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试卷。
北风扬拿到试卷一看,竟然有三道策论题目。
第一道:如何获取民心?
这个如何作答,北风扬历来不喜欢文绉绉的古文,不过他在地球时,小时候就能背诵老子的《道德经》,不得不说这《道德经》是一本奇书,其中很多名词佳句,被经常引用,北风扬知道诸葛宏提倡治国以宽,正符合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那么用道德经的治国治民的思想正好可以适用。
当下提笔作答:“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思是说,要得到民众的推崇,必先在言行上对民众表示谦下,虚怀若谷;要引导民众,必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的后面。能做到这一点,虽然地位居于民众之上,但民众却并不感到负担沉重;虽然走在民众的前面,但民众却并不感到他构成妨碍。因此得到了天下人永不厌弃的真心拥戴。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第二道:政当治于严乎?宽乎?
北风扬既然知道诸葛宏的治国理政倾向于宽仁之道,于是再次使用《道德经》中的名句来表达。
当下提笔作答:“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意思是说为政随和,民众反而喜乐淳和;为政勤紧,人民反而怨愤飘零;福祸相依,应该做到方正而不孤立,突棱而不伤人才是,率直而不放肆,光明而不耀眼,把握好其中的度。
第三道:为官处事当取何心态?
对于这个问题,北风扬想都不想就知道答案了。
当下提笔作答:“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時。
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是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接近于道。
三题答毕,北风扬暗暗庆幸前世牢牢背下《道德经》,他没想到,那时背下的文章,到现在才派上用途,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一部道德经应文试。
由于前世的硬笔书法的影响,如今用毛笔书写,却仍然保存了硬笔书法的风骨,形成一种特殊的字体,特别像瘦金体,个性极其强烈。
答完题目后,见其他人均未完成,心中无聊,于是又释放了一个《符阵天经》中的“金字符”,于是纸上答题中的每个字都涂上一层淡淡的金光,十分好看。
一看那些人大多在埋头写字,只有千舞已经写完。北风扬实在没有耐心再等下去了,于是便起身将试卷交给了丞相诸葛宏。
诸葛宏接过一看,大吃一惊,整个卷面字字玑珠,字体风骨独特,再看内容,言简意赅,见解完全和自己的一致,甚至还超过了自己文章的意境,更加让他惊讶的是,题解精彩绝伦,似乎引动了天地感应,居然在每个字上都凝聚着淡淡的金色光芒,字字珠玑。
140591 。
14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