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小甜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六零小甜丫-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队队长过来看大家农活儿干得如何时,被空荡荡的稻田给吓了一跳。

    这已经不是大家头一次连工分都不想赚,各自跑回家了——到不可能有收获的田地里干活儿,工分再高,有谁有乎?

    二队队长心里着急,跑去挨家挨户抓人干活。可他连着走了好几户人家,敲门都没人应。

    路上倒是遇到个队员,肩上担着一条扁担,两头挂着空木桶,笑话他道:“队长,来逮人的吧?逮啥啊逮,大家都在干着活儿呢。喏,”他眼睛往自己身前身后的两个大桶一瞟,“看到没?我们啊,都在河边挑水灌田呢。”

    说完,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

    队长莫名奇妙:“你你给我回来!今天的活儿是薅秧,薅秧听到没?”

    他气得跳脚,人家还是不理他。

    直到后来,有人好心地告诉他前因后果了,先还气得呼哧呼哧的他,差点儿没高兴坏!

    跑到稻田里一看,可不是吗!除了那些长得特别好的秧苗,其它秧苗也有转绿的迹象。

    一切,都在往着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了,要是红果儿听到二队队长心里的心声,估计会觉得,这不是自然的吗?

    除了把优质好秧苗插到各队的稻田里去,她还顺便把非洲草原里那些小池塘里的淤泥弄了些,弄到现实世界各队稻田秧苗的根部。

    当然,这又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了。

    不过,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前面那么多事儿都干了,也不差这件了。

    你们日子过好了,我才能安安心心地发家致富啊。

    ***

    各个生产队队员莫名高涨的干活儿热情,让李向阳很是高兴了一番。

    同时,他也很是担忧。

    他望着小红果儿,问道:“你不是说你要种蔬菜吗?地都已经划给你了,种子也给你了,你咋不种了?”

    我忙着帮大家树立干活儿的信心。红果儿在心里得意地答复。

    听不到她的心声,只看到她笑得特别得瑟的小模样,李向阳有点儿无法理解:“你要是不想种,就算了,我让李爱国把地收回去就是了。反正你一个小娃子,大家也没指望你能帮得上多大的忙。”

    说起这个,红果儿觉得她爹实在是很小瞧她。“你咋就只给我分了半分地啊?”

    1分地,就是0。1亩地。可别小看了这0。1亩地,1亩地有666。67平方米,1分地就有66。67平米。

    半分地已经是33。34平米了呀!

    “半分地你还嫌小?!你一个小娃娃你种得了多少?!”

    红果儿嘟着嘴:“起码你也要给1分地吧我有那么没用吗?”

    事实上,她关心的可不是“有用”、“没用”。关键地划小了,种子给的就不多啊。她再怎么偷偷摸摸省下种子,种到核桃世界里,也省不了多少啊。

    李向阳语重心长地道:“知足吧,你现在早饭都不吃,从晚上一直睡到快中午,就下午那半天时间,能干个啥?”

    说着说着,他忍不住伸出手去摸闺女额头,自言自语地道:“睡这么多,是不是生病了啊”

    红果儿嘟嘴,不高兴地把她爹手拂开:“我才没生病呐。不就是多睡了会儿吗?”说着,她眼珠子一转,“我保证,从明天开始,早上早早地就起床,好不?”

    能睡得不多吗?她晚上都去帮各个生产队干活儿插秧去了。

    “不行,半分地就够了。要不是看在你是为大家干活儿的份儿上,我连半半半分地都不给你!”

    红果儿愣了:“爹,你不是说你最疼我了吗?连地都不肯给我多划点儿!”

    李向阳嘀咕道:“以前是地里没人干活儿,我才给你分的。现在,大家干活儿的积极性这么高,分给你那么多,你一个小娃子不是拖大家后腿儿吗?”

    “”好吧,感情她助人为乐还助错了

    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她自己倒分不到什么地了

    李向阳看着闺女闷闷不乐的样子,有点儿心虚,赶紧又跟她说:“你先把这半分地种好。要是你种好了,爹再给你安排多点儿土地,怎么样?”

    这话其实也就是说说,一个小娃子能有多大生产力?

    现在这半分地,她能不能折腾出来,都还两说呢。

    红果儿却高兴地道:“一言为定!”

    她爹敷衍,却又装作很认真地道:“一言为定,一言为定!”

    然后,红果儿就高兴地跑掉了。

    而李向阳嘛,却还有别的事要忙。

    什么事呢?

    当然是去找黎燕燕!

