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想到何林一下子就看中了,于是他们就开始合作,用的还是顾青云上次在郡城用过的笔名“一枕黄粱”,除了第一次,以后的两次都是顾青明去的。

    “你糊涂了!你有这个时间还写什么话本?把时间留出来读书不好?你以后想写,可以写诗文与经史,此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得好的话可以让未来的路走得更通畅。”何秀才痛心疾首。

    顾青云摸摸鼻子,看着自己的脚尖,很无奈:“夫子,我当然知道些诗文和经史对我有好处,万一写得好的话还可以青史留名。而写话本不仅于仕途无补,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可是您也要看看我的水平啊,我现在哪能写得出什么好的诗文和经史啊?”

    何秀才顿时语塞。

    “而且何叔不会把我的真实情况透露出去的,反正我又不用真实姓名,别人不会知道我在写话本的。”他连方子茗都没告诉,每次都是顾青明偷偷摸摸去和书肆联系的。

    在时人眼里,编写话本是下层文人的一种谋生手段,看话本的都是只上过几年私塾的人,他们也有的需求。他们读不懂艰深的经史子集,也没兴趣去读,只有话本这类通俗最适合他们的口味。

    其实那些闺阁女子和一些文人也喜欢看,但只能偷偷看,一般都不会说出去。

    所以才说写话本上不得台面,可偏偏又有一批文人靠着它谋生。

    “那你小心点。”何秀才想起儿子回来偷偷跟他说起的事,他没想到顾青云这么小的年纪,写出的话本竟然还有一大堆人追捧,忍不住叹道,“老夫还真老了,不管你这个,不过你要记得自己读书的目的才好。”

    “夫子,您就放心了,我会的,我还想考个举人回来呢。”顾青云见他松口了,心里也高兴。他现在一共写了四篇话本,如果以后写更多的话,何林还说可以合在一起出版印刷,到时又可以得多一笔钱。

    他现在写的都是市井,以普通人为视角,里面加一点人生哲理或心灵鸡汤之类的进去,再加上他的文笔朴实自然,没什么生僻字,何林说貌似读者反映都不错。

    现在真的没钱啊,官府每月的补贴刚好够他的生活费和伙食费,这还不包括他的棉袄和棉被呢,这都是之前在家做的。

    他现在正在发育期,饭量大增,也会逐渐长高,以后估计每年都要做新衣服,那又是一笔钱。郁闷,一件好点的棉袄都要一两不止的银子。

    加上过年前送礼给训导和教授,又是一大笔支出,他在王家挣的钱都搭进去了。平时笔墨纸砚的支出还得靠自己抄书写话本来挣,幸亏府学里有藏书楼,可以免费借读,要不然花费更多。

    钱永远不够用呀!顾青云感叹。

    到了桃花镇,正好遇到他爷爷在搭客。顾青云和顾青明都很高兴,把行李都放在牛车上,不顾顾季山的反对,决定自己走路回去。大冬天的,牛车没有车棚,实在是冷啊,还不如走路暖和呢。

第49章 死亡() 
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顾青明还问顾青云何秀才把他叫去的事。

    顾青云把事情说了一遍。

    顾青明一边甩着手臂,一边道:“读书可真花钱啊,青云我支持你继续写,反正我觉得你写的比别人的好看,可是别人的文字看起来比你的更有内涵,好奇怪,我问过阿智他爹了,说还是你的话本卖得好。”

    顾青云微微一笑,说:“其他人的文字是很好,可他们的文字有些不适合读话本的人的口味,你看那本什么遇仙女,里面景色的描写是绘声绘色的,用词很典雅。”

    他背了一段,“每至春时,红绿间发,宛如西湖胜景。沿湖遍插芙蓉,湖中种五色莲花。盛开之日,满湖锦云烂熳,香气袭人,小舟荡桨采菱,歌声泠泠……你看,这句子是很美了,可是不符合人们的口味啊。”当时他抄写过这话本,觉得作者描写的景色很引人入胜,所以就背下来了。

    顾青明恍然大悟:“难怪,看到这些我都是跳过去不读的。”他现在读书很努力,话本偶尔才看一次,也不再沉迷。

    毕竟他都快是要成亲的人,得有个功名才能给娘子更好的生活。

    “就是这样。”顾青云耐心解释一遍就不说了,心想:问得那么详细,莫非大堂哥还想着以后自己创作话本?

