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没问题。”白眉老僧苦笑道,心中犯起了嘀咕,关键是自打我入寺以来这几十年,也从来没见过您老人家做早课啊,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还是怎么着?
坐好之后,嘉祥看向院子门口,举起手的瞬间自袈裟下露出一截白嫩的小臂,她挥了挥手朝院门口笑着道:“好心人你怎么这么慢?你过来啊。”
众僧人再次齐齐扭头看向院门,只见门框上倚着一个人,一个身穿蓝衣面容俊俏的青年。
白眉老僧惊讶道:“西门施主,你还没…原来你还在寺中啊。”
李察挠挠头,万众瞩目他不是没有经历过,但是被一群光头,啊不对,被一群僧人盯着,他还真是头一遭。他有些不自然地笑着道:“是啊,打算叨扰几天。”
“原来如此。”白眉老僧脸上闪过一丝恍然之色,扭过头去看向嘉祥,怪不得今天方丈会一反常态地出现在早课上。
嘉祥又叫了一声,李察摇摇头笑着道:“我在这里听就好,大家都做好了我就不挤进去了。在这里也是一样的。”
嘉祥见状点点头,随即从袈裟里掏出一本经书,经书掏出来的瞬间,那半个馒头又滚了出来。
白眉老僧见状苦笑道:“方丈,要不您先把这馒头吃了吧。”
嘉祥伸出手飞快地将馒头塞进怀里,一本正经道:“胡说,哪来的馒头。你饿昏了头吧,没有馒头。先做早课再吃早饭这是我们三论寺的规矩。”
她随即翻开经书,随便翻开一页看了一眼之后就开始讲起经来。清脆如百灵鸟的声音清楚地传进每一个人耳中,声音中好像带着一股无形的力量,让包括李察在内的所有人很快静下心来,沉浸在讲经声中。
讲经的嘉祥和平时的嘉祥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平时的嘉祥贪吃迷糊,无论什么时候脸上都带着纯真的笑容。然而讲经时的嘉祥却是满脸肃穆,小脸上甚至有一丝宝相庄严之色,一个个音节繁杂的经文自她口中清晰地吐出,每一个音节每一句话,都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
讲经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后太阳升起,日出时的阳光透过桂花树的层层绿色斑驳的洒在嘉祥身上,嘉祥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合上经书道:“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都吃饭去吧。”
“是。”所有僧人站起身来,双手合十朝着嘉祥毕恭毕敬地弯腰行礼,然后才从最前至最后有序地离开。
从早课开始到这所有人离去,院中蒲团丝毫不乱,甚至没有一个移动了位置,地上更是干净无比,就好像这众多三论寺根本没有来过一样。
等到最后一个小沙弥走出院子,嘉祥才长出一口气,迫不及待地从怀里拿出早就冷掉的半个馒头狠狠咬了一大口,朝着李察抱怨道:“饿死我了,这讲经果然是最累的事情。”
李察笑着拿出几个焦圈递了过去,这些焦圈是他和三论寺的菜头研究了大半个晚上才做出来的,用的豆油炸,所以带着一股豆子的清香。
吃过早饭之后,三论寺僧人的一天才算正式开始。三论寺中僧人众多,日常开销买米买面这些除了四周城镇信徒们的香火钱之外,更多的还是自给自足。
三论寺后方的山上开垦出大片大片的农田,做完早课吃过早饭之后,除了留在寺中接待信徒的僧人,其他僧人都会去这些田地里劳作。
昼而农,夜而禅。三论寺的僧人一日一日,一年一年便是过着这样的农禅生活,简单而充实。
李察白天便穿梭在寺庙中,那些高深的佛经他看不懂,他就帮忙接待接待信徒,然后用自己的术士副职业给信徒们解解签,听老僧人教训小沙弥之类的,时间倒也过得快。
等到了晚上,再和僧人们一起去五观堂吃晚饭,五观堂是僧人吃饭的地方。三论寺中晚饭不叫做晚饭,佛家中有过午不食的说法,但是过午之后打坐走动以及其他活动消耗太大,所以在晚上又加了一餐。这一餐称为药石,药石皆吃粥,所以这一餐也叫做晚粥。
当然嘉祥是不受这个限制的,她是三论寺中唯一一个不必守这些规矩的人,她就好像是行脚僧一样——出外求法的行脚僧,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下,吃饭时间和食物没有保障,不受过午不食的限制,可以说什么时候得到食物,就什么时候吃。
这一天,在李察正跟僧人在五观堂喝晚粥的时候,李琯琯突然发了一条消息过来,好奇兮兮问道:“哥,你在那寺庙里日子过的咋样?还习惯不?”