    谈恋爱?他哪儿可能这么不正经!他是去找她商量水利的事。

    人家黎同志不就是县水利局下来的吗?现在乡亲们顶着大太阳,天天从河里挑水,往地里浇,这多辛苦啊。

    效果还不好。

    要是黎同志能给大伙儿出个主意,建个什么水利设施啥的,那社员们可就受益了!

    李向阳假装自己完全没有私心地用力点点头。

    黎燕燕的宿舍离他办公室并不远,但因为是女干部的宿舍,他也不好直接跑过去。

    就喊了一位刚好从公社大院院坝上路过的女同志,请她帮忙叫黎燕燕到他办公室来,说有公事找她商量。

    黎燕燕上回给她远在京市的父母寄信后,由于路途遥远,现在还未收到回信。

    拍电报倒是很快。只是有些事电报上说不清楚,再加上,她也怕被电报员看到信上的内容,这个法子是决计不会用的。

    就是信件,她也尽量写得特别家常。这样,就算有人私拆了她的信件,看到的,也不过是个恋爱中的女性,征求父母关于婚姻方面的意见的信罢了。

    回信没收到,这边的报纸又出了她和红果儿他们几个人的头版头条消息。这样的好消息,自然是要讲与父母听的。更何况,参与搞学生自救运动的机会,是李向阳塞给她的。

    等不到父母回信,她就又把那篇报道剪了下来,并附信讲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她知道作为女儿家,应该要矜持。

    可她从小受到的洋派教育,却告诉她,要勇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自己全家文化程度都不低,而李向阳却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她着实不愿意家里人因为这点,而对他有成见。

    于是,这第二封寄给父母的信件,很快就被发了出去。

    当李向阳找去叫她的人,出现在她宿舍大门口时,她心里隐约闪过几分欢喜,脸上却平平淡淡地问:“李副社找我有什么事吗?”

    “他没说,就只说了是有事找你。”

    她轻轻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是淡然的模样。

    她缓步走去李向阳的办公室,临进门时,用手轻轻理了理鬓发。

    门是开着的。但一贯重视礼仪的她,是一定要轻轻叩门的。

    “笃笃笃。”

    敲门声低而清脆,既不会惊扰到人,又适当提醒里面的人,有客来访。

    “黎同志来了?请进请进。”

    在叩门声还没完全落下时,李向阳就迫不及待地出声了。

    他那一本正经的声音里,有着盖不住的喜悦。

    黎燕燕嘴角微微翘了起来,走进去道:“李副社,你找我??”

    “来来来,快请坐。”

    在他办公桌的另一方,已经摆好了木椅。黎燕燕坐下来,两人刚好面对面。

    而她坐的这一方,已经提前摆了个军绿色的搪瓷盅。盅上还漆有金色五角星图样。

    这盅看上去还特别新,连黎燕燕都多看了它两眼。

    “你们城里来的干部,应该挺喜欢喝茶的吧?我搞了点茶叶过来,你尝尝,不知道味道还行不?”

    黎燕燕笑了笑,揭开了搪瓷小盅的盖子,端起来轻啜了一口。

    入口苦涩。茶水行至喉咙,还微微有点刮喉,没有润滑之感。

    只是劣品而已。

    但在这灾荒年,能够找到茶叶,已属不易。

    她微微有些感动。

    李向阳看她喝了他准备的茶叶,心里高兴,忍不住道:“你的搪瓷盅不是拿去养小球藻了吗?你要看得上,把这个盅拿去喝水吧。”

    说着,怕她误会,赶紧解释道:“这盅我没用过,别人也没用过!”

    这盅是他从京市带回来的。他买了三个,,他娘、红果儿和他都有。

    他的那个,他一直都没舍得用。后来,黎燕燕问他,能不能用搪瓷盅养小球藻后,他就更没舍得用了。

    黎燕燕看看他那一方空空如也的桌面,眼里闪过询问。

    你自己怎么没泡茶喝??

第90章() 
他不好意思地道:“我一个大老粗;喝那么好的茶可惜了。还是你喝吧。”

    说着;就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块巴掌大的茶饼来;假装自然地放到她那边的茶盅旁;手却微微有点抖。

    这其实只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没了体面的喝水盅;在心上人面前拿个大海碗灌水;怎么看也挺奇怪的。

    黎燕燕认识李向阳这么久,确实没见过他喝茶。他这个人不太讲究,平时桌上总摆着个土碗。碗里装的也就是清水。

    渴了;随手端起来,咕咚咕咚一灌。

    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只大碗就失去踪迹了。

    她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解渴的。

    晓得他这茶叶是特意为她弄过来的;黎燕燕低声说了句:“谢谢。”

    可她一谢;李向阳就不知道该怎么反应了,赶紧把水利的事揪出来说:“谢啥谢!咱们公社还有一件大事;要麻烦黎同志帮忙呢。”

    “什么事?”

