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6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火器部队没有辅兵,那么有搭配与之协同作战的兵种吗?”

    “两个千人队的步卒,一校的骑兵。”

    “信明白了,国防军不会进行搭配,需要职从使节团来进行合理调配。”

    “就是这样。”

    使节团的护卫队成员是来自于禁军,建制就是两千步兵和五千骑兵,韩信可以认为会有这样的配置,那是在出发前中枢已经决定会将火器部队调过来进行实战实验,使节团的护卫队才会进行这样的安排。

    徐志在前面走着,看着像是有目的性地在朝着某个地方走去,事实也证明是有针对性的来到一个地方。

    “打开。”

    “诺!”

    不是让韩信打开,是来到一个特意被安排在空旷处的帐篷,进去后徐志指着一大堆整齐摆放的箱子,让随行的亲兵小心抬下来一个,然后打开。

    木箱子是长形状,用铆钉固定着木板,上面的木板被撬开之后,露出来的是一堆稻草,稻草的空隙能够看见一些像是木棍一般长条状的东西。

    “陛下称呼这个叫‘木柄手榴弹’,全长二十二厘米,木柄结构是十七厘米,前段的装置是五厘米。看见没有?这东西的身子是呈现滚圆模样,木柄也易于抓握。在木柄的一端,拧一拧会拧下一个盖子……”

    徐志拿起一颗木柄手榴弹拧下盖子,一条白色的线垂了下来,摆了一个投掷的姿势。

    “

    拉下这条线,木柄里面的硝和硫磺会燃烧,引燃火药引信,所以木柄的后端会冒烟。从拉线到引信燃烧到手榴弹的爆发装置,过程大概是七秒到九秒,一旦手榴弹在冒烟,就需要将手榴弹投掷出去。然后它就会‘轰隆’一声,前端的金属部位会爆炸,向四周激射弹丸。”

    韩信其实不笨,他在脑海里面想象着木柄手榴弹的内部构造。能理解木柄其实就是中空构造,里面有拉扯式的点头装置,然后一条火药引信连接着前段的爆炸结构。

    利用硝和硫磺来制造摩擦起火是化学知识的其中一部分,韩信可是在皇宫生活过的人,他不止一次见过火柴摩擦起火。对稍微拉扯一下就能引燃某些东西并不感到难以理解。

    事实上是什么?成品火柴的出现远要早于军用火药,要是韩信没有记错,四五年前宫城就在使用火柴,随后的一两年之内南陵最先普及火柴,然后向全国各地蔓延开来,现在只有极为偏僻的地方,才会还是在使用火折子和火镰(就是打火石)来生火。

    徐志指着帐篷内的箱子:“每箱五十枚木柄手榴弹,一共有一百箱。我会安排十名老手,你要准备一下,五天之内让你麾下的五百人熟悉这种新式武器。”

    韩信在重重地点头。他说:“我会挑选出臂力好的士卒。”

    “是的。”徐志笑了,说道:“陛下称呼投掷手榴弹的兵种叫掷弹兵。陛下说西方也有掷弹兵这一兵种存在,不过他们是用皮筋来甩动石块。掷弹兵是一种很古老的兵种,而这个兵种将会由我们来革新,并震撼整个世界!”

    韩信比较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要专门划分出掷弹兵这一兵种,他认为只要学会怎么来使用手榴弹,任何人都能够使用这项新武器,似乎并不需要专门划拨出一个新式兵种出来。

    “任何新的兵器出现,总是需要一批先驱者来摸索它们的使用方法,总结出一套经验。然后再进行全面的普及。”徐志似乎是能看出韩信在思考什么,继续说:“而你,将会是第一个统率燧发枪兵和掷弹兵的军官,你的责任很大。”

    韩信感受到了一种压力。他深呼吸一口气,重重地说道:“我会的,会用事实来证明,新武器、新战法是未来的潮流,不会辜负陛下!”

    “很好!”徐志吩咐亲兵将木柄手榴弹放回箱子,并重新钉死铆钉。一边迈步走出帐篷,一边说道:“牢记一点,不要将任何与火药有关的东西,它们的储藏点太过靠近营盘,三号火药作坊是前车之鉴。另外,不要让火药潮湿,一旦火药不能用,火器兵等于是废掉。”

    韩信精神恍惚了一下,位于长江南岸的三号火药作坊发生事故的时候,他并不在南陵,只是后面听人描述,说是震天的轰隆巨响中,南陵都能感受到明显的震动。事后他也专门到南岸看了一下,事故发生现场那些巨大的坑洼十分触目惊心,可以想象当时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你可以回去了。”徐志停顿下来,转身看着还是一脸思考的韩信,说道:“尽快挑选五百人过来,他们只有五天的时间。”

