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王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科技王座-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神态平和地说道。

    他内心并不如表面那样气定神闲,只是身为掌舵人,在别人面前,不可能如常人一般慌张,必须表现得更加冷静,才能安抚人心。

    “好吧,这件事我会向上面反映,如果有必要,国内自会出面,不会让你为难。”杜海波被他说服了,宽慰了一句,为免关飞多想,随便转移话题道,“刚才我进来的时候,你们在讨论什么问题呢?”

    随即他猛然想起来,抬起双手苦笑道:“抱歉抱歉,这是你们的私事,我不该多问的,我这就走。”

    说着就起身准备离开。

    “杜老哥坐下吧,没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关飞呵呵笑道,“我们刚才在听中行的边经理、正英律师

    师事务所的刘正英律师,给我们讲解本港的银行申请事宜,杜老哥如果没事,不妨一起坐下来听听,或许也能帮我们出谋划策。”

    “哦?你们打算开银行?”杜海波一下来了兴趣,也不走了,转身又坐了下来。

    他负责的就是东南亚外事工作,在军分区迅速壮大以后,他的工作重心都移到了军分区事务上来。在上级安排下,其他工作移交给了其他同志处理,由他专门与关飞保持密切联系,提交报告,作为国内维系双边关系的重要参考。

    关飞在香港的每一个动作,都对国内未来经济建设、政策制定,有相当借鉴价值。主人已经出言邀请,听称谓就知道对方很有诚意,他当然也舍不得就此离去,放过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机会。

    “如前所说,香港的银行业系统起自于开埠初期,由总部位于伦敦的东方银行、总部位于印度孟买的渣打有利银行、总部位于伦敦的渣打银行所建立。其中东方银行还拥有发行钞票的皇家特许权。可以说,香港的银行业,一开始就掌握在英国人手中。”见杜海波在座,负责讲解的边经理粗略给他理了一下顺序。

    杜海波点点头。

    “此后百年,港英当局实行的是粗放式管理——也就是什么也不管!谁都可以开银行,除了钞票发行权不变,不设门槛、不需要任何担保、不管银行的经营范围。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状况下,港内必然是银行林立、良莠不齐。”

    关飞嘴角浮现出一丝笑容,他倒是对这种混乱很抱有期待。

    “二战期间,香港被日军占领,银行也沦为了日本诈取钱财的工具,被迫接受不能兑现的军票,银行纷纷倒闭。

    战后,银行业渐渐恢复生机,尤其是大陆国党节节败退,大量资金流入香港,港内银行数量猛增。随后港英当局颁发了第一部《银行业条例》。不过这部条例同样十分粗疏,对规范银行业几乎没起到什么效果。

    六十年代初,因储户挤提,大批银行经营困难,甚至有华资银行破产倒闭,港英当局又分别于六五年、六七年两次修改条例,延续至今。另一方面,麦理浩担任港督以后,一改原来的殖民政策,极力发展经济,为本地经济松绑。今年初,解除了实行十多年的银行牌照冻结令,开始广泛吸引国外大银行入驻,这也给你们成立银行打开了大门。”

    边经理很尽职尽责地说明道。

    他虽然是中行的人,但这是国有银行,军分区在不在香港开办银行,都对他不构成任何负面影响。反而大家都是同志,能够多一个同伴,他还更希望看到新银行的成立,两家能够携手面对外资银行竞争,为国资打开局面。

    太宇科技御用律师刘正英对银行法规不是很熟悉,虽然来前做了些功课,不过眼前有专家在,他也不用出去抢风头,坐在一旁静静旁听。

    “目前如果我们要申请成立银行,有什么要求?”关飞目光闪动,进一步追问道。

    生物副脑中的资料,可没有详细的法律文书,具体的细节,还是要询问专家。

    “条件其实并不高。”

    边经理翻开相应文件资料,摆到关飞面前,把几个关键的法律条文划给他看,轻松道:“岛内发展几十年,大资本数量还是不多,所以对开设银行的要求也不高。就资产来说,申请人需要有一亿港币资产作保证。另外银行自有流动资金,只需要保证金的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两千万港币即可。

    以你们的实力,这点钱应该不在话下,实在不够,我们中行还可以帮你们垫一部分。

    此外,由于以前经常出现银行用储户存款进行投机,失败后导致经营困难,发生大面积储户挤提,又规定银行用于股票、房地产等投机的资金上限,不得超过总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单一客户从银行贷款的上限,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五等等。

