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一日一夜飞奔一百八十里,他一晚上就跑了这么远,传出去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现代传奇!
不过虽然体力消耗巨大,在生物副脑的控制下,进入到深层睡眠状态,他只睡了五个小时就完全恢复过来了。
这其实睡得够久了。
正常来说,他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这次一直睡了五个小时,已经打破了他的最长睡眠时间。
醒来以后,他利用携带的短波收音机,收听着军分区的电台。
军分区穿插切断滚弄至兴威公路以后,作战意图已经彻底暴露,所以电台也就开始公开宣布了这次战役的情况。昨天击落两架敌机、上下午多次打退敌军进攻的消息,都在电台中公开播报出来,以鼓舞军分区士气,增强干部战士群众的信心。
根据他走之前的吩咐,电台也刻意实时播放了今天的战况,以帮助他了解局势变化。
果根之敌中了埋伏,被冯爱国漂亮地打了个歼灭战,损失三百余人后退却了;孟古的八十八师攻势更猛,可惜寸步难进;龙康首次遭到敌人进攻,但是雷声大雨点小,稍微遇挫就后退。
而1600高地,也是牢牢掌握在军分区手中,敌人百般尝试,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加强了空袭力度。今天光上午,出动的飞机就达到了十几个架次,轮番轰炸。这样密集的空袭,光靠四座双联装高射机枪当然不可能防得滴水不漏,虽然也击落了一架敌机、击伤两架,但也多次被对方迫近投弹,给西山脚前沿阵地造成较大破坏。
俞柏海遵照他的指示,没有在山脚跟敌人硬抗,收回了驻守山脚的一个连,放敌人进了山。
不过对方还没来得及高兴,便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立不足脚,又退了出去,双方看来是要拼毅力、耐力和弹药数量,都摆出一副要打持久战的架势。
呵呵,持久战么?
关飞哂然一笑。
你们还是不要妄想了,等今天晚上,我就来给你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你们已经打痛快了吧,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我们挥起铁拳向你们劈头盖脸砸过来了!
希望你们能撑得住!
第200章 不眠之夜()
五轴自动加工中心里,刀具完成了最后一丝切削作业,在控制部件的操纵下缓缓回收,归位。
邹永东打开密闭的强化玻璃罩,取出加工完成的小型发动机气缸。
在身边的手推车上,放着五个一模一样的气缸。经过三道工序处理完毕的气缸表面光洁铮亮,手摸上去几乎感觉不到刀具留下的纹路,比许多还要经过打磨的工件还要圆润。
“这是今天的第十一个吧,这些我就先推去做珩磨处理。待会儿你做好了先放到一旁,我再来收!”脚步声响,一名关飞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来到近前,正好看到他取下加工完毕的发动机气缸,立即欣喜地说了一声,就准备推着小车离开。
“好!”
邹永东还是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只管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嗯了一声,就继续抱起一块金属毛坯,准备加工下一个气缸。
“对了,前线正在打仗,司令让我们多准备一些,能做多少做多少。所以这几天你就辛苦一点,争取能做十五个!”那名技术人员正要走,忽然停下来,回头对他认真道。
“知道了!”邹永东点点头,表示自己收到。
他不只是打算做完十五个气缸就收工。既然司令都让他们多多储备,那么就尽可能多做一点吧。他算了一下,到晚上十二点以前,他还能再做七八个。反正大量的活都是机床自己在运作,一点也不累,干脆就一直干下去吧。
电台里这两天一直在播报前线胜利的消息,说明大家都很努力,那么在他这里,就更不能掉链子!
