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洋洋洒洒的,顾青云看着自己写下的两页纸,又看了眼最前面的漏壶,决定还是先誊抄上试卷,最后一首诗留到最后写,免得时间不够用。

    不过经过写话本的锻炼,他写字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耳边传来沉重的呼吸声,顾青云侧头不经意看了下,发现是龚凤鸣正在奋笔疾书,四月的天不冷不热,很是舒适,他的额头却布满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顾青云皱皱眉,难道今天的试题很难吗?没再多想,他用最快的速度誊抄完这道策论题,再看时间,还剩下不到半个时辰,用来写一首诗,差不多足够了。

    经过这些年的锻炼,顾青云写过各种类型的诗句,送过无数篇给别人,其中的质量有好有坏,不过只要没有正式出版过,没有送过给别人,自己还可以再用。

    抓耳挠腮,凝思苦想,还有一刻钟考试时间结束,顾青云终于已经写好了。

    哈哈,自己写诗的水平貌似又上升了,不错不错。不过一想到自家的小石头,他就有些郁闷。貌似自己儿子写诗的能力比自己强多了,去年中秋节全家一起玩诗词相和时,小家伙作诗的速度比自己快,要不是自己储备多,加上简薇偷偷放水,肯定在儿子们面前颜面大失。

    不过貌似小鱼儿不擅长作诗,可能是因为年纪还小,做的诗虽然押韵,可内容干巴巴的,用简薇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灵气。这倒是很像自己,只是以后考试就麻烦了,考场上又多了一个抓耳挠腮的人。

    顾青云摸摸下巴刺手的胡茬,觉得自己在考场上还想到自己的孩子实在是很无语。唉,自从有孩子后,很多时候都会无意中联想到他们,这大概是为人父母的感情吧?

    强迫自己回神,他认真把试卷检查一遍,发现没有犯避讳的字,没有错误,就放下笔,开始清洗用过的器具,这可是他自己带来的文房四宝,只是比起以前考试用的,如今的质量算是上等,鸟枪换炮,全套需要六十多两银子,有些是自己买的,有些是别人送的,不得不说,贵的东西用起来就是舒服。

    把东西收拾好放入考篮后,顾青云欣赏着自己的楷书,心里却颇为苦恼。自从翰林院出来后,自己的书法水平就原地不动了,无论怎么练习都觉得没有进步,方仁霄说这是到了一个瓶颈期,只能继续练习,就看哪天顿悟开窍,更上一层楼。

    这话说得顾青云很是迷茫,要怎么才能顿悟开窍?太缥缈了,总觉得不靠谱,无奈之下,他只能保持每天最少两刻钟的练字时间,就指望着哪天写着写着就提升了。

    不久,钟声响起,该交卷了。

    一出宫门,龚凤鸣劈头就问:“慎之,你是不是考得很好?我见你做得很快,不假思索就能写下答案,刺激到我了,我后面的策论和诗文可能质量不佳,时间差点就不够用。”说到最后颇为丧气,“早知道五天前就不去蹴鞠了,如果那天看书的话,今日定能考得更轻松。”

    对于这次考差他是很重视的,他如今在提刑按察使司做得憋屈,和上司不对付,就指望着这次考差出京一趟,立功回来,再去活动一下,直接调到其他部门,或者干脆外放做学政都比现在的处境好。

    早知道当初还不如留在翰林院呢,不过想想又不甘心,自己还年轻,可不想留在那里养老。

    顾青云正想找张修远一起回去,闻言只能谦虚道:“还好,考前复习了下,做得比较顺手,至于成绩就不敢说了,不是我评卷。”心里对这次考试是颇为满意的,自己的考试技能没有退化,看来考前自己规定时间做模拟题是正确的,否则肯定不够时间写。

    龚凤鸣一脸的沮丧,一手提着考篮,一手搭在他的肩膀上,语气酸溜溜地说道:“我不比你,整天待在家里看书,尤其是算学题,这不是正对你胃口吗?”

    顾青云笑笑,鼓励道:“我相信你不是考得最差的,如今成绩还没出来,一切未定。”这次的评卷是由内阁的人改完试卷后,就恭呈给皇帝御览,再由他老人家亲定甲乙两等,只有甲等的才能有机会成为考官。皇帝看完后,再把试卷封储在内阁,以备乡试差遣。

    按照惯例,应该是在四月底就能出成绩,如今只剩下等待。

    这时候,认识的人就不自觉地聚在一起谈论。

    顾青云问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他身边的谭子礼:“状元郎没有来参加?”不见孔繁忠的人影。

    谭子礼淡淡地点点头:“他说不想出去。”转而又看向顾青云,问了一句,“你考得如何?”语气很漫不经心的样子。

    顾青云暗暗翻翻白眼,回道:“还好,写得很顺。”

