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个性格古怪的司徒明却试图反抗皇帝,人啊,的确是很难预测的。
“七爷,不知道木哥儿,陛下给木哥儿取名字了吗?”贾琰笑道:“说起来那孩子快要两岁了吧?”
司徒阔闻言笑道:“父皇说他还小,再稍稍长大一些,唉,太看重了,取名字也小心翼翼。不过三个小的已经有名字了。”楚王的另外三个儿子,目前也都立住了,长势良好。只是到底还小,常被司徒阔抱到书房去的还是木哥儿,贾琰也常见,目前看来是个活泼机灵的孩子。
不过还是没有我家儿子可爱,贾琰回到家中逗着自己的儿子,如此想到。他之前想要做严父的愿望已经随风而逝了,黛玉无奈的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自家家里怕是要慈父严母了。问题在于,从来没有感受到“严厉”的自己,能做一个严母吗?
生孩子不容易,养孩子更是艰难,难怪人家都说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比如孙家,孙钊殿试考中了二甲十三名,又入选庶吉士。可这样孙高夫妇也不能放心,因为他们女婿楚恪考中了二甲第六,可是庶吉士落选,要外放出京。
这样他与孙妘的婚事就提前了,就在决定外放之后,楚恪同孙妘成婚,然后小夫妻就前往江南任职。而这一年的中秋,贾琰和黛玉陪着林海、贾敏夫妻又参与了一场婚礼。
贾宝玉终于成婚了,对象还是他的薛家表姐,考虑到他只比贾琰小两岁,而宝钗比贾琰小一岁,这个年纪真的不能说小。无论如何吧,他成婚了,贾政和老太太还是高兴于宝玉成婚的。可过去一力支持这桩婚事的二太太看上去并没有很高兴,这是黛玉的观察。
对此只是微微叹气的贾敏告诉女儿女婿,因为这桩婚事是王子腾一力促成,甚至拉上了林海做证。“王子腾一定要拉上老爷,说是姻亲,要请他做个证。然后薛家才和荣府订婚了,王子腾说薛家二房一儿一女还没成婚,宝钗这个长姐不能拖下去了。”
黛玉微微蹙眉:“王子腾回京养病,他会因为薛家二房而支持这桩婚事?”那种老油条会单纯的关心外甥和外甥女?
“当然不会,”坐在旁边喝茶的林海叹道:“你们不知道,薛家太太这场婚礼之后,就要去薛蟠的流放地了。听说他病的很重,他又没有赦免,王子腾是怕他死了,耽误了薛家姑娘的婚事。更要紧的,自然是”他看着两个年轻人,示意他们猜猜看。
贾琰同黛玉对视一眼,王子腾回京之后,皇帝一直让他养病,反正就是养病,目前王大人算是无官一身轻。可,王子腾不会甘心的,“他想要和老勋贵/荣府走得更近?”两个人异口同声。贾琰奇怪的看向黛玉:怎么是和老勋贵走得近?
“我听说,王大人的孙女已经和东平郡王穆逊的长子订婚了,”黛玉回望贾琰:“咸阳姐姐说的。”
贾琰皱眉,楚王即将入主东宫,怎么王子腾还做出这种事情他并不像不知进退的人。林海端着茶杯笑看贾琰眉头紧皱,他笑道:“也都累了一天,都回去休息吧,今天还带着非哥儿去荣府,孩子也喜欢热闹,如今怕是睡熟了,就让他留在这边,不要动了。”
七月的时候,兵部老尚书致休回乡,他的宅子被贾琰卖了下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整修,如今贾琰已经与黛玉,当然还有他们儿子一起搬到了这里。如今从贾府到林府、又从林府到贾府,不过是多走一段路。是以,将儿子留在岳父岳母身边,正好贾琰可以同黛玉慢悠悠的从林府正房散步,走槅门、过园子,最后穿过花园的侧门而归家。
“家里那边的宅子如今也有人来问,价钱合适就卖出去了。”黛玉在月光下悠然道:“铺子上不错,庄子上今年收成也好。伯衡,你看那边。”月光照在花丛和池塘上,这让黛玉想起一首词“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她念了出来,贾琰却没有回应,她停下脚步看着贾琰。注意到妻子停下的贾伯衡这才反应过来,啊,的确,他笑道:“是很美。稼轩先生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我格外喜欢,‘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你在想王子腾?”黛玉挥手让跟着的人都退远些,“还没想通他为什么要再次与四王八公联姻?”
贾琰摇头:“不,我知道为什么陛下对楚王的安排,除了皇后、公主,岳父等至亲爱臣之外,最多加上楚王本人和我,他不知道。因为信息不充分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不奇怪,我好奇,或者说想不通的是,王子腾不知道自己信息不充分吗?”
