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如何逃离破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如何逃离破船-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己的媳妇;若是她与缮国公府起了冲突;我一定帮着她;而非国公府!”

    探春等他说完就道:“那我只能说;我自会事事维护自己夫婿,不管他遇上什么事,我都会守在他这一边。”

    两个人说完就双双闭嘴;头一回见面呢,虽然不是孤男寡女,也挺让人尴尬的。给对方一个尬笑;两个人迅速退开;各自去找朋友和姐姐了。黛玉自然是拉着探春,自去问她对石光珠观感如何;贾琰则同石光珠离开了梅园。

    “三妹妹是庶出;此事若是孟圭兄觉得不妥;尽可提出来。”贾琰笑道:“实际上;我猜三妹妹也已经和你说过了吧”

    石光珠久久没说话;贾琰一直站在他身边;许久之后才听他问道:“为什么是三姑娘?伯衡夫妇为我做媒;据我所知荣府大老爷膝下也有一女,应该更年长吧。”

    “不瞒孟圭,”贾琰叹道:“提出人选的是我岳母;她老人家就两个字:合适。”

    石光珠一愣;继而大笑,的确是合适。“果然是眼明心亮,”他笑道:“我姑祖母在世的时候,曾说过当年与我母亲闺中情重,还曾经写诗彼此唱和的只有当年荣国公的千金。不瞒孟圭,我并不介怀三小姐的庶出身份,我自己倒是嫡长孙了,那又如何?不过听着好听罢了。”

    这其实就是贾敏的担忧之处,石光珠所谓公府嫡长孙的身份,完全是空的。谁敢相信这孩子如今只在缮国公府挂名,哪怕是成年之后,他也一直住在当年抚养他长大的石家老太妃留给他的房子里。偌大国公府,这位嫡长孙没有落脚的地方。

    所以,给这样一位“公府嫡长孙”寻个合适的姑娘成亲,着实是一桩麻烦事。尚公主?不行,他脸上有疤,而且谁敢将到如今都没有被请封世孙、又有那么一段身世的石光珠介绍给皇帝选婿;

    而找个门当户对人家的嫡长女或者嫡女,这比尚公主更困难。贾敏当时对黛玉说道:就比如梁家姐妹、又比如陆家姑侄,这些名门勋贵、清流重臣,哪一个会让自己的女儿、孙女嫁给空有“嫡长孙”名头的石光珠?

    人家图什么,难道是扶贫吗?石光珠再有军功,也没有一战封侯,还得熬资历,后来又去了楚王府,等闲人家都不愿将他列入择婿范围。

    于公对家族无甚益处,于私这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女儿陷入一堆麻烦里—石光珠两个堂弟可都成婚了,一个岳家是南安王府、另一个岳父是齐王。这样的情况下,石光珠的婚事拖到如今,高不成低不就,不是没有理由的。

    而对探春来说,虽然姐姐入宫为妃,但是荣府经历了这一场风波,也要低调做人。日后她的婚事,怕也是高不成低不就,偏偏她本人素质并不差,足以掌控中馈或者应付内眷的明枪暗箭。就贾敏来看,石光珠如果能够平安继承国公爵位,只有皇帝发话一条路,那就没有闲人说话的余地;而如果石光珠不能袭爵,他和探春小夫妻别府另居,也不是不好。

    至于为什么只能是探春不能是迎春娘家侄女们什么性子,贾敏心知肚明:探春性子爽利,不是个吃闷亏的人。而迎春,呃,若是将她定给石光珠,那真是既害了迎春,也坑了石光珠。到底是故人之子,贾敏不会那么干的。

    “其实我已经听到风声,”石光珠笑叹:“缮国公他老人家,打算为次子请封世子了就在陛下说三庶人之事彻底过去,以后不准任何人用此事作为理由攻击朝臣之后。”

    这倒让贾琰无言以对,以石光珠如今的身份,他的婚事也就是楚王关心一下,远远不会上达天听。或者这么说,皇帝就算知道,也只会当成一桩逸闻。缮国公请封世子的事情,贾琰也听林如海说了,而且林尚书的态度很明确。

    “皇帝现在为了体现自己宽仁、不追究的态度,很大可能会允准所请。至于将来世子袭爵的品级,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只说现在,缮国公很会抓住时机,这份本领不能不服。”林海原话。

    是啊,缮国公这么多年蛰伏,依旧可以准确的把握住皇帝的心思:既然三庶人之事要彻底过去,缮国公府推出一个完全没有出仕,和三庶人丝毫无关的次子,直接递给皇帝一个完美的台阶:陛下,让我们把过去的事情都忘了吧,都过去了,重新开始。

    至于石光珠,那是谁?谁会为了不相干的人张目,而去打皇帝的脸?

    朝廷上的老狐狸们都清楚,皇帝所谓的不再追究,就是“因为三庶人之事而死的臣子,也就是死了,不可能有追封或者从流放地召回来,你们死心吧。”假装这档子事完全不存在而已。

    “那他会怎么对待你?”贾琰问道:“缮国公会给你一份家业,分家将你分出去吗?”