    回到家后,顾青云就度过了一个忙碌的假期,单是春节要帮别人写对联就忙了几天,再加上过年了,家里要给何秀才、亲戚们送年礼,当然,除了涉及到他的同窗同年外,其他的都是家里在安排。

    大年初一去拜见顾伯山时候,他说的话让顾青云深以为然。

    “宁可不要这保费,也不可胡乱出具。”顾伯山叮嘱道,“你远在府学,不明情况,我这里就先替你筛选,凡是不符合规定的,都不会让你出结作保。”

    “那就麻烦大爷爷了,我没问题,这样做最好。”顾青云一听,心下放松,这些天他在家,也遇到一些人上门想让他出结作保的,可他不明底细,不敢轻易应承,为此还得罪了一些人。

    不过顾家可不怕,做这种事情还是小心为妙,现在顾伯山主动把事情揽过去,顾青云当然高兴。

    顾伯山是一村之长,和别的村也有来往,加上他们顾家的其他人,只要是这桃花镇的人想让他作保,他们都能把对方的家庭情况调查得清清楚楚。不过出了桃花镇,顾家就不敢轻易应诺了,除非是认识的人家。

    大年初二,顾莲回娘家。

    得知大姐顾莲已经怀孕一个多月,因为未满三个月,所以还不能宣扬出去,不过家里人挺高兴的。

    “你现在终于有孕了,娘就放心了,之前八、九个月都还没有消息,可把娘给担心坏了。”房内,小陈氏放心地说道,拉着顾莲的手仔细把她看了又看。

    顾青云看着顾莲依然扁平的腹部,想到八个多月后就有一个小孩子出生就挺高兴的。

    “娘,你就放心了,之前没怀孕的时候,婆婆也没说什么话,没给过我脸色看。现在大嫂生了个男孩,我就没负担,无论生男生女都好。”顾莲的脸色红润,怀孕暂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影响。

    “还是应该生男娃好,这样你婆婆会更高兴,你在何家也算是站稳脚跟了。”小陈氏满怀期待,“对了,他们家是大夫,有没有什么偏方可以生男孩的?”

    “娘,你这是什么话?这生男生女都是天意,如果能随意决定男女性别,那我们桃花镇不是早就全部是男娃了?何大夫他们家早就被奉为神医了。姐,你可不能听娘的,随便吃什么生男的药,待会把身体搞坏了就不好了。”顾青云一听,马上反驳道。

    “那你二婶不是说吃了那什么药,才把你二弟、三弟生出来的?怎么就不能吃了?”小陈氏一听,就反驳道。

    “她那应该是补药吧,反正这事得听我的。”顾青云皱眉道。

    “你是男娃,还来这里作甚?赶紧的,到堂屋去。”小陈氏想了想,就赶人。

    “爷爷、爹和大姐夫他们在喝酒,我又不喝,就跑出来陪你们说说话都不行吗?”顾青云很是委屈。

    见自家儿子这样看着自己,小陈氏的心又软了下来,不再说什么。

    “娘,我都听我相公的,叫我喝什么我就喝什么。”顾莲朝顾青云眨眨眼。

    顾青云于是放心了。

    “娘,二丫的婚事如何?可说人家了?她一过年就十五了,看到有好的,也可以先定亲了。”顾莲赶紧转移话题。

    “是有一些人来提亲的,其他那些不可能同意,现在就只剩下三户人家,我和你爹还没决定,你也帮着打听打听。”小陈氏一听到这个就来劲了,赶紧说了起来。

    顾青云也集中注意力。

    第一家是附近的小地主家的独子,才十六岁,念过两年书,现在在家帮忙,家里有两百亩地,爷奶爹娘都健在,两代单传,上头有三个姐姐,都嫁出去了,还嫁得不错。

    “这家人是邻镇的,据说都是和善人家,和周围的乡亲都相处得挺好,不过也不容人欺负,跟我们一样,也是逃荒过来的,估计是有点家底,要不然不会置办得了这么多地。”小陈氏评价。

    第二家是县城的,家里有个宅子,前面是卖豆腐和卖早点,后面住人,家中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前面两个儿子已经成亲了,女儿也早已出嫁,这次是替小儿子提亲的,十八岁,今年考上童生,在近郊只有十几亩地。

    “我听说他们家住的地方比较小,不过家中老人非常疼小儿子。”小陈氏其实不太满意,不过一想到男方已经是童生了,又觉得有潜力,否则她也不会留下来。

    第三家是顾青云的同年,一起考上秀才的李同年,他虽然三十多岁了,但还有一个才十七岁的幼弟,只读了两年书就不读了,家中除了一个娘,就只有他们两兄弟,人口简单,在县城有一座宅子,一间铺子出租,乡下还有三十亩地。

    “我听说这家的老太太非常疼爱幼子,现在他不读书了,就管着家里的庶务。”小陈氏有点犹豫,“也不知道这些媒婆说得真不真,所以我这才让你爹去打听打听。”

