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芽的七十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蜜芽的七十年代-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床是一米二的床,上面铺着蓝白条纹的纯棉床单,比在农村大炕上睡的床单要好看多了。

    蜜芽儿看着这一番布置,喜欢得很,一下子扑到了床上,舒服地躺在那里,都不舍得起来了。

    “太棒了!”

    来了县城就是不一样,这日子过得大变样,越来越舒服了。这些年在农村,虽然蜜芽儿早就习惯了,但是农村到底和城市不同。

    农村里,别人乍一听以为空气清新新鲜还有无污染自家种的蔬菜吃,但其实呢,谁去谁知道。

    先不说那万年冒着臭气的茅坑了,就说下雨天,街道上根本没法走,泥泞的道路配上平时积攒的鸡屎枯叶,那真是不敢出门。

    就算不是下雨天,平时谁家刷锅水直接端着锅豪爽利索地往街面上一泼,你泼我也泼,时候长了,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那味道更是销。魂。

    现在好了,总算进城了,虽然这筒子楼的条件也不太好,可比起农村不知道强多少倍。

    安顿完毕了,童韵便打算过去厨房做饭。

    这厨房是公用的,每个人家大概有一米宽的地方,因为他们的上家已经搬走了,其他人家便迅速把原本属于老李的位置给占上了。

    童韵当然知道,人家既然已经放了东西占上了,自己再想让人家吐出来,人家肯定觉得自己抢人家位置一样,便是让出来了,也是不情不愿心里不痛快。

    她便回去拿了一个大玻璃瓶,里面装着的是散装上海万年青饼干还有一些其他副食品。这是平时晚上看书饿了她就吃一些,也给蜜芽儿当零食吃。

    她抱着这个大瓶子出去,走到了厨房笑着说:“各位同志,我叫童韵,前几个月才来咱们县银行上班,这不是等了这么久房子,终于轮上了。今日刚过来,我给大家带了点零食吃,大家可别嫌弃。”

    说着,她就把饼干什么的拿出来分给旁边的小孩子。

    厨房外面还有一点点空地,小孩子在那里踢鸡毛毽子玩拉绳呢,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看过来。

    她手里的万年青饼干也就算了,在本地供销社还是很容易买到的,可是那鸡蛋卷还有鸡蛋饼干,就少见了,黄澄澄的薄脆,看得人心里馋,就有小孩子直接咽了口唾沫,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童韵手里的大玻璃瓶。

    其他人家,有的和童韵打过照面,也有的干脆是同事,其中有一个陈月梅。童韵是财务会计部的主任,而陈月梅是总务办的主任。虽然同样是主任,可是情况却大不一样,财务会计部,你一听就知道这是管业务的,而且是银行的主营业务,而总务办是干啥的呢,是采购纪检纪律检查,还有安全保卫啥的,俗称的银行大管家。这个职位干的是杂事,算是后勤,好处就是认识的人多,上下都得接触,可以积攒人脉。

    这陈月梅看上去是个热心大姐,这位热心大姐也有点自己的小算盘,她也想去财务会计部。谁都知道,这总务办虽然可以认识人,可是却不能往上升啊,没啥前途,她想去有前途的地方。

    本来瞅准了这个财务会计部的职位空出来,她上蹿下蹦找关系,打算占住这个位置,谁知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竟然让童韵得了去。

    童韵,这是何方神圣,陈月梅早就打听过了,啥都不是,以前是农村的,后来成了个救灾英雄,去了公社里当会计。

    一个公社里的小小会计,就把她这么好的职位给顶了?

    她陈月梅心里不服气,哪能服气呢!

    这个时候她看到童韵拿出那么一大瓶子的零食来,便笑了笑;“哟,童主任真大方。”

    童韵一边笑着,一边拿出了蛋卷还有万年青饼干分给旁边的小孩子,还顺手给了陈月梅几个:“尝尝吧,这是我弟出差去上海,特意从上海寄过来的。”

    小孩子们得了零食,一个个吃得别提多香甜了,连声说好吃。

    特别是那个万年青葱油饼干,最大的特色就是里面的葱油香,别的品牌可做不出这个味儿。没办法,万年青饼干人家用料好,用的洋葱酥和进口奶油,做出来味道肯定比其他的好,其他的葱油饼干卖得便宜,成本上没法用那么好的料子,都是直接放洋葱水和人造奶油麦淇淋,味道自然就差远了。

    果然,旁边几个尝了那万年青饼干的,一个个都夸:“真香哪,好吃,好吃!”

    陈月梅笑:“其实这饼干,咱们供销社就有,都是一样的,昨天老王家不是还买了一大袋子!”

    她说的老王就是王兴业,这个时候王兴业媳妇恰好端着菜盆过来,也捏了两个那饼干尝了尝。

    “这没法比,我们就是买的饼干边角料,那个便宜,也不要票,味道比这个差远了!没法比!”