    张修远抽出扇子摇摇,脸上露出笑容:“我写得也不错。”

    “这又不是会试,你们太紧张了!”王主事嘟囔了一句,看向顾青云,开玩笑般说道,“慎之,我敢肯定,你以后去哪个省主持乡试,你的书一定很好卖。”

    谭子礼一听,“哼”了一声,道:“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

    “当然,你和千里兄的也很好卖。”王主事马上加了一句。

165。送礼() 
<;/strong>;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  在现代,顾青云曾经看过一则新闻; 说有一个书法大家曾经为了练臂力,独出心裁,将两斤重的铁砣悬挂在腕部,振笔书写,增加力度,最终因为刻苦磨练; 终成一代名家。

    当时他看完后记得最清楚的是,书法大家因悬物练字日久; 双手中指的指关节都已弯曲变形; 但其臂力惊人,虽已九旬高龄,但掰手腕时,一些年轻小伙子还掰不过他。

    顾青云在练习毛笔字的时候也想过这个办法,不过认真考虑后; 还是没有实行。主要是他现在太年幼了,骨头没长成,他怕到时自己的手会变成残疾或弯曲变形,影响之后的科举考试。于是,他最终只能选择在墙壁上日书上千字,寒暑不歇,这才把字练得像样点。

    要准备去镇上做点抄书的行当了。他想,不能光靠家里,虽然现在经济状况好了些,但以后赶考需要的钱更多,自己能赚点钱也不错,还可以顺便练字。

    还有,自己到底要去哪家私塾读呢?

    第二天,他照常去顾伯山家上课,进门和大奶奶行礼问安后,这才走进书房。

    书房里,顾青亮和顾青明正在读书,顾伯山还不见人影。

    看到顾青云来了,两人同时停下读书的动作,对着他笑。

    “不用理我,你们继续,大爷爷呢?”顾青山摆摆手,顾青亮晚他一年开蒙,可惜他有个溺爱他的娘亲,加上他自己心思不在读书上,三天晒网两天打渔的,顾伯山主要的心思都在他和顾青明身上,有时候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今天苗家那边有人要闹着分家,我爷爷要去见证,顺便还要写分家文书。”顾青明神秘兮兮地眨眨眼,道,“昨晚我还见苗二朗他娘子拿着一篮鸡蛋来我家呢,可惜我爷爷没收。”

    “爷爷当然不收了。”顾青亮站起来,挨挨擦擦地在屋里转转,遗憾地说道,“爷爷说这种事不能掺和进去,他们怎么分都由得他们,只要不是太离谱就行了。”

    “反正我觉得苗大朗不会吃亏,他可是长子呢,就是苗家老大娘偏心二儿子,可她以后还是得跟老大一起住。”顾青明说完就斜睨地看了一眼顾青亮。

    顾青亮顿时跳了起来,怒道:“哥,你这是什么意思?怎么这么看我?”

    顾青明冷笑一声,道:“我还能怎么看你?有些人仗着父母宠爱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让你读书你不认真读,让你学艺你不肯去,以后我看你怎么办,你以为靠父母能靠一辈子?”他爷爷已经跟他说了,要他努力读书,以后最起码考个童生回来,这样就可以接任他的位置。而作为次子的顾青亮就是另外的安排,但读书也是他最好的出路了。

    他现在已经15岁了,也可以说亲,但因为他读书还没出成绩,爷爷就说暂时先不考虑这个,生怕他成亲后心思就不在读书上了。因此,他现在也不会不满,知道爷爷是为了自己好,起码自己要先念完四书五经。

    顾青亮一听,神情顿时蔫了下来。好吧,他这是不占理呢,经常仗着有母亲宠爱就把顾青明的事告密,从小到大,顾青明挨了多少打其中绝对有顾青亮的原因在里头。

    两人经常吵架,顾青云已经习以为常了,他没在意,反正过不久就和好了,忙道:“既然大爷爷没回来,那我们就一起读书吧。”

    “先不读,栓子,你准备去镇上读书了?”顾青明忙拒绝,神情有些羡慕,道,“栓子,人和人真是不同,你说你脑子是怎么长的?读书怎么就那么厉害呢?”

    顾青云看着大堂哥,15岁的他已经长成一个半大小子了,甚至在大人眼里已经差不多算是成年人了,他身材高高瘦瘦的,穿着一件淡蓝色长衫,脸上还带着点稚气,以前总会出现在他脸上的笑容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整个人似乎一下子成熟了两岁。

    “我多努力你又不是不知道。”顾青云白了他一眼,看着他手中的《周易》,叹道,“像这本易经,我也只是能背诵出来,里面的很多句子都不能理解,这本书实在是太精深了,历史上单是为它出现的学派就有五派,各有争端,像我们这种,还没开始入门呢,我怎么会是厉害的?”