    韩信本来是想要问,说是要不要将装有木柄手榴弹的箱子派人来搬回去,也想问是不是让那一校火器兵移动营盘。现在他不用问了,很显然的事情,一直到出发之前,包括木柄手榴弹和火器兵都不会离开国防军的营盘。

    沃野并不是徐志的最后一站,他之所以来到沃野,估计是专门带着新式兵器和火器兵过来,要交到韩信手里。

    河套的国防军主大营是在朔方,那里是沙戈壁边沿又临近黄河的一处平原,位于黄河的南岸,周边除了范围很广的戈壁地带之外,过到北岸就是一片沙漠。

    那片沙漠在现代有一个叫乌梁素海的名字,现在它没有被取名,远在公元前二零八年的现在,它的面积也远没有后世占地范围那么大。

    朔方的主大营那边驻扎着五个军团,分别是三支骑兵军团和一支混编军团,再加上相应的辅兵、二线部队、民伕,整个朔方大概有四十万人。

    “那边在建城,是建立在黄河北岸,南岸也会建立屯堡,然后利用铁索建立浮空桥连接两岸。”

    “嗯。”

    “除了朔方那边,靠近云中郡的位置也会建立城池,官方将那个座命名为九原。”

    “嗯。”

    “云中郡那边也会建造云中城……,你在想什么?”

    韩信抬头看向余樊君,拿起自己在看的册子递了过去。

    “什么东西?”余樊君翻了翻,看到的是用炭笔书写的文字和图案:“作战守则,波段式射击平面图……”

    那本册子并不是韩信写的,是吕哲给韩信的课本,上面是一些关于火器兵的指挥知识。也是出于吕哲的手笔才会是用炭笔来书写,也会出现写实类的图画。那是因为吕哲用不惯毛笔,更别谈用毛笔来画画了。

    “陛下赐的?”余樊君虽然是在问,但口气很确定。他眼睛死死盯着册子,呼吸也有些急促:“陛下亲笔写的兵书!?”

    能算是兵书吗?应该能算吧。册子里面没有涉及其它兵种,只是写了一些燧发枪兵的阵列方式,然后罗列了一些战法,配上插图看上去倒是显得十分易懂。

    “嗯,是师傅给的。你也应该看看。”韩信能看出余樊君十分激动,也理解余樊君为什么会那么激动:“接下来我们的护卫队里面会增加一校火器兵,你身为护卫队的副指挥,需要了解相关的知识。”

    “火器兵?”余樊君多多少少听到一些消息,讶异道:“就是陛下下令新编练的火枪兵?”

    “就是火枪兵。

    接下来我们的行程中会增加新式兵种,目前还不确定是跟随我们前往遥远的地中海,还是只抵达乌孙那边。”韩信更加倾向于只跟到乌孙地界,他太清楚火器兵种对后勤的需要了,相对起冷兵器部队只要有足够的食物就能作战,火器部队一旦没有火药和弹丸就失去作战能力。

    余樊君眼睛就没有从册子上离开过,后面也没有再说话,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

    。。。

第九百一十九章:近忧和远虑() 
徐志说五天,那就是不多不少的五天。

    第四天,计划中要与使节团一同向西的骑兵部队到来,率军主将的是卫翰,副将是周文 ,他们由徐志牵头与使节团的正副使见面。

    随后,徐志带着一部分国防军离开了沃野,他们是渡过了黄河,沿着黄河北岸转道向东,料想该是要前往朔方的主大营。

    八万即将一同向西的骑兵大部分来自于第五骑兵军团,有三万是来自改编后的第二骑兵军团,但实际数量不止八万,八万所指的战兵,另外还有将近五万的辅兵将会一起向西。合起来国防军出动的人有十三万。

    新到来的国防军用了一天的时间进行准备,他们也没有与使节团合营而驻,倒也深夜时还能看到他们驻扎的营地一片火光,马嘶声也是一阵阵没有停歇。

    “东方帝国的骑兵真是多啊!”

    “光是我们看到的数量已经超过四十万,你应该说东方帝国在他们的北方边境的军队非常多。”

    来自远方的异乡人,他们估计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军队,不过他们似乎并不明白战兵和辅兵的区别,将所有身穿军装的人都一视同仁。

    帝国正在准备新一轮的草原战争,调兵遣将十分频繁,另外各种物资也从内地运输向北方,一般是先集中到秦地的咸阳,然后经由咸阳走直达九原郡的直道。

    使节团在路途上碰到的军队和运输队非常多,始皇帝下令建造的直道没有被秦军用在北击匈奴的用途上,但并没有白费直道的建立,秦军用不到,帝**不是正在使用吗?

    “还记得我们沿途的发现吗?”