    “你看;你之前不是在县水利局工作吗?那么;对水利什么的;你肯定很熟了。现在田地里的庄稼正饱受旱灾之苦;乡亲们虽说每天都在积极担水浇地,但这样做;又累人,效果又不显著。你看”

    黎燕燕略微想了想;说道:“要不;在河边架水车吧?”

    “水车?我在课本上倒是见过,不过我们这边没人会造这种东西。而且整个公社的地,占的面积也不小。要把所有地都浇灌到,那得修多少水车啊?”

    “不需要的,只要修两座大型水车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怎么造嘛,我这次下乡,随身带了专业书籍的。书上有图纸跟水车制作详解。这个你可以放心。”

    这下李向阳来了兴趣,请她继续解说。

    作为提水灌溉的工具,水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可谓十分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

    最初还需要以人力推动水车运作。但到了唐床时期,已经进步到能用水力作动力的地步,且功效也更大了。

    只可惜,再好的工具也只能被文化人士,以及专门制造水车的工匠所掌握。而且,知识分子掌握的,还只是书面上的内容。

    幸好黎燕燕除了是知识分子外,还是水利局出来的。对水车的了解自然比别人要多。

    她告诉李向阳,一辆大水车就可以灌溉六、七百亩农田。水车和运水的栈道都可以用好的木材来制作。

    并且,运水栈道只需要修建到社里最高的那亩稻田就可以了。然后,挖好运水沟渠,并在那亩稻田的田埂上挖出水缺,这样,水就会顺着水缺流到其它地势较低的田里去。

    等把地势低的田灌好水了,再把低田的水缺堵上,水自然就会灌溉低田相邻的田。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稻田所处位置高低不一,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过,大致的原理就是这样了。

    没有看到实物,就这么听她说,李向阳听得有些懵懂。

    黎燕燕看他没听明白,对他道:“我这次下乡,随身带了些专业书藉。你等等,我去把水车的图样找给你看。”

    “好好,辛苦你了。”

    她回了宿舍,把茶饼放到行李箱里,却没立即去翻自己的那些书,反而是从箱子里翻找出一只包装盒来。盒里,装着只手绘釉下青花瓷的盖碗。

    这只盖碗原本是她备着自己喝茶用的。只是宿舍里人多,这瓷的瓷胎又薄,稍有磕碰很容易就会碎掉。她也就一直没拿出来用。

    “哟,这盖碗儿还真好看。”同宿舍的一名女干部瞅着盖碗说道。

    她微微笑了笑,把盒盖盖上,放到床上。又把行李箱锁了起来,开始认真翻找起自己的专业书籍来。

    “这么好看的盖碗,怎么以前都没见你用啊?”另一个女干部也凑上来看。

    她依旧是抬头礼貌性地微笑,并未答话。

    “我那儿还有点茶叶,你要不要试试?”人家又问了一句。

    “不用了,谢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原本对她颇有敌意的女人,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她也明白,这大约是跟李向阳在人前,总是对她客客气气地有关。

    下放干部现在归公社管,李向阳也就是她们的领导。领导的言行举止有任何偏好或厌恶,下面的人,风向也会变得特别快。

    只是,有了前面的不愉快。现在,她们对她态度再好,她也只好跟她们保持距离。

    跟气量无关。只是,她们态度变得如此之快,她没办法相信她们而已。

    翻找到图样,和有关水车的介绍后,黎燕燕将那页书折好角,再拿起盒子出门而去。

    刚刚还说要拿茶叶给她的那名女干部,冷哼了一声:“刘芳说得对,她果然在勾引李副社。瞧瞧,这么好的盖碗,自己都舍不得用,现在拿着往人家办公室里跑。”

    “送只盖碗算什么呀?说不定人家送的礼,贵着呢!”

    说着,宿舍里的女干部们心领神会地互相对望一眼,呵呵笑了起来。

    偏偏有个傻的,愣是问出来了:“送的啥礼?投怀送抱?”

    其他人哪里敢接?

    大家前面说的,都还只是黎燕燕一个人的闲话。可“投怀送抱”几个字,得罪的可就不止一个人了。

    呼啦啦一下全散了。

    黎燕燕走到李向阳办公室门口,又要敲门。但她左手拿书,右手执盒,还真是不方便。

    正为难之际,李向阳已经迎了出来,下意识地帮她把看起来块头更大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