他飞快地将毛坯件安装到位,仔仔细细测量了位置,然后关上防爆门,按动启动按钮,开始加工。
……
那名技术人员推着手推车来到车间右上角的珩磨车间。
说是车间,其实是一台整体密封的珩磨机,内部完全被封死,清洁作业、机件运动全部都是自动化。操作人员只需要将等待珩磨的工件用夹具固定好,通过内部的激光测量、电子测量、光学测量装置实现精确定位,然后输入程序,就可以进行自动珩磨作业。
这段时间所有人都在赶班制作无人机发动机,所有的数据都已录入,不需要经过调整。
技术人员将气缸固定好,按动按钮,底座自动收回,防尘玻璃罩也自动关闭。
这个时代的激光测量装置、光学装置、电子测量设备还是太大,如果摆在外面既占地方,也容易被经过的人员、车辆、物体碰歪。所以才会与珩磨机做成一个整体,用外壳封闭起来,这样也可以减少光线、电磁干扰,提高测量精度。
同时还能起到防尘、防湿作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珩磨作业比加工中心的工序要简单得多,也可靠得多,他启动加工开关以后,就将完成珩磨的气缸装上手推车,推着小车出了车间,进入到实验楼右侧的热处理车间。
这里除了传统的热处理炉,还有关飞带领大家自制的高频炉、中频炉、盐浴氮碳齐渗炉、气体氮碳硼共渗炉等多种热处理设备。
热处理是利用高温分子运动,改变金属部件内部金相结构,使之内部应力趋于一致,或是让特定位置结合更紧密,以提升某一特性的处理。
在现代热处理中,又深入开发了在热升温时,通过撒放碳粉或其他材料、放置于高压含氮处理炉内等方式,为金属添加一定配比的其他元素,以提高金属件的表面强度、耐磨、耐冲击力等特性。
他们加工的这批发动机本身就是二战时期的星形活塞结构,强度要求并不太高。并且加工的金属锭是军分区自行冶炼的特种合金,比国外现行采用的航空发动机材料都还要好,完全用不着做太复杂的热处理强化。
所以技术人员只是将气缸送到了高频高压渗氮渗碳炉,与对方交接完毕就回去做自己的事了。
热处理车间这段时间对大批同型号气缸做过上百次热处理了,明白这批气缸该如何处理。他们将高频炉打开,将气缸按要求摆放在耐高温陶瓷底盘上,然后就关上了炉门,按下启动开关。
关飞自己的实验室,最大的特色就是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凡是他觉得某个流程可以采用自动化作业的,都被他加以改造。故而实验室内的研究员、技术工人即便不是最出色,也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稳定地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序。
高频炉内气体抽完真空后开始注入氮气,直到炉内气压提升至十兆帕方才停止。
随后高频单元开始工作,对工件所处的陶瓷盘进行电磁共振,十几秒钟工件表面温度就提升至了千度以上。在炉内十兆帕的巨大压力下,氮气开始缓慢渗透入工件表面,同时炉内开始洒落碳粉,部分碳粉附着于工件表面,在高温高压下与工件表面金属融合,形成薄薄的一层高碳外壳,刚度变得更高。
在整个自动作业中,高频炉内置的气体探测计、红外线探测仪等测量设备也在随时监控着内部变化,将相关数据传回到处理器。处理器将这些数据与要求的温度、气压、碳粉量进行对比,极其细微地控制着电磁单元、释放碳粉的速度,使渗氮、渗碳保持在允许的误差之内。
高频炉只能对工件进行表面热处理,并无法深入到内部,所以结束得很快,半个小时后便完成了渗氮渗碳作业,开始缓慢降温降压。
这批气缸的各项物理指标已经很好了,并不需要太高的热处理加工。
完成热处理的气缸、连同一起送来进行热处理的活塞、套筒等工件,被送到装配车间进行装配。
在这里,摆放着各个工序送来加工完成的轴承、连杆、齿轮、凹凸齿等数量众多的零部件,每一个都闪闪发亮,宛如艺术品一般。
十几名技术人员忙得头也不抬,清点了热处理车间送来的零部件数量、品种,在交接清单上勾画出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就立即将这批零部件送了过去。其他人迅速围上来,将之与其他零部件一起,组装起来。
在一侧的手推车上,摆放着已经组装完毕、并经过检测合格的袖珍型活塞发动机,足足有二十几台。
这边正在接收热处理后的零部件,总装车间就来人了,他们雷厉风行地跟组装小组完成交接,便推着组装完成的发动机快步送去进行总装。
总装车间内围着的人其实比发动机装配组的人还少些,只有不到十人。
但是这十个人,却包含了飞机模型、发动机、电气控制、导航等多个小组,他们围在装配台周围,有序地上前,各自完成自己装配部分的工作。
但是与无人侦察机的装配不同,这次装配的********没有安装摄影机、照相机等侦查设备。每次其他小组都完成装配,便会用电瓶小车牵引着无人机拖出车间,送到一个深五米的水泥坑内。
随后才有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一个长五十公分、宽三十公分、高十五公分的钢盒,轻手轻脚地放入机体内部空间,用螺丝钉固定。然后用一跟插线排,一头连接在控制面板上,另一头则插入钢盒侧面的插座。
在他插入控制排线的时候,所有其他人都躲到了水泥大坑外面,似乎下面藏着的是一头噬人猛兽。
那名安装钢盒的工作人员,也是非常小心,每一个动作都放到最缓、最轻柔,生怕一个误操作,就将钢盒引爆。
没错,这个钢盒中,满满地装的全都是高爆药,并且夹层内还嵌置了数以千计的钢珠。
他们试验过,这个钢盒爆炸的冲击波可以覆盖上百米,而夹层内的钢珠,甚至可以飞到一公里外还能击穿一颗直径十公分的树干!