    “你说的是每一座城市都有大量的军队吧?”

    “嗯,说的就是那个。”

    “太令人印象深刻了!他们的成年人每个都需要学习搏杀技巧,整个土地上像是一座军营多过于像是一个国家。”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孩子也要参与训练。”

    “知道斯巴达吗?”

    “知道,那是一个全民以战为生的王国,希腊众王国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个民族。”

    “斯巴达的战士就是从小孩的时候开始训练杀人技巧,斯巴达的战士也是整个希腊联盟中最为善战的那群人。可是现在斯巴达已经彻底没落了,不再成为一个**的王国,甚至已经没有多少斯巴达人。”

    “是啊,被认为不健康的小孩全部扼杀在孩童时期。斯巴达的人口一直不多,这还是他们没落的关键原因之一。另外,斯巴达人也用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专注于杀人技巧并不能造就辉煌,当忘记怎么进行生产。或者是历经几次惨败,专注杀人的民族终将是要被淘汰。”

    “东方帝国的可怕就在于,他们人口众多,生产力和创造力都极为强大。”

    “人口众多,也不缺生产力,又极力在培养战士,谁要是招惹到这么一个敌人,简直就是噩梦。”

    “那个叫作匈奴的游牧部落,他们就身处在噩梦当中。听说,东方帝国集结大军就是要进行新一轮针对匈奴人的战争。与我们一块前去西域的那批军队。是要支援乌孙人的首次援军,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更多的援军。乌孙人真是幸运,他们与一个强大无比的帝国成了同盟。”

    一群异乡人聚在一块,他们是在远望国防军大营的动静,大多数异乡人的脸上满满都是羡慕,羡慕东方帝国有强大的军队。不少人脸上却是深思,他们看国防军营盘的时候,眼眸里也满满都是担忧。

    帝国让来自中亚的人群看到的东西并不是太多,可是他们看到的东西已经足够了解到帝国的强大,若说人口众多是其一。那么孔雀王朝的人口也不算少,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觉得孔雀王朝有多么强大。

    他们已经知道帝国人口非常多,一路看到的更是帝国对基础建设的重视。这从大部分地方战乱只平息不到三四年,然而已经无法再看到战争的痕迹。看到的是道路上的建设和民间的繁荣和康泰,很难想象仅仅是三年的时间怎么能够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然后又热情十足地投入到新的建设中去。

    “我去过孔雀王朝,那里到处充满着密林,想要找到一条好走一些的道路并不容易。”

    “是啊,我也去过孔雀王朝。甚至是在华氏城待了五年多,他们是一个安于现状的民族,对建设也不抱太大的热情。他们的贵族相对起建设,更喜欢享受来自于奴隶创造的美酒佳肴。他们的勇士训练搏杀技巧,不是希望踏上战场获取荣耀,是想要在与猛兽的搏斗中得到掌声和美女的青睐。”

    塔普拉提和安格列并没有与其他人待在一块,他们是两人远远地离开人群。

    “塞琉古的勇士,他们不也是喜欢在斗兽场获得掌声更甚于在战场获取荣耀吗?”

    “每一个没落的国家,从一些细节上总能看出一些端倪。当勇士们不再向往战场上获得荣誉,更喜欢被人围观着杀死猛兽或是人,该国家的军队已经走向腐朽。不就是因为塞琉古开始变得腐朽,才有我们的独~立吗?”

    “塞琉古是这样,埃及是这样,曾经无比强盛的希腊也是这样。我听一下商人讲,世界尽头的西边正在崛起一个叫罗马的共和国,罗马人从高地抓捕高卢人,是用来训练成为斗角士,让奴隶们在竞技场厮杀,用来娱乐。”

    “罗马共和国?是那个与迦太基正在进行战争的国家吗?”

    “他们不止在与迦太基人作战,也有派遣军队东侵,听说已经杀进了黑山区

    区域,有部分的军队甚至入侵到了马其顿。马其顿人正在不断游说希腊各城邦,要组建联军与罗马人交战,可是大部分的希腊城邦正在醉生梦死,只有马其顿东边的色雷斯响应。”

    “希腊?哼,希腊!他们已经被众神抛弃了。他们的议会制也被证实落后于国王制度,一帮需要讨论半天才能做出决定的人,一件事情通常需要扯皮很久。等待有决议,大多数的时候不是村庄已经敌军洗劫,就是敌军已经兵临城下。国家还是需要国王,一切事情由国王下令。然后众贵族起兵响应。”

    “没有绝对美好的政体,议会制度让希腊强大,希腊也是随着议会制度的腐朽变得羸弱不堪。塞琉古是国王制度,她也在走向没落。所以只有负不负责的人群。”

    “你说得没错,但是铁腕人物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