    顾青云一听,他觉得第一家就挺好的,如果真的是性格和善的话,就是嫁过去生子压力大,可是这年代,你嫁到哪里都有生子压力。

    “栓子,你怎么说?”顾莲觉得三家都不错,就问顾青云。

    “这种事你问你弟弟作甚?”小陈氏笑道,“他又不懂。”

    顾青云眨眨眼,看了一下窗外,微笑道:“娘,大姐,我觉得这三家都不错,其他人我不知道,但李秀才我接触过,他是一个很稳重、人品不错的人,没有酸腐之气,他家幼弟如果不出差错的话,应该也不错,不过这个要仔细打听。”

    他见小陈氏和顾莲陷入思考,就继续说:“不过我觉得,娘,你最好让二姐自己选,反正我觉得无论哪一家,她都能过得很好的。”说着就低下头,手指轻抚桌面,低声道,“是的,她会过得好的。”情商高、智商不低,只要不走歪路,顾荷肯定能过得好的。

    “哪个姑娘家会自己选的?”小陈氏笑骂了一句,催促道,“赶紧去堂屋,和你大姐夫说说话。”

    顾青云应诺,到了堂屋后,见他爹、爷爷和大姐夫还在喝酒,从中午喝到现在,饭菜是顾荷热了又热的,不过仔细一瞧,发现都是他爷爷和爹在喝,大姐夫喝得很少。

    二叔今天和二婶带着三丫他们回娘家了。

    “大姐夫,听说你要种血参?”顾青云坐下来问道,他知道血参是田七的别名,当地人都叫血参。

    何常春脸上微红,眼睛明亮,他眨眨眼,点头道:“是有这个准备,血参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现在山上的血参越来越难找了,我家的药铺也很难收到,所以我才想着是不是可以种植。”

    “如果可以的话倒是一个法子,不过你懂种植方法吗?”顾青云觉得种植药材可能比种粮食还要赚钱,不过前提是会种。而且何家是开药铺的,应该不愁没有卖药的地方。

    何常春点点头,很自信,道:“我见过外县有人种,我也特意去看过了,再加上我平时上山的时候有观察过,所以应该能成,即使不成,也可以记录下来,多试几次,总能成的。”

    顾青云一听,大加赞赏:“姐夫这个法子好,开始可以先用一小块地试试,等积累经验了,再大面积种植。”

    何常春见他同意,也很高兴,忙点头道:“是啊,我就是这么想的,只是血参种植要的时间长,估计要三四年。”

    “慢慢来不急。”旁边的顾大河大着舌头道。

    “把你爹扶回去休息,这酒量……”顾季山摇摇头,倒是很清醒。

    一顿饭就这么散了,何常春即使没喝多久,脑袋也有点晕,家里不放心他驾牛车,就让他在顾青云的床上休息了半个时辰,等酒醒后才让他们夫妻俩回去。

    顾莲走后,顾季山就看着院子说道:“一转眼都19年了,以前还觉得家里很大,现在一看,家里孩子越来越大,房子都不够住了。”

    “等还完债,咱们就攒钱建房子。”老陈氏开口道。

    “不先买田?”顾季山犹豫。

    “先建房吧。”老陈氏却很有信心,他家的那一半店铺也租出去了,每月都有租子,自己也有卖鸡蛋和小食铺的收入,今年应该可以还完债,所以把房建好,住得舒服点有什么不好?

    顾青云也同意,反正他们家还有副业,可以先改善居住环境,要不然以后姐姐们嫁了想回来住一晚都不行。

    假期过后,顾青明留在家中读书,等待二月份的县试。

    顾青云独自一人回到府学读书。可出乎意料的是,方子茗请假了,当时到他家宅子找的时候,发现只有一家下人在守门。听门房说老太爷病重,一家子都赶着到京城去了。

    老太爷?顾青云平时和方子茗聊天,很少聊到他的家人,所以对他家的情况不怎么了解,只知道他爷爷和大伯在京城。不过顾青云毕竟是八卦小能手,他还是在府学知道了方子茗的家庭情况。

    方子茗家里只有他大伯和他爹两兄弟,他的大伯在京城做官,具体几品不知,他爷爷跟在身边,现在既然他爷爷病重,都要叫小儿子一家子去了,那说明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

    顾青云现在也不能帮忙做什么,只能祈祷他爷爷早日康复了。

    刚开学没多久,岁考的成绩就下来了,顾青云排在一等,一等十个名额,二等三十个名额,他依然能保留廪膳生的身份,还得了五两银子的奖赏,让顾青云高兴不已。

    没想到古代也有奖学金发,真是太好了。

    方子茗的成绩和他的一样。

    不久,他接到何谦竹和赵文轩的信,两人也通过岁考,成为县学的廪膳生,而现在赵文轩已经在备战乡试了。

    春去秋来,一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时间又到了金秋九月。

    这一年,顾青明和赵玉堂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