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的老天,她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宁如玉赶紧要了摇头,问碧荷道:“那个玉梅现在怎么样了?”
“爆炸发生的时候,她就跑了,后来被五城兵马司的人抓住了,现在已经被关起来了。”碧荷道。
宁如玉道:“梁王的余孽都抓起来了吗?”
碧荷道:“现在五城兵马司和禁卫军的人正在到处抓人,但凡有嫌疑的都会被抓起来,外面闹得人心惶惶的,不太太平。”
现在是非常时期,最近晋都城肯定都要戒严,凡事还是小心一些好,宁如玉便对碧荷道:“你下去跟她们都说一说,叫她们最近都安分些,能不出门就别出门了。”
碧荷应了一声下去了。
随后宁如玉又去给徐氏说了说此事,让她约束一下府中的下人,最近都小心谨慎为好,不要在这个时候惹出麻烦来,免得犯了忌讳。徐氏觉得宁如玉说的有理,很快就找来管事把事情交代下去了。
晋都城里戒严,人人小心谨慎起来,五城兵马司和禁卫军的人一天到晚到处抓人。上一次抓梁王的时候,景宣帝不想波及太多的人,有些跟梁王有来往但情节不算太严重的人都放过了,但是这次景宣帝是动了真怒了,凡是以前跟梁王有过来往的人都免不了被彻查一遍,只要有一点点问题都被下了大狱,至于会落到怎样的下场,那就要看景宣帝的心情了。
就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德雅女子书院开学了,宁如玉就如期返回书院上课。
回到书院之后,宁如玉得知书院的先生也有被抓起来审讯的,原来也是跟梁王以前有来往,书院里众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人心惶惶,好在有书院院长出来安抚大家,又来了新的先生代替授课,事情才算渐渐平息下去,书院恢复正常的教学。
此案一连查了好几个月,天子一怒浮尸千里,景宣帝这次是真的动了大怒了,不少人都受到牵连,有人被砍头,有人被流放,有人被贬官,一时间朝堂上的风向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有传闻说景宣帝其实在元宵节上受了重伤,所以才会如此震怒的,也有传闻说景宣帝其实受的伤很轻,没两天就把伤养好了,是因为梁王本来就是景宣帝眼中钉肉中刺,好不容易杀了梁王还有梁王的余孽,景宣帝不震怒才怪。
总之各种传闻众说纷纭,也无法判定真假,只是这次刺杀事件,景宣帝差点儿出了意外,万一他哪天真有个什么闪失,又没有立有储君,对国家江山社稷都不好,是以有些心思活络的大臣却在谋划着让景宣帝立太子了,然而景宣帝的皇子不少,也不知道他究竟属意谁?
有大臣之前觉得四皇子格外受宠,在六部衙门都去干过,成绩做了不少,很受器重,应该是景宣帝属意的人选,谁知道一遭犯错被禁足之后直接就没了动静,再加上其他皇子的落井下石,现在还一直被关在府里,完全没了可能。
还有大臣觉得二皇子萧煜铭也不错,虽然在外面是风评差了点,但是男人哪有不风流的,只要不影响正事就行,况且二皇子有几次办差还办得挺不错的,生母沈贵妃也深受皇上宠爱多年,母族虽说只是普通的二等世家,但是他跟魏国公府五姑娘定亲了啊,这就跟武将之首的武安侯霍远行成了连襟了,魏国公府二老爷宁庆安又是吏部尚书,这么一来,他在文臣武将方面都有支持,自然也是十分合适的人选了。
至于其他的皇子,大皇子早逝,三皇子生母出身卑微,常年只管醉心读书著书,天天泡在书堆里都不出来打交道的。五皇子才开始出来办差,刚去了礼部,也没见他做出什么成绩,还有待观望。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还小,都还在上书房读书,看不出来优劣。
所以综上,现在朝臣们最看好的太子人选就是二皇子萧煜铭,每天去他府上拜访的人真是络绎不绝,几乎踏破他府上的门槛,宴请他的帖子也是不计其数,如雪花一样飞入二皇子府里,萧煜铭一时之间就成了晋都城最红的人。
上书请景宣帝立太子的人不少,但是景宣帝一直压着折子不发,大臣们也琢磨不透景宣帝是个什么想法。
有人便跑到宁府来征询宁庆安的意见,宁庆安是吏部尚书,又是景宣帝面前的红人,应该很懂景宣帝的心思,想找他讨个法子。
可惜宁庆安是个老狐狸,滑不溜手,想从他嘴里问出什么来那是不可能的,来问的人都被他打太极挡了回去。