    如果你们打算用存款来充实经营资金,这一条要注意,不要超过总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否则会遭到财政司处罚,甚至有可能吊销牌照。

    这一点不要抱有侥幸,每一家持牌银行都必须加入银行业公会,要遵守工会利率协定,在经营方面,也会受到银行工会监管。

    如果你们资金不足,或者不想受到银行公会监管,还可以成立接受存款公司。

    76年,港府颁布了《接受存款公司条例》,它其实是一个二级银行管理规定,规定只要有五百万港币保证金,就能成立接受存款公司。公司不能面对自然人揽储,但可以向机构、公司、其他银行揽储,只要单笔存款金额在五十万港币以上就行。

    而且接受存款公司不受银行公会约束,存贷款率都可以自己制定,只要敢给高额利息,存款增长很快。并且只要资本够,这钱可以无限制用来投资股票、房地产行业,从而规避银行条款约束。

    现在大多数银行都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接受存款公司,以高息揽储。这一年多来,港内股市、房地产也是越来越热,就是因为大量资金被银行借着下级的接受存款公司,投入到股票、地产中。

    这些投入股票、地产的资金,回报都很高,基本上正常运作,买买地皮、抄抄楼花,几个月下来就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利润。有些资本运作高手,甚至连这些都懒得做,直接买现房,然后转手就加个百分之二三十卖出去,买家刚过完户,又转手在向外卖,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边经理面带艳羡,显然对这种轻松地赚钱方式羡慕不已。

    可惜中行是国有银行,执行的都是政策性贷款,只能眼看着其他银行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却赚点辛苦钱。

    br /》    “这不过是击鼓传花而已,我们不会做的。”关飞嗤之以鼻,笑道。

    国内对资本运作见识还少,只看到贼吃肉,没见贼挨打。这种击鼓传花把成本越垒越高,全靠下家接盘。只要没人接盘,或是出现这种苗头,看似火热的行市转眼就会崩盘。

    根据资料,大约八零年左右,楼市就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然后当传出中英谈判的风声之后,楼市便突然崩盘,带动一批小银行资不抵债,破产倒闭。之后港府就出台了更加严厉的监管制度,对港内投机进行压制。然而随着香港前途成为定局,港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再次激活房地产业,以吸纳市民的血汗钱,为吃肉做好准备。

    即便投机,他也会到那时去捡便宜,怎么可能现在一头扎进去。

    就在边经理说明结束,众人准备热烈讨论的时候,桌上的电话铃声忽然响了起来。他的电话都会通过秘书转接,既然打进来,就表示这个电话很重要,他不敢怠慢,立即起身。

    关飞快步走过去,拿起电话:“我是关飞。”

    “董事长,有位叫艾琳娜的女士打电话来,她自称是港督秘书,有事要找您?”电话中,秘书的声音很紧张,估计也是被对方的来头给吓住了。

    “你接进来吧。”

    关飞心头一定,对众人做了个悄声的手势,吩咐道。

    “请问您是关飞先生吗?我是艾琳娜。杰罗尔德,是总督麦理浩爵士的首席秘书。如果明晚有空的话,爵士让我邀请您八点钟,到总督府一起共享晚餐,不知道您是否接受?”电话中传来一个语调生硬的女人声音,说的是粤语,发音不太标准。

    “明晚八点是吧,我记住了,一定准时到达!”关飞用沉静的语调回复道。

    “好的,我这就回复爵士,晚安!”

    电话挂断,关飞立即对望向他的众人急速道:“你们谁知道港督麦理浩的首席秘书叫什么名字?”

    “首席秘书,我知道,是个叫艾琳娜的女人,全名艾琳娜。杰罗尔德,年纪好像有四十出头。是她找你?难道……”刘正英对港府头面人物了熟于胸,立马一口就给出准确回答,并且激动地站了起来。

    “那就没错!对方邀请我,明晚八点去总督府,与麦理浩总督一同共进晚餐!”关飞一挥拳头,终于哈地一声笑出了声。

    果然,港府劫走美国人果然是给他施加压力,目的是为了谈判。

    他不怕谈判,有的谈就说明大家都有进退余地,而不会采取暴力手段,主流还是合作。

    这次考察,他光包机就花了几十万,要是打了水漂,那才心痛死。

    好吧,明晚就让他见见这位名留史册的麦理浩爵士,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

第113章 拜访() 
关飞没有因为麦理浩的邀请而影响工作计划,依然在刘正英律师的陪同下,前往布政司提交了成立科创投资银行的申请,注册资本金一亿港币。

    与申请附带提交的,还有中银开具的两千二百万美元银行本票影印件,作为出资证明;位于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一座第一、二层,三年期租约影印件,作为银行办公地点的证明。另附有银行股东说明、股份配备、董事会组成、股东身份资料等等相关文书,一并提交。

