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之重建天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聊斋之重建天庭-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是因为十殿阎罗乃是阴司的根本,都有各自固定的神像,自然不能再保留凡人时的模样了。”

    解决了这里的事情,三人不宜久留,便回到了地面。

    众多镇民还围在裂缝处等着呢,他们可害怕孙旭三人在下面有个三长两短,这可是府尹公子,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他们可承受不起啊。

    看到三人“飞”上来,众人都是松了一口气,有个乡老更是颤巍巍地道:“谢天谢地,孙公子无事,真是太好了。”

    “老丈,在下三人幸不辱命,已经把事情办好了。”孙旭又高声对周围的镇民说道:“至于地动的原因,各位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那乡老活了这么大岁数,自然是知道有些事情不让他们这些凡夫俗子知晓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便摆摆手道:“有劳孙公子了,事情既然已经解决,原因,不知也罢。”

    不过,镇民经历了这件事情,即便听到孙旭声称没事了,可是镇子上还是有不少人搬迁去了外地。

    毕竟谁也不敢百分百肯定,孙旭的话就一定是能够相信的。

    只不过后来的时候那些人就后悔了,因为自从这件事发生后,这个镇子竟然愈发兴旺,没搬迁的人都是家和兴旺,无病无灾,从未例外。

    这自然是平等王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而为。终归那地动是因自己遭劫而带来的天象,连累了此处的镇民,有些过意不去。

第218章 第一殿() 
孙旭离开了那个镇子之后,便让阿衣、阿食先回了金华。自己则是驾云来到了清河境内那处黄泉路,然后顺路而下,来到了酆都城。

    此时,酆都城中已经是各司归位,又有了一位阎君坐镇,稳如磐石。

    孙旭到了酆都城下,高声叫道:“开门!”

    守关的一个鬼卒一见是他,不禁身子震了一下,立马慌里慌张地对旁边的一个鬼卒道:“快去禀告众位鬼神大王,至尊来了!”自己则赶紧大开了城门。

    孙旭进来的一瞬间,不用鬼卒通禀,那些跟孙旭熟识的鬼神都已经知道了,赶紧飞身出来参拜。

    孙旭见人都来齐了,便让众人起来,又随着他们进了酆都城中的鬼王殿。

    “圣君,这段时间如何?”平等王刚刚归位,诸多事务尚无头绪,孙旭自然是先问向燕赤霞了。

    “至尊,我等幸不辱命,这段时间内又收了几座鬼城,还有十数个鬼王归治。只是”话说到一半,燕赤霞面有难色。

    “莫非是诸多鬼王开始联手与你等对抗了吗?”孙旭问道。

    “正是,不过幸好至尊及时让平等大王归位,我等已无后顾之忧,必能早日扫荡阴司,使地府重塑。”燕赤霞作为地府正神,他是知道阎君对于阴司地府的重要性的。

    十殿阎罗是阴司地府的象征,有他们在,便是什么都不做也是个震慑,那些恶鬼连作恶的胆气都没有。而且若是十王归位,十八层地狱运转自如,恶鬼更是有了发落的地方。

    如今的阴司,单靠他们几个阴神、一群阴兵,就算抓了许多恶鬼也是无济于事。

    这是因为此时阴司尚未归正,十殿阎罗不全,诸位阎君掌管的大小地狱自然也没有用处,恶鬼怨魂的怨气也就无处消磨。

    怨气不消,恶性难除,便也就无法投胎。

    阴司地府的主职是轮回、往生,而不是杀伐、惩戒!

    只是,纵然如此紧要,十殿之王也不可滥封,所以即便孙旭的实力早已能够册封十王,也是拖到了现在才封了一位。

    之所以再次来这酆都城,孙旭便是想着再封一位阎君。

    想到便做,孙旭拿出诸天宝印,调出了群仙花名册,在候选人中选中了一个名字,点击了召唤。

    霎时间,一道白光闪过,孙旭面前凭空出现了一个人的虚影来,正是大宋时的天子兄长赵煦!

    赵煦在孙旭离开后,一直铭记孙旭的嘱托,日常除了处理政务外,有空便跟公孙胜请教修行之道。

    他是天子,有了求道之心,身边诸般修道之物又都是不缺,自然进境很快。

    只是纵然如此,他也并未有太大的成就。毕竟作为人间天子,那个位面的天庭又是健全的,是不可能让他在修道一途上有所大成!

    赵煦生前志得意满,大宋在他手中西吞逆夏,南并大理,北蚕大辽,国势远超任何一位大宋先君。只是他临死前并未再见到孙旭,让他引以为憾。

    此刻受孙旭召请,赵煦在大宋那个时空中忽然被一股巨力拉扯,回过神来,第一眼便看到了孙旭,很是高兴,连忙上前端详了孙旭许久,才激动道:“今日又见旭弟,吾愿尝矣!”

