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奇道:“你这是怎么了?什么怪罪不怪罪的?”
墨香便将之前的事说了一遍,末了目带担忧之色看着黛玉,一副生怕她怪罪的样子:“奴婢是想着,还要在这里呆好几天呢!咱们在明处那人在暗处,要是再来害咱们,可怎么好?告诉王爷,也好让他心里有数,有必要的时候,可以伸手帮咱们一把”
黛玉闻言,轻叹了一声道:“你也是为我好,我怎么会怪罪你呢?——原也不是要故意瞒着他,只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墨香忙伸手轻轻的拍着黛玉的背,道:“姑娘少说几句吧,今儿个说的话够多的了。等会子喝了药,便早些歇息吧”
那名太医的医术是真的精湛,黛玉服了药之后次日起身,便觉得好了许多。除了身上略感无力之外,便已经没有大碍了。墨香很是高兴,念着佛说的:“这可真是好,姑娘往日着了风寒之后,少说也得三五日才会好。如今竟然隔夜就好了,可真是太好了”
黛玉道:“既然已经无事了,还是去给太后请安吧。”
墨香道:“太后一早已经遣人来说了,叫今日姑娘就在帐篷里歇着,不必过去了。今日早上要举行一次大围猎,太后这个时候怕是已经过去了。姑娘便是现在过去太后那里,恐怕也是见不到人的。所以,还不如就安心在这里呆着呢”
黛玉听了这话,便也不打算出去了。这两日总在外面跑,她还真的觉得有些累了。能够歇息一日,也是好的。否则,她的身子该扛不住了。待在帐篷里用了清淡的早膳之后,黛玉唤来墨香说道:“也不知道宝姐姐那里怎么样了,你过去看一看吧。”昨日她丢了那么大的脸,还不知道背着人有多么伤心呢
墨香答应着去了,稍后再回来,竟然后面还跟着宝钗。黛玉忙起身招呼宝钗坐下,又叫墨香出去端茶。见帐篷里只剩下自己与黛玉两个人,宝钗方才苦笑着说道:“昨日,叫妹妹见笑了”她的脸上没有什么血色,眼圈也有些红肿。说不定,昨日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了一夜。
黛玉一时无言,半晌之后才说道:“宝姐姐也不必太难过,万事总有不如人意之处”
宝钗听了这话,也是默默无言许久。而后猛然抬眼看向黛玉,有些急切的说道:“林妹妹,我有一事相求,还望妹妹看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千万答应”说着,她伸出手来,紧紧的握住了黛玉的手。
黛玉觉得宝钗的手心里全是汗,虽然有些不舒服,却还是没有挣脱开:“有什么事,宝姐姐请讲吧。”
淑妃受伤()
宝钗看着黛玉的眼睛;自己的眼眸里涌出泪花来;泣道:“还请妹妹;对昨日的事;守口如瓶如此;就算是帮了我的大忙了”说着她用力的眨了眨眼;两行清泪;顿时流淌下来。挂在她苍白的面颊上,看起来,多了一丝她很少有的楚楚可怜。
只要黛玉不声张贾府的人很少出门做客;兴许,昨日的事,还可以瞒住他们。如此;她的退路;方才不至于被堵住。
不愧是薛宝钗,即便是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不过一夜之间;她便擦干眼泪再次站了起来。这种羞辱换了个脸皮薄一些的大家子姑娘;说不定;寻死的心都有了。然而她伤心归伤心;难堪归难堪;生存的意志和拼搏的斗志,却依旧强烈。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了。若不是她生在这个女子大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代;换了个开明些的时代的话;不难做出一番事业来。
黛玉本就不是心肠冷硬的人,看着薛宝钗露出这种难得的可怜模样来,哪儿能不心软,当下便回答道:“宝姐姐放心,这里发生的事,我保证不会有荣国府的人知道。即便是墨香,我也可以替她保证。”
宝钗闻言,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感激的神色来。她知道林黛玉这个人,颇有君子之风。既然答应了她,就绝不会食言。“多谢林妹妹,我真是,真是感激不尽如此,就算是保全了我残存的一些脸面了妹妹的大恩大德,宝钗记在心里,绝不敢忘记”
黛玉道:“朋友一场,何须如此?不过一桩小事而已。”
宝钗道:“对妹妹来讲也许只是一件小事,对我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妹妹如此磊落,叫姐姐好生敬服。”说着,慎重对着黛玉福了一福。
