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闺华记- 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路上,没等谢涵发问,纪氏也把她方才和老太太说的话学了一遍。

    在她看来,这门亲事的确不用着急,一则顾錾还在军队上,也才十七岁,这场战事什么时候结束谁也说不好,而说句不好听的话,顾錾能不能四肢健全地回来都保不准,所以纪氏觉得她也是为弯月好才这么考虑的;二则,弯月才十四岁,完全可以等个两三年再订亲,如果两三年之后这场战事还没有结束,到时弯月再选择嫁给别人也不晚。

    因此,纪氏也觉得自己一肚子委屈,一早就上门来赔礼,又是下跪又是磕头的,谁知老太太一言不合就拿炕帚打人,就这样她也没敢走,想着让老太太出了这口气,她也知道老太太身子不好,不能生气。

    说话间,两人进屋了,谢涵把屋子里的人都打发走了,自己上了炕,然后请纪氏坐在了对面。

    “堂舅娘,这里没有外人,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不同意这门亲事又想延后两年,我想听你说实话。”谢涵开门见山地问道。

    主要是她想从纪氏嘴里打听点顾家沈家的消息,否则,她才没有心情来应对纪氏。

    “没什么,理由才刚我说了呀。”纪氏自然不敢说实话。

    “那不是理由,如果真这样的话,旧年我和二王子订亲时你就不会动摇,不会去试探我祖母。堂舅娘,我不知道你都听说了些什么,也不清楚你了解了多少我和外祖母他们之间的恩怨,你为难,你害怕得罪他们我都能理解,毕竟他们是你们的本家,可我不明白的是,你为什么非要我们延后两年给我三姐说亲,如果不是这个无理要求我想我祖母不至于生这么大的气。”谢涵说完看着纪氏。

    果然,纪氏的眼神闪躲了一下,大概她没想到谢涵会猜中她的心思并且以这种一种直白的方式说了出来,讪讪地扯了扯嘴角后,纪氏拍了下自己的手,索性问起了谢涵和京城顾家到底结了什么怨。

    “堂舅娘听到的是什么?”谢涵反问道。

    “嗐,我能听到什么?”纪氏自然也明白谢涵在套她的话。

    “堂舅娘,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是,顾家是国公府,顾钰也进宫做了贤嫔,可二王子是赵王的嫡长子,皇上对我如何想必堂舅娘也清楚,要不然的话,你觉得我一个才十一岁的小姑娘皇上为什么要替我们赐婚?”谢涵也抛出了一个诱饵。

    她知道纪氏是一个相当势利的人,所以她也只能用这些世俗的东西去试探她。

    果然,谢涵的话一说完,纪氏的眼珠转了两下,笑道:“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听你堂舅说,二王子跑到你外祖母家胡闹了一通,把你外祖母气病了,后来在朝会上又得罪了很多勋贵世家,别的我们也不清楚,我倒是几次想问问你详情,可一直没有机会,涵姐儿,你跟堂舅娘说句实话,你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

    “我也想知道有什么恩怨,我只知道我父亲去世后顾家想把带回去,我没有同意,后来外祖父有意让我嫁给顾铄,可外祖母和大舅娘都不同意,她们嫌我出身低,嫌我命硬克父克母。可后来他们谁也没想到二王子会当众求娶我,可能他们觉得落了他们的颜面吧?不过现在应该也没事了,大表哥顾铄和敬敏郡主订亲了,外祖母和大舅娘也算是如愿了。”

    纪氏听了这话未置可否,倒是盯着谢涵看了两眼,大概是想确认一下谢涵的话里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第五百五十一章、远见() 
纪氏虽然判断不出来谢涵的话有多少真实性,但她从谢涵的话里拼凑出一个信息,那就是顾家想把谢涵带回去抚养并让谢涵嫁给顾铄多半是冲谢涵的家底,就像当年梁铭一死,顾家也想把梁茵的母亲带回京城,可梁茵的母亲誓死不从,最后两家也闹翻了,从那之后,李尧便做了快二十年的千总。

    还不止这些。

    据说因为李家和谢家成了亲家,顾琰很是不喜,因此沈隽一来,第一件事就是把李尧调去海宁前线,哪里有危险就让他去哪里,这不,前些日子总算是出事了,听说身子废了,以后再也上不了战场,这个千总也算是做到头了。

    想到这,纪氏拿定了主意,顾家肯定是不能得罪的。

    更别说,现在的顾家比二十年前那会还要显赫,顾钰进宫做了贤嫔,顾铄和赵王府的郡主订亲了,顾家和沈家是姻亲,因此,得罪了顾家就相当于得罪了这三家,以后顾璟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于是,拿定了主意的纪氏只能推掉这门亲事,毕竟顾璟的前程和性命也同样捏在顾琰手里。

