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巅牧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云巅牧场-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蓝礼那如沐春风的笑容,安迪觉得这两种可能性都不高,那么就是第三种了,蓝礼也在掂量,只是,蓝礼如此成竹在胸,到底是因为自大,还是因为睿智?

    不过,这并不重要。经纪人和演员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双方都希望选择更加出色的合作对象,共同谋求更高的利益。自大也好,睿智也罢,这都说明了,蓝礼是一个聪明人,这也意味着,双方未来的合作可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一个有目标、有野心、有信仰的演员,往往能够在好莱坞走得更远。

    “你希望成为明星?”安迪第二次提起了类似的问题,试图进一步试探。

    蓝礼微笑地摇了摇头,“不。”这个答案让安迪的眼神微微闪了闪,有些意外,“我希望成为演员。”

    安迪的笑容绽放了开来,不自量力,又或者说,理想主义者,“真正顶级的演员都是明星。”

    “但不是所有的明星都是演员。”蓝礼的回答无缝衔接。

    安迪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停顿了片刻,认认真真地打量着蓝礼的眼睛,试图窥探隐藏在眸子背后的情绪,他看到了自信、坚韧和毅然,“这个世界上,天才有很多,但不是每个天才都可以取得成功;同样,这个世界上,梦想有很多,但往往最终都会以悲剧收场。”在好莱坞,梦想是最廉价的东西。

    “呵呵。”蓝礼轻笑了起来,摊开双手轻轻耸了耸肩,“我想,只有时间才知道答案,不是吗?”

    没有愤怒,没有激昂,没有冲动,甚至没有辩解,蓝礼的回应着实让安迪眼前一亮,他展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仿佛弥勒佛一般,“我没有办法反驳这一点,不是吗?”顿了顿,安迪再次开始试探,“所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演员?杰克…尼克尔森(Jack…Nicholson)?还是汤姆…克鲁斯?”

    前者是当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演技明星,后者则是近代史上最成功的票房巨星,安迪的提问指向性十分明确。

    “我不知道。’太平洋战争’仅仅只是我的第一部作品。”蓝礼的回答让安迪微微挑了挑眉,坦然而诚实,没有不懂装懂,这一份胸襟甚至比之前的印象还要更加深刻,“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挑战不同的角色,尝试不同的可能。”蓝礼露出了一个微笑,“我是英国学院派出身的。”

    安迪恍然大悟——英国学院派对演员的定义就是:胜任不同角色,千人千面,一名演员要可以胜任一千个乃至一万个角色,这才是表演;而不是那种专注于一类角色、或者只有某个特定角色能够入魂入魔的表演。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安迪出声感叹道,简短的两句话,透露的信息却让安迪十分满意。

    蓝礼呵呵地轻笑出了声,显得轻松写意,“如果简单的话,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实现了。”

    这是对安迪刚才那桶冷水的反驳,狡黠而睿智,这又是另外一个亮点,安迪的眼睛因为灿烂的笑容而眯成了一条缝,“我开始怀念我的青春了。”潜台词就是,蓝礼不知天高地厚,仅仅只是凭借着青春时的冲动和热情,根本不明白现实生活的残酷。

    蓝礼也是笑呵呵地回答道,“所以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

    这是在讽刺他太过胆小、太过世俗、太过无趣了吗?这……着实有趣,太有趣了。安迪欢快地笑了起来,端起了面前的可乐,仰头一口喝完,然后就站了起来,微笑地说道,“如果我不想错过航班,那么我现在应该前往机场了。”

159 专栏刊登() 
柯尔出去只是一小会儿的功夫,很快就进来了,扬声喊道,“十四,你的挂号信。”一般来说,挂号信必须本人签名,不过新布朗费尔斯是一个小镇,邮递员几乎认识每一家每一户的人,对柯尔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也知道柯尔和云巅牧场的关系,这才允许了柯尔代收。

    “挂号信?”陆离看了一眼,但手中的动作没有停下来,“估计是学校寄过来的毕业典礼章程吧,可是,他们之前不是说发邮件嘛?为什么还如此麻烦。你放在旁边吧,我一会再拆。”然后,陆离又继续自己的煎蛋业务。

    忙碌了好一阵,陆离总算是把鸡蛋全部煎好,终于有时间坐下来享用早餐。宋令仪熬制的粥果然足够入味,而且米粒不会稀烂稀烂,那咀嚼的韧劲比米饭还要更加好吃,干贝的香气已经完全融入到粥之中,每一口都是享受。

