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闺华记-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是被人拿走了,这问题可就大了,这说明他手下的人有被收买的,如果不把这个人找出来,朱泓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麻烦。

    “朱公子自己也不清楚,因为当时很乱,那么大的风雪天,两丈开外连人都认不清,要不我们也不会和鞑靼人撞上。”高升摇头说道。

    说完,见谢涵脸上还是一脸凝重,高升想了想,又道:“不过这一趟我们的收获也不小,朱公子摸清了鞑靼人在边境的人员部署和粮草存放情况,说是要带着人马去把他们的老窝端了好过个年。”

    “这不胡闹吗?他才多少人马?沈家和顾家是不会同意他领兵出征的。”谢涵摇了摇头。

    高升听了没有接言,这个就不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了。

    高升和李福走后,谢涵打发人给尹嬷嬷送了个信,随后坐下来给朱泓写了一封信,她是不赞成朱泓出征攻打鞑靼的。

    不说别的,沈隽和赵王以及徐氏打发去鞑靼的人马都没有回来,谁知道这些人里有没有倒向鞑靼的细作,万一他把朱泓供了出来,这些鞑靼人还能不明白朱泓在鞑靼做了些什么?还能想不到朱泓回来后又会做些什么?

    朱泓倒是听进了谢涵的劝,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带着他的人又开始在边境线上布置陷阱,因为谢涵记得,大雪封山前鞑靼人还有一次攻城行动。

    这场战事已经打了两年了,双方都有输赢,但总体来说,鞑靼的损失比大夏要小一些。

    鞑靼人也明白现在大夏这边是沈隽在坐镇,明年开春,顾琰就该出了孝期亲自上阵了,因此,他们才会迫切地希望在顾琰出山之前拿下海宁,继而拿下幽州。

    可惜,谢涵猜中了鞑靼人的心思却没有猜中皇上的心思。

    原来,皇上见朱泓一而再地立下了几件大功,欣慰之余也不免心生疑窦,因为朱泓是他看着长大的,有多少斤两他还是大致清楚的,聪明肯定是有,鬼点子肯定也是有,但他绝没有这么缜密的心思,既能先知先觉地提前布好局又能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这不大像他的风格。

    要知道朱泓才十五岁,怎么可能懂这么成熟的战略战术布局?

    为了进一步探究事实的真相,他命王平安排了四个暗卫来海宁前线查访。

    巧合的是,暗卫到海宁的时候正好赶上朱泓从鞑靼回来,而朱泓回到海宁的第一件事是给谢涵写信,接着才是给皇上写信,他知道他失踪这么长时间肯定能传到皇上耳朵里,他得跟皇上报一声平安,更重要的是他得告诉皇上这半个月他在鞑靼有什么收获。

    如此一来,朱泓和谢涵来往的信件都被暗卫一字不差地汇报给了朱栩。

    看到谢涵劝朱泓不要贸然出征鞑靼,与其冒险深入对方腹地还不如在边境线上布好阵等着鞑靼人送上门,说什么主动出击不如以逸待劳等等。

    朱栩惊呆了。

    他一直怀疑朱泓身边有高人,却万万没想到这个高人会是谢涵。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子指挥一个十五岁的男孩子如何对付一群成年的鞑靼人,几乎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几乎每次都赢了。

    这可能吗?

    百思不得其解的朱栩命暗卫跟踪了谢涵一个月,发现谢涵除了去探望两位出阁的姐姐外几乎从不出门,在家不是给自己的弟弟启蒙就是陪着家人做点针线活,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谢涵每天都会留出一大部分时间来。

    且谢涵的范围非常广,游记、兵书、史志、传奇、医书、手札,据暗卫统计,谢涵读的最多的是关于战争这方面的书籍,遇到以小胜多的经典战争案例或者是什么奇妙的布阵兵法时就会把这段摘录下来抄送给朱泓。

    而最令朱栩震惊的是谢涵居然还懂得画舆图,尽管她画的舆图比较粗糙,可对一个足不出户的闺阁小姐来说也实属难得了。

    至此,朱栩总算明白自己错过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难怪顾霖临终之际非要以世子夫人之位相托,难怪朱泓这小子死磨硬泡的也要求娶她,原来他们早就清楚了这丫头的过人之处。

    看来,他对这丫头了解得还是不够哇。

    “老货,你跟这丫头时日不短了,你就没有什么话说跟朕说?”朱栩把这份奏折扔到了王平跟前。

    王平捡起这份奏折恭恭敬敬地放到了朱栩的案头,随后战战兢兢地回道:“回皇上,奴才跟谢姑娘接触的时日也不多,奴才只知道谢姑娘心思巧,嘴也巧,别的奴才就不太了解了,不知皇上指的是哪方面?”