“纵然是朝中老臣,也是凭借着所得资料反馈来做决定的。”黛玉道:“咱们还年轻,可是就如同之前那伙人贪墨铺子上的财务,如果不是咱们对市面上的情况有所了解,那自然就听他们摆布。不知道其他情况,也就是无所谓真假,王子腾只是根据他能获得的情报做出判断。”
贾琰慢道:“也就是说,在离开京城数年之后,王子腾的判断是,纵然皇帝令楚王入主东宫,也不会逊位。那么与四王联姻起码保险,而且可以图后手,东平郡王穆家,虽然有人跟着齐王,但是东平郡王本人一直是跟着皇帝的。”
小小私心无所谓,大体上跟着皇帝走,就算是忠臣了。王子腾这样也算进可攻,退可守,可惜,皇帝不止要立储,还要提前禅位而楚王,贾琰想到,司徒阔是最讨厌的墙头草的。少年时期对他的影响很大,对于王子腾这种人,他会用,却一定不会看重。
王大人的算盘打得不错,可惜,真正的主角不会配合。不过看他一个,就能看出,朝廷上还是有人觉得在皇帝一天没宣布谁是太子,他们还有翻盘的机会。皇帝留出几年的缓冲时间,也是让楚王绽放光彩,让朝臣们熟悉未来的天子。
这样要比贸然令楚王入住东宫好多了。贾琰对黛玉道,他需要琢磨的还有许多,难怪人说在朝廷上,运气也很重要。王子腾不是不能干,可是运气不好,碰上了司徒阔这样的人,注定了他只能在他自己这一代显露才华,王家注定后继无人。
逝者如斯夫,有了孩子之后,更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到了三年后的蛇年六月,林府又一次热闹非常。这一日,是林家嗣孙林是抓周的日子,或者他的哥哥贾非的出生打开了某个开关,林是出生在龙年。
和丈夫孙钊一起道贺的梁宥正搂着贾非,她笑道:“当初非哥儿抓周抓到了小弓箭,不知是哥儿会抓到什么?”
依旧体态窈窕,气质越发疏朗大气的黛玉笑道:“他呀,比他哥哥安静多了,我看会抓书。”
而被梁姨姨搂在怀里的贾非小声道:“娘,弟弟没有比我安静,他会哭哒,我很乖啊!”满座人大笑,贾非有些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笑的,贾敏赶紧将大外孙子搂过来:是了,我们非哥儿就是喜欢活动跑跳,说起乖巧听话,非哥儿最听话了!
外祖母的鼓励给了贾非很大的信心,他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的看着母亲,一脸求表扬。黛玉还没说话,外头丫鬟过来传话:“大爷叫少爷过去!”
黛玉轻轻抚着儿子的发髻,温柔笑道:“乖,快去你爹爹那里吧。”贾非用力点头,团团一揖,跟着丫鬟走了。
第 86 章()
前头;孙钟、梁实他们都带着自己儿子来;因为年纪相仿都留在父亲们身边;正在玩。如今这里的孩子也不算很少;孙钟和咸阳郡主的长子孙规、梁实和陆微的长子梁照;未来还会有郭昂同迎春的长子郭阳、石光珠和探春的长子石磊等等。
贾琰坐在厅中笑着;想着今日被父母带来他家大大小小的孩子;满心都是喜悦。时光荏苒,已经在外做到知府的许直也要携妻带子回京,而外放的楚恪同孙妘也有一女。不过一晃神的功夫;他们都是膝下稚子、高堂鹤发了。
至端平三十六年六月为止,贾琰一直鞍前马后为楚王效力,修书他能做的有限;只好在兵部多下功夫。他这个王府司马兼通政司参议;如今都要再兼个兵部员外郎了。不过功夫都不是白做的,起码这几年;楚王对于兵部把持的足够严实;事情也都做的很漂亮。
比如之前西海沿子出事;楚王第一时间接到奏报;随即入宫与皇帝商量;上个月已经派了极力请战的南安郡王会同京中一票公子哥将军们出战了。贾琰对此不太看好;他就奇怪,南安郡王严略怎么和个过年爆竹似的?
如今四王里,除了他;北静郡王水溶是一贯跟着皇帝走的、西宁郡王金翊成只顾着和王妃养孩子过日子、东平郡王穆逊如今也极力向楚王靠拢。唯有南安郡王;不知道折腾个什么劲儿,说其他,到让贾琰想起另一个人:王子腾。
前年王子腾和林海一道入阁,林海自不必说,天子信臣、今为次辅。可王子腾贾琰心道当时可吓坏了不少人,老王居然又被皇帝从人堆里给捞出来了,大家都以为他早晚致仕呢。贾伯衡又一次喟叹皇帝心海底针,不过这一次他能够猜透了,就是因为看清了王子腾和四王八公,以及某些宗室亲贵们勾勾搭搭,所以皇帝干脆将他放在眼睛底下。
王子腾入阁入的有些憋屈,前段时间看见他的时候,王子腾头发几乎全白了,最近这两年他的日子愈发不好过。不过人就是这样,既然在河边走,又湿了鞋,想从河里爬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非哥儿来了!”孙钊笑道:“快来,让孙二叔抱抱!”
