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闺华记-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谢王妃体谅。”

    话虽说如此,谢涵进门后还是规规矩矩在跪在蒲团上向徐氏磕了个头,徐氏又亲自扶起了她,身边的丫鬟早端着一个托盘过来了,徐氏从托盘里拿出一对满绿的细细小小的椭圆形翡翠镯子给谢涵套上了,随后拿起了谢涵的小手,左右看了看,笑道:“到底还是江南的水土养人,瞧瞧这手,这可应了那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了,配这对镯子正好。”

    “王妃谬赞了,王妃和几位姐姐妹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令人见之忘俗。”谢涵一边说一边抬头打量了一下对方一眼。

    徐氏的五官很大气,典型的一字眉丹凤眼,唯一觉得有点美中不足的是嘴巴略嫌大了一分,不过保养得真是好,皮肤依旧水嫩嫩的,一点也看不出是三十出头的年纪,倒像是二十出头的。

    而且更令谢涵惊讶的是,这位王妃跟后宅那些中规中矩的女子真的不太一样,刨去她身上那件象征身份的昂贵的缂丝衣服,她看起来很简单,头发只梳了一个简单的圆髻,说圆髻还不太像,她把头发高高地梳起来,扭了几圈才盘起来,头上也没有繁复的饰品,只插了一根碧莹莹的翡翠簪子。

    还有,王妃的妆容也跟一般人有点不太一样,主要是眼睛,眼睛不知怎么处理了一下,看起来大而有神,再加上那一扇忽闪忽闪的密密麻麻的眼睫毛,整个人看起来一点也不古板老气,相反却有一种宛如少女的娇憨,令人观之可亲。

    还别说,这位王妃给人的感觉的确很随和,也很平和,绝对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相反,她很心细,也很体谅别人,这点从她阻止谢涵在门外行跪拜礼便可以看出来。

    因此,如果不是事先对她有足够的了解,如果不是夏王妃、尹嬷嬷和朱泓三个先入为主,谢涵真的很难对这样的人设防的。

    见谢涵打量她,徐氏冲谢涵笑了笑,“怎么?是不是觉得跟想象的不太一样?”

    谢涵点点头,“确实不一样。”

    王妃听了眼睛一亮,“哦,到底哪里不一样?”

    谢涵没想到对方会追问,略一斟酌,便道:“很特别,也说不出哪里特别,就是感觉跟一般人不太一样。”

    的确是跟一般人不一样。

    说她简单吧,身上穿的衣服却是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缂丝,说她奢侈吧,头上光秃秃的只插了一个翡翠簪子,说她亲和善良吧,夏王妃和朱泓的遭遇又都是拜她所赐,说她恶毒吧,谢涵却偏偏从她身上感知到了一种善意,一种很随和的善意,一点也不刻意。

    总之,谢涵委实不知该怎么评价她。

    谁知徐氏对这个答案仍旧不满意,继续追问道:“只是特别而已?没有别的?”

    谢涵不明所以地摇摇头,不知为何,这一刹那,谢涵似乎从徐氏的眼睛里看出了一点点失望,不过很快对方就换上了一副笑颜,拉着谢涵问起谢涵的日常生活来,问谢涵平日里喜欢做什么,又问谢涵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平日还有什么消遣等等。

第四百零二章、来历() 
谢涵一一回答了徐氏的话,刨去她和朱泓的那几次见面,基本都是实话。

    “你的意思是你几乎每天都在乡下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除了看书就是练琴和绣花?”徐王妃的眼睛里再次闪过一丝失望。

    谢涵也再次困惑了,她不明白徐氏的失望到底是从何而来,隐隐约约,她感觉到对方似乎在试探自己什么,且这种试探跟别人的试探又有点不太一样。

    别人的试探大多是针对父亲留下的家产,而徐王妃的试探则似乎是针对她个人,因为对方问的问题都是跟谢涵自己日常相关的。

    这就有些不太对劲了。

    敏感的谢涵很快想到了自己的来历,既然她可以重生一次,很难说这世上就没有第二个像她这样的人,保不齐这位徐王妃也是跟她一样的,所以才会怀疑她的来历。

    毕竟这世上真正早慧又聪明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只是普通人想不到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一听便明白。

    想到这,谢涵有点后悔自己没找尹嬷嬷多打听些徐氏的事情,知己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嘛。

    谁知就在谢涵打起精神准备应对徐氏时,徐氏突然转了一个话风。

    “对了,本妃听说你父亲也是一位神童,不到弱冠之年便中了探花,他平日里都教你了些什么?”