    早餐享用完毕之后,宋令仪本来打算去洗碗,不过爱丽丝和玛丽安几个女生抢了上前,接过了洗碗的工作,气氛再次开始预热起来,大家都准备好了连续第二天的狂欢。

    陆离此时才有时间拿起自己的挂号信,看了看地址,陆离就立刻明白了过来,“这应该是报社寄过来的报纸样本。”

    美国的报纸系统是十分特别的,大部分报纸都是在当地发行,只有少数几份报纸是全美发行的,比如“纽约时报”就分为纽约版和全国版。像“纽约观察者报”就是一份只有在纽约当地可以买到的报纸,“纽约邮报”也是。当然,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人们已经逐渐抛弃了传统阅读新闻的方式,各大报纸都有网页版本,实时更新。所以,在德州也可以阅读到来自其他各大州的报纸。

    “报社?”在嬉闹声之中,宋令仪第一个就听到了陆离的声音。母亲似乎就有这样一种能力,在人群之中辨识出自己孩子的声音,即使是再嘈杂也是如此。

    陆离点点头,“恩,还记得吗?之前我不是提起过吗?他们愿意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写专栏试试看。”

    “啊,我记得,给你写三篇专栏的机会,对吧?”宋令仪在陆离身边坐了下来,然后回头扬声喊道,“怀瑾,过来,陆离的专栏寄了样本过来。”

    拆开信封,里面果然是一份“纽约观察者报”,看看右上角的日期,这已经是四天前的报纸,墨水已经干透了,但依旧泛着报纸特有的香气。

    “哇!”身后传来的惊叹声让陆离愣了愣,他回过头,就看到所有朋友熙熙攘攘地站在后面,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一个个探头探脑的表情,看起来好不热闹,这着实让陆离哭笑不得。

    “十四,快,快打开看看!”“对,看看你的文章变成铅字之后到底是什么感觉?”“这真的太厉害了!我们身边居然也有人成为真正的记者了!”……

    那亢奋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比陆离自己还要更加兴奋。原本陆离还有些紧张的,但看到朋友们的如此表现,情绪不由就释然了开来。

    爱丽丝也站在人群之中,眼神里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当看到陆离的眼神时,她轻轻握了握右手,为陆离加油,然后视线落在了那份报纸上,示意陆离快点打开,迫不及待的神色让陆离也跟着兴奋起来。

    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宋令仪和陆怀瑾身上,两个人的表情也有些凝重,陆离不由哑然失笑,“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等待通知书时的情形。”

    看到陆离此时还有精力开玩笑,宋令仪也是不由莞尔,拍了拍陆离的肩膀,示意他打开报纸。

    视线再次落在了报纸上,指尖居然微微颤抖,泄露了内心的紧张。这不是等待大学通知书的时刻,但这却是等待他事业开端的时刻,甚至比大学时还要更加紧张。深呼吸一口气,然后陆离就打开了报纸,熟练地翻到了二十四版,顺利地找到了社论专栏的位置。

    在左上角的位置是文化专栏,刊登着一篇文章,“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派对,牛仔式,纽约客式,还是亚洲式?——专栏作家:陆离”

    没有多余的装饰,仅仅只是黑色的铅字,但意义本身就已经截然不同了。尤其是看到了那代表着亚洲姓名的”Li…Lu”,向每一位读者呈现出一个事实,这是一篇由亚洲人撰写的文章。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上,确实不太常见。这对陆离来说,就是重要的一步,而且还是一大步。

    陆离认真地看着眼前的报纸,情绪有些奇怪,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和亢奋,四年以来奋斗的夙愿终于实现,似乎更多是平静;但在平静之中,还有一些感慨和微妙,胸腔里轻轻激荡的喜悦让嘴角不由上扬起来。

    他现在是一名记者了,更为准确一点来说,是一名专栏作家了。他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经历和意见分享给每一位读者,信息交换的桥梁构建起来之后,影响也就产生了。这也意味着,他拥有了改变某部分人想法的可能——哪怕仅仅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哪怕仅仅只是很小很小的可能,但至少,他具备了改变世界的机会。

    这才是进入新闻行业最重要的动力。

    “十四,给我看看。”陆怀瑾开口说道,让陆离不由愣了愣——陆怀瑾居然也称呼他“十四”,这着实是……

    陆离不由轻笑了起来,然后把报纸递给了陆怀瑾。比起口语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明显要出色多了,这似乎是中/国式英语的共通点。

    “L先生,读出来,读出来!”身后传来了弗雷德激动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十四的专栏啊!”聚集在周围的人着实太多了,每个人传阅一次,耗费的时间绝对不在少数,还不如统一阅读出来。

