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百三十四章:谋算(下)() 
从春秋伊始,楚国就一直在向南扩张,一度占据了整个南方,哪怕是百越栖息的区域也为楚国的一部分,不过并不是说楚国对百越有直接统治的控制力度,就像战国时期的秦国对义渠那样,百越诸族只是在名义上接受楚王的册封,是一种类似于周天子对册封的诸侯那般有着名义上的统治。=顶=点==X=

    楚国并不是一直都享有百越名义上的臣服,特别是到了战国末期百越时有反叛,在秦灭赵的那一时期楚国更是失去了对百越诸族哪怕是名义上的控制,也即是说百越得到了各族的独立。

    在秦灭楚之后,瓯越、闽越、南越、桂越相续划分完自己的活动区域,不过那只是族群人口相对较多的几个部落联盟酋长口头上的划分,实际上百越分为相当多的族群,部落众多又没有谁能压服众百越进行立国,因此内部的交战实际上就没有停止过。

    在南疆军团成立之前,既是屠睢出任国尉过度到上将军这一阶段,秦国早有军队开进南疆。当时开进南边的秦军数量并不太多,习惯打那种两军摆开阵势交战的秦军在面对百越人正面打不过就四散而逃,然后躲起来时不时偷袭一下的战法并不习惯。

    数万秦军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自然是一路高歌凯进,结果因为太过深入粮道在百越人频繁的袭击下粮秣补给不通畅,又因为秦人对南方的天气实在不习惯,水土不服又屡屡不断被偷袭。先期南下的秦军只有灰头土脸的退了回去。

    列国皆灭,天下为秦所有,但是列国的贵族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抵抗,不与异族接壤的列国旧贵族在四处奔走或者按照积攒实力,与异族接壤的列国旧贵族则是想要借异族势力来达到搅乱边疆。或是虚弱大秦国力,或是让秦军在与异族征战中消耗殆尽,只要能达到让秦国难堪,不管是什么手段都被列国旧贵族视为正义之举。

    没有经过任何的商议或者通气,实际上列国旧贵族也不敢串通,北方的燕国旧贵族和赵国旧贵族不约而同的联系了草原的胡人。南方的楚国旧贵族则是找上了楚国一度需要楚王册封才能坐稳蛮王之位的百越。

    能说什么呢?事实上在战国时期民族的观念并不是太强。虽然都是这国人那国人的称呼着,也认同都是周室天子册封诸侯的臣民,但是华夏大地上的人是同一个族群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清晰。再则就是国亡家破的仇恨实在太大了,哪怕知道勾结胡人或是蛮人不太好。可是那些人会在乎吗?显然为了夺回失去的权力与特权。一切都是可以先放在一边的小事。

    燕国旧贵族和赵国旧贵族在匈奴王庭相遇了。他们碰头之后或许会大笑三声,然后昂天感叹“吾道不孤”什么感慨,这才萌生列国的有志之士应该恢复联系。从那之后才偷偷摸摸的搭上线,一起为了掀翻大秦的统治筹划着、密谋着、算计着。

    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迷恋上了长生,那么就是一个机会,所以鲁人卢生出现了,齐人徐福出现了,众多有名没名的术士都出现了。

    列国旧贵族处心积虑的运作之下,术士别有目的的胡作非为下,再有混得非常不如意的各种儒生胡搅蛮缠搞事,各种什么“祖龙死而地分”“亡秦者胡”等等乱七八糟的谶言就没有停止过。

    在暗流的阴谋下,当然离不开对于大秦朝堂的破坏,因此楚国旧贵族率先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让秦国残存的楚系多多接触长公子扶苏,造成一种一旦扶苏登基后楚系会崛起的迹象,使得始皇帝迟迟拿捏不定该不该将扶苏册立为太子。

    大秦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有皇帝而无帝后和太子,这种现象一点都跟正常搭不上边。

    也许是始皇帝昏了头脑,在谶言或者是种种假象之下真的认为列国皆灭,不需要屯驻太多兵力,将境内的军队主要战兵都调往了边疆,执行内松外紧的国策,着实是让那些躲在暗处的列国旧贵族欢喜无边。

    实际上也不全然是那么回事,主要是大秦已经“广收天下之兵”,也就是将各地的兵器制作坊关闭,所有的矿产也都严加监督。另外就是大秦对列国的徭役征调十分的严苛,各地青壮不是被拉去修直道就是送去修建骊山皇陵、阿房宫,青壮数量一少哪怕是有谁想要起事也没有足够的兵员。同时大秦也将诸国王室嫡系全部控制在咸阳,要知道现在可是血统至上的年代,哪怕是哪个不开眼的家伙想要起事复国,没有列国王室嫡系真的起兵的话也不会让多少人响应。