    供销社里总有一些散装饼干,会因为运输之类的压碎了,当然也有是作废的饼干,或者其他的边角料,看上去不好看,但是便宜不要粮票,这种买来自己吃最实惠了。

    陈月梅面上就有些讪讪的,在那里笑了笑说:“你啊,我就知道你这性子,总觉得别人家的东西好吃,也是,不花钱的,别人白送的,当然好吃!”

    旁边有个女孩,年纪轻,才二十出头,是交通局局长的女儿,叫石冰冰的,因为不想在家里吃现成饭,自己也跑出来住宿舍。听到这话,便从童韵那里取了两块饼干,塞陈月梅手里:“得,你也尝尝,我觉得这个好吃,万年青是上海老牌子,和咱们当地食品厂做出来的可不一样!”

    现在改革开放,饼干蛋糕这些副食品不再被国营食品厂垄断了,一些私人企业也开始做这个,五花八门的,不见得好吃。

    陈月梅有点巴结石冰冰的,被她塞到手里,不好不吃,尝了两口,之后便不说话了。

    你别说,还真挺好吃的!

    当下意外地瞥了童韵一眼,便又瞧了下童韵手里的,还有蛋卷啥的,看着也不错。

    童韵看出她的意思,又拿出几个饼干和蛋卷:“陈姐,你留几个给家里孩子尝尝吧。”

    陈月梅有些不好意思,刚她还嚷着说不好,现在就拿人家的,于是嘴里便说:“今日我们家做的肉炒土豆,回头你家也尝尝。”

    童韵自然满口答应:“好,那先谢谢陈姐了。我这初来乍到的,好多事不懂,以后还得请陈姐多指教呢,我早就听说,陈姐是多少年的老员工,咱银行的热心肠。”

    这句话把陈月梅恭维的心里颇为舒坦:“你说这个,看来还真是听说过我,我啊,没其他的本事,但是帮大家解决问题安排点事,那是再没啥好说的!”

    靠着这一瓶子副食品,童韵算是搞定了这层筒子楼里的住户,大家伙热心地把原本放在那个位置上的锅碗瓢盆的拿走了,总算是给她腾出地儿来,放了自家的做饭家什。

    这时候顾建国也来了,把自己家的煤球炉子扛过来,放下沉重的煤球炉子,恰好厨房里有个女人正提着半袋子米,看上去挺沉的,顾建国还赶紧过去帮忙提了。

    童韵给大家伙介绍了顾建国,顾建国和厨房里的女同志都打过招呼,之后便忙着回去了,刚收拾东西,家里还得再擦擦窗户拖拖地。

    厨房里的几个人,瞧见了顾建国,再看看童韵,不免问起来。

    “你男人是在哪个单位工作啊?”

    “看着挺实在的一个人呢!”

    童韵一边利索地炒菜,一边笑着说:“他没啥单位,就是个农民,以前在家里种田,现在在砖窑上工作。”

    砖窑厂是私人承包的,算不上啥正经单位。

    这里的女人说的单位,那自然得是国营厂子,机关单位,或者是银行什么的国营地方,再不济也得是个百货大楼供销社什么的,总之得吃公家饭的。

    “哟,是个农民啊?你这长得挺好看,怎么嫁了个农村的啊?”

    说这话的是陈月梅,“农民”和“农村”两个字眼,她咬得特别重。

    她倒不是故意埋汰童韵,而是实实在在惊讶,毕竟这年头公家粮铁饭碗太值钱了,农民算啥,农民苦着呢,啥都不是,差距太大。

    “没啥,我以前也是农村的,后来慢慢地从生产大队支部农财员干到了公社会计,一步步走出来的。我们早就结婚了,总不能说我现在吃公家饭了,就不要他了吧。”

    童韵笑吟吟地这么解释道。

    其实她知道,他们一家子走到了县城里,她必然面对这种疑惑和好奇。以前的人在乎成分,现在的人在乎体制和铁饭碗,这些世俗的评判标准已经超越了这个人本身,人就这么被简单粗暴地分为了三六九等。

    不过童韵不在乎,她想得很明白,顾建国对自己好,掏心窝子地对自己好,自己就是找个吃铁饭碗的,未必能找到像他那样对自己好的。

    所以面对这些别人惊讶的眼神,她很平静,笑着向大家伙解释。

    除了陈月梅,其他人也都有些意外,没想到她这么好的一个人儿竟然嫁的是庄稼汉,不过后来看她那坦然的神色和含笑的眼神,也就不说啥了。

    当然了,私底下议论叹息一番是免不了的。

    童韵笑了笑,她当然不在意这个,做好了饭,端回自己屋里,只见蜜芽儿和她爹正在那里一起擦地呢,父女两个忙活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赶紧过去洗洗手,吃饭啦!”

