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闺华记-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沁几个年龄偏小且又在念书,肯定不合适;她家翁和叔翁两个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汉子,除了会种地什么也不懂,肯定也不合适。

    谢涵倒是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惦记上了,但是她看出来孙氏在跟她套近乎,多少也能猜出点对方的目的,无外乎就是想跟自己交好捞点什么好处。

    而她现在能让别人惦记上的也无非那些大大小小的箱子里装的东西,想到这,谢涵淡淡一笑,“大嫂,我可不敢居功,这名字明明是二哥取的,你要谢就谢二哥吧。”

    “大名是我们莹姐儿她二叔取的,小名是她小姑姑取的,都谢,都谢,她二叔,回头我送你一块衣料,让咱娘给你做两身夏衣,她小姑姑这,我也给做身衣服吧,做得好不好的可别嫌弃,好歹是我这做大嫂的意思。”孙氏很痛快地答应了。

    “大嫂,大嫂,我们呢?我们也有份的吧?”新月喊了起来。

    “有,我也送你们三位小姑子三位小叔子一人一件新衣,不过三位小叔子的衣服就得辛苦小月妹妹了。”孙氏也大方地答应了。

    “这还差不多。”新月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显然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做。

    这倒是令谢涵有点讶异起来,看着这孙氏并不是一个好相与的,怎么会对底下的这些小叔子小姑子如此关照?

    不过转而一想,谢涵也就明白了,孙氏想必是不差这点小钱,用点小恩小惠来拉拢一下夫家的人脉,万一这些小叔子小姑子将来出息了,怎么还不能借上点光?

    就像自己父亲一样,当年谢家可是举全家之力供他念书,就差卖地卖房了,所以,父亲功成名就自然要回报这些亲人。

    想明白了这一点,谢涵觉得孙氏的所做所为也无可厚非,只能说她是一个明白人,知道把眼光放远一些。

    其实,说白了,谢涵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世上又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对别人的好一点目的没有呢?(。)

第一百五十四章、尝鲜() 
这天晚上,原本张氏是要把谢涵留在自己身边亲自照料的,可谢涵拒绝了。

    回到自己家里,谢涵先是沐浴更衣,接着躺了下来,因是第一个晚上,奶娘怕她认生怕她晚上醒来害怕,没敢离开,和司琴两个一起守着她。

    谢涵也以为自己会认生会辗转难眠,可事实上她刚躺下没多久,看着自己熟悉的被褥纱帐,闻着自己熟悉的味道,很快她的小呼噜便响了起来。

    奶娘见此倒是和司琴感慨了两句,说到底是回家了,小姐的心安定下来了。

    次日一早,谢涵是在司琴的催促下醒过来的,更衣洗漱完毕,刚坐下来准备用早餐,新月和弯月便过来了,说是老太太的意思喊她去那边用早餐。

    “不了,我已经准备开吃了,你们两个也留下来一起陪我吃吧。”谢涵见新月和弯月两人均好奇地看着她的早餐,开口邀请道。

    谢涵的习惯早上一般吃稀的,燕窝粥、鸡丝粥、鲍鱼粥、虾粥、青菜粥或者就是清粥,然后搭配几样清淡小菜,外加两个烧麦或者是两个小汤包以及虾饺。

    她的饮食一向清淡,昨晚在祖母那边因为盛情难却,吃了不少油腻的肉和鸡块,故而今儿一早她的肚子便有些不适应了,所以司琴一早就吩咐了灶房今儿给谢涵准备点清粥。

    “可是这么点东西还不够塞牙缝的,我们怎么吃?”新月问了出来。

    她是看这些东西做的实在是精致,是她没有见过的精致小巧,所以好奇之余未免也有几分馋了。

    不用问,看着就好吃嘛。

    “没关系,我让灶房的人再送点来。”谢涵说完看了司琴一眼,司琴转身离开离开了。

    不一会,司琴便拎着一个食盒过来了,新月见了也不跟谢涵客气,拉着弯月坐了下来。

    “司书,你去祖母那边告诉她老人家一声,就说两位姐姐留在我这边用餐了。”谢涵见新月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来意,只好自己开口吩咐司书跑一趟。

    “哎哟,你不说我还忘了,祖母还等着我们呢。”新月拍了下自己的头,不好意思地冲谢涵一笑。

    “二姐的馋虫上来了什么都不顾只记得吃,小妹可得当心了,千万别让二姐吃惯了嘴,不然的话她可得天天往这边跑。”弯月捂着嘴吃吃笑起来。

    “什么话?你要不馋你别动筷子,一会就看着我吃,我才服你。”新月说完翻了个白眼,然后拿起筷子先夹了一个粉色的虾饺送进嘴里,“嗯,好吃,真是太好吃了,太鲜了,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饺子。”

    弯月见此也伸出筷子小心夹了一个放进了嘴里,嚼了两下,赞同地点点头,“嗯,小妹,这饺子是什么做的,怎么这么好吃?”