宁庆安会这么做是因为他不傻,不像一些人一心想要争那个从龙之功,他是个纯臣,只管忠君,现在皇上在就忠于皇上,皇上不在了,谁登基就忠于谁,现在考虑什么从龙之功,都是投机取巧。而且现在的情况,不说景宣帝还好好的,就说他真不好了,他也是皇帝,一切该是由他说了算,万没有受大臣左右决定的道理。
宁庆安的猜测果然没有错,没过多久,景宣帝就在大朝会的时候把二皇子萧煜铭骂了一顿,起因还是梁王余孽的事情,就是那个红花楼的头牌玉梅,交代了她跟萧煜铭来往的事情,底下的人不敢隐瞒,把查到的东西都报到了景宣帝那儿,景宣帝一看,顿时火冒三丈,当着众多朝臣的面骂萧煜铭目无君父,胆大包天,罚了他一年的俸禄,并且禁足一个月。
这个惩罚一出,明显人都看出来了,景宣帝就是借着这个由头告诉那些心思活络的大臣他无心立太子,他不好把朝中的大臣一个个都惩治了,但是要惩治二皇子却很容易。
于是乎,明白了其中症结的大臣们一个个都偃旗息鼓了,皇上无意立太子,他们再继续在这件事上纠缠就是不智了,小命儿还是很重要的,顿时变得老实本分了,也不再上蹿下跳了。
这一波折腾终于下去后,又过了一个月,西南传来了好消息,霍远行带领的大军打赢了南疆。
南疆王死了,他的几个儿子开始争王位,起了内讧,几个儿子打得头破血流,死伤无数,最后三王子胜利了,夺得了王位,但是南疆内部已经元气大伤,无力再与大晋朝抗衡,在与霍远行率领的大军一战之后损失惨重,无力回天。
三王子是个聪明人,登上王位的第二日就派人向霍远行投递了投降书,直接宣布投降,愿意俯首称臣,割地赔款,不日就会派使臣到晋都城献上金银珠宝和城池作为赔偿。
霍远行率领大军大胜南疆的消息传回晋都城,全城欢腾,热烈非常,就像一滴冷水落入油锅中噼里啪啦炸开了锅。
宁府里也是一派喜气洋洋,丫鬟们连连向宁如玉道喜,“恭喜四姑娘,武安侯就要班师回朝了,这回武安侯打了大胜仗,连我们也一起跟着沾光了。”
“如玉,武安侯就要回来了,你一定很高兴吧。”朱思琪也跑来打趣她。
宁如玉被她们取笑得不好意思了,故意板着脸睨了她一眼,威胁道:“你要再和她们一样来取笑我,我就不帮你复习功课了,到时候你毕业考试过不了,可不要怪我,乖乖回书院再读一年书吧。”
“别别别,千万别。”朱思琪连忙讨好她,抱着宁如玉的胳膊道:“我错了还不行吗?我不取笑你了。好如玉,好如玉,你就行行好,一定要帮我啊!”
宁如玉板着脸不为所动,朱思琪继续哀求,假装哭哭啼啼地求饶,最后终于求得宁如玉心软了,“好了好了,真是受不了你。”
朱思琪噗嗤一声笑出来,用各种溢美之词夸奖宁如玉,“如玉,你最好了,如玉,你是天底下最善娘的人,最美丽的人,我最喜欢的人。”夸得宁如玉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六月,太阳如火如荼地炙烤着大地,所有的一切都显得十分热烈,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
德雅女子书院进入了毕业季,宁如玉和朱思琪等人都在忙着准备毕业考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霍远行带着大军回京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盼望着盼望着霍远行终于回来了。
到了农历六月二十四这日。白日里就有消息传入晋都城中。霍远行已经率领大军到了离城一百里的地方。因景宣帝有所考虑,下旨让他们在离城八十里外暂歇,大军暂时不入城,暂时就在城外安营扎寨,以作休整,隔日有旨意再行进京。
隔日有旨意再行进京,这个隔日就不好说了,有可能是三五两天,也可能是十天半个月,谁也说不准,谁也说不清楚景宣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消息传到宁家,宁庆安安慰宁如玉道:“别担心,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皇上这么做,不过是考虑到最近京中才发生了太多事,不太适合让大军进城而已,等过两天,肯定会有新旨意的,到时候武安侯他们自然就进京了。”
宁庆安是很了解景宣帝的人,他都这样说了,意味着肯定就不会有什么大事,宁如玉也安心下来。
用过晚膳,宁如玉回房休息,看了一会儿西南游记,丫鬟准备好热水,她去浴室洗漱好,就上床安歇了。
心中想着霍远行,宁如玉睡得也不安稳。迷迷糊糊之间翻了一个身,隐约看到床畔似乎多了一个人,宁如玉一惊,瞬间清醒过来,倏地睁开眼睛,对上一双好看的眉眼,灿若星河的眼眸中映出她的模样,英俊的脸上是宠溺的笑容,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明宗!你回来啦!”宁如玉惊喜万分,激动的叫出了声,张开双臂欢喜地扑进了霍远行的怀里。
