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王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科技王座-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国为了找到合适的振动频波,用了二十来年,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直到八十年代才最终定型,大面积推广。到九十年代,除了少数高精密要求的制造,基本所有的工厂都采用了亚振动仪,来消除工件内部应力。

    国内也是在九十年代才开始逐渐学会这门技术。但当时已经有了更好的应力消除技术,这东西就显得很鸡肋,放在网上公开卖,买家都很少。

    但在这个时代,那就真正是大杀器!

    赚钱,不是东西好才能卖高价,更重要的是选对时间。人家苦苦追求的,才是赚钱的热门技术!

第一卷 第六十八章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八月二十日,精密机床厂、精密仪器厂举行了隆重地正式竣工仪式。

    军分区主要领导一个不拉全部到齐,何涛作为特约嘉宾参与并主持剪彩仪式。

    作为一堂社会实践课,在学校的组织下,所有的学员也都到场观摩。一万四千名知青学员,在两个即将启用的工厂前面空地上,组成了十个巨大的方阵。

    在他们前面,还有一个略小的横列方阵,那是对外新招收的两千名普工。

    普工前面,又有两百名身穿蓝色工装,由技校学生组成的小方阵。

    孔令晨激动地站在方阵第一排,望着眼前宏伟的工厂外墙,再看看后面黑压压的人群,心潮澎湃。

    上个星期起,技校就找他们个别谈话,介绍了机床厂、仪器厂的规模、设备、工作内容,然后让他们回去好好考虑,愿意去哪个厂工作。他用了两天时间认真思考,又跑到新兵训练基地,叫出薛珍,征求了一下她的意见,最终选择了精密机床厂。

    在他看来,同样挂着精密二字,但作为工业之母,显然机床厂分量更重一些。而且他自认技术在同批学员中,是最出类拔的,只有精密机床厂,才是最能发挥他个人特长的地方。

    在来的路上,他就偶然听到那些尚在学校学习的学员们,对他们这批最早获得分配的技校学员们充满了羡慕与嫉妒的对话,心中更是对自己能如此幸运而感到庆幸与自豪。

    他悄悄摸了摸身上的蓝色制服,心里涌上一股巨大的满足感。

    这身衣服比榔槺的绿军装好看多了,非常贴身,而且质地极好,据说是用进口的牛仔布料制作,极为耐穿。他记得自己穿着这一身蓝色工装去找薛珍的时候,那一路上羡慕的眼神,以及薛珍看到时那惊喜、倾慕、热切的表情,都让他感到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就是这一身蓝色工装,将他们这批人,与其他人明晰地分开,让他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在他们身后,那两千新招普工都暂时还没有下发工装。他们首先要经过一个月军训,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服从性,然后还要在技校经过一个月短促培训,学会初级的工作技能,然后才能上岗。

    至于再后面的学校学员们,那就等得更久了。他们要学完初中课程,再经过高中课程培训,考试合格才能分配到各个企业。当然,如果他们肯学,能吃苦,赶在每学年期末,主动报名参加跨级考试也是可以缩短在校时间的。

    想来经过今天的刺激,他们学习会更加努力,更加刻苦。

    别说他们,就是孔令晨,看到眼前漂亮的厂房,都有一种热血沸腾之感。

    多美的厂房,那高大厚实的墙壁,凝重中又兼具了美观,一看上去就有一种厚重感。

    厂房的大门并不如国内一般,随便安装两扇栅栏门或是大铁门,而是外观极为精美的金属自动伸缩门。纯不锈钢的拉闸门,表面经过了镀铬处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伸缩门后方,花坛上卧着一块长条花岗石,上方用刻印的方式,书写着“第一军分区精密机床厂”几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

    视线越过工厂铭牌,是一个宽敞的水泥空地,空地后方,则是一栋十层高的大楼。大楼既高且宽,矗立于眼前,犹如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挡住了外人对内部厂区窥视的目光。

    不过仅仅如此,也足够外人惊羡了。

    这样巨大的楼房,别说是在这里,就是在国内,也算得上是高楼大厦,可以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还有什么,比这更人为之神往的呢?

    就在他面前,铺着一张很宽但并不长的红色地毯,正中间设立这一个主席台,这里就是仪式举行,首长讲话的位置。

    而他,就正对着主席台!