    作为一个太监,他自是没有权利地看奏折,这叫干政,借他几个胆子也不敢逾矩。

    “哪方面?恐怕你也想不到吧,她居然是那小子的军师,朕说这小子好好的怎么非要进军营呢,原来是有倚仗啊,就这样还敢说没有私情?”朱栩咬着牙问道。

    他觉得自己被骗了。

第五百四十二章、释然() 
皇帝被骗了可不是一件小事,这叫欺君。

    欺君的罪名可大可小,就看皇上追究不追究了。

    因此,王平见皇上咬着牙说这两人有私情时,不禁冒出了一股冷汗。

    要知道他也和谢涵走得近,而且还认了谢涵的小厮做干儿子,真要追究起来,他也逃不脱干系。

    想了想,王平上前一步说道:“不能吧,如果谢姑娘真和二王子有了私情,她干嘛要提那五个要求,这不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吗?”

    “哼,她那是不想进宫,吃准了朕不舍得强迫她,所以找了这么个脱身之计。”

    王平听了不吱声,他不敢附和这话,附和了,等于承认谢姑娘不想进宫,承认谢姑娘看不上皇上,皇上能甘心?

    见王平沉默,朱栩扫了他一眼,“你说,那小子真比朕好?”

    “回皇上,怎么可能呢?谢姑娘还小,才十一岁,哪懂什么是真正的男女之情?她说过,皇上对她而言就像是父亲一样,因此,她才会千方百计地为皇上分忧。”

    “你的意思是她现在帮着那小子也算是为朕分忧?”朱栩拉着长音问道。

    “奴才觉得应该算,不管是出粮食还是出主意,谢姑娘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守住幽州,免除皇上的后顾之忧。”

    这话朱栩倒是听进去了。

    是啊,如果不是为了替他分忧,谢涵有必要把所有的银子都拿来买地?有必要又捐出三千石粮食来?有必要每天花这么多时间去大量的关于战争题材的书籍?

    还有朱泓,如果不是为了替他分忧,以他那个懒散、张扬、桀骜的性子怎么愿意去军队吃苦?

    真想娶谢涵,凭他一个亲王的王子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有必要绕这么一个大圈?

    要知道战场上是随时可能送命的,再高明的军师也有失算的时候,再聪明的脑袋也有失灵的时候,这次误入鞑靼不就是一个教训?

    想到这些,朱栩的怒气下去了些,但到底还是有点意难平,“哼,她若真想为朕解忧就该知道怎么做。”

    这话王平又没法接下去了,他猜想皇上指的是那笔贪墨银子,沉默了半响,见皇上也不吱声,似在琢磨什么,他倒是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回皇上,奴才记得扬州大明寺的明远大师说过,谢姑娘的命格很硬,配好了人,是良缘,配不好,是孽缘,不是她死就是对方死,想必谢姑娘也似乎清楚这一点的,奴才记得当日她因为这个还和顾大人吵了起来。”

    这话令朱栩很快想起了五年前的那个场景,一个六岁的小姑娘满脸悲愤地说自己命硬克父克母,连明远大师听了之后都不忍心,劝她不必自毁声誉,说什么缘深缘浅皆来自前世种下的因。

    缘深缘浅皆因前因,朱栩因为这句话释然了,长叹了一口气,“罢了,朕听说那小子自己拿着两人的庚贴去找的大师合八字,说是什么珠联璧合,可又说那小子命里有三道坎,朕疑心还有人在打他的主意,你让那几人盯住了。”

    “喏。”王平弓着身子答应了。

    “对了,还有一事,朕听说那丫头的粮食一粒没卖,每年还要为这些田地交一大笔税赋,最近手头可能有点紧了,你没事的话多去那个饭庄坐坐。”

    其实,朱栩早就清楚谢涵把明面上的这些银子都拿来买了田地,只是这丫头也有失算的时候,忘了田地是要交税赋的,可粮食她答应了一粒不卖,税赋却不能少一文。

    若是寻常好年景,有这些铺子的生意倒是也能持平,可如今幽州的战事这么紧,听说她那两个铺子都关门了,所以日子紧巴是必然的。

    原本朱栩是不想管这档事的,他想看看关键时候谢涵会不会动用那笔贪墨银子,他想看看那笔银子到底在不在谢涵手里。

    可他的暗卫跟了谢涵一个月,一点这方面的风闻也没有,相反,还多次听到谢涵跟管家说要动用皇上给他募集的那几百两金子,这是谢涵压箱底的最后一点存货了。

    因此,朱栩听了有点于心不忍,不管那笔贪墨银子在不在谢涵手上,但谢涵肯为他做到这一步,说明她还是有点良知的。

    所以他相信她的初心是善良的,之所以不敢把那笔银子交出来想必也是为了保护她想保护的人。

    还是那句话,这样的女孩子留在外头才会有更大的作用,真要进宫了,不过是多了一具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已。

    远在幽州的谢涵自然不清楚这些。

    但是除夕前一天,她收到了杨冰带来的一大堆礼物,有皇上送的衣服首饰和书籍,有夏贵妃送的衣服首饰和宫里制作的各种点心干果,还有王平送的两筐苹果两筐梨。

    别的倒还犹可,只是王平送的东西却让谢涵过心了。

    苹果的寓意是平安,梨的谐音是离,平安离开,还是离开平安?

