存在的价值。

    其实不然。

    老茶树经过百年风吹雨打,身骨间自然氤氲出一股别样的味道。那是岁月的转轮,历史的气息。所以,品味这种茶,喝的已经不是那味,而是在感悟人生,品尝老茶树那历经岁月不朽的沧桑。

    蔡鸿鸣喜欢这些老茶树,所以就把茶树买了下来。

    那老板把这些树挖出来也是扔掉,乐得拿来换几个钱,高兴得裂开了嘴。

    蔡鸿鸣先付一半钱,剩下一半等老板把茶苗、茶树送到指定地点再给他。做生意有时就要留个心眼,虽然他相信老板为人,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这句老话还是要听一听的。

    付完钱,蔡鸿鸣转身就走,转身间忽然看到茶树林中一棵老茶树有点古怪,不由走了过去。

    这老茶树在茶树林的东南角,有一抱大,也不知怎么回事,茶树身断了一半,只剩下桩头,上面有如焦炭,但古怪的是竟然还没死,桩头边上竟然凸起几个芽眼儿●,眼看着就要长出叶子了。

    老板看他对这棵老茶树有兴趣,就解释道:“这树在年前被雷劈了,不过好像没死,还活着。”

    蔡鸿鸣没理他,将手伸向被雷劈断的老茶树,蓦然间,一股浓郁的生机传入手中,好像不只生机,还有灵气和雷电的气息,忽然手上微微一麻,他连忙把手缩了回来。

    有趣。茶树上竟然有灵气,还有雷电的气息,真是有趣。

    也不知长出来的茶叶是什么味道,莫名的,蔡鸿鸣期待起来。

    买下的茶树和茶苗,蔡鸿鸣让老板给送到村头前面一处空地。等东西放好后,他趁着一个无人夜晚,神不知鬼不觉的把所有茶树和茶苗都给搬进了玉珠之中。

    到这边主要是为了买树苗,事情办好,他又带着老婆孩子在武夷山中玩了一下,就回到家里。

    闽南的天气,从春节开始,就有一阵没一阵的下起绵绵春雨,这雨会一直下到梅雨季节。下到台风天。

    又是一阵绵绵的小雨,天也变得阴冷起来。这种天气哪也不能去,蔡鸿鸣就窝在家里看电影。

    小楚楚趴在被子上,叽里咕噜的,也不知在跟那鼠兔说什么悄悄话。蔡鸿鸣则抱着老婆,师婉儿斜靠在他身上,两人情意绵绵。

    “现在你们那个外贸生意做得怎么样了。”蔡鸿鸣问道。

    “今年经济不景气,都挣不了多少钱。”

    师婉儿在读书的时候。就和晏灵、伊伊两个好姐妹一起做起生意,起初是帮人代购、海淘。后来挣了钱干脆组建公司做起了外贸生意。因为人长得漂亮,头脑也好,生意一直不错。可惜从前年开始,受到国内经济下滑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外贸生意是越来越难做。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做实业?”

    “实业?”

    “咱们家超级蛮牛烤肉店的分店越来越多,我一个人有点管不过来。你那些姐妹都是读金融管理出来的,对这方面应该比较有经验,若是愿意,不妨接手超级蛮牛烤肉店的管理,我可以给她们两个百分之五的股份分红。你问一下。若愿意的话,就让她们过来。”

    “这样啊。。。我问看看。”

    当下,师婉儿就拿手机打了起来。

    晏灵、伊伊听后没考虑多久就点头应下,现在外贸生意难做,再加上她们是小公司,为了点订单有时还得赔尽笑脸,感觉和酒店服务员都没什么区别。若不是还没找到长期饭票,两人早就不干了。如今听到可以到蔡鸿鸣公司做事,哪有不答应的道理。最少上面也有人撑着,不用自己打拼那么辛苦。

    既然做出决定,她们就开始处理公司事物。

    处理完后,就到蔡家村找婉儿,顺便还带来了前几届的一个师姐。

    她们这个师姐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