    没有让他们等待多久,主持启用仪式的首长们就鱼贯着从工厂办公大楼里走了出来。最前面,穿着一身戎装、腰挎着一把手枪的就是军分区最高首长关飞,今天的他看起来格外高兴,面带着笑容,和一个陌生的老头说说笑笑,时而还挥动一下手臂。

    孔令晨目光紧紧盯着关飞,眼中充满了钦佩。

    这是他的偶像!

    这个人,凭一己之力带领军分区所有人,从一无所有的荒地,披荆斩棘创造出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奇迹,让军分区数万军民能不再饿肚子,更是开创出一条具有无限未来的光明大道。

    军分区所有人都感激他,崇拜他,有人甚至提议制作他的像章佩戴在胸口,只是这个提议很快被关飞本人所制止。

    孔令晨在技校努力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更是看到了许多常人在光鲜外表下,更加真实的关飞。他是一个很和气的人,尽管是军分区最高首长,可面对向他请教的学员从不摆架子,总是很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从理论,到每一个具体的技术动作要领、操作诀窍,他全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比国内请来的那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但理论知识欠缺的老师傅,讲解得更加详细,脉络清晰,让人一听就恍然大悟。

    而他也经常在精工车间内,默默地一个人操作着机床,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

    关飞并没有到处宣扬自己有多能干、多为军分区着想、多辛苦,就是默默地埋头认真工作。孔令晨不止一次,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看到他一个人静悄悄地锁上车间大门,悄然离去。

    能成为他手下一兵,在他的带领下,为了军分区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他深深为之自豪!

    主席台上军分区所有主要干部都已就位,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喜悦的笑容。

    这是军分区从无到有,建设完成的第一批企业。

    他们高兴,不只是高兴于这两个工厂的建成,可以投入使用,而更多的是关飞为大家所画出的宏伟蓝图,在全体指战员、群众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成为了现实!

    孙耀华表情最为激动,一向情绪奔放的他,此刻竟然双眼有些湿润。他一直努力克制着,两只手死死紧握在一起,非常用力,非常用力,让自己不要哭出来。

    张盛国脸上沉稳如一,可沉稳的外表下,同样是好像要破胸而出的巨大喜悦。

    关飞制定建设规划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有着深深的怀疑,可是出于对关飞的信任,他们选择了无怨无悔地支持。眼看着军分区在他们的辛勤工作下,一步步走到今天,这种自己双手创造幸福的成就感,让他感觉整个人就像喝醉了酒一样,熏熏然而沉醉其中。

    军分区能有今天,来之不易,最大的功臣是谁,每一个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答案。

    当关飞邀请何涛上前致辞的时候,他谦虚的拒绝了,坚决地把关飞推到了话筒前。

    而主席台上、下面两百名技校学员、两千名新招普工方阵、一万四千名学员方阵,响起的如同海浪一般热烈的掌声,都证明大家对他首先致辞发言,那无声地支持与认同。

    这,是他该得的荣誉!

    关飞没有再推辞,他站在台上,望着下方数以万计激动的目光,心中也有着无数的话,想要说。他感到自己喉头有些哽咽,努力调整了一会儿情绪,才开口,说出了第一句话:“今天,是一个幸福的日子,因为,我们靠自己的双手,让图画变成了现实!”

    噢!

    这像是一个信号,巨大的欢呼声猛然响起,每一个人,无分技校学员、还是仍在学习初中课程的学员,乃至是新招收的普工,都在纵声欢呼。

    这中间,那五百名从国内招收的普工,还没有亲自建设的参与感,但其他人,哪怕是那些一直在学校学习的人,都用亲历的方式,目睹了军分区是如何筚路蓝缕,走到今天的。

    他们之前都是知青,当初上山下乡就是怀着创造美好的明天这个理想,义无反顾离开城市,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

    多年苦难,让他们精神疲惫,但此刻,他们再次重温了旧日理想复燃的激情。

    方阵中,不少感情丰富的女知青们,留下了说不清是喜悦还是怎么样的泪水。

    在泪水流过之后,她们的心灵将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澈。

    这是与旧日理想告别,重新树立新理想的一个契机,在这一刻,他们不但在见证历史,也正在参与历史!