    像乾、坤、震、艮、离、坎、兑、巽构成的八卦别人可以用来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些事情做到心中有数,还有备无患。但对他而言,这就是天书一样的了。历来注释解说《易经》的书,不下千种,他现在只是粗粗通读一遍,里面的意思还不理解,以后就看他的老师教他哪种注释了。

    顾青明听他这么一说,心有同感。也正是因为自己读书比不上栓子刻苦,所以爷爷拿他们做对比的时候他从不妒忌,因为自己绝对做不到像他这样,生活中好像除了读书就没有其他事了。

    “至于到镇上,大爷爷是这么说的,怎么你们大家都知道了?”顾青云很是奇怪,前天顾伯山才和自己提议呢,昨天似乎大家都知道了。

    “大家都很关注你,而且我爷爷也想让我去镇上读,一个是和你有伴,另一个是觉得镇上的秀才学识更高。”顾青明的脸微红,他爷爷还说是因为在家他是自己的孙子,狠不下心来管教他,所以就把他打发去给别人管了。

    他明明已经知错了好不好,以后他一定会努力的。

    “我哥他想成亲,结果爷爷不让。”顾青亮本来还在拿着一颗花生糖在吸吮,一听马上就爆料。

    顾青明的脸更红了,他瞪了一眼弟弟,有点窘迫,辩解道:“没有的事。”

    “言不由衷。”顾青亮点评,直接一口把糖塞进嘴里,从荷包里拿出一颗糖,一脸肉痛地问道,“你们要不要?”

    两人同时摇头。这家伙还和小时候一样,身材圆润,贪图口腹之欲,非常好吃,连读书的时候都带着他奶奶给他自制的花生糖,可想而言,被顾伯山知道后会如何震怒了。

    顾青云拿出自己的书开始背诵,其他两人还想说话的,见他如此,也跟着读书了。

    所以等顾伯山回来时看到这一幕,心里很是欣慰。他悄悄把顾青云叫出房外,跟他说起到镇上读书的事。

    “具体情况我已经跟你爷爷说了,我建议你去何秀才家,这样也和小明同一个老师。”顾伯山看着顾青云满心欣慰,这个学生从来没有让他操心过,学习很自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说过一次后他就老老实实照做了。他觉得自己算是他的启蒙恩师,以后他考上秀才了,这里面的功劳也有自己的一份。最主要的是,他还是自己家的人,那就更有成就感了。

    在这个时代,顾青云和顾伯山的师徒之情比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更让人觉得亲密。

    “以后在镇上学习,要注意休息,不要把身子弄坏了。”生怕学生太用功导致身体有损,顾伯山忙告诫道。想到自己的小孙子,心里更坚定了决心,把他们两个送出去后,就要对小孙子严格要求了,他的资质比大孙子还要好一点,就是不知道努力,都被他娘和奶奶给宠坏了。

    顾青云点点头,郑重地对顾伯山行了一个揖礼,道:“感谢大爷爷对青云的教导之恩,此恩绝不敢忘。”

    顾伯山见他虽然身材矮小,面容稚嫩,但身姿挺拔,有着一股从容的风度,不知为何眼角突然有点湿润了,于是握着他的双手道:“出去后好好读书,早日考取功名,叫你爷爷他们放心。”

    顾青云答应了,道:“大爷爷,你就放心吧,我会努力的。”知道明天开始他就不用来跟着顾伯山学习了。

    顾伯山见顾青亮已经在探头探脑,该说的往日都说过了,就把顾青云打发走了。

    顾青云走到庭院的时候就见到他奶奶和大奶奶正在聊天呢,打了招呼站在一边听了一会,发现是昨晚他提过的买牛的事。这里面没有他的什么事,就回家了,一路上碰见村里人,一一打招呼,还和几个小伙伴聊了几句。

    回到家中照样读书练字,中途休息的时候如果姐妹们忙的话就帮忙,不忙的话就教大丫、二丫和三丫习字。虽然奶奶对他教姐妹们习字很有意见,觉得耽误他的时间,但顾青云知道,女子习字还是很有好处的,起码以后看个契书什么的都方便,不用求人,不会被骗,也许还能提高结亲对象的质量呢。

    而如果以后他考上秀才,甚至举人,家中姐妹不识字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到时他还想着把自家吹成“耕读之家”呢,这可是提高宗族凝聚力和家族名望的好机会,在这个小地方已经够用了。

    大概是顾青云的说法说服了老陈氏,之后她就不在反对这个了,不过一再叮嘱三姐妹不能占用顾青云的学习时间。

    这天,在教完她们不会的生字后,顾青云就对她们说道:“大姐二姐三丫,现在《三字经》你们已经勉强能读了,《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