    他可不像万贞儿夫妇那么懵懵的不知情况,因生前不仅有孙旭提醒,公孙胜也时常跟他说起孙旭的事情,自然已经了解了一些,是以死后见了孙旭,他并没有太大惊讶,甚至自觉地将自称改为“吾”,而非“朕”了。

    孙旭也是笑道:“许久不见煦兄,小弟也甚是想念。”

    “旭弟,莫非此处已经到了你说的那个地方,此处已不再是大宋了?”赵煦环顾了一下四周后问道。

    孙旭先是点了点头,然后拿出了诸天宝印,对着赵煦道:“煦兄,我今日便要册汝为正神。”

    赵煦闻言,赶紧正跪在地,听候孙旭的册封。

    只听孙旭道:“兹有异世人皇赵氏讳煦,堪称人君典范,我今承天地法旨,册汝为阴司第一殿秦广王,赐汝秦广王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

    赵煦谢过孙旭后,便被一道金光包绕着站立起来,也是如吴健一般换了一副模样。

    此前的他跟孙旭一般,都是一副书生样子。而如今的他,豹眼狮鼻,络缌长须,头戴方冠,右手持笏于胸前。

    而此前出现了十殿的那个地方,第一殿那处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在宫殿之上出现了赵煦的虚影,还在宫殿右侧出现了一座高台。

    只见此台高一丈,台上有一镜,名唤孽镜,镜大十围,向东悬挂,上面横写着七个字,曰:“孽镜台前无好人。”

    因为秦广王乃是十殿之首,所以所有鬼魂必须先经过他这一处,按善恶多少来决定各个鬼魂的处理结果。

    善恶对半之人,送交第十殿轮转王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若是恶多善少之人,便有鬼差将其押到此处高台,对着那镜子一照。

    孽镜台乃是天地灵气所结而成,凡人魂魄到它面前便可照耀出其本身面目,丝毫不能隐藏。

    世人自少到老,一生罪孽重重。但人乃是灵性之物,一生所做之事是非善恶只有自己明白,正所谓心知肚明。而着孽镜便是不用魂魄言语,便能照见其生前种种罪孽。秦广王便以此结果处置魂魄,从无错处。

    这也就是“孽镜台前无好人”的缘故,若是正心正行之人,心中自然无孽,何必来照这孽镜?

    众鬼神见了秦广王归位,都是上前祝贺起来。

    孙旭册完秦广王,跟众鬼神交代了一些事情,又唤来林翼,与他说了说林平的事,让他安心在阴司供职,以后自有相见之时。

    随后,孙旭便离了阴司,回转阳界金华府去了。

    回到金华后的几天都是太平无事,孙旭练气之余,一边教授阿衣、阿食道门进阶之术,一边给卧牛、苗仙两个阴神讲解一些妖类修行诀窍。

    数日后,孙旭查看了一下宝印,发现又到了能够穿梭的时候。

第219章 五丈原汉相禳星() 
季汉建兴十二年,五丈原,汉军大营外。

    孙旭此次穿梭,系统给他的任务是“续后汉余晖”。也就是让蜀汉不灭,并尽可能地壮大蜀汉国势。

    任务的奖励足有200年道行,若是完成,他足以渡过雷劫,成就天仙。那时,他便可以上得九霄,册封天庭群仙了!

    孙旭经过数次穿梭认真完成任务,再加上平时修炼,还有鬼神归位后给他增加的气运,几项累加下来已有三百多年的道行。因此,来到这个时空,纵然不能直接对凡人军队施展道术,可是想要辅佐一个人间王朝称霸,应该还算简单吧。

    不过,按以往的经验,这次穿梭怕是会有难度

    上次穿梭大宋,南北皆是宋土,却只给了数十年的法力,这次200年的道行,能容易完成任务才怪!

    而且,他这次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此前那些跟争霸有关的位面里,宝印给自己安排的身份要么是个国舅爷,要么是个郡公,好歹有个贵胄身份。

    可这次干脆就是个平民,顶多有个孙膑之后的称呼。

    刚才通禀的汉军大营的小校回来了,做了个请的手势道:“我家丞相有请。”

    孙旭跟在小校身后,一边往里面走,一边查看这座营盘。

    只见这营盘上合天时,下应地利,与之相比,自己在大宋时与人对阵所用的营盘真的是拿不出手了。

    汉军这样的营盘,敌人若是想正面击破,非得数十倍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

    孙旭不禁惊叹:“武侯果然是不世出的奇才,这座营盘谁能撼动?不愧是一人敌一国的人物。”

    若是没有小校的带路,便是现在的孙旭,一时半刻也休想找到中军大帐。

    二人一路快步走着,很快便到了大帐。

    此时的帐中,正座上坐着一个羽扇纶巾的人,他容貌甚伟,面上一副自信的神情,仿佛天下任何事情都在他掌握之中。这人想必便是季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了。

    此时的诸葛亮哪还有早年的意气风发,上苍给了他绝强的智慧,可也让他生错了时代。若是在太平王朝,诸葛亮绝对能将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不是将所有的精力耗费在北伐曹魏、东和孙吴上,内外争斗让他耗尽了心力。

    诸葛亮一见孙旭,见他容貌俊秀,不禁暗暗点头,口中问道:“未知足下姓名?”