    蜜芽儿应了声,跑出去外面洗手,筒子楼里面的水房兼具了洗手洗脸漱口和洗衣服的功能,她过去洗手的时候,还有人打量她,她就冲人家礼貌地笑了笑。

    乡下一家人进城了,难免引起人关注。

    他们一家人的县城生活,就这么开始了。

第80章() 
第80章温锅开学

    吃完了饭;一家人又手牵着手出去外面夜市上逛了一圈;现在经济改革;早就不再割资本主义尾巴了;外面街道上不少小商小贩的;卖各种小零食;顾建国买了三瓶子桔子水;一人一个喝着,又买了搅搅糖和爆米花。其实搅搅糖就是糖稀,麦芽糖;卖糖稀的给你用两个棍儿搅出一点来,你时不时搅搅舔舔的。

    正走着,迎面过来一对父女;童韵认出来了;忙上前打招呼:“李县长,你也出来逛街啊?”

    李县长约莫四十岁;穿着一身中山装;看了看童韵;也认出来了;“这不是童韵么;你也过来?这是搬来县里了?”

    之前童韵好几次送公社里资料到县里;所以认识。

    童韵连忙说起自己的情况:“银行里分了宿舍住,孩子也考上县里初中了;就想着赶紧搬过来吧。”

    李县长一听:“啥时候温锅啊,到时候叫我过去!”

    童韵笑着说:“定了明天温锅;到时候李县长过去尝尝我的手艺!”

    李县长摆手:“叫啥李县长;就老李得了,喊我老李!”

    两个人说着,又介绍了顾建国和蜜芽儿。

    李县长连连点头:“你们一家子搬过来好啊,上班方便,上学也方便。对了,你说你这闺女今年考初中?”

    说着这话,他望向蜜芽儿,只见蜜芽儿高高瘦瘦的,白净小脸儿,乌黑的头发,小姑娘一看就秀气好看。

    童韵笑着说:“是,今年上初一,考上了,后天就得开学了。”

    李县长听了这话也笑了:“那是赶巧了,我家闺女也是今年上初一,这可是同学了!”

    李县长闺女叫李树桃,和蜜芽儿差不多高,一大把黑头发用皮筋扎着,嘴唇厚,鼻子也高挺高挺的,一双眼睛略有些深,仿佛有点少数民族血统。她胸部已经有点发育迹象,身材饱满。

    双方听了,都有些意外和惊喜,自然打听起来你闺女考了多少分啊第几名啊,李县长听说蜜芽儿考了第三名,很是羡慕,忍不住多看了蜜芽儿一眼:“这不错啊,了不得,全县第三呢!你这小学还是在农村上的,竟然能考这么好分数,好好学,以后是上大学的料子。”

    蜜芽儿大方地笑着说:“李叔叔,借你吉言,我以后可得考上大学。”

    其实蜜芽儿知道,自己但凡好好学习下,考个重点大学没问题,运气好点,清华北大也是没问题的,她上辈子就是名校毕业的。

    她是那种,不是所谓的啥学霸,可是只好用功点,考运很好,过级从来没有不过的,考什么基本没有不成的。当初她高中三年,病休一年,复习一年,奋斗一年,直接上了北大。

    所以对于李县长的话,她都没什么大感觉。

    不过她也知道,自己一家子初来乍到的,别人提起自己一家,都是重点强调一句“农村来的”“农村上的小学”,仿佛你农村人来到了县城,那就是沾了天大便宜一样。

    这倒不是说人家歧视农村人,而是这县城里就这环境。

    别看只是个小县城,人家那可是吃商品粮的,和农村就不一样了。

    在这种情况下,她也只能好好表现,争取多刷好感值,让自己一家慢慢地融入这个县城圈子。

    李县长见蜜芽儿说话得体,更喜欢蜜芽儿了:“童韵,这姑娘像你,大方得体,以后有前途!”

    童韵自然也顺便夸起了李县长家的李树桃:“瞧树桃长得多好,一看就是有福气的,以后我可得让蜜芽儿学着点。”

    李树桃考了三十七名,远不如蜜芽儿,这种情况下说成绩略有些尴尬,童韵不能夸学习,只好夸长相。

    过去的人经常挨饿,人都干瘦干瘦的,你如果长的胖点,大家都觉得好看。特别是年纪大的或者做父母的,看到孩子胖乎就觉得养得好,就会自豪。

    于是人都喜欢夸别人家孩子胖乎,胖乎是个好词儿。

    童韵一时找不出李树桃的其他的好,自然只能夸有福气长得好。

    可是谁知道,这句话却犯了李树桃的忌讳。

    为嘛?因为人家李树桃现在长身体了,提前青春期了,发育了,胸部都起来了。你看同龄女孩子有几个现在胸开始鼓的,就她一个。

    前几天出去买衣服,试了好几件衣服都不是特合适,人家百货大楼的售货员不耐烦了,就说,小姑娘家的,哪有这么早就这么胖的!

    但是李树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