    与之一同提交的,还有成立创科投资管理公司、中华信托管理公司等五家信托投资管理公司的申请书,以及相关的出资、股份构成等文书资料。

    一家银行、数家关联风投公司,便是关飞构建东方硅谷的主要基石。

    透过银行吸纳存款,以扩大资金来源。再将存款转贷给风投公司,由风投公司按照关飞的意图,投资给相关的科技公司,支持获得己方技术支持的创业者,开办科技创新公司。成功后,又可借助风险投资协议,取得公司的控股权,上市以后大可圈来大笔资金,取得高额回报。

    其中出现投资失败,那是在所难免。

    正常风险投资公司,作出风险投资失败的几率至少在一半以上,最终赢利的可能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但有关飞前瞻性的眼光指导,失败的几率将大大降低,投资成功率超过一半也不是难事。

    况且即便因为某些不可抗因素出现意外,最后投资失败也不要紧。成立个新风投公司,转移走优质资产后,直接将原公司破产便是。只需换个壳子,还可以继续运转,而不会动摇背后的银行主体根本。

    关飞所在的时代,耳闻目睹各种资本运作,就算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比刚刚打开国门、以为外面一片美好的中资企业强多了,早就未谋胜先虑败,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接受资料的科员表情有些惊讶,没有说明什么时候审核,要多长时间才能通过,应答含糊其辞。

    关飞也不在意,随即离开布政司署,在中行边鸿经理、刘正英律师、潘美凤老爸潘家良的陪同下,一路登门拜访各家银行,向他引荐其在公会中的会员。本港的银行以外资,尤其是英资为主,开放牌照后,又大批涌入了美资、日资、欧洲资本的银行。

    这些外资银行的门槛更高,凡是不将总部设在香港的,要求总存款额必须达到一百四十亿港币,方能申请牌照,成为可以经办所有存贷款业务、完全自主经营的持牌银行。

    对于关飞等人拜访,这些大银行在本地的负责人表现礼貌而不热情。

    他们背后的总行,全都是资本雄厚的跨过大银行,对于关飞这种本地资本建立的小银行,自然没有什么兴趣。不过终归都在本地经营,也许以后还有业务方面的往来,接待还算客气,哪怕是没有高层亲自接待,也有相关的外联部门经理作陪,态度上没有显出怠慢之处。

    汇丰、渣打等英资银行就相当冷淡,高层一概不见不说,也没有上档次的中层干部出来接待,将他们丢在会客间不闻不问,丝毫没把他们当回事。还有几家英资银行,干脆就以高层都出去了为借口,让关飞吃了闭门羹。

    关飞只是借机向本港银行业人士,宣告太宇系的到来,又不是要求对方什么。对方既然不接待,他也没有坐冷板凳的兴趣,很快便告辞而去。

    一圈走马观花,最后拜访的几家华资银行,关飞才到,对方高层就集体出门迎接。会客时董事长亲自出面接待,银行董事也大多在陪,分外热情。双方言谈甚欢,都表达了加强联系,多做沟通的意愿,为以后达成业务合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本港的华资银行,早年大都是从经营传统银号起家,一点一点积累客户资源、信誉、资本,历经数十年才发展起来。

    他们的资本金都不是太充分,多的有几个亿存款,自有资金不超过一个亿,少的仅有近亿存款,自有资本一两千万,经营非常艰难。

    几十年来,本港先后历经日军战火、战后英国人返回、建国后边界封锁、六十年代政治动荡等等内忧外患,英国人又把香港当做本土经营的金窟,极力压榨。在极其强势的英资银行面签,华资银行只能苦苦支撑,发展缓慢。

    同时华资银行经营理念的陈旧、贪婪,不顾自身资本金有限,常常为了攫取高额利润而把资金转向投机生意,故而一遇风潮,就大批倒闭。

    二战后重建的银行业内,尚存的华资银行不过十余家,此后又相继在六十年经历数次挤提风波,先后被政府接管、大银行并吞,唯余七八家。剩下这几家华资银行,也是勉力维持而已,在港内所有银行业同仁中,排名最末,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