    看着有些憔悴的诸葛亮,孙旭拱手道:“在下孙旭,字子平,乃是孙伯灵后人,拜见丞相。”

    诸葛亮笑道:“子平不必多礼。听人讲有人来投汉军,亮甚是欣慰,不想竟是计圣后人。”

    一番寒暄之后,诸葛亮便介绍起了帐中的其他季汉人物。

    帐中两列文官武将侍立着,武将中为首一人长相桀骜不驯,后脑勺高高隆起,看到孙旭一副不屑的模样;文官中为首之人面相儒雅、三绺长髯显得此人很有风度,见到孙旭很是客气地点了点头,可是孙旭分明看到他眼神中的阴鸷一闪而过。

    武将为首之人,乃是魏延;文官之首,乃是杨仪。

    杨仪身后,又有一人,英姿飒爽,风流倜傥,年龄大约三十左右,看到孙旭,笑着跟他颔首。孙旭感受到了他的善意,也是回了个礼,这人乃是武侯弟子姜维。

    魏延素来居功自傲,他是先帝时就有大功的人,在诸葛亮面前也不会太过收敛,向来有一说一,因此,这会儿见孙旭都认了帐中几人,便当着孙旭的面跟诸葛亮抱怨道:“丞相怎么如此信任这人,不怕他是魏军细作吗?”

    诸葛亮闻言,猛咳了几下。这个魏延从来不会让自己省心,当下给了孙旭一个歉意的眼神,跟麾下文武解释道:“昨日我夜观天象,却见那颗暗淡已久的紫薇右弼大放光彩,今日子平来投,正应天象。”

    孙旭见诸葛亮居然如此为自己说话,心下有些意外,忙拱手道:“丞相言重。旭愿竭尽全力,辅助丞相!”

    诸葛亮急忙下了帅座,扶住孙旭的胳膊,道:“今得子平,汉兴有日。”又欲上疏表奏孙旭为军师将军,一如自己先例。

    众将见诸葛亮如此看重这个毛头小儿,只道他有些糊涂了,都来劝谏道:“古人云,无功不受禄,孙旭初来我军,并无功勋,丞相便如此委以重任,并非我等嫉妒,实怕旁人不服。”

    诸葛亮却道:“众将不知,子平乃是大才,若不如此,恐天下人嗤笑我识人不明。”

    众将听了,心中不悦,暗道:“丞相此言,岂不是笑我等皆不如此人?”

    孙旭见状,也劝诸葛亮道:“丞相,诸将所言极是,待来日破了魏军,取了长安,丞相再为我表功不迟。”

    诸葛亮见孙旭本人也如此说,只好先封孙旭做了个辅弼校尉。众将见孙旭夸夸其谈,轻言攻取长安,都暗自嗤笑不已。

    这时,外边却有士卒来报说费祎求见,诸葛亮忙请他进来:“文伟,出了何事?”

    费祎如实道:“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自引大军至合淝,因机密泄露,吴兵无功而返。”

    诸葛亮闻言,一个没站稳,倒在地上。

    帐中诸将吓坏了,赶紧上前扶起孔明,正要唤医官时,却见孙旭上前,轻抚几下诸葛亮后背。不过片刻,诸葛亮便醒转了过来,长叹一声:“我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

    众将大惊,都道:“丞相身系社稷,岂能轻易言死。”

    诸葛亮被众人扶着做回主位,苦笑道:“汝等道我为何急急授子平高位?昨日我夜观天象,虽然见弼星备亮乃得才之兆,可是辅星却暗淡无光。天象如此,我命可知!我本意死后让子平继承我的遗志”

    魏延听了,满是不服,打断了诸葛亮的话:“丞相何以厚此薄彼?便是丞相不在,我亦尚存,黄口小儿有何能耐统帅三军?”

    诸葛亮闻言不语,他自然知道冒然将孙旭拔擢会引起反弹,可是遍观军中诸将,却没有一个可以继承他的衣钵。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姜维,才智勉强能入他的眼,本意让他作为自己的弟子。却不想这些日子天象大变,今日又见孙旭,便知他有经天纬地之能,才想将身后之事托付。

    正感慨间,孙旭道:“丞相,既然天象不吉,何不用祈禳之法避死延生?”

    诸葛亮略一思索,深深地看了孙旭一眼,道:“祈禳之法虽有,但未知天意若何。”

    孙旭笑道:“丞相何必自寻烦恼?若是当年赤壁时丞相仿徨不前,可有曹贼败北、天下三分?若是天意亡汉,丞相便坐以待毙吗?”

    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