李察笑着道:“挺好的,早上去听经中午去宝殿晚上喝药石,然后做晚课。”
(本章完)
第745章 三论寺招小沙弥()
这天中午,李察在三论寺前方待了一会儿之后来到了三论寺的后方。厢房周边是三间巨大的柴房,一间拿来放僧人们每天都要用的锄头铲子这些农具,一间用来放柴火,还有一间用来放杂物。
李察经过那间放杂物的柴房门前时,只听得柴房内传来一道沉重的闷响,就好像是有什么东西重重砸到了地上一样,就算是站在柴房外的李察,都感觉到地面在震动。
他好奇地退回到门前向里看去,只见两个小沙弥正望着一个长方形的木头箱子愁眉苦脸。一个小沙弥抓耳挠腮之际看见李察,立刻双手合十道:“西门施主。”
另一个小沙弥随即看向门口,看见李察连忙直起身来打招呼道:“西门施主。”
李察笑着点点头,在三论寺这么些天,他也将三论寺里的僧人认了个七七八八,他朝着两个小沙弥道:“慧尘慧荣,你们在这干嘛呢?”
率先跟李察打招呼的那小沙弥吐吐舌头道:“回西门施主,师傅说我和慧荣今天早上做早课时候不专心,罚我们两个来整理这柴房。”
李察点点头,看着两人身前的那木头箱子笑着道:“看起来,你们两个似乎不是很顺利。”
慧荣愁眉苦脸道:“前两间柴房都整理好了,可是到这放杂物这间的时候,也不知道这木头箱子里是什么东西,奇重无比。我和两位师兄搬了几次也没能搬动,还差点被这东西砸到身子。”
身后,两个青年僧人这时候正好经过,站在不远处朝着李察打了个招呼,“西门施主。”
李察扭过头,随即招了招手道:“你们两个来的正好。过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两个青年走到柴房门口,看见那个木头箱子脸上顿时浮现出一丝诧异的神色,左边那青年低声道:“居然是这东西?这东西原来在柴房。我还以为早就不见了呢。”
“所以这是什么东西?”
青年僧人道:“不瞒西门施主说,这东西名叫机关铁人,乃是数十年前天下第一巧匠鲁妙子送给我们方丈的礼物。听我师傅说,这铁人乃是由玄铁打造,沉重无比,而且和一般的木人不同,这玩意儿会动,会好像真人一样跟人对打。”
另一个僧人苦笑道:“据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方丈拿到这东西开心得很,寺中人人也都觉得这是个好东西,用这练功肯定能够事半功倍。但是试了才知道,这机关铁人出手比江湖上一般高手还要快得多,而且力道极大,那时候好几个僧人都被这东西打断了胳膊。能和打得过它的不需要靠这练功,想靠这练功的又打不过这东西,所以久而久之这东西就被扔在了角落里。”
“能和人对打,出手速度极快却又坚硬无比吗?”李察心中一动,朝着两个小沙弥道:“能把这个东西先借给我吗?你们师傅若是问起,就说是我借走了。”
慧尘和慧荣正愁不知道拿这沉重无比的东西怎么办,见李察这么说,两人相视一眼同时点头:“西门施主若是有兴趣的话,拿走就是。”
李察笑着道了声谢,走到木头箱子前蹲下腰两手伸入木箱子底下,轻喝一声将木箱子缓缓抱了起来,放在了肩上。
在这一瞬间,李察的双脚深深陷入了地面之中。他的脸色有些发红,低声道:“这玩意儿果然还真怪沉。那我就先走了,你们两个好好打扫。”
他随即朝前走去,步履缓慢,在身后留下了一连串清晰的脚印。站在原地的慧尘和慧荣两人见状同时咽了口口水,慧尘喃喃道:“慧荣,你说西门施主他的力气,到底有多大啊?”
扛着木箱子来到厢房前的大院中,李察将肩上的木箱子重重放下。木箱子落地的瞬间发出砰地一声闷响,底下的青石板顿时好似蛛网般开裂。
打开箱子,只见里面是一个约八尺高栩栩如生的铁人,将其立起来之后李察端详了一阵,绕着铁人走了几圈最终在他的后脖子上发现了一处并不显眼的凸起。
轻轻一摁这凸起,自机关铁人体内一道机扩声顿时响起,铁人缓缓抬起头来扭头朝向李察,随即一拳朝着他面门狠狠而来。
这一拳速度极快,拳风呼啸震得人耳膜发疼,足可见力量之大。李察脸色微微一凝侧身躲开,右手掠过腰间抽出黑蝉,一剑朝着机关铁人劈去。
“当!”
只听得一道金铁交鸣之声,黑蝉落在铁人身上却只在其身上立下了一道头发丝粗细的白色痕迹,李察见状非但不愁心中反而一喜,“这机关铁人居然真的能挡住黑蝉。正愁在这三论寺中没事做,这下子算是找到乐子了。”
机关铁人扭身一拳再次朝着而来,正如那青年僧人所说的,这机关铁人虽然沉重无比,但是一招一式之间出招的速度却是迅疾无比,使得沉重的体重反倒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任何一拳要是砸中了人,非得砸个筋断骨折不可!