    送走纪氏,谢涵又进了张氏的屋子,和张氏商量一下,命人去把谢耕田和吴氏喊来了,把今儿纪氏说的那番话转告了两人,谢耕田和吴氏自是不忿,要依他们的意思是想好好闹一场,不过被张氏拦住了。

    张氏的意思是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好好给弯月寻摸一户好人家,日子是用来过的,不是用来赌气的。

    谢耕田和吴氏虽有不甘,倒是也听进了这话,吴氏自去找梁茵商量,看看梁茵认识的人家里有没有适合弯月的。

    正月过后,顾琰和顾铄仍旧像上一世似的来到了幽州,把沈隽换了回去,顾琰做了幽州统帅,顾铄也和朱泓一样,去了海宁,也做了一名百户长。

    不过顾铄在去海宁之前来了一趟谢家,谢涵让张氏出面接待了他,顾铄略坐了坐便知趣地离开了,倒是托张氏转告了谢涵一句话,以后还是亲戚。

    谢涵在屋子里咀嚼了半天这句话的含义,到底还是落下了几滴眼泪,为两人前世今生的纠缠做了一个了断。

    顾铄去了海宁之后,顾琰打发人来接谢涵去了一趟将军府,无非也是强调了几句话,说谢涵尽管嫁不成顾铄,可她也还是他顾琰的外甥女,顾家也还是谢涵的外家,是谢涵的依靠和倚仗,云云。

    其实,说白了就是暗示谢涵顾家和谢家是一体的,如果那笔贪墨银子翻了出来,顾家逃不过去,谢家也同样脱不了干系。

    当然,谢涵没有把这话说出来,她只能装傻点头,表示自己不会忘了顾家的眷顾之情。

    好在这一次顾琰没有为难谢涵,几句话说完便命人把谢涵送了回来,其后也没再打扰谢涵。

    可能是因为春耕到了,也可能是因为顾琰到了,鞑靼人忌惮顾家的威名没敢轻易发动战事,总之,边境上有了短暂的安宁,百姓们开始忙着春耕了。

    可由于去年的这场围城吓走了很多人,今年乡下租种田地的人明显少了些,谢涵还好一些,冬天的时候收留了一些流民,再加上高升和李福时不时把家里的小厮婆子带去庄里帮忙,勉强把春耕对付下来了。

    可别的庄子就未必有这好运气了,听高升说,幽州城外庄子和田地十成有三四成荒了,都是特别肥沃的黑土地,实在是可惜。

    谢涵听了之后思索起来,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今年夏收的时候鞑靼人又开始大举进攻把海宁城围了,这次围城的时间很长,最后海宁城落在了鞑靼人手里。

    后来还是顾琰亲自带人去把海宁收回来,而顾钰应该也就是在海宁收回来之后没多久生了个儿子,皇上一高兴封了她一个贤妃。

    可也因为这次围城,地里的粮食收不上来,大部分落到了鞑靼人手里,因此今年的粮食奇缺,据说有不少人是啃着树根和草皮熬到秋收的。

    她能做点什么呢?她该做点什么呢?

    思考了一个晚上,她把高升、李福和谢绅喊到了外书房。

    “你说什么?在庄子里修建城墙?”高升听了谢涵的建议吓一跳。

    这不是一笔小钱,尤其是现在,他们手头的银子真的不富裕了。

    “高叔叔也说了城外的地十成荒了三四成,咱们的庄子要是不修一座村墙,不要说鞑靼人和山匪,只怕流民也会闻风而动的,你们没忘了去年府城被围时那些流民是如何抢吃的抢穿的吧?”谢涵说道。

    “那今年的税赋怎么办?”谢绅问道。

    “用粮食抵扣吧,左右府衙也是缺粮。”

    “可我们手里的银子也还是不够啊。”高升说道。

    “这就需要劳烦高叔叔辛苦一趟了。”

    谢涵的意思是命高升去一趟扬州,把这两年的帐收一下,顺便把去年冬天在鞑靼收的那些皮子送过去。

    因为夏天皮子卖不上好价,她要高升把这些皮子抵押给童槐,从童槐手里拆借点银子过来,等冬天的时候皮子卖出去了再还给童槐。

    “我手里还有几百两金子,先拿去用吧,过了这关再说,战争结束后,银子总有机会挣回来。”

    谢涵把话说到这地步,高升、李福和谢绅也不好再反对了,三个人商议了一下,高升带文安去扬州,李福和谢绅负责找人修城墙。

    由于时间紧,李福、谢绅当天下午就出门了,而高升则去了一趟府衙,他得和府衙的人一起出门,因为这一趟他要带不少东西出门,路上不安全。

    还好,李福和谢绅的办事效率很快,庄里的人知道是给他们修城墙也很配合,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东西都落到外人手里,因此李福他们总算在端午之前把这项大工程完成了。

    不过听李福说,由于青砖极度缺乏,这次的村墙是用石头和土砖砌的,比预计的省了不少银子。

    可惜的是,没等地里的粮食入仓,也没等高升回来,海宁城如谢涵预期的那样又被围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图纸() 
海宁一被围,府城的大门自然也关了,人心又开始慌了,主要是这个时候一般人家家里的余粮都不多了,就等着地里的夏粮接济呢,可这一围城,庄里稍微有点能耐的人都往城里跑,谁还顾得上地里的粮食?