宝钗的这几句话,确实是发自真心的。她扪心自问,若是此刻两人易地而处,她会这么简简单单放过林黛玉吗?答案是,不会!在她心目中,林黛玉是与她势均力敌的对手。有这么好一个打击敌人的机会,她哪里肯轻易放过?因此,对于林黛玉的这一行为,薛宝钗心里,是真心感激的。
薛宝钗对林黛玉谢了又谢之后,又道:“我就不打扰妹妹将养身子了,也该离开了。”
林黛玉道:“这般急着回去吗?——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四处走走看看风景,也是好的。”
薛宝钗苦笑了一下,道:“我哪里还有脸留下来?昨日的事情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今日怕是早就传遍了。继续留下来,也不过是自取其辱而已。”
见薛宝钗铁了心要离开,林黛玉也就不再劝她,便道:“我送你出去吧。”
墨香闻言,忙阻止道:“姑娘身子还没完全好,恐怕不好出去吹冷风的。还是奴婢去送宝姑娘吧。”
黛玉道:“无妨,穿上大衣裳就是了。我待在这里面憋闷得慌,出去走走散散心,身子也好得更快一些。”
墨香见黛玉坚持要出去,也只好不再劝阻了。她找了一件松花色斗纹锦上添花的鹤氅给黛玉披上,而后便扶着黛玉,跟宝钗一起离开了帐篷,朝着外面停驻马车处行去。刚走没多久,迎面走来一群人,正与黛玉宝钗三人撞在一起,两边的人都停下了脚步。黛玉定睛一看,却是由淑妃领头的一群皇帝的妃嫔,一个个都穿着窄袖束腰的骑马装,个个都堪称天姿国色,无有一人能够艳压群芳。也难怪,宝钗没有得偿所愿了。
淑妃看向黛玉,微微一笑,道:“林姑娘是要出去走走么?听说你昨日受了风寒,还是在帐篷里将养着为好。”她身穿豆青色配上琥珀色的骑马装,一身淡雅,不见奢华。头上挽着很简单的如意髻,只插着一支金嵌宝四季花钿儿。耳边红珊瑚坠子摇摇晃晃,更映衬得面如霜雪,眼凝秋波。虽不艳丽,却自有一番动人心处。对着黛玉她的态度也并没有变化,仿佛昨日的事,完全与她无关一样。
这样的人,真是十分可怕。黛玉看着她带着淡淡笑意的双眼,只感到一阵不寒而栗。定了定神,她对着淑妃施礼之后,回答道:“谢淑妃娘娘关心,民女身子已经差不多好了。今日我这朋友要回去,因此出来送一送她。”
闻言,淑妃的视线移到宝钗身上,神情不变,开口说道:“哦,这不是昨日在宴会上献艺的那位薛姑娘么?怎么,不留下来看看风景再走么?也许,还能再找到给陛下献艺的机会呢”说到这里,跟在她身后的妃嫔们,一下子哄笑起来。清脆的笑声惊起了一旁草丛里几只鸟雀,扑啦啦振翅飞走了。
薛宝钗听到这哄笑声,哪怕她再是脸皮不薄,也禁不住变了脸色。到底还是个未出阁的闺秀,哪里禁得起这么恶意明显的嘲笑?当下她的脸色一阵红一阵青又一阵白,煞是难看。
然而,让她难堪的事还没完。跟在淑妃左侧后方的一位紫衣妃嫔,晃了晃手里的马鞭,笑道:“淑妃姐姐真是说笑了,就算是再有给陛下献艺的机会,也不过再得一盘子金银罢了。依我看,这位薛姑娘家里,还不差那点子金银之物吧?确实犯不着。”
又有一位穿玫红色衣裳的妃嫔开口接话道:“婕妤姐姐怎知薛姑娘不缺那点子金银呢?也许,人家就是冲着那些身外之物来的呢——咱们在宫里不知民间艰辛,别说是金锭子银锭子了,想来就是铜钱布匹,对她们来讲,也是好的呢!”
那婕妤闻言笑道:“这么说来,薛姑娘倒是可怜得紧。回头看看咱们那里还有什么不要的破铜烂铁,便赏了给她吧。”
玫红色衣裙的妃嫔接话道:“婕妤姐姐这话差了,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咱们一时的赏赐,哪里能让人家长长久久的过下去呢?薛姑娘,我给你出个主意。你的琴艺着实不错,不如找个酒肆饭庄,求求那老板掌柜的,让你在里面卖艺为生。如此,以后的衣食住行,便有了着落了”这话刚一说完,众人又再次哄笑起来。莺声燕语的,不去理睬其中恶意的话,倒是十分动听。
黛玉这旁观之人,听到这些言语,都感到十分诛心了,更别提宝钗这个当事人了。却见她脸上看起来一丝血色都没有,肩膀不断的微微颤抖着,摇摇欲坠。黛玉忙解围道:“看起来诸位娘娘是要去猎场的,我们便不耽搁你们的时间了,这就告辞。”
淑妃倒也没有再继续难为她们,可能是还顾忌着太后对黛玉的宠爱,便点头说道:“林姑娘请慢走。”
听到这话,黛玉忙拉了宝钗,对着众人再次施礼之后,匆匆朝前走去。一直到离开了帐篷区域,来到了广袤无垠的草地上,宝钗方才垂泪泣道:“简直欺人太甚”
