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上第一暴君-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羽林军是他的根本,只有羽林军掌控在了手中,他才能更加从容的等待天下大乱的到来。

    “目前羽林左右骑都不满编,羽林郎更是只有寥寥十数人,不过已经开始征募兵士,想来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将羽林军重新整编出来!”

    羽林郎就是所谓的羽林孤儿,满员一百二十八人,在一定程度上还充任皇帝的直属亲卫。

    羽林军是一支骑兵部队,又称羽林骑,分左右两部,分别为羽林左监以及羽林右监统领,各有八百到九百人。

    如今的羽林军因为数次大乱,又因为前几任长官能力不行,使得眼下羽林军一共才不过千余人,左右两骑都有很多空缺。

    曹操这几日也去校场考察了一下,发现即便剩下的这些人,也不能全部留下,起码要裁撤大半,这样一来可用之人不过三四百人,莫说满编了,连一半都不够。

    不过兵员的问题好解决,如今天下乱象已显,加上这两年天灾也是不少,许多人连饭都吃不上,若能当兵吃粮他们会很乐意来应征。

    曹操要做的就是从大量的平民中挑选出精壮者编入羽林军,至于训练什么的稍后再说吧,起码得先把场面撑起来。

    其次,羽林军虽然归属曹操统领,但是真正带兵的却是羽林左右监这两个,若没有亲信之人,纵使曹操将台子搭起来,也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可有合适人选?”

    曹操今次就是提这事情的:“臣先前给族中去了书信,有族中兄弟四人先后赶来!这四人都是弓马娴熟、通晓军略之人。”

    “哦!”刘轩听了,虽然心中知晓,但还是故意问了句:“都唤作什么名字?”

    “分别为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乃是臣同族弟兄,得信后立刻便赶来京城!”

    “又有夏侯惇、字元让;夏侯渊、字妙才随后赶到;这两人也是臣同族。”曹操之父本姓夏侯,过继为曹腾之子,所以夏侯家也是曹操本家。“我意以夏侯元让与曹子孝各统一部,尽快将羽林军整编出来!”

    刘轩点了点头,这几人都是后来的曹魏大将,如今不过是几百骑的营头,应当没什么问题。何况这几人既然是曹操举荐而来,他要说什么不妥,反而会将好不容易与曹操建立起来的交情给毁去,所以莫说这几个人真有才能,即便能力平平,看在曹操的面子上也要用上一用。

    说了一阵,曹操倒是丝毫不问刘轩以吕布掌虎贲军究竟是什么用意,以曹操的才智,若连这点缘由都看不出来,那还是刘轩所知道的那个曹操吗?

    所以两人的话题直接跳到了下一环节:“吕布掌虎贲虽然无碍大局,但陛下还须得使些手段,做个样子给朝中诸公去瞧。否则即便诛杀了董卓,日后也无可用之人了。”

    刘轩点头,这点上他终究不如曹操看的透彻。想了想,却想不到什么合用的人,只好问曹操:“孟德可有什么人推荐?”

    曹操点了点头:“执金吾皇甫义真之子皇甫寿坚素有才名,又与董卓是旧识,想来董卓也不会反对!”

    刘轩一听,觉得曹操这个建议果然不错。既能给董卓添堵,又让董卓没法爆发,还能对一些想要和董卓对抗的朝中大臣看到皇帝的态度——天子还是想和跋扈专权的董卓掰掰手腕的。

    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董卓彻底掌控虎贲军制造那么点麻烦,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

    点了点头,这事情就算定下了,至于如何让董卓捏着鼻子认可,将皇甫寿坚送到虎贲军的事情,那是曹操要做的事情,刘轩倒不用为这些事情操心,他只要下旨就行了。

    等曹操离去,刘轩看着引着曹操离开皇城的消瘦身影,对一直在旁边伺候着的张让挥了挥手:“那黄门侍郎荀公达,你可了解?”

    **************************

    p。s:继续求推荐票打滚求

第26章 此时遍地是人才() 
荀攸荀公达,颍川人士,正是当今颇有名望的荀氏一族成员,这些事情刘轩都不觉得有什么意外,让他意外的是面前这位。

    当张让告诉自己,目前皇宫中除了那荀攸荀公达任黄门侍郎之外,荀氏还有一才俊在宫中任守宫令——这个比黄门侍郎还要与天子亲近的职位,负责的是掌管皇帝所用的笔墨纸砚等物,在皇帝处理公务的时候,守宫令也要在一旁侍立,职权有点类似后世的秘书。

    此时刘轩就坐在那里,看着面前这个约莫二十七、八左右,相貌颇佳的青年在那里将一应物事摆放整齐。

    “听闻文若是今年年初举孝廉,入宫任守宫令一职的!”