这家伙要是不慎引爆,他根本连个全尸都留不下来,怎么能不如临大敌!
虽然只是将钢盒置入机腹、固定、插入点火排线这么简单的工作,可是他每一次动作都柔缓无比,简直比对自己的媳妇儿还要温柔。完成整个安装工作以后,他已是浑身大汗,再三确认钢盒稳稳地固定住了,不会出现晃动、脱落之后,才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将机腹盖板合上,上好螺丝。
等他从下面出来,其他人才进入到坑内,用电瓶车将无人机牵引上来,几名技术人员跑前跑后,把前方挡路的石子清除掉。生怕因为颠簸,使得这个可怕的家伙意外爆炸。
尽管大家都知道它很可靠,多次试验都证明里面的装药非常稳定,如果不是通过电引爆,就算是抡起榔头砸也砸不爆。电路也同样可靠,迄今为止还未出现过一次误动作。
然而,可是,大家还是怕呀!
这东西的威力太大了,就算心里知道没问题,可是一想到爆炸后形成的十米来宽、两米来深的大坑,大家就对它敬而远之。再说,即便不在它爆炸范围之内,大家也不想被上千颗钢珠打得千疮百孔,变成一堆烂肉。
牵引车用比步行还慢的速度,将无人机牵引到一个水泥广场。
在这里,赫然已经停放了五十余架同样的无人机,为了怕它们会爆炸,还围着它们修了四面厚两米、高十二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以为保护。保护墙上只开了一道十米宽的门,门是由一米来厚的钢板制成,下方装了滚轮以左右滑开,可是如果不用电动机驱动,光靠人力根本推不动这重达十余吨的钢门。
……
天色渐渐变得昏黄,眼看天就要黑了。
军分区总部内空空荡荡的,主力部队随同关飞跳到了外线作战,留守的三个营也分别前往龙康、康卡、果根设防,整个营区只有一个警卫连。
宽阔的训练场上没有了往日人喊马嘶的热闹场景,各连各营的三层营房楼上窗户紧闭。
营区照明灯开始一盏接一盏亮起来,驻守总部的警卫二连荷枪实弹,跑步进入训练场。在各级班排长命令下,战士们迅速以宽阔的营区主干道为中心,向两侧分散开来,退到了两百米外,拉起一道警戒线,不准任何人靠近。
今天,将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对于敌人和军分区而言,都是如此……
第201章 请查收包裹()
两辆吉普车驶入军分区总部,在笔直的主干道上停了下来。
车门打开,张盛国和孙耀华表情严肃地从同一辆车上下来,后面一脸车上下来的是他们的秘书和警卫员。
两人早已约好,同车而来。
虽然是同车而行,可他们一路上都无心说话,想着远在两百公里外的关飞,想着根据地的未来,两人都心事重重,沉默不语。
今天这个如此重要的日子,他们无法稳坐在办公室内等待消息,还是习惯于亲临现场。即便是没什么可以做的,可是也要亲眼看到,才能放心。
“那么,这里就拜托你了!”张盛国表情格外的凝重,对孙耀华嘱托道。
“你觉得会成功么?”平常总是嬉笑怒骂的孙耀华,今天表情也是格外严肃,在张盛国即将转身上车前,问了一句。
张盛国脚步停了一下,背对着他轻声道:“我相信他!”
随即,他打开车门,进了吉普车。
车子再次发动,平稳地驶出营区,在营区后面的小山前停了下来。张盛国与警卫员、司机、秘书一同下车,顺着山路爬上山顶,在可以俯瞰到营区的位置停了下来,举起望远镜,默默地看着一架又一架无人机从关飞实验楼内,被牵引车拉出来,两架一排,整整齐齐地停放在主干道上,等待起飞。
无人机有多危险他们都很清楚,再怎么强调安全,根据制度,民政首长和军事首长也不能同时处在这种危险之下。世界上充满了各种意外,要是无人机突然爆炸,军分区将同时失去军民两位首长,指挥体系顷刻间就会陷于瘫痪。
按说张盛国今天不该来的,可是不来他又不放心。
作为妥协,他就留在相对较安全,却又能看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