    关飞在台上,略带激动地说着,他的发言并不怎么精彩,可每一句话,都会引来全场无数的欢呼。那些仍在学校学习的知青们,也通过这两个工厂的顺利竣工,看到了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每一个人都在为关飞、为军分区,更为自己而欢呼。

    曾经说过无数遍,但直到此刻,他们才真正找到了那种感觉,那就是——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随着关飞与何涛一起,用剪刀将红绸彩带剪断,花朵落在托盘之际,欢呼声达到了最。人们用尽全身力气,不停地喊着、笑着、哭着,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厂房门口,关飞托起一块特制的铜砖,郑重地将它塞进了正面门柱上,那特意留出来的空缺。

    在那铜砖对外部分,铭刻着此时此刻的时间: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

    无数人再也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热泪纵横。

    (呃,一直在思考如何加快节奏,但暂时还没找到机会,反而弄得自己思维混乱起来了,悲哀啊。今天这一章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又删又写,弄得有些心力疲惫,来不及写第二章了,抱歉了)

第六十九章何涛的日记() 
何涛坐到桌前,扭亮了身旁的台灯,从随身的皮包内取出一个黑皮本子,翻开到新的一页。又从兜里掏出钢笔,取下笔帽,略一沉吟,提笔书写起来。

    “1977年8月24日,晴

    在精密机床厂、精密设备厂启用仪式之后,我和范工、赵教授留了下来,没有马上离开。

    关飞从国内定制的大批零部件,已经得到他本人亲口承认,就是用于组装元器件生产线所用,计有……”何涛写到这里,从贴身兜里取出一个小本子,翻开来,照着上面临时记录的内容抄写道,“计有电阻生产线六条,分别是用于高功率设备的普通碳膜电阻、可微调的超高频有机实芯电阻器、多圈高阻的无机实芯电阻器,以及高精密的化学沉积膜电阻器、用于函数控制的高压玻璃釉膜电阻器、特殊用途的线绕电阻生产线……”

    何涛对这些名词一概不懂,都是从赵教授那里打听来的,但他仍然非常认真地全部记录下来,一一抄录在自己的日记中。

    元器件生产线自然不可能只有电阻这一种,还包括了电容器、电位器、电感器、半导体分离元器件、发光二极管等一系列电子元器件,每一大类下面,又有少则几种,多则十几种的细类。

    据关飞自己说,他下一步建造的是由一个总厂、多个小厂组成的大型元器件生产集团,专门负责为其他机电企业提供合格的电子元器件,以满足需要。这就难怪他会向国内定制如此大批量的零部件。

    何涛对这方面了解实在有限,抄写完毕,又对照了一番,确认没有错,然后才收起随身记事本,继续书写日记。

    “这一次关飞没有再提供完整的生产线图纸,国内拿到的只有部分外围零件工艺图。对于用于消除工件内部应力的亚振动仪成品,他提供了几台样品,但也只提及足量供应成品,而没提及技术转让。

    好在他也没有禁止我们在旁观摩,所以赵教授、范工提议在此多停留一段时间,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技术及实际工作性能。

    这次正式启用的两栋厂房,在实地观察中,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技术方面的内容我不太懂,但从最直接的观感来说,那就是非常的大:厂房高,且大,为了建造大跨度厂房,关飞花大代价从国内订购了大跨度钢梁,以支撑厂房屋顶。

    还有一个印象是极为现代化。

    厂房内使用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据范工说,这样的高质量厂房,对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很大帮助。其现代化程度,几可比得上欧美尖端企业。

    对此,我是不懂的。

    但我能看到,厂房内部环境极为整洁,地面很平整,还涂有淡黄色调——范工说这是用环氧树脂制造的自流平地面,能保证地面的绝对平整,从而满足那些高精度机床设备的测量需要。同时,这种地面扬尘少、防静电,是非常高级的地面,在国外也只有那些高端电子企业、精密制造企业会这样做。

    好吧,连地面都采用的是高级货!

    只能说关飞实在是太有钱,也太舍得花钱了,国内是肯定舍不得花如此大代价,来修一个地板。

    我注意到厂房采用的是全封闭设计,找不到自然阳光入户的窗子。在厂房外,还有一个环形走廊,将厂房紧紧包围,工人要在环形走廊内更换厂房内工作服后,才能进入。这个据说也有讲究,是为了尽量避免外来污染,也可以有效减少外来冷热气流、水汽对精密机床的影响。

    我感觉关飞对于细微处的关注,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实在无法想象,一点点冷热变化、空气中夹带的水汽,能对钢铁制造的机床造成多大影响,还要在厂房内配备专门的中央空调、湿气调适机。

    而且由于厂房密闭,上方配备了太多照明设备。

    如果将所有照明设备全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