    其实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用武力统一天下的始皇帝信心爆满,觉得自己还在世的时候谁也蹦跶不起来,打从心里瞧不起那些被灭的列国,又有一种自己还活着就该为大秦扫清万世基业的障碍雄心壮志,所以才将战兵全部调往边疆,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

    不管如何,大秦真的是将战兵全部都调往了边疆,境内只是留下少数的郡县兵,而且并不是每个县都有郡县兵,最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些郡县兵还都是本地征召为主,只是一些秦人作为将领而存在。

    到了这一地步,列国的旧贵族其实已经为未来的起事将被瞬间扑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所缺少的也就是一个起兵的时机。

    大秦一统天下,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的时刻,只要头脑清醒都不认为秦军调往边疆就是起兵的良机,毕竟那些秦军只是调往边境而不是在征战中消耗完了或是元气大伤。

    列国旧贵族等待所谓的时机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秦军在与异族的征战中被消耗,又或者是秦军陷入了与异族征战拔不出来的泥潭。

    在这种迫切的需要下,列国旧贵族与异族的联系越加频繁了,埋在大秦朝堂或者始皇帝身边的那些术士活动也越来越猖狂。

    就在卢生大肆放言“亡秦者胡”之后不久,匈奴挛鞮头曼击败了大月氏,前去勾结的列国旧贵族也终于说动挛鞮头曼,使得这个匈奴的单于动了南下的心思,也真的在集结草原牧民,只是因为大月氏的残余不断反扑一时间无法南下,因此也就拖着。

    匈奴单于挛鞮头曼集结牧民将要南下的消息传到咸阳,本就相信谶言的始皇帝对“亡秦者胡”更无怀疑,毕竟大秦因为要对付列国在西边(现代青海一代)和北边(现代内蒙古一代)的军队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义渠平原和阴山一代早就被匈奴人进行渗透,要是匈奴人纠集草原牧人南下,还真的有可能像是在秦惠文王期间那样直接被杀到咸阳。

    始皇帝深深觉得是该调兵北上,因此长城军团的编制运营而生,王氏与蒙氏对于长城军团的争夺也从那个时候开始。

    也不知道是大秦一统天下进行得太顺利还是什么,其实是列国旧贵族暗中下绊子,南边的百越人也对南方边境进行渗透,结果除了要应付北边草原胡人迫在眉睫的威胁,大秦还要出兵南下发动对百越的战役。

    南北要同时开打,大秦刚刚一统天下兵力显然略微不足,北边对抗草原胡人秦人拿手,再则是秦人对南方水土不服,始皇帝略微思考再加上一些博士的建议,南方也就决定从列国纠集人手。

    结果很显然,南疆军团成了只有五万秦军却有五十万人编制的兵团,哪怕是没有吕哲的出现,历史上大秦面临生死存亡阶段的时候,长城军团起码还有回军平叛的举动,南疆军团则是来了个切断回归道路的冷眼旁观。

    分工仔细的列国旧贵族,联系或者说勾结草原胡人是以燕、赵、齐为主,南方则是项氏的专场。

    吕哲的出现干掉了项氏谋主也是对百越人的联系人范增,无意中不但破坏了项氏针对以六国人为主的南疆军团之间拉拢,更是让项氏一度与百越失去了沟通。

    后有吕哲崛起,算是将项氏的谋算击打得是支离破碎,也让原有历史上一起兵就用一种谁也没有想到谁也没有料到,那种奇迹般迅速壮大,强大到可以用一家势力独抗秦国的项氏楚军还没有形成就被揍得半死不残。

    百越趁吕哲与楚国大战期间再次北侵不是出自偶然,项氏本是打着一手好算盘,在与吕哲交战的时候,遣使联络百越是要攻击吕哲领地,迫使吕哲首尾不能相顾。

    在项氏的计划中,百越应该袭击的不是长沙郡而是由黔中郡改名的苍梧郡,只是百越显然不是项氏能够控制的棋子,不会项氏说什么就怎么做,借着四氏与吴芮的交战,与之四氏结盟夺取了长沙郡。

    译吁宋骗得项氏那边支援的物资和工匠后没有按照项氏的计划行事,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理想,那就是借着与吕哲对抗的时机,联盟闽越和南越之后,大阵仗中战胜华族军队(吕哲军)哪怕是一次,然后再说服另一个大族群桂越,完成百越自己的立国,将所有百越人团结在那一国之中。

    而显然,忍耐谋划许久的译吁宋,在拉着驺无诸来观看那些攻城器械的时候,显然是看到了攻陷罗县取得胜利的时机!。。527

第四百三十五章:我叫译吁宋(上)() 
百越一盘散沙,族群林立部落众多,正是因为这样几百年来百越才顿足不前,相较起华族的社会在进步,百越虽然有不少部落掌握了华族同样的技术,但是大部分族群和部落依然是茹毛饮血到连织布、治炼金属都不会,搞得屡屡合并出战只有少部分能穿上华族最普遍的麻衣手中的家伙也能有几块金属。