“我回来了。”霍远行一把将她抱住,干燥温暖的大手揉着她的头发,低头温柔地看着她道。
宁如玉头埋在他的胸前,像奶猫一样爱恋地蹭了蹭,激动得都快哭出来了,“明宗,我好想你,每天都好想你,你回来就好了。”
霍远行双手捧起她的脸,温柔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用带着薄茧的手指细细地描摹着她的眉眼,“我也很想你,每天都很想你,想你的时候就在脑海里描摹你的样子,想你笑的模样,想你哭的模样,好多次在梦里梦到你叫我抱你,只是每次想抱你的时候你就不见了,梦也就醒了。然后我就想,赶紧把仗打完吧,把南疆人打得落花流水,打赢了我就能回来了,就这么心心念念了几个月,终于把南疆人打败了。我就带着大军迫不及待地赶回来了,就只想早一点见到你。现在好了,终于见到你了。婷婷,我心悦你。”
这都是霍远行的肺腑之言了,是对宁如玉满满的深情,他一个冷面将军,任谁也想不到有一天会说这么长一段动人的情话。
是的,这就是情话,在宁如玉的心中,这就是比蜜糖还甜的情话,她是被他真心爱着的。
宁如玉双眼亮晶晶地看着他,甜蜜的笑容从嘴角边荡漾开去,搂住霍远行的劲腰道:“我也喜欢你。”
情话是最动人的迷药,霍远行想念宁如玉的人,也想念她甜美的味道,娇美的人儿就在眼前,诱惑着他的人,诱惑着他的心,旷了那么久的身体,是圣人也受不了。
久久之后,宁如玉懒懒地窝在霍远行怀里,全身酸软得连脚趾头都动不了了。
霍远行搂着她,温柔地亲吻着她的红唇,听着她低低地呻吟,嘴角边露出一抹满足的笑容,哑着嗓子道:“好想明天就把你娶回家,真是舍不得放开你,好在成亲的日子快到了,也不用让我再等太久了。”
宁如玉被他说得脸红,举起拳头轻捶了他一下,他顺势握住她的小手,低头在她的手背上亲了亲。
屋子里都是甜腻的味道,两个人都舍不得分开,眼见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东边的天空都泛起了鱼肚白。
昨夜霍远行回来看宁如玉是偷偷进京的,一路小心谨慎地避开闲杂人等,就是不想在这非常时期被人发现,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天快亮了,霍远行也该回去了。
宁如玉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小脸上露出一丝不舍,“你该回去了。”
霍远行摸摸她的脸,低头在她的额头上亲吻了一下,柔声道:“不要担心,我不会有事的,最多再过个三五天,皇上就会传旨让我进京,到时候我再来看你。”
这话跟宁庆安说的一样,都很笃定景宣帝很快就会让他带兵进京。
既然两个最亲的人都这么说,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差错吧,宁如玉也安心了一些,推了推他的胳膊,“那你快回去吧,时候不早了。”
霍远行却一把握住了她纤细的手腕,不乐意的道:“就这么急着赶我走?”
宁如玉被他抓住手,抬起美眸睨了他一眼,讨好地笑着,“那你别走了,留下来吧。”
“你呀,真是个小妖精。”霍远行宠溺地捏了捏她的脸蛋儿。
宁如玉却收起了脸上的笑,黑眸一瞬不瞬地看着霍远行,十分不舍地道:“我是真舍不得让你走。”
霍远行看着她,在心底轻叹一声,用力抱紧了她,温柔地哄着她道:“我也舍不得你。”
两个人又腻歪了好一阵,直到天都要亮了,碧荷在外面第三次敲门提醒时候不早了,霍远行才放开宁如玉站起身。
“明宗”宁如玉也跟着起身要送他。
霍远行回头,暼到床单上的红色血迹,忽然想到什么,动手把那一块布扯了一下。
“你干嘛?”宁如玉吃了一惊。
霍远行已经把那块布折好收了起来,一本正经地对她道:“留做纪念。”
霍远行把话说得这么一本正经,宁如玉却受不住地红了脸,整张脸蛋儿都火辣辣地烧了起来。
“走了。”霍远行再看了一眼她红通通的脸蛋儿,嘴角边勾起一抹笑,转身出去了。
“喂”宁如玉反应过来,想追已经来不及了。
霍远行出道门外,碧荷就守在外面,见到他蹲身行礼,霍远行微一颔首,叮嘱一句,“好好照顾你们姑娘。”
碧荷低头应是,“奴婢知道。”
霍远行点了下头走了。
屋里传来动静,碧荷推开门进去,看到宁如玉披着一头黑发站在内室里,脸蛋儿红通通的,跟苹果一样,可爱得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