    谢涵吃东西的一般不怎么开口说话,司琴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忙陪笑道:“这饺子是用鲜虾的肉剁碎了包的。”

    “难怪了,小妹,赶明儿我让二哥和三哥他们去河沟里捞虾,你让你家的厨子多包一点,让家里人都来尝尝好不好?真的是太好吃了,祖父和祖母他们肯定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饺子。”新月说完又夹起了一个烧麦送往嘴里。

    谢涵听了有点小惭愧,说实在的,她还真没想到应该把这些老人们没有吃过的东西都送去让他们尝一尝。

    不过谢涵倒是想过一件事,等办完父亲的后事,她想把祖父母接到她这边来奉养,相信这也是父亲乐意看到的事情。

    “不用这么麻烦,等忙完我父亲的事情,端午这天我把大家请到这边来吃饭,到时让灶房给你们预备一桌南边的菜,都是你们没有吃过的。”谢涵破天荒开口了。

    “好啊好啊,有个阔气的小妹就是好。”弯月眉眼弯弯地先拍手笑了。

    “咦,你才刚不还是笑话我呢?这会你成馋猫了?”新月又白了她一眼,倒是也没再纠缠那个话题,而是一样一样地拉着司琴问她刚才吃过的叫什么。

    “燕窝粥?你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燕窝粥?”新月两口三口便把一小碗燕窝粥吞进了肚子,压根就没品出什么味来,不由得惊叫起来,并看向了谢涵,谢涵的碗里还有半碗。

    “小姐碗里的是白粥,小姐昨儿晚上吃太油腻了,今儿只能吃点清淡的。”司琴解释了一句。

    “喏,二姐,我这还有半碗。”弯月把自己跟前剩的半碗推到了新月面前。

    “算了,有小妹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有机会吃的,这点留给你好好品品吧,从今后,咱也是吃过燕窝粥的人。”新月得意地晃着脑袋说道。

    谢涵见此摇摇头,扯了扯嘴角。

    饭毕,司琴伺候谢涵漱口,顺便也让新月和弯月两人新鲜了一把,用新月的话说,她也是用过丫鬟伺候的人。

    正换衣时,小月拿着两件孝衣和两根麻绳来了,她是来接谢涵去祠堂的,说张氏她们已经先过去了。

    谢涵一听,忙命司琪去把白氏母子两个喊来,顺便也把方氏一起叫来。

    见谢涵身上已经穿上孝衣,小月亲自替谢涵披上孝布孝帽,然后再在她腰间绑上麻绳,正教她一些礼仪规矩时,方姨娘和白姨娘也都穿着一身孝服过来了,白氏的手里还抱着谢澜。

    谢涵接过麻绳,亲自替谢澜绑在腰间,然后抱起孩子,“元元,走,我们去送送爹最后一程。”

    话音刚落,谢涵的眼泪滚了下来。

    白氏和方氏见了,也都呜呜哭了起来。

    “小妹,我们过去吧,一会到祠堂还有得哭呢,今天的时间比较紧,我听祖母说,昨儿族里的人商量了一下,说是下午要把三叔送上山,明儿是初四,双日子,不好。”小月上前劝道。

    谢涵一听把谢澜给了阿娇,接过司琴递过来的丝帕,擦了擦眼泪,“走吧。”

    待她们一行赶到祠堂时,祠堂门口围了不少人,谢沛带了几个大小伙子在祠堂门口搭灵棚,谢沁正带着几个小男孩在扎灵幡,还有两个男孩正拿刀在砍什么杆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惊动() 
家祭是辰时三刻开始的,由于谢澜太小,只能是白氏抱着他跪在左边,谢涵在右,方姨娘在谢涵后面。

    可不知是由于祠堂的气氛太肃穆还是由于唢呐声太过吵人,谢澜不肯安静下来,扯着嗓子哭了起来。

    主持葬礼的司仪是族里的一位族老,见此,命白氏抱着谢澜回去,说是孩子太小,开着天眼,恐怕见了什么东西吓到了,让张氏也跟回去念念魂。

    张氏见此,只得亲手接过谢澜抱了出去,一边走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的,白氏忙跟了出去。

    如此一来,就剩下谢涵一个人带着方氏跪在了灵柩前,大概是嫌场面太冷清,谢耕田和谢耕山命谢沛带着谢沁几个也跪了下去,说叔父也是父,说这些侄子侄女们都受了这叔父的恩惠,送一程也是应该的。