其实也难怪那些妃嫔们不待见宝钗,原本宫里就是一个皇帝上百位妃嫔,僧多粥少的,你还要在她们碗里去抢食,她们能待见才怪呢!因此黛玉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无言的陪着宝钗,又取了自己的帕子递过去,给她拭泪。过了半晌宝钗自己就缓过来了,将帕子递还给黛玉,道:“我不要紧让妹妹担心了”
黛玉看着宝钗,顿了顿,还是说道:“宝姐姐要流泪,只管在这里流。回到荣国府里,可不要再伤心了。要是露出形迹来让别人生疑,那就白费功夫了。”
宝钗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来,道:“多谢妹妹费心了,我自省得的。”
黛玉站在草地上,看着宝钗的马车渐渐远去,却还没有动身回去的意思。墨香在一旁劝道:“姑娘,这里风大得很,仔细又染上风寒了,咱们还是回去吧。”
黛玉看着远处一阵阵翻涌着的碧绿的草浪,说道:“总觉得帐篷里憋闷得很,不想回去。”她拉了拉鹤氅的衣领,道:“这衣裳厚实得很,不会再着凉的,你放心便是。”
墨香无法,只得陪着黛玉,在草地上慢慢的散着步。将近午时的时候,黛玉方才觉得累了,终于点头答应回去。刚刚走到帐篷那边,忽然看到前方人慌马乱的,一片闹哄哄。墨香见状,忙拉住一个小太监,问道:“这位公公,前面这是发生什么事了?”见他脸上有些不耐烦的样子,墨香忙从袖口里摸出一只荷包,递了过去。
小太监接过荷包掂了掂,脸上露出点笑模样来,说道:“这位姐姐你不知道,出大事了!咱们的淑妃娘娘,从马上摔下来了!”
墨香闻言,心里又惊又喜,忙追问道:“摔得如何了?”在静止的马匹上摔下来和从奔跑的马匹上摔下来,那可是两回事。若是后者,一个不好,送命的都有。
成了瘸子()
小太监看了看左右无人;神神秘秘的压低嗓子;说道:“摔得不轻呢!听说;当时那惨叫声;几里地外都听到了!淑妃娘娘也是运气不好;可是从正狂奔着的马上摔下去的!这不;陛下着急得很;传令叫随行的所有太医都过去伺候着呢!这位姐姐,我知道的就只有这些了,也该过去伺候着了”说着;他冲着墨香拱了拱手,告辞而去。
墨香目送小太监离开之后,忙凑到黛玉身边;难以抑制自己脸上的笑容:“姑娘;这可真是现世报来得快!叫她害姑娘,活该!”
黛玉看向乱成一锅粥的那边;眉心微蹙;道:“怎么这么巧”昨夜刚刚陷害了自己;今日她就出事了。真的只是巧合吗?不知怎么的;黛玉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朱梓弈的面容来。不似对着自己时候的温情;他那好看的双眸冷得如同霜雪,没有一丝感情
黛玉与墨香站在原地没有动,既没有上去凑热闹;也没有离开。遥遥的;她们看见两个侍卫抬着一部担架,疾步朝着帐篷方向行去。许多人围拢过去,挤得水泄不通。隐约中,黛玉看见了担架上淑妃惨白无血色的面容,凝着汗水和泪水,十分狼狈。她的左脚不正常的垂了下来,软软的,好像没有了骨头。
这幅场景,墨香自然也看见了,她凑在黛玉耳边低声说道:“姑娘看到没有,淑妃娘娘的脚好像断了”语气十分轻快,很明显的幸灾乐祸。
黛玉也不好责备墨香,知道她是为自己鸣不平,只是轻声说道:“禁声,要是让别人听到这话,你就是闯了大祸了——”顿了顿,她见墨香露出忐忑不安的神情,又放柔了声音说道:“她到底是淑妃娘娘,位份尊贵,不好说得这样明显的”
墨香道:“奴婢知道了,不过是在姑娘这里说说。若是在外面,断然不敢如此的。”
黛玉道:“知道你心中有数,我不过白嘱咐一句罢了。”
两人站在草地上,看着淑妃被送入到皇帝的帐殿里,随行的几位御医,挎着药箱急匆匆的逐一进去。还隐约听到皇帝的吼声,说着治不好就要御医陪葬什么的。由此可见,淑妃是深得宠爱。
黛玉正准备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帐篷里去,忽然看到朱梓弈从人群中走出来,一身藏蓝色天马箭袖,英姿勃发,来到自己身前,笑盈盈的看着自己。黛玉脸上飞起一丝红霞,低声道:“淑妃娘娘出了事,你不在那边守着,又过来干什么?”
朱梓弈神情不变,注视着黛玉说道:“她的事又与我何干?在我眼里,她便是伤了性命,也不及你掉了一根头发来得要紧。”
黛玉的脸色愈发红艳,低声啐道:“尽说些胡话”神情端肃了一下,黛玉又问道:“淑妃娘娘为何会坠马的?”
朱梓弈轻描淡写的回答道:“谁知道呢?马儿虽懂事,却到底是牲畜。一时狂性大发,也是有的。”
看着朱梓弈宁静深潭一般的黑色眼眸,黛玉突然灵光一闪,启唇暗道:“莫非是你”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