    石光珠笑了:“我倒希望这样,大家省心,免得见面总是像防贼似的防着我,我也心累。至于这桩婚事,若是三姑娘不嫌弃过不上公府的富贵日子、还可能陷入什么怪事,又或者觉得我脸上有疤,是个武夫反正我是应下了。至于分家,他若是还要脸面,大概不会给公开分家的。不过,呵呵,当年的事情他都做了,随便吧,我也不是软柿子。”

    贾琰点点头,安慰的拍拍对方的肩膀,也叹了口气。

    而黛玉这边,她早就将石光珠本人和石家的情况说了,也对探春道:“缮国公已经上书为次子请封世子,孟圭兄很可能无法袭爵。”

    探春也笑问道:“姑母为何想到为我做媒给石公子呢?姐姐不必说,我明白,若是石公子袭爵,哪怕遇上些许麻烦,我探春也不是个怕事的人。纵然这桩婚事于我是高攀,但是有这个同甘同苦的情分,我这个公夫人也会坐得稳;而若是石公子不能袭爵,冲着这个人的人品行事,我也能过自己的日子,主持中馈,自己说了算,不会仰人鼻息。就冲着这两条,足见姑母疼我。”

    “那三妹妹的意思是?”贾琰晚间问黛玉,他得知道个准话,才能请林家和楚王做媒,促成这桩婚事。

    黛玉笑道:“三妹妹说,若是石公子不介怀她是庶出,那么她自然没理由拒绝。”贾琰长出一口气,得了,这事如今就算成了大半。到时候请岳父岳母做女媒,自己代楚王做男媒,想来会一切顺遂。就怕,缮国公那边从中作梗。

    其实缮国公府什么都没干,皇帝真的批准了缮公所请,册立了他的次子,也就是光琥、光琳的父亲为世子。国公府最近都在忙着这件事,而对于石光珠的亲事,缮国公秉着“不要横生枝节”的态度,只是挥挥手,按照公府孙辈成婚该有的,都送到了石光珠自己的宅子里。

    简直是一副“钱货两清”的态度。

    贾琰与黛玉万万没想到,这边没有作梗,荣国府居然出幺蛾子了。这个幺蛾子不是别人,正是贾政贾存周。政老因为自己妻子王氏和侄媳妇琏二奶奶的事情,最近与难得老实的大哥贾赦一起整顿家政,这当然是好事,可是人闲下来,又有心情关怀一下儿女。

    正赶上贾敏与母亲史太君提到要为探春做媒,男方是缮公府上已经别府令居的石光珠,老太太倒是答应了,政二老爷却不高兴了

    “你有什么不愿意的,”老太太简直拿二儿子没办法:“正好借着探儿这桩事,操办一场,也能去去晦气。”

    贾政就道:“且不说三丫头还小,上头还有迎丫头这个姐姐,就说那个石光珠,岂能为良配?那孩子比伯衡年纪还大呢,若真是个好的,为何迟迟不成婚!”

    老太太简直要被二儿子给气笑:“缮公家事,你又不是不知道,若人家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又封了世孙要袭爵,这桩婚事能落在探儿头上?”

    “那那也不能选他。”贾政怄气:“我都知道,那小子如今在楚王府上做司马,乃是行伍出身,略有战功罢了。不是读书人,不能要!母亲,咱们家的孩子选婿,还是要选诗书传家的后裔啊。”

    老太太声音冷下来:“梁驸马家的儿子倒是诗书名裔,又是公主所出,帝室贵胄。你倒是为探儿选这样的女婿啊,便是加上你妹妹、妹夫的面子,你就能做到?若是为探儿找个穷读书人,倒不是说这样的孩子不好,可是家里没个家底,没个有阅历懂事理的长辈,你敢嫁女儿吗?”说的贾政哑口无言,老太太一叹,她这个儿子到底在别扭什么呢?

    其实贾政就是觉得自己多年来,将儿女尽交给王氏照管,也就是儿子能多得些关注,这还只是说的读书。可如今凤姐儿借用贾琏名帖包揽诉讼的事情一出,他这才恍然发现,这样的女人,能教出什么好孩子?我不能只做严父,还得做个慈父,多关注他们一二,别让孩子心性都歪了。

    而出乎意料,在内宅长大的探春完全是爽利干脆,既不像赵姨娘、也不像王夫人,倒是有几分祖母的影子。慈父情怀涌动的政二老爷,就是想给女儿找个四角俱全的好女婿,就比如寒门书生吧,他妹夫林海的师侄,许榜眼许正行那样的就成!

