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如何逃离破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如何逃离破船-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之亦然。

    王子腾不是没想过找宁王;他一直以来德支持对象想法子;可宁王真的如贾琰所说,不过成为了另一个齐王。看似礼贤下士、温文尔雅,实际上离开了定城侯府什么都做不成。别说王子腾这个样子;他们已经要把他踢下船;看韩王就知道,宗室都放弃宁王了。

    皇帝既已登基,上皇犹在,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折腾了这么些年,他们终究是一场空,皇位更迭到底按照上皇本人的意愿进行。认命吧,这大概是一般人的心态纵然王子腾觉得自己才高八斗,又匡扶社稷的能力,那也要看主公是不是那块料。

    显然宁王不成,否则王子腾此刻不会和林海相对而坐,开诚布公。王大学士的意思很简单,至少放过王家,一旦王家倒了,贾家也保不住。两个世袭公府,加上平安州之事,一旦闹开了,那可不是葬送宁荣二府能解决的。

    得有多少人排着队完蛋,而新君真的愿意、也可以承担这么一个后果吗?如果那么多人都要倒霉,他们会不会奋起一搏?纵然新君想要立威,新君也会倾向平稳过渡而非单刀直入,王子腾如此说道,既然如此,不如他们联手将此事悄悄压下去。

    他能逃出一劫,荣府也能逃出一劫

    林海笑笑:那将黑锅都交给宁府背,对吧?

    “有何不可?”王子腾反问:“宁荣二府既已分宗,如海兄难道还以为他们有什么亲戚情分?大家都是朝中打滚多年了,我坦诚相对,如海兄还坦率些罢。”

    王子腾比林海年长,如今叫他如海兄,林海听着着实有些古怪,他忍笑又问:“若是宁府不肯担下全部责任呢?”

    “那就请他们畏罪自杀好了,”王子腾毫不在意:“死无对证,谁还能替他们说话不成?”

    真是干脆利落,王子腾目光灼灼期盼一个答案,而林海担心事情有变。他笑道:“这件事当然是好商量的,王兄毕竟是两朝老臣,万事好说,陛下甫登基不会逼迫老臣过甚的。”林海嘴上将此事应付过去,也的确答应会将此事与天子近臣—他女婿,沟通一下,替他想想办法。

    然而不止贾琰,今日正赶上石光珠陪探春来家中做客,而郭昂也带着媳妇迎春和儿子郭阳探望婶婶,顺便想请老人家去自己家住。然后大家都知道了,贾琰捂着脸,先开口道:“都是通政司做的不好,以至于居然还是您老先知道。”

    这事不能怪贾琰,不过林海还是略提点他几句:“这些人想要藏什么,通政司也未必找得到,若是我所猜不错,平安州你们找出的这些东西其实不足以彻底钉死王子腾,是也不是?”

    贾琰还没说话,郭昂吃惊道:“林叔父居然知道了吗?的确如此,只是诈一下,不过看王大人的样子,恐怕确有其事。”

    “确有其事是真的,”林海摇头:“你们没明白我的意思。如果没有铁证,难堵悠悠众口,到时候不管是你们还是陛下,都会面临很大的问题。王子腾虽然是自救,可他有句话说的对,难道陛下一登基就要承担逼死老臣的名声吗?哪怕陛下不在乎,你们呢?”

    古来做酷吏的,基本没有好下场,这话倒是说到了三个人心里。这三个人都不算能做的了酷吏的刻薄人,石光珠小心问道:“那,世伯,答应王大人?”

    “我什么时候说答应王子腾了?”林海佯装不解:“要不要答应是你们的事情,王子腾如今做事多、休息少,就是为了剖白自己表忠心想和那帮人划清界限,可惜晚了。要如何处置,你们自己去决定,去沟通,陛下不是说了要查吗?那就还有时间,急什么。”

    他说的可真有道理,年轻人面面相觑,而林大学时铁了心不给他们任何提示。孩子都要经过许多事情才能长大,更何况,像贾琰这样的孩子,他只是惯性的问问长辈的看法,实际上他自己已经有看法了。石光珠同郭昂继续留在家中奉承长辈们,而贾琰和黛玉打过招呼之后,顺利开溜。

    司徒阔在御书房见到了贾伯衡,皇帝皱眉道:“今天早上我不是刚刚看到你吗?你怎么又跑来了你知道”

    “陛下,臣来是为了王子腾的事情,”可是贾琰已经听到了,他转而问道:“陛下想说什么?”