    联想到高升从京城回来带来的一个信息,说是最近这些日子王公公去饭庄的次数比往常多了,饭庄近期的生意很不错,谢涵直觉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

    尽管没有想明白到底是什么事情,但谢涵有一点很清楚,皇上肯定知道她的人跟着朱泓去了边境收购皮毛,如果皇上足够信任她和朱泓,那么这件事就不会有任何影响,可如果皇上性子多疑,那就很难说了。

    毕竟上个月朱泓在边境构造的陷阱又给了鞑靼人迎头一个痛击,皇上没准会怀疑朱泓为什么又能先知先觉,如果查到了是她在指点朱泓打这场战争,谢涵担心皇上会后悔赐婚的决定。

    不过转而一想,她和朱泓已经过了三礼了,再加上当时朱泓求娶的动静闹这么大,皇上就是再后悔也不可能明着抢人了。

    想到这,谢涵突然明白了王平的意思,王平一定是交代她最近离朱泓远一些,离远了些两人才能平安,多半是皇上又抓到了他俩的什么小辫子。

第五百四十三章、认亲() 
因着这件事,大正月的谢涵回绝了一切外来的邀请,也没有给朱泓写过任何信件,只是命李福去见过朱泓的侍卫,转告了几句话。

    原来朱泓本打算元宵这天回一趟幽州,他说那天正好他不当值,想回来牵着谢涵的手去看灯会。

    接到王平的暗示,谢涵自是不敢,以这天要宴请家人为由拒绝了。

    谁知元宵节这天,谢涵正在后花园的暖阁里和几位姐姐嫂子说笑时,司宝突然进来了,说是新姑爷和顾公子来了。

    顾公子?

    谢涵第一反应是顾铄,可转而一想,顾铄要过了正月才能除孝,怎么可能这个时候来幽州?

    因此,谢涵很快明白过味来,司宝嘴里的顾公子应该是顾錾。

    一旦确认了来人是顾錾之后,谢涵又很快想通了顾錾的来意。

    从某种程度上说,顾錾的性子倒是跟朱泓有几分相似,都不喜欢读书,不喜欢约束,喜欢在外面和朋友鬼混,喜欢恣意张扬喜欢我行我素。

    因此,谢涵猜想这次顾錾来多半是因为弯月,多半是他知道了朱泓的求娶经历后也想趁着谢家人齐全的时候上门来求娶弯月。

    想到这,谢涵急急忙忙地起身,她要把顾錾拦下来。

    先不说顾錾的为人如何心意如何,单就纪氏的人品和顾璟所站的队谢涵就不能让弯月嫁过去。

    因为顾璟摆明了是和京城顾家一条线的,而谢涵和朱泓又明着把顾家沈家得罪了,弯月嫁过去能有好日子过?

    新月正抱着她牙牙学语的女儿逗笑,见谢涵如此急迫地起身,把眼一翻,“瞧你这点出息,罢了,让他进来吧,难道我们这些姐姐们会吃了她?”

    “是啊,正经我还没见过这位妹夫呢。没想到时间过这么快,我们小妹都订亲了。”小月拉着谢涵笑道。

    “可不,我没见过这位小妹夫呢,涵姐儿,大嫂也好奇呢,听说是赵王的嫡长子,是要做世子的人。”孙氏也讨好地笑道。

    听说谢涵的亲事定了下来,孙氏十分后悔这些年没好好跟谢涵亲近亲近,所以这次不管多难,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幽州来过年了。

    “涵姐儿,难得家里人齐全,就让他来认认亲吧,这孩子好,不是那眼里没人的人。”一旁和吴氏、郑氏梁茵打叶子牌的张氏说道。

    正在投壶的谢泽听了这话忙道:“我去把人带进来。”

    话音刚落,也没等谢涵发话,谢泽旁边的谢澜便一溜烟跑出去了。

    他还记得他病得不能出门的时候,一个像三哥这么大的男子来看他,安慰他说他也曾经得过和他一样的病,也是一样被人关了起来,并不是因为身边的人不爱他,而是因为他不想把病气过给身边人,因为他不希望身边的人也和他一样遭罪。

    后来,这人还说他是他的姐夫,以后会像姐姐一样关心他,让他好好养病,别让姐姐担心,最后,这人临走之前还送了他一堆礼物。

    因此,谢澜记住了这个男子,这不一听他来了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谢涵见谢泽追着谢澜出去了有些着急了,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又不好把顾錾的来意说出来,只得给新月使了个眼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