    若是贾敏现在对着她二哥,必定要一声长叹:二哥你还是做梦去罢。

    贾政的反抗是无效的,政老爷在被母亲泼了一盆冷水之后,自己就把幺蛾子掐死了,这桩婚事提上了日程。

第 51 章() 
订婚之后也不能马上成婚;再者世道说是以男子为尊;可人家姑娘也不是白菜;随你买卖。探春上面毕竟还有一个亲哥哥、一个亲堂姐没着落;说来也是正巧;楚王司徒阔被皇帝派了差事;石光珠同贾琰都得跟着去。

    这个空档;正好给探春收拾嫁妆,以及准备贤德妃省亲。是的,虽然荣府出了那档子事;但是端平皇帝表示,归省乃是自己对后宫的体恤,此事不会受到影响。

    对于荣国府来说;先筹备皇妃省亲才是第一件要紧事;探春的婚事,因为未婚夫出京办差的缘故正好往后推。赵姨娘很有些话说;探春听得烦了;只问了一句:“姨娘这话;敢不敢和老太太、老爷太太说去?”

    顶的赵姨娘的闲话都憋了回去;探春叹息:“好歹我嫁了出去;环儿也长大了;姨娘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您做什么现在就要跳出来?被太太当面打脸很舒服么。”

    赵姨娘是个窝里横,她也就训训贾环、趁着探春学管家的时候挤兑挤兑女儿;王夫人、王熙凤打个喷嚏能把她吓成鸡崽子。探春太知道她这个色内厉荏、外强中干的性子;趁着自己还没嫁人,劝她可老实一点吧。

    太太是被禁足不假,可王子腾在一天,王家姑侄两个迟早要解除禁足。到时候,给赵姨娘拉清单算后账,探春出嫁,还指望贾环那个只会背后做点小动作的帮她?

    探春说的条理清晰明白,虽然赵姨娘有些时候犯浑,但是这会倒也明白,三姑娘说的是正理。

    看着赵姨娘似有所悟,探春又道:“还有环儿,姨娘也说说他,叫他好好读书。老爷喜欢上进的孩子,便是读不出来,有这个态度就是好的。他又是个哥儿,难道日后也和姨娘过一样的日子么?现在老爷又特别看重膝下的孩子们,环儿一天天大了,太太能管着他的地方越来越少,好生叫他在老爷膝下承欢、做个孝顺儿子,日后不会亏了他的。”

    这话几乎是将家里这些事情说透了,哪怕是亲生母女,探春能同赵姨娘说的只有这些。她能领会多少,那就不是三姑娘能管的了的,不过看情况,赵姨娘还是摸到了些许关窍。

    前头说皇帝派楚王出京办差,正是让他奉旨观风不是当年他初初封王的时候,那个走马观花的观风。而是在贾化的案子之后,皇帝关心吏治,令司徒阔带领属官,观风江南,务要彻查江南的吏治风气究竟如何。

    皇帝给了楚王紧要时刻先斩后奏的权力,他这个观风使,便如同钦差大臣一样。如此一来除了三法司派员随同楚王下江南以外,作为楚王府司马的石光珠要随同护卫,而贾琰作为王府长史之下的文官头一号当然也要陪同。

    “好在是去南边,再熟不过的,倒还让人放心些。”黛玉亲自为贾琰收拾出门要送的东西,贾琰看着她笑着让自己放心的样子,干脆将她手里的东西扔在一边,搂住了媳妇。

    “看见你这样,我真是一点都不想去了。”贾琰的脑袋蹭在黛玉肩上:“就在家陪着媳妇多好。”

    黛玉噗嗤一笑:“说的好像你真的不想去似的,”她摸着贾琰的发髻,俩人干脆倒在一块,“日后若是有了孩子,难道还叫他知道,爹爹是个宁可配媳妇都不去公干的人么?”

    贾琰猛地抬头,眼睛里都是惊喜:“有孩子了吗?”他声音中的喜悦溢于言表,脸上的笑容如同过年的孩子,可是黛玉摇摇头只道:你想哪去了?

    “哦,”贾琰情绪低落下来,却又担心黛玉多想:“我就是那么一说,没有孩子也没什么,不是,肯定会有的,我就是说”他突然说话糊涂乱七八糟,黛玉一笑:咱们当然会有孩子,别急呀。

    贾琰赶紧点头:对对对,不着急、咱们不着急,那个一定要心情疏朗才好,嗯。

    让他这么一搅合,原本没想过孩子问题的黛玉心里沉重起来,说起来他们成婚三个月了,一直在一起,怎么就没有半点消息呢想想林家、再想想贾琰,饶是林黛玉也难免有些郁闷。不过现在她还没有全然对此事耿耿于怀,她还是忙着将要出门的贾琰打点妥帖,好好将他送出门。

    六月末,贾琰随楚王司徒阔出京,临走的时候告诉黛玉,她独个在家,不如住回林府,这样也更安全些。黛玉叫他不要多想,自好好跟着楚王办差就是了,早晚他们都得习惯独立生活,也不能总是扔下半大不小的家没有主人吧。

    黛玉独自在家的日子和从前无甚区别,安排好家事,若是无事就在家读书写字,或者去看望父母,偶尔也会在林府留宿。又或者闺中友人们有什么茶会、诗会,游园这样的活动找她,黛玉也会同梁宥、陆薇、司徒淑贞她们一道去。

    咸阳郡主司徒淑贞近来也是一个人,楚王被派差事的那天,皇帝召见了孙女和孙女婿,还对孙应祥好生考教一番,颇为满意。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