    “呃,没什么,”看着贾琰迷惑的眼神,司徒阔犹豫一下还是说道:“你儿子和人打架了,事情一路闹到朕的跟前。诶诶,”他看贾琰几乎要飞出去,赶紧将人拦住:“不要紧的,他们已经回去读书了,男孩子们凑在一起,哪有不打架的。”

    贾琰一副受到伤害的表情,死气沉沉的给皇帝讲述王大人约林大人都说了些什么,然后君臣商议了一下派谁去平安州。贾伯衡“我不去”三个字已经到了嘴边,结果司徒阔比他快了一步。

    “伯衡,这事别人去朕不放心,还是得你去啊。”

    这倒也是实话,贾琰倒也不是怕什么,怕事就不要做官,再说他以朝廷钦差的身份过去。除非段隆真的能说动平安州士卒跟他造反,否则半点危险都没有。贾琰沉默一会,司徒阔盯着他,好像担心他不答应,这位皇帝忙道:“我也知道这两年让你东奔西跑,但是能文能武非伯衡你莫属,你就答应了吧。”

    说实话,贾琰的虚荣心倒是很满足,皇帝和他这么说话。可是他的理智告诉自己,就因为他是皇帝,你也见好就收。贾琰收拾心情,一脸为难道:“臣勉力为之就是了。”司徒阔松了一口气,然后听贾琰道:“不过,因为去年是国母丧期,今年陛下也可以开恩科了,多多的招揽一些属于您的人才。”

    听听,这是多么的高风亮节、多么的为君分忧,司徒阔叹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可纵然新进士入了官场,还得学习磨练,究竟有几个能用的、能大用的也不好讲。对了,一会就是崇文馆散学的时辰,你不妨去瞧瞧小非。”

    小非?贾琰奇怪的看了司徒阔一眼,干嘛叫他儿子叫的这么亲近。相交多年,他想什么皇帝也知道,司徒阔无奈道:“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你这个儿子啊,你还怕他受欺负?”皇帝摇头叹气,把贾琰轰走让他去崇文馆。

    抵达现场,又抓着孙钊问了一遍的贾琰这才知道,为什么皇帝居然带着点欣赏因为十几个孩子里,只有两个没挂彩:一个是梁王司徒循、一个就是他儿子贾非。司徒循是没人敢揍他,贾非是事发的时候迅速开哭然后藏好,冲锋陷阵的活都是石磊和孙规干的。

    万万没想到,咸阳郡主和孙钟居然养出一个那么暴力的儿子,孙规出手稳准狠,打的另外一伙孩子哭天喊地。而石磊抡起椅子,吓得对方屁滚尿流,反正就贾非美滋滋的躲起来,后来又被司徒循带着去洗脸。人家梁王压根没管这种毛孩子打架。

    至于为什么打起来,孙钊也不清楚,问了这些小公子们也是各有各的说法,最后只好认定小孩子胡闹。

    “你是和我说呢,还是要和你娘说?”贾琰似笑非笑的盯着儿子,让他们家这只小老虎认清形势,坦白从宽。在“对微笑的父亲老实”还是“被送到母亲那里”,贾非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贾琰听完之后只有一个心得:教这帮孩子读书也是为难孙钊这帮年轻翰林了。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皇次子没答上来的问题被皇三子答上来了,两兄弟怄气。言谈中捎带上了司徒循,司徒循懒得和他们计较,可是贾非瞧他们不顺眼,就提起另外的同学写字难看。

    说来说去变成了大乱斗,于是书房里就打了起来,也就司徒循躲得远,后来又带着贾非洗脸去了。皇次子和皇三子兄弟俩动手,双方都挨了几下,贾非提到这个还挺高兴的。

    而贾琰就是一边欣慰、一边疑惑,这么干净利落,找当事人都找不到的鬼点子,这小子和谁学的?这还是他家傻儿子吗?

第 102 章() 
看看贾非挂着纯良笑容的脸;简直让人不敢置信这孩子刚刚坑了一屋子皇子和公子们;贾琰轻叹:莫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可也得担心“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事他还是和黛玉说了;小贾少爷的丰功伟业在他不知情的时候被母亲了解的一干二净。谁让他有个万事喜欢和老婆商量的爹呢。

    黛玉头一次露出了担忧的神情;虽然她和贾琰都算是有颗七窍心;可他们少年的时候可都是乖孩子。怎么儿子就这样的最让人不可思议;她担心的是孩子将来走歪路,变成一个什么都敢做,万一来个祸国殃民可怎么办?

    父母就是操心;或者说母亲要更操心,因为贾琰又要离家了。郭昂和他一起走,石光珠这个禁军副统领走不开;干脆叫同样是楚王府出来的另一位将军随行。说来也是熟人;只是多年未见过,就是当年替司徒阔送白玉杯给贾琰的那个人—如今年过而立的他;已经是从三品安远将军了。

    此人名叫程旷;贾琰对他一直是只闻其名、未见其面;因为当年他扈从司徒阔返京就自请去边关了。多年来积功到了从三品;如今新君继位;这才从边关回来。司徒阔有意让他主管金吾卫。日后若是有战事;也可以让石光珠他们出去历练一下。

    朝廷文事需要储才,武备一样需要储才,这也是贾琰一直以来给司徒阔的建议。

    这次程旷被皇帝召见;核心只有一句话:带人扈从贾琰贾参政;一定要将人平安带回来。司徒阔以一贯的风格简略说明了一下平安州的问题,然后告诉程旷,因为的确存在危险,所以才找了你这位沙场战将。程旷领命,同时也感慨一下人与人的缘分,当年的半大孩子们如今都为人父了。