    李福和谢绅两个见此再一次被谢涵的远见折服了,不管怎么说,有了这道村墙,他们庄里的农民肯定不会跑了,能踏踏实实地留在庄里干活了。

    可谢涵的心却踏实不起来,一是高升没有如期赶回来,二是朱泓那边不知是什么情形。

    尽管她已经告诉朱泓要做好防御的准备,可朱泓只是一个百户长,谁知道他的建议能不能被顾璟和顾霄接受?

    还有一点,这次鞑靼聚集的兵力不少,要不然上一世海宁也不会失守,李尧也不会因此被问责。

    这一世李尧倒是躲过这场牢狱之灾,可海宁的士兵和百姓们能躲过这场劫难吗?朱泓和谢沁李榆他们能全身而退吗?

    谢涵思考这个问题时朱泓正在密林里对着几张图纸苦苦思索,他身边的人几乎都没闲着,伐木的伐木,削箭的削箭,捡石块的捡石块,挖地道的挖地道,搓绳子的搓绳子,锯木头的锯木头。

    说起来这次尽管谢涵预测到了鞑靼人入境的时间和人数,也告知了朱泓几种抵御的方法,可奈何朱泓人微言轻,顾霄和顾璟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不对,应该说顾琰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所以他只能带着他的小部分人马利用巡逻的机会在边境线上修建了一小部分的防御工程,自然没有挡住鞑靼的士兵入境,因为这次鞑靼来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这一次鞑靼士兵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他们把营帐建在了城外一片宽阔的平地上,离山林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直接断了朱泓他们偷袭的可能。

    幸好谢涵曾经和他提到一种抛石机,朱泓本来就对军事感兴趣,对这种能投机取巧的军事机械更为留心,听到之后便立即让谢涵把图纸找来了,没想到今日终于派上了用场。

    “有什么问题吗?”沈岑见朱泓对着图纸苦苦思索,走过来问道。

    “有,有几处的没看懂。”朱泓一边看着图纸一边回道。

    “给我看看吧。”两三丈远的顾铄听到这话走过来伸手要朱泓手里的图纸。

    这次鞑靼士兵越境,正好赶上他和朱泓巡逻,原本他们是有机会可以进城的,可朱泓却放弃了,非说他构建了不少防御工程,怎么也要试试效果,能多拖延点时间便能让守城的士兵多一点时间准备,能多杀死一个鞑靼人便能给县城那边减少一点压力。

    联想到朱泓屡次立的几次大功,顾铄听从他的建议也留了下来。

    还别说,虽没有拦住这些鞑靼人的脚步但也的确拖延了他们几个时辰,且朱泓的火药至少也炸死了对方上百人。

    只是这样一来他们也进不了城了,只能在躲进这密林里。

    进了密林也不能干看着干等着啊,可硬拼肯定是打不过人家的,偷袭也没有机会,几个人商议了半天都没什么好法子,正无计可施之际却见朱泓掏出了几张图纸。

    众人见了这图纸倒是也明白这是什么东西,这些人毕竟大部分是出自武将世家,就算没有实战经验可军事书籍和兵法阵法之类的书还是读过几本的,故而看到这图纸都有几分兴奋起来。

    可巧这些士兵里有几个是木匠出身,这些木匠们拿着图纸研究了半天,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一试的,左右山上都是木头,工具也是现成的。

    还别说,因为这件事顾铄对朱泓的印象扭转了好多,觉得他也不像是传闻中不学无术,至少他能想到投石机,且还能随身带着这种图纸就不是一个简单人。

    朱泓听了顾铄的话,略一犹豫,倒是也把图纸递了过去,并把说明详解一起递给了顾铄,指出几处疑问来。

    谁知顾铄看着说明详解的字体突然愣怔起来了,因为他认出这是谢涵的笔体。

    谢涵的笔体?

    怎么可能?

    难道这是谢涵想到的法子?可她一个女孩子怎么会懂这种军事机械?

    聪明的顾铄很快想到了谢涵过目不忘的头脑,曾经的他也想把谢涵留在身边,让谢涵替他去典籍然后做他的活典籍,可谁能想到他到底还是没有这个福分,却成全了朱泓!

    是从哪里开始错过的呢?

    顾铄陷入了往事的回忆中,他总觉得谢涵在顾家住的那半年多对他还是很有好感的,也有一点依赖,变故就是那次落水。

    他至今还记得那次在后花园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