    一旁的族长见了捻了捻胡须,点了点头。

    司仪见族长不反对,他自然没有话说,拿着一张纸站在灵柩前又念又唱的,虽然吐字有点含糊,可谢涵也听出了是在念父亲的生平。

    这种情形下,谢涵不可能不落泪。

    谢涵一哭,谢沛他们也跟着呜呜哭了起来。

    也不知跪了多久哭了多久,当司仪宣布起身时,谢涵的膝盖已经麻木了,起了两下也没起来,还是后面的方氏看出了不对,上前扶起了她。

    接下来是近亲的子侄辈或者比谢纾小的同辈来拜祭,这个时候就需要谢涵跪在一旁答礼了。

    这一番下来,谢涵的腿脚彻底地麻了,这还不算结束。

    接下来还有客祭,客祭的人数倒不多,有谢涵的姑母和两位姑祖母,此外还有顾家和张氏的娘家。

    这也是为什么族老们说不用拖到明天的缘故,下午做完客祭上山完全来得及。

    客祭是在灵棚里进行的,因为来参加客祭的都是外姓人,不能进祠堂,所以只能在祠堂外对着灵柩磕头,而谢涵这个时候也是要跪在一旁答礼的。

    第一位参加客祭的是顾家,代表顾家出面的依旧是朱江,由于客祭是要随礼的,随的礼也是要写下来并唱出来的,故而,当顾家的两个小厮四个婆子抬出三个箱子摆到大家面前并当众打开时,周围的人都吸了一口气,吹唢呐的忘了鼓气,打鼓的忘了落棒,打锣的忘了合上,记账的忘了提笔。

    乡下人家见银子的机会都少,哪里能见这么一大箱的银锭?更别说还要两大箱子满满的绸子衣料,说是一百匹呢,早有人算过账来,一匹最次的绸子都得一两银子,顾家送的能是最次的绸子吗?怎么也得二三两银子一匹吧?

    乖乖,这顾家可真是大方,这女儿女婿都死了还能送出一千多两银子的丧金,这顾家的女儿当年出嫁时的嫁妆得有多少?

    不光外人会这么想,谢耕田和谢耕山也这么想,难怪在扬州的时候顾家的人这么硬气,原来自家三弟的这份家私是顾家送来的!

    谢涵倒是早知道顾家会出一千两银子,只是她忽略了这里是乡下,是最贫苦的农村,不是扬州城,一千两银子太招摇了。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着,明晃晃的一千两银子进了她家,她还能有安宁的日子吗?

    正自哀叹时,忽听得一阵马蹄声响,顺着声音看去,谢涵见是两名官差模样的人骑着快马过来了,在路边停留了一下,然后直奔祠堂而来。

    “敢问这是两淮盐政谢纾谢大人的丧礼吗?”对方下马后问道。

    “正是我家老爷,敢问两位官差小哥有什么吩咐?”高升上前了。

    他不能进祠堂,但是客祭的时候还是可以在一旁帮点忙的。

    “石城县知县万大人差小的快马来替他祭吊一下谢大人,他怕坐马车来赶不及,只好差小的前来,这是万大人的手书和丧金。”说完,一名官差递给高升一个包袱。

    “石城县县令王大人差小的快马来替他祭吊一下谢大人。”另一名官差也从自己背上解下一个包袱。

    高升把两个包袱拿到谢涵面前先打开了第一个,里面除了一匹青色绸子和几个银锭外还有一个白信封,她先拿起白信封打开了,只有短短的几行字,说是刚知道谢大人仙逝回乡的消息,本该亲自登门祭奠,无奈年老体衰,不能骑马前来,而坐马车却又怕赶不及,只好差人前往云云。

    最后,还请谢涵有空去县城的时候一定去他家做客。

    “奇怪,我们并没有人去通知他们,难道是朱江?”谢涵问道。

    “他们的人也没有出去,昨儿晚上那点时间也不赶趟,应该驿馆那边传出去的消息,只怕一会还有人来。”高升沉吟了一会,说道。

    “这可不是没有的事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了。”谢涵哀叹了一声。

    她的本意是想惊动京城那位坐在金銮殿上的人,从而让顾家有所顾忌,却没想到先惊动了当地的官员。

    这些官员都是人精,见谢涵能拿出圣旨来堂而皇之地入住驿馆,肯定是有倚仗的。

    而且半年过去了,扬州城里的事情早就传开了,谁不知道皇上为了给谢涵募集抚养费而敲诈了扬州城里的大小官员一笔,所以他们也纷纷效仿起来。

    “算了,咱们只管领皇上的情,别的就别管了。”高升故意大声说道。

    这话除了是说给在场的人听,也是说给顾家的人听的,意思是不言而喻的,就别想着打谢涵的主意了。

    好在这名万大人和王大人送来的银两并不多,知县是四十九两,县令是三十九两,可是话说回来了,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也就这个数,当然了,除了俸禄,他们还有一点别的补贴,杂七杂八的加起来也超不过二百两,这一送就送了他们好几个月的收入,谢涵心里还怪不落忍的。

    谢涵是怪不落忍,这些族老们可开心了,瞧瞧,瞧瞧,到底是皇上身边的重臣啊,就是不去报丧,这些县太爷们也抢着来送银子。

    这说明什么,说明谢纾死了,可他的声望依旧在,依旧可以庇护他的族人!(。)

第一百五十六章、体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