    天子垂询,有几个敢不回答?对面的青年也是恭恭敬敬道:“是!入宫有半年余了。”

    其实按照刘轩以前的认识,总觉得这皇城中可以随侍左右的都是宦官,哪怕到了这汉朝生活了好一阵子,这种认识也没完全的被颠覆掉。

    正是如此,他险些错过了这样一名大贤。

    荀彧荀文若,是黄门侍郎荀攸的族叔,但是年龄却要比荀攸还小那么几岁,但其身具大才,乃是后来曹操帐下最重要的谋臣之一。

    如果说荀攸错过了他还不觉得有什么,可要是错过了荀彧,那可就太让人郁闷了,最重要的还是就在这么近的地方,自己险些没注意到。

    这个其实也怪不得刘轩,他以前了解汉末多是通过三国演义,后来又瞧了一些三国志和部分野史,不可能对所有人的一切经历都查的那么细致,这荀彧在宫中任职的事情,要不是特意去找,恐怕没多少人知晓。

    不过刘轩见到荀彧后,很快就意识到,这个荀彧很快就会辞官回乡,乃至到后来到了曹操帐下才算是稳定了下来。

    这人就属于能够看清楚天下大势,知晓汉室将亡的人,如今刘轩还在低调的暗中发展自家势力,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他的情况与历史上那个坐在帝位上的刘协,区别并不太大。

    除此之外,刘轩希望天下大乱然后准备重点打击的大族门阀不就是类似颍川荀氏这样的存在吗?

    这似乎就意味着从一开始,双方就站在了对立面。

    当然,只要刘轩愿意给出一定承诺,这群门阀也不会蠢的非得和朝廷作对,唯一要头疼的就是如何控制这个度?

    随意取了几本书来看,刘轩脑袋里纠结的始终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至于那征辟皇甫寿坚为虎贲军陛长一事,直接交给面前这位荀文若先生去做就好了,他只要等荀彧将诏书写完,然后拿来看看,没问题后盖上天子印就好。

    一说起天子印一事,刘轩想起自十常侍之乱后,那玉玺就不见了踪迹,自己登基后始终没见到,按照脑中的记忆,应该是被某个宫女藏了起来,随后又一起坠入井中。

    可偏偏这皇城那么大,井也多了去了,谁晓得是哪一口井?

    当然,若刘轩还可以动用术法,找一个玉玺也不麻烦,偏偏刘轩的修为刚好进入到了一个尴尬的阶段,那龙蛋将一身龙气都给牵制在了体内,什么也做不得,就算他有万般手段,没有功力可动用也是白扯。

    “算了,反正那玉玺以后还关系到袁术那个蠢蛋称帝一事,就那么扔着吧!”

    袁术称帝,直接将袁家积累了数世的名望给毁于一旦,从汉王朝最顶级的豪门大族变成了不容于天下的逆臣贼子,在那之后袁家就开始各种走霉运——天下士族都不肯再去帮助袁氏,袁氏的覆灭和袁术称帝不无关系。

    若是用刘轩比较熟悉的一种说法就是:袁术一称帝,将袁家的人品都给败坏光了,所以袁家悲剧了。

    他还希望袁术继续走这条路,反正只要那袁公路一称帝,诸侯齐齐剿灭后,自己还可以名正言顺的下诏叫得到玉玺之人送进宫来——那时候玉玺就是一烫手山芋,谁也不敢放在手中,因此刘轩绝对可以要回来。

    “既然肯定会回到我手中,那也不急于一时!”

    眼下没了玉玺,似乎对天子威严颇有打击,但如此一来才可助长那董肥的气焰,他不闹的天怒人怨,后面的事情又怎会发生?

    想来想去,此事就暂且丢到一旁,恰好荀彧将诏书写好,刘轩瞧了瞧没什么问题后,直接使人下诏,征辟皇甫寿坚。

    他估摸着,这时候曹操已经去和董卓通了气儿,既然一直没来宫中那就是没问题了,随后刘轩又将一些琐事一一处理了之后,天色也已经不早,起身简单活动了一下,刘轩正好瞧见荀攸进来,依照常例禀报宫门关闭之事。

    “荀攸、荀彧!”

    看了看这两个荀氏中人,刘轩突然意识到:“若是一开始就明摆着打压士族,那么肯定会激起强烈的反弹,不若先拉拢一部分?”

    一边想着一边往寝宫而去,这登上帝位的头一天,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了去。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刘轩都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事情,整日里就是老老实实的上朝,大事小事基本都是董卓一言而决,不过刘轩也谨守底线,尤其是那羽林军,任凭董卓想什么法子,都是无法将自己的手伸进去。

    若是正常情况下董卓早就该意识到不对劲了,可偏偏曹操这段时间与董卓走的颇近,让董卓产生了一种错觉:他已经强大到了连拥有兵马的曹操都需要来向他主动示好的地步了!