    “我的启蒙是父亲教的,父亲喜欢教我背《三字经》,背唐诗,手把手地教我写字,也喜欢抱着我教我弹琴,还有,我的围棋也是父亲启蒙的。”谢涵一边说一边陷入了回忆。

    那个记忆中总是一脸温和地抱着她逐字逐句地教她背诗的父亲不见了,那个手把手地教她写字、弹琴、下棋的父亲也不见了,那个追着她跑追着她笑的父亲同样也不见了,就算是再次重生,她依旧改变不了父亲的命运。

    想到这,谢涵的眼泪夺眶而出。

    尽管时光过去了三年多,可父亲母亲依旧是她心底最深的痛,每次触及,她都免不了要潸然泪下。

    “好了,孩子,别哭了,是本妃不对,本妃不该问起你的伤心事,来,别哭,好好坐下来,我们说说话。”徐氏拉着谢涵的手坐到了炕上。

    朱澘领着几位妹妹依次也坐了下来,朱澘和朱溁坐在了谢涵对面,其他的几位则坐在了她们身后。

    “母妃,听谢妹妹的意思是谢妹妹如今在家基本是自己看书练字的,母妃,不如这样,左右我们家也是有好几位女先生的,就让谢妹妹跟我们一起念书吧,这样的话谢妹妹有了先生教导,我们也多了一个玩伴,岂不两便?”朱澘说道。

    “好啊,这个姐姐长得真漂亮,我一看就喜欢。”朱溁也笑着拍手附和。

    “我倒是愿意,就是怕谢姑娘嫌你们粗笨,不肯来就和你们,我可听说了,她连公主的伴读都拒绝了呢。”徐氏笑道。

    “王妃真是折煞民女了,民女出自薄祚寒门,哪堪与公主郡主伴读?还有一点,民女这次来府城是陪祖父母来办事的,归期未定,就不来打扰几位郡主了,不过民女还是得感谢敬敏郡主的相邀之情。”谢涵战战兢兢地回道。

    “别怕,本妃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不过本妃还真是有点可惜,本妃以为你这次来是打算常住府城的呢。毕竟现在外面有点不太平,乡下到底是不如城里安全。”徐氏摸了摸谢涵的头,说道。

    “多谢王妃提醒,我回去之后会跟祖父母商量一下的。”谢涵委婉地把责任推了出去。

    “对了,谢姐姐,你是和你祖父母一起住吗?那你平时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遇到看不懂的地方怎么办?”朱溁歪着头问道。

    “家里有几个哥哥都进学了,遇到不懂的就问问他们。”谢涵淡淡一笑,回道。

    “你哥哥们也很有学问吗?是不是和你父亲一样?”问这话的是朱澘。

    “没有,哥哥们天资有点欠缺,至今连一个秀才还没考上。”谢涵之所以选择说实话,因为她猜想徐氏说不定早把她的身份背景查清楚了,故而她没有隐瞒的必要。

    “哦,这么说你们家就出了你父亲一个天分高的?”徐氏貌似对这个话题有了兴趣,因为谢涵见她勾了勾嘴角,眼睛也亮了一下。

    “我两位伯父都在家种地,没有进过一天学,所以民女委实不清楚他们的天分如何,还有三哥四哥五哥年龄尚幼,目前也看不出什么来,我只知道大哥二哥的确资质不高。”

    谢涵的话给自己留了一点余地,因为她越来越觉得这徐王妃有点怪怪的,她不但对谢涵的来历,似乎对父亲的来历也怀疑上了。

    别人不清楚,但谢涵清楚,父亲肯定不是重生的,否则的话他不可能会为了顾家再次把自己的性命搭上,这种错犯一次就可以了。

    不过重生后的谢涵倒是也怀疑过父亲的来历,两位伯父几位哥哥的天分都在这摆着,祖父母也不是多聪明的人,怎么会生出一个逆天的父亲?

    可这件事父亲生前曾经解释过一次,说并不是他有多聪明,而是因为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所以才记住了先生讲的课,也记住了自己看过的书,因而才会在不到弱冠之年便蟾宫折桂。

    谢涵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因为她自己就遗传了父亲的过目不忘,否则的话上一世她也不会被顾铄看中挑去做伴读。

    因此,谢涵也就打消了对父亲的怀疑。

    可这会徐氏一提,谢涵忽地又有点忐忑了,现在的她十有**敢肯定这徐氏肯定也是一个有来历的。

    否则的话,她没有必要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孤女如此上心,不仅数次打发人给谢涵送年礼节礼,而且还数次托人捎话要接她进王府玩,这太不正常。

    要知道谢涵不仅是一个孤女,而且还是一个和徐王妃的死对头夏王妃走得近的孤女,正常人不帮着踩几脚就算是厚道了,可她却对她关照有加。

    还有一点,谢涵现在和尹嬷嬷走得这么近,她不相信徐王妃会不清楚,可她却似乎对此全无芥蒂。

第四百零三章、相似() 
谢涵正琢磨徐王妃的来历时,司棋上前把礼单递给了金嬷嬷,金嬷嬷接过礼单又送到了徐氏的面前,徐氏接过礼单扫了一眼,见里面有几幅字画,便细细地看了一眼。

    得知是谢涵父亲当年在扬州的收藏时,徐王妃笑了笑,看向了谢涵,“谢姑娘有心了,本妃听闻你父亲不仅文章写得好,书画也是一绝,没想到他还是一位酷爱收藏的人,能不能问问你父亲最喜欢哪位大家的作品?”