    南方不缺矿产,一直都不缺,译吁宋能看见从吕哲占据黔中(苍梧郡),百越人无法发现和利用的矿产资源被开发,并且一样是种地,华族人对田亩的治理手法也远要比百越人技术先进。

    有着一样的存世年岁,可是百越人为什么比起华族人愚昧?译吁宋当然不会承认是百越人太蠢,无法发明出华族人的那些技术。他认为百越人之所以落后于华族人,只是因为百越人缺少一个国,只要有国家就能停止百越没完没了的内战,有相对安稳的内部环境就可以集中百越的智者,一样能发展到华族人相等的社会体系。

    现在虽然还没有族群的崛起需要用鲜血浇灌这样的说法,但是并不妨碍译吁宋有相应的理解,所以他虽然觉得集中大军北上围攻罗县不妥,仍然是暗中做好准备同意北上。

    连续多天集中小部落的人上去消耗,译吁宋除了让罗县守军养成骄横心理之外,从某些考虑来说也是在消除立国时的复杂族群体系。想要将自己凑到罗县周边的小部落人口消耗到毫无威胁的地步,免得真的立国的时候有无数苍蝇“嗡嗡嗡”乱叫。

    很显然,不断驱使小部落上去消耗果然是让罗县守军对百越变得无比的轻视。译吁宋这几天发现罗县守军出现在正南面战场的番号越来越多,那么也就是说明罗县守将已经不是那么重视城防才会频繁的调动部队。

    城防的防御需要兵力,更加需要的是对城防体系,也就是对哪个地段有着充足了解的守军,一支并不太熟悉防守地段优势和劣势的守军和一支了解相应优缺点的守军,防守的时候所发挥出来的防御力根本无法并论。

    驺无诸此前是知道百越立国的事情,实际上闽越、南越、瓯越形成一个大联盟。自然是赞同译吁宋关于百越立国的想法,不然也不会走到一块。

    按照译吁宋的想法。百越的国与华族的国不会一样,华族的王室是一直传承下去直到王室被推翻才会更换。百越也会有自己的王,但是这个王位并不是一直由一个人或者家族占据着,而是会按照年限来进行更换。同时王也没有绝对的生杀权力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王之下还会有一个长老集团,遇事的时候是诸族酋长商议后进行投票表决。

    是不是有点君主立宪的影子呢?译吁宋不可能知道“君主立宪制”这一些东西,他只是纯粹的觉得按照百越的现实情况,只有这样的行政体系才是最合适的。

    王位轮流坐,但是成为百越之王又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样一来百越诸族的抗拒心理不会太强,他们着眼的只会是长老集团的位置,那么也就不用担心立国之后会被哪个王清洗,毕竟权力真正掌握的是在众长老手里。

    令人惊讶的想法。不可思议的政体,译吁宋一个人能想出类似于一千多年后流行的君主立宪政治体系,足以说明这个人非常的不简单。

    译吁宋的想法非常好。也已经成功说服了百越中的两大族群闽越和南越,所差的就是打出一个声势来为立国奠定基础。

    驺无诸是真的震惊了,他看到诸多的攻城器械,再仔细回忆罗县守军的诸多举措,发现译吁宋已经将局设好,真的只是差那最后一步了。

    “明日。就在明日。”译吁宋眼眸里有着一种莫名的狂热:“付出快十万人的代价,一切都是为了明日!”

    驺无诸的情绪显然也被调动起来了。但是有些话还不得不说:“我们已经在罗县这边拖了快半个月,吕哲那边一直都没有动静,这点非常的反常。”

    译吁宋笑了,他“哈哈”爽朗笑了几声:“是反常,吕哲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围攻罗县。”

    “那……”驺无诸只是吐出一个字就顿住了。

    译吁宋能够设出这么大的局,怎么会不注意后方的三氏。他虽然没有发现吕哲派人压服连氏、黄氏、甏氏,可是怎么会没有发现三氏那边有异常,对此他也早就做下相应的准备。

    除了三氏那边的异常,译吁宋也能想到吕哲必定是会派兵南下,他估算也就是在五天之后十天之内前来支援罗县的吕哲军就会抵达,只是不清楚吕哲派遣南下的援军是会直扑罗县战场,还是做出其它意图。

    译吁宋会做出吕哲军五天之后才会到达的推论是专门研究过华族的军队集结,他显然是按照以往的历史经验来作为基础,全然是忽略了吕哲这一势力虽然也是华族体系,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吕哲军的行政体系、军队系统与通常的列国并不一样。

    吕哲想要将百越完全歼灭在长沙郡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