贾非很端正的一揖,然后严正表态:“不能让孙二叔抱了!我娘说,弟弟周岁,我就是大孩子了,不能总让长辈抱着。”小豆丁一个,仰着头,说话的时候还鼓起腮帮子,极力表达自己的严肃态度。
“哎哟,你才多大,来抱一下嘛。”孙钊看着他长大,梁宥怀孕的时候没事儿就跑来看贾非,他总觉得这孩子长得比他亲侄子孙规好看。看长得好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也能长得好看吧?果然,孙钊的女儿孙笕出生的时候,谁见都说这孩子长得真是玉雪可爱。
孙钊看贾非,除了亲近的叔叔看侄子,还有那么一点点,准岳父看女婿的心态。否则他媳妇梁宥为什么那么喜欢贾非,永安县主梁宥早就私下说过:“非哥儿给我做女婿,那就好了!”
而贾琰对此表示无奈,两个孩子才多大,他家这个还一身奶香味,而孙笕小姑娘今年不到两岁还在孙家婶婶那里照顾着,今天都没有过来。这些人啊,想的也太早了,贾琰看着儿子,这小子还成了块香饽饽,即将回京的许直过去写信回来也开玩笑说,女大三抱金砖。
“阿非,你外祖母和母亲怎么样?里面各位伯母婶婶都还好?”贾琰看他儿子一会要被孙钊揉成团了,出言问道。
贾非很感激父亲从“孙二叔的魔掌”中将他拯救出来,小男孩连蹦带跳的赶紧冲着父亲跑过来,刚在贾琰身边站稳,就听贾琰说他:“你跑什么?就这几步路,安稳走过来不行吗?”这孩子也太喜欢蹦跶了,自从学会走路就有一颗想奔跑的心,上个月摔个跟头乳牙掉了的事情,看来他是忘了。
贾非委屈的站在那里,低声说道:“儿子知错了。回禀父亲大人,外祖母和母亲都好,伯母婶婶们也都好,弟弟也要。”小嘴瘪着,别提多委屈了,贾琰想笑,但还是故作威严的点点头。
“那好,一会就准备抓周吧,你回去请你母亲带着你弟弟也准备好。”贾琰看着贾非,还是没忍住摸了下儿子的发髻。贾非还梳着总角,贾琰揉了两下,孩子真是太好玩了。贾非也笑着,显然很享受父亲的亲昵,然后贾琰才拍拍孩子的小肩膀:去吧!
贾非乐呵呵的告别长辈们,又往内远走,看他走远了,孙钊才道:“我看非哥儿越发懂事可爱,琰哥,如今他也开始读书了吧?”
贾琰失笑:“你看他蹦蹦跶跶的样子,哪是他读书,是他母亲读书给他听。不过倒也不算很愚笨,我闲下来的时候随口问问,教他的东西都能记住个十之六七,也还可以了。”
“我还以为你都正式让他读书了。”孙钟和梁实不敢置信:“才四岁,看着也算进退有据,这样聪明,倒是可以早些。”
贾琰却只是笑笑,他儿子资质是不错,可是他们夫妻与岳父、岳父商量过之后,还是决定日常教他些文字,先不正式让他读书。主要还让孩子在这个时候,能养好身体读书嘛,到底是个体力活。所以,贾琰毫不愧疚的回忆起他儿子上个月摔跟头嗑牙的事情。
那都是因为贾琰和黛玉这对无良父母想起了长子,于是抱着小儿子,一家四口坐在院子里游戏。玩什么呢?当然是逗贾非小朋友,然后就见小贾一边跳着想抓到贾琰绑在比他稍高地方的甜瓜,一边背着母亲教给他的唐诗。
结果当然是贾非够到了甜瓜,然后高兴跑向父母的时候就摔了嗯,贾琰心道,有时间也要让儿子知道,达到目的固然重要。可是保障自己的安全却更重要,否则目的达到了,人却受到了极大伤害,这还有什么用?
贾非回到内院转述贾琰的话,当然又被极喜欢他的梁宥抱着揉搓一顿,一行人聚在一起,林是小朋友的抓周礼就此开始。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林是抓住的不是书,而是一件玉如意,后来又抓了一支笔。当年贾非是先抓了弓箭,后来又抓了一本书,大家还说这孩子先武后文,必定文武双全。
咸阳郡主笑道:“这孩子将来要笔下如意吗?”众人都说必定如此,又逗了林是一番,看着孩子同父母一样的大眼睛忽闪忽闪。贾非凑在母亲身边,他也很喜欢弟弟,可是弟弟还不能和自己玩。贾非伸手握住了弟弟的脚丫,像握手一样晃了几下:我等你一起玩哦。
还没说更多的话,就被父亲贾琰抱起来交给奶娘和丫鬟:让少爷洗洗手,一会儿该吃长寿面了。
抓周一般就在吃了长寿面以后结束,送走了各位至亲好友,若是有事也不会在人家儿子周岁宴上说,约好什么时候见面。只有林海那边,孙高、梁逸之还在书房不知说些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