    陆离摊开了双手,“伙计们,这不是一个魔幻故事,这是一篇关于文化的严肃专栏,你们不会喜欢的。”虽然说在撰写过程里,陆离尽可能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来完成这篇专栏,而且主题也颇为平易近人;但归根结底,这是一篇报纸的专栏,内容还是比较严肃的。

    可是陆离的劝告却没有人在意,大家都同时朝陆离挥了挥手,嫌弃地将他赶走,这着实让陆离哭笑不得。

    陆怀瑾将报纸递给了弗雷德,“你们来读吧,我的喉咙也无法大声。”

    陆离摇了摇头,离开了沙发,耳边传来了弗雷德大声朗读的声音,“当我们出现在一个派对上时,到底在期待什么呢?酒精,毒/品,音乐,美女,泳池,还是自助餐?”第一句话就让大家哄笑了起来——没有人会在派对上期待食物。

    来到了门廊里,陆离拨通了茱莉亚…希金斯的手机,电话仅仅只响了两声,茱莉亚就接了起来,“茱莉亚…希金斯,请说。”

    雷厉风行的风格依旧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里是十四。报纸的样本我收到了。我只是打电话过来,说声谢谢。”

    “报纸,对。”茱莉亚立刻就反应了过来,“这篇专栏反响不错,过去这几天时间里,我们收到了不少邮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少人都抱怨,为什么没有自己州的文化反馈。”这篇专栏同样刊登在网络版上,所以收到了不少回响,“出乎意料地,人们对其中折射出来的文化现象都颇为感兴趣。”

    “这就是我们的初衷,不是吗?”听到了茱莉亚的肯定,陆离心情轻快了起来。当初他之所以想到撰写这个专栏,就是因为取材于生活,内容就是他自己真实感受到的东西,不见得多么深刻,却足够真实,而且能够折射出社会的某个片段。

    尤其是现在全球化进程已经普遍化了,即使是山沟沟里的居民,通过电视或者网络,也可以接受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信息。越来越多人渴望了解不同的文化,也愿意了解不同的文化,至于能否接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可以说,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茱莉亚点点头表示了赞同,“这个专栏的第一篇确实不错,第二篇什么时候可以发布?”

    在短短三天之内,他们就收到了将近五百封邮件,这对于“纽约观察者报”这样一家小报社来说,着实太过难得了,尤其是他们没有发布什么值得关注的八卦新闻的情况下。所以,第二篇自然而然就提上了议程。

    “我上周已经发邮件给你了,记得吗?”第二篇陆离早早就写好了,经过润色修改之后,就发给了茱莉亚,一直没有得到回应,陆离在陪同着父母,所以也就没有追问。

    “上周?”茱莉亚回想了一下,“稍等。”然后就开始打开了邮件,敲打了一下键盘,“噢,对,我已经收到了,不过因为一直比较忙碌,还没有来得及阅读。我等会就浏览一遍,然后给你回邮件。第三篇你可以准备起来了,我会拿着第二篇去见总编辑的,看看能不能提前给你敲定一份合同。”

    这是一个意外惊喜,虽然“纽约观察者报”仅仅只是一家小报社,但聘用专栏作家的工作也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陆离才撰写了一篇文章,茱莉亚就愿意和总编辑交谈,这着实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当然,即使总编辑点头了,陆离拿到的也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短期合同,三个月或者六个月。

    “那就再好不过了!”陆离也畅快地笑了起来。

160 大会落幕() 
电话很快就挂断了,茱莉亚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性格,每次谈话都是直击要点,陆离早就已经习惯了。

    看着眼前刚刚落成的别墅,还有旁边堆放着的木材,第二栋别墅过几天就要开始打地基了。正如陆怀瑾所说,云巅牧场现在一切都已经走上了轨道,他的记者梦想也同样走上了正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他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一道阳光穿透层层云朵洒落下来,金色光芒在云雾缭绕之中璀璨夺目,可以清晰地看到浓雾在翻腾消散,整个牧场的辽阔和苍莽一点一点浮现在眼前,仿佛整个心胸都开阔了起来。

    “恭喜!”耳边传来了祝贺的声音,陆离一转头,然后就看到了走出来的爱丽丝,她露出了一个歉意的笑容,“抱歉,刚才无意间听到了你的电话交谈。”陆离微笑地摆了摆手,示意她不用在意,爱丽丝继续走了出来,脚步在陆离身边停了下来,“恭喜,现在你就是正式的专栏作家了!恐怕,我们这一届学生,你是第一批就业的学生之一。”

    “谢谢。”这一次,陆离没有谦虚,坦然地接受了祝贺。

    也许对于其他美国的学生,或者是欧洲的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