    京中一片岁月静好的时候,贾琰同程旷带着兵士在深夜低调离京,神不知鬼不觉的朝着平安州而去。而在他们离开数天之后,朝廷才发下明诏,皇帝已经派人前往平安州进行调查。下朝的时候楚大学士一边咳嗽一边看宁王几度变换的脸色,示意林海和孙高,都要小心。

    他们已经是皇帝和上皇的忠臣,就必须将宁王严防死守,不能让他有半点越轨举动。两个内阁大学士和一部尚书,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防范亲王还是能做到的。毕竟皇帝本人也在防着宁王,朝臣们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事实证明他们放心的太早了。

    大吴皇室因为皇宫位置的关系,每年皇帝会在夏季带着皇室子弟和近枝宗室,包括在京重臣一起前往京郊山上避暑。当然也不只是全然避暑,皇帝还要带着子侄们一起观看禁卫军操练、检阅和游猎。借此培养他们的尚武精神,而司徒阔自然也按照传统,带着几个儿子,和朝中重臣的子弟一同前往校场。

    贾非和孙规、石磊、梁照都在队伍中,还有一个被梁宥带来的外甥—许直和梁宁的儿子许祈,和跟着石磊一道的郭阳。贾非是司徒循亲自去黛玉那里带走的。小少年很有礼貌:“林先生,让非哥儿跟着我去吧,我一定会照看好他。”无视了贾非在一旁“我不是小孩子了”的抗议。

    “那就都托付给梁王了,”黛玉看着司徒循有点遗憾的表情,笑道:“多谢木哥儿,小非到处跑,还要劳你看好他。”

    司徒循一揖,此刻才笑的更开心道:“林先生请放心罢!”

    他拉着贾非的手,身边跟着另外几个孩子,一起走了。因为来避暑,而林海作为大学士留京处理日常朝政事务,贾敏懒得折腾也就一并留在京中。只有黛玉带着林是和咸阳郡主、梁宥,还有迎春一道来了。石光珠和探春夫妻自然也在其列,而且这位石姨夫还要照管几个孩子的安全。

    没过两天,奉皇帝诏令而来的许直也与妻子梁宁过来了,带着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男孩子都去跟着皇帝、皇子围猎,而留在女人们身边的除了奶娃娃,就是两个女孩子:孙钊和梁宥的女儿孙笕、许直和梁宁的女儿许视。

    许视已经九岁了,按照此时的看法,也是半大不小的年纪。她安静的站在母亲身边,给各位婶婶、姨母见礼,然后就被打发带着孙笕和林是一道玩去了。探春看着三个孩子的背影,笑道:“此刻就能看出来,还是养个女儿更贴心,儿子还不是看见好玩的一溜烟跑出去,再不会这么有耐心带着孩子玩。”

    梁宁客套谦逊几句,黛玉道:“阿宁姐姐何必替孩子谦虚呢,这都是实话,大姐儿的确十分的懂事可爱。既懂事又活泼,看着康健多了,果然小孩子长大些就会健康起来。”当年许直写信过来说险些难产的事,黛玉和贾琰都还记得,往日里他们外任,黛玉筹备礼物的时候,也会格外注意送些药材滋补之物。

    “是啊,当初我和正行都担心这孩子会不会难养一转眼也平安长得这么大了。”梁宁提起这个也很感慨:“做父母啊,孩子小的时候担心身子不健壮、担心养不活,等孩子长得半大不大的时候,又开始操心日后。”

    “怪道人都说,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迎春听着儿女经,也参与进来:“父母操心孩子,真是要担心一辈子的。”

    咸阳郡主和梁宥都是心有戚戚,养孩子真是最操心的事情,小时候担心能不能长大,长大了操心前程。像梁宁、梁宥还好,她们的孩子是梁家外孙,比如梁实和陆微还得操心孩子将来不能出仕,但是怎么活动一个勋位。

    各有各的烦恼,一时间外面三个孩子玩的很开心,母亲们凑在一起讲起了儿女经也是热火朝天。而最热闹的,还是猎场上的那些孩子们,因为年纪都不打,司徒阔干脆将他们放在一块,又额外叮嘱:不准打架!

    虽然看上去严肃,对小皇子们约束也蛮严格—皇次子和皇三子在打架事件之后,都被禁足了半个月,但总的来说,皇帝还是个慈父。尤其对于皇长子,司徒阔有意让他和大臣家的孩子们多接触,也没有管他亲自带着贾非过来。

    不过,司徒阔有些不满意,这孩子也需要学学,哪怕装,也得装的兄友弟恭。朝臣们大多只看表象,给他们一个皇室其乐融融的场面,他们就能写出一大篇颂圣之词。因此,司徒阔干脆将二、三、四,三个皇子都交给司徒循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