    因此他就将羽林军的事情暂且丢到了一旁,心中开始觉得羽林军基本上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

    当然,手下也常来禀报,天子时常带人去羽林军的驻地查看,不过董卓依旧没有当回事。

    关键原因就在,刘轩每次去,都会叫吕布带上虎贲护卫在旁,然后丝毫不避讳的前往羽林军处。

    转眼间两个月就过去,这日早朝上,刘轩亲口封董卓为相国,准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几样待遇,分别为:大臣拜见皇帝的时候,礼官不报其名,只称官职,算是一种礼遇;同时上朝之时也不必趋步而行;最后一条,汉朝上朝时候其实是要脱鞋入殿,同时也不准挟带兵器,而得此礼遇之人,便可以不遵守这两项规定)。

    实际上,董卓这几日已经有这些趋势,上朝犹如在自家后园一般随意,刘轩也是看明白这董卓的气焰已经嚣张到了一定程度,自己不介意再添一把柴火,干脆利落的给了他这么多待遇。

    当然,在诸臣眼中看来,刘轩这几样封赏通通都是出于被迫,尤其是那相国之名——汉朝建立四百年,何曾有过相国?

    至于说职权?似乎与司徒的权值有了重叠?

    所以这日早朝散去之后,王允的脸色犹如锅底一般,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散朝后也不与相熟之人搭话,径直就回了自己的司徒府。

    刘轩不晓得这王司徒回家后会不会再谋划什么刺杀董卓之类的,不过他真不希望这群人在这时候闹这么一出,平白的打草惊蛇。

    寻思了下,散朝前便将董卓留下,特意道:“今日朕欲往虎贲营地一观,相国愿同行否?”

    董卓听了,老大的不乐意。

    随着他权柄日盛,虽然已经在朝堂中一手遮天,可是在身份上始终低了皇帝一档,因此他都尽量避免与刘轩见面。

    今日要与刘轩单独出行?他不得郁闷死?

    想了想,便推脱府中事务繁多,需要回去尽快处理,只以吕布陪同天子同去。

    “不去最好!”

    刘轩本也没希望董卓和自己一起去,今日要去看虎贲军,实际上他是想看看吕布帐下的那些将领。

    他一直都想要拉拢吕布,除了吕布本身武力超群,统兵能力极强外,就是吕布帐下有好几名可用之才。

    毕竟日后魏国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张文远,现在就在他帐下效力呢,不说旁的,就这一位也值得他好好去拉拢一番。

    想到这里,越发想去吕布统辖下的虎贲军去瞧一瞧,就算不能当着他面挖墙角,起码也得先混个脸熟再说。

    着手下备好车马,荀攸、荀彧等近臣等人自当随行,前面以吕布帐下的虎贲郎开道,刘轩又特意将曹操唤了来,带着一些羽林骑护卫两旁,刘轩特意瞧了下,领兵的将校一身铜色战甲,手提大刀,战马两侧还挂着箭壶与长弓,估摸着这就是那位擅射的夏侯妙才了。

    打量一番后也没说什么话,只是安安静静的观察起身旁的虎贲与羽林两部,其中羽林等同于新立之军,兵卒大多新招,而虎贲则是用老班底与吕布原本所带的并州兵马混编而成,只一眼就看出两军之差别。

    如今的羽林,比虎贲相差的太远,若拉出去打一场,估计羽林会被全灭。不过刘轩有信心,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羽林军早晚会拥有强大的战力,成为他手中最强的利刃之一。

    一路想着,不多时就到了虎贲军的校场,众人才堪堪站定,就注意到校场中一群兵卒聚拢在一处,原来是一将校正在开弓搭箭,对着足足有百步之外的草靶射出一箭,竟然命中靶上红心,周围兵卒见了,轰然叫好,一下就将刘轩等人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

    ********************

    p。s:临时有事误了时间,不过今天更新不会少,稍后送上第二章。

第27章 精锐骑兵() 
“此是何人?”

    天子在场,谁也不敢先开口,虽然吕布一脸得色,但是还强忍着没有直接大笑出声,不过他心中依旧觉得,适才部下的那一箭大大的给他长了脸。

    “此人乃臣帐下部将曹性。”

    刘轩心中暗道:“果然是这倒霉蛋!”

    他会这么评价曹性是有原因的。其实,在刘轩到了汉朝之后,一直在四处收集信息,好判断出自己究竟是到了演义中的汉末还是到了历史上的汉末。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观察,刘轩此时已经可以肯定,自己所到的这个汉末更加偏重于演义,因为到目前为止的许多大事都是按照演义上的记载所发展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就是吕布手上提的那杆方天画戟——若是按照历史,汉朝时的长戟可不是这般样子,而且方天画戟在未来几百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