面对机关铁人的全力一拳,李察眼中一道精光闪过,岱宗如何剑法瞬间发动,左手不住地开始屈指计算起来,两眼紧紧盯着机关铁人。
侧身躲过一拳,等机关铁人踏前一步刚抬手的时候,李察仿佛看见一道影子自机关铁人体内浮现,朝着自己率先挥出一拳。
预测到了机关铁人下一刻的位置,李察身子突然诡异地一扭随即黑蝉狠狠挥出,扭身的瞬间机关铁人拳头已至,在他身前不足两寸的地方掠过。
“当!”
黑蝉这时候狠狠劈在了机关铁人的脖子上,在其脖子上立下了一道浅浅的痕迹。
一个下午的时间,李察都这样以岱宗如何在和机关铁人游斗,等到傍晚晚粥时间快到了的时候,他方才绕到机关铁人身后摁下他后脖子上的机关,将其停下。
打开武学面板看了一眼岱宗如何的熟练度,果然上涨了一小截。李察笑着轻声道:“一边听经一边还能刷岱宗如何的熟练度,一箭双雕。老子真是太他么聪明了。”
(本章完)
第746章 退山贼()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的李察已经在三论寺中呆了将近三个月,从仲夏呆到了初秋。
期间无名小队的众人来过几次,每一个人对于宁静祥和的三论寺都很有好感,陆陆续续地都住了几天。
除此之外,霍休也来了一趟,在青衣楼左等右等也没等到李察把嘉祥带回来的他在青衣楼实在是憋不住了,孤身一人从青衣楼出发横跨千里来到了三论寺,一口气住了半个月之后,他才因为青衣楼中事务过多而不得不返回青衣楼,临走之前,财大气粗的他一口气留下了一百万两的银票。
夏天一过,闷热的天气渐渐转凉。秋高气爽后山农田里的庄稼一天天地趋近成熟,三论寺中的僧人们脸上一天天地笑容也越来越多。
七月初八这一天,做完早课之后嘉祥没有立刻让僧人们散去,而是坐在桂花树下的蒲团上,托着腮朝众僧人道:“七月初八了。按照我们三论寺历来的传统,每年秋天丰收之际都会广开僧门招些小沙弥入寺。今年有霍楼主捐的一百万两香火钱,寺中银子宽裕。今年我觉得可以多招一些,如何?”
众位僧人闻言眼睛齐刷刷一亮,朝着嘉祥双手合十恭敬赞叹道:“此事大善。”
嘉祥点点头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从今天开始吧。吃过早饭之后,安排几个人去周边村庄告诉村民们这件事。”
众僧人应了一声,站起身来转身有序地退出院子。吃过早饭之后,十多个僧人分成几波下了山去,两个青年僧人则是在白眉老僧的安排下搬了一张桌子到三论寺前,等候要入寺的孩童们的到来。
坐在桌后,左边那僧人小声道:“师兄,你说今年我们会寺中会多出多少人来?去年招了十三个师傅说已经是几年来最多的了。”
右边僧人想了一会儿小声道:“方丈说那霍楼主捐了一百万两香火钱,有这么多银子就算粮食不够吃也能下山去买。所以我想应该会比去年多一些吧,我猜能有三十个。”
倚在身后门框上的李察听见两人的谈话哑然失笑,他刚刚问了一下白眉老僧三论寺这个传统的由来,趁着秋天丰收之际寺内招沙弥这只是表面上的说法而已。
除非是风调雨顺收成特别好的年份,不然一般的年份每年冬天一过,来年开春四周村庄还是会有人家因为粮食不济导致面黄肌瘦甚至是饿死人,尤其是那些孩子多的人家。
所以三论寺才会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来,尽可能地帮一下这些人家。毕竟少一张嘴巴,就可能多活下两个人来。但是三论寺中僧人本身也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年到头最主要的口粮就是靠着后山那些田地,余粮并不多,所以每一年才会只招这十几二十个人。
今年因为霍休的这一百万两银子,才让嘉祥和寺中僧人们的胆子大了一些,决定多招几个小沙弥。
左等右等一直快到中午也没有一个人来,两个青年僧人等的百无聊赖,又开始聊起了天。
“师弟,你还记得你当初是怎么上山的吗?”
“怎么不记得,我爹把我送上来的。”
“那你爹为什么要将你送上来,你不是跟我说你家除了你就只有一个弟弟吗?你爹连两个孩子都养不活?”
“这倒不是,那时陪我爹去山坡上放羊,年轻气盛抓着羊的两只角甩着玩,结果激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