    这个问题就有点难倒谢涵了,仔细回想了一下父亲的收藏,谢涵斟酌着答道:“说实在的,家父走的时候民女年龄太小,还真不清楚他最喜欢哪位大家,不过民女倒是仿佛有点印象,家父对吴道子的画作很是推崇,说是可惜没有机会收藏一二。”

    谢涵不敢说父亲手里有一幅吴道子的珍品,但谢涵清楚,父亲的确对吴道子很是推崇。

    “吴道子?”徐王妃挑了挑眉,似乎有片刻的愣怔,随即把手里的这张礼单递给了金嬷嬷,吩咐金嬷嬷把礼单和东西一并给王爷送去。

    “说起来这位吴道子倒是和你父亲的经历有点相似,也是出自寒门,年纪轻轻便有了一定的名气,做了几年官便辞职专攻画画,他的画堪称一绝,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都把他召进宫去作画,也难怪你父亲推崇了。可惜,他的画作现今极少有存留下来的,世面上出现的多半是后来别人临摹的赝品。”

    “没想到王妃对吴道子也是如数家珍,想必王妃也是一位同道中人吧?”谢涵斗胆问了一句。

    因为她知道一般的世家女子即便年少时学了点琴棋书画,可到徐氏这个年龄也基本忘得差不多了,毕竟对她们来说,如何管理后宅打理好中馈才是第一要务,别的都是次要的。

    别人谢涵不清楚,至少顾府那几个嫡出的女子花在这方面的时间明显就比那几个庶出的要少得多。

    当然,或许顾府是一个例外,庶出的女子是为了顾家的利益而存在的,自然也就不需要学什么中馈,毕竟人一精明就不好糊弄了。

    可面前的这位徐王妃显然颠覆了谢涵对世家女的认知,她不仅对字画很有研究,似乎对谢涵的父亲也有点研究,这就更让谢涵困惑了。

    论理,这位徐王妃是在宫里长大的,就算是重生,她这样的人和乡间长大的父亲也是搭不上半点边的,她怎么可能会对父亲有兴趣?

    谢涵正困惑时,只见朱溁俏然一笑,“谢姐姐,我母妃的画正经也好着呢,连我父王都夸奖很少有女子作画像我母妃这样逼真的。”

    “是吗?不知民女可有这个荣幸一睹王妃的佳作?”

    “听她瞎咧咧呢。本妃也是闲暇时喜欢涂鸦几笔而已。对了,说到这个,本妃记得你才刚说过,你的字是你父亲手把手教你的,巧的是本妃的这两位女儿也是本妃手把手教的,不如你们几个去比试一下,看看谁的字画功底略强一些。”徐氏把话题转移了。

    “这?”谢涵听了刚要拒绝,转而一想,越拒绝只怕越会引起对方的怀疑,只得笑着点头道:“民女本不敢在几位郡主面前班门弄斧,只是王妃有令民女不敢不从,还望几位郡主不要笑话了民女。”

    “笑话什么?还指不定谁笑话谁呢,我可说好来,谢妹妹,我是不善于此道的。”朱澘携了朱溁的手就要下炕。

    “这样吧,你们也别胡乱瞎画一气,我给你们出个题目,今儿花房那边给送来了两盆白海棠,不如你们就画一幅海棠图吧,另外再附上一首关于海棠的诗,我回头就找几个婆子把那两盆海棠搬过去。”徐氏说道。

    “知道了。”朱澘一边答应着一边下了炕。

    谢涵见此也只得跟着几位郡主下炕,出了门沿着长廊进了另外一个院子,院子不大,里面的三间上房打通了,显得十分敞亮,屋子里只摆了六套桌椅,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套笔墨纸砚,有的桌上还铺着刚画到一半的画作。

    朱澘见谢涵打量着墙上的字画,便道:“这间屋子是我们姐妹几个的画室,墙上的字画是我们姐妹几个的拙作,不过也有好的,来,你看看,给个评价,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一幅?”

    谢涵听了这话笑笑,“都好,都比我强。”

    “谢妹妹说话一点都不实在,这里也没有大人没有长辈,你不用如此拘谨,来,细看看,到底喜欢哪一幅?”朱澘拉着谢涵站到了墙面前。

    谢涵一路看过去,发现了其中有几幅画明显不在一个水平上,便指了出来,“这几幅画功底似乎更强一些,是不是敬敏郡主画的?”

    一旁的朱溁听了这话狡黠一笑,“谢姐姐好眼力,果然慧眼啊,要是我大哥在此的话准得得意坏了。”

    “你大哥?”谢涵一听闹了个大红脸,没想到千躲万躲的,对方会在这挖了个坑让她跳进去。

    “嗯,我大哥继承了我父母所有的优点,文才武略都有涉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