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有晴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活有晴天-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伯父叔叔们也直接在吃饭的桌子上就拿出牌打起闽北地区特有的“标分”,小孩子们跑到晒谷场玩去了。

    林梓晴没跟着去,她走到奶奶的小菜地里,想看看那些奶奶种的小菜。20多年后,奶奶快90岁了,再没种过。后来院子里只种上了本地的桃树。

第七章 兰花() 
林梓晴从菜地里走出来,发现凉鞋底都是泥巴,决定到鱼塘边上把鞋子洗洗。

    池塘的旁边,爷爷搭了个小葡萄架。

    在古镇这里种的葡萄都是紫色的,很小颗的那种酸溜溜的,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即使是这样,还没等葡萄熟透的时候,在8月底也被采光了。

    经过葡萄架下的时候,忽然发现角落里有一个用瓦盆种的植物。

    瓦盆口子都有点破了,叶子深绿色,叶片有些厚,像把打开的扇子。中间有根茎,没有开花。

    这是君子兰,好像还是君子兰里比较贵的“油匠”。林梓晴蹲在地上认真的看看了,用手指摸了摸叶片。

    “晴晴,你在玩什么呢?”这时林文山走到她面前,发现林梓晴正目不转晴的看着什么,他低头看着林梓晴问。

    林梓晴用充满疑惑好奇的目光抬头看着林文山,“爸爸,这是什么花呀!”

    “哦,这是君子兰,老奶奶(曾祖母)种的,这种花我们这里很少种呢。老奶奶喜欢种点花草,不过花不值钱,也没人管它了。”

    “爸爸,我可以把花带到我们家里吗?我喜欢它,可以吗?”林梓晴悄悄的平复了一下心情,学着孩子的样子跟林文山撒娇。

    “行,晴晴都喜欢养花了啊。等下我把它带回去,不过,你没养过花,你千万不要养死了以后哭鼻子哦!”

    “嘻嘻,才不会哭呢,我会好好养的,”林梓晴有点小激动,小兴奋,这么简单就能带回家,还以为要费一番功夫呢。

    林梓晴把君子兰带回家,晚上,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以后把那盆花拿去卖。

    可被告知那是一盆普通的君子兰,到后来,林梓晴就醒了。

    而林文山和谭丽云,晚上在商量要不要让林梓晴国庆节后去幼儿园,下个月开始到年前是农闲,林文山想找点事做。

    林文山抽了一口烟:“下个月晴晴应该可以去幼儿园了,现在镇上也没人找我做泥瓦活,我打算我明天去叔叔那问问,他们竹制品厂要不要招临时打磨工!我先去那做几个月的活,听说做的件数多的人能拿两百七八十呢,我就算新手,也能有两百吧,我手脚麻利。”

    谭丽云叹息说:“可不知道他们厂要人吗!你又是只做几个月的,不是长期的”

    林文山长出一口气,吐着眼圈:“叔叔在厂里是三把手呢!铁算盘,那厂长都要给他几分面子的,这事肯定行。”

    谭丽云点点头:“那就先这样决定了,早点睡觉吧”。

    到了第二天,林文山提着市场上买来的两斤苹果还有一条15块钱的香烟“富建”,找他叔叔林德望,把想去竹制品厂做工的事跟他叔叔提一提。

    林德望是他的四叔,他前面两个叔叔解放前当兵的时候去世了一个,还有一个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不过几十年了,也没有消息,大概也不在人世了。

    林德望在镇里的竹制品厂做财务会计,打的一手好算盘,有“鉄算盘”的称号。竹制品厂现在还是属于政府的企业,镇上想去那工作的人很多。

    林德望靠着这份工作,养活了一家人,养出来四个大学生。

    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市里工作好几年了,二女儿跟二儿子都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小儿子林文成在镇中学读高三。

    大女儿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遗传了他的财会基因。是那一届高中毕业班唯一,一个读到硕士的女生,再过几年进了省里一家大型国企,一步一步做上了总会计师,年薪不菲,结婚比较晚,后来嫁入了省委干部的婆家,不过现在她应该只是在省城工作不到一年。

    “叔”林文山腆着脸笑着跟他叔叔林德望打了个招呼。

    林德望站在房门口看了眼林文山提着的东西,有点不高兴说:

    “自己家人,来,还提什么东西啊,你拿回去自己吃。”

    “一点点心意,我家里还留了点,留了点”林文山说着就把东西放在林德望的房门里。

    林德望笑了笑,“进来坐吧。”

    “不用了,叔。我就想问问,你们那厂,招工人嘛,打磨工。我想去做几个月,做到过年前。”林文山赶忙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个事啊,回头我去问下厂长,应该没问题。”林德望满口答应。

    “麻烦叔叔了。那我先回去了啊。”林文山满意的走了。

    晚上的时候林文山很高兴,决定带着全家去镇电影院看电影。

    以前因为家家户户电视机没有,唯一能得到的娱乐就是看电影。

    镇里如果谁家要做白事,就能给大家放电影。或者是村委会如果遇到有啥好事,就在中心小学操场放映电影!

    吃完晚饭,大家一个招呼一个,一起端着小凳子,说说笑笑的去看电影。虽然以前小时候看过的电影至今已经没有一点印象。

    但是看电影的那个过程,那种兴奋之情却永远留在了大家的记忆的深处。

    现在镇里建了一个电影院,满足了古镇上人爱看电影的愿望。

    到了晚上6点的时候,三伯父林文南听爸爸说要去看电影。问了问,“今天放什么片子。好看,我们也去看。!“

    “红楼梦,香港拍的。”林文山手上正拿着手电筒,院子里有点黑,等下出门的时候也要照路

    “哦,那我不喜欢看,你们去吧。!”林文南不感兴趣的摇摇头!

    林文山点点头就带着一家人走出院子,往电影院方向去了。

    今天的月亮很大啊,“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巷子虽然有点黑,好像不必要打手电筒了。

    这是刚刚新建才一年多的电影院,就在县衙署后面,从谢付巷的南出口左拐50米下去就到了。

    电影院面积非常大。占地10亩。四周用1米5的围墙围起来,里面除了一棟3层楼的剧院办公大楼,跟能容纳800个位置的长方形建筑“放映厅”。

    还有食堂,宿舍,公厕。一条水泥路。水泥路两边的地方是两个大荷塘,夏天的时候荷花开了,非常美。

    ?

第八章 商机() 
林梓晴牵着林文山的大手,刚从电影院大铁门进去,被里面热闹的场景给震惊了一下。

    只见这个前院里,到处是摆小摊位的商贩,有卖烤地瓜、煮玉米,煮花生、棉花糖、炒瓜子‘水果,干果,还有卖馄饨,煮面的。连院子里李家的大儿媳妇都拿出来自己家做的糖渍杨梅干,提着个篮子,一小包一小包的叫卖。

    售票处那已经排起几条“长龙”,这人数赶得上她后世在大城市去看放映的大片了。

    林梓晴来之前,想过。要怎么让今年家里的经济稍微改善一点,想先看看电影院这里摆摊有没有商机。

    想着自己毕竟有后世20多年的阅历,能售卖一些古镇人还没有尝过的好吃的,自己前世的厨艺也是不错的,记得不少吃食的做法,偷偷的记录下来,找个机会让林文山发现,想以林文山的手艺学会那些应该很容易。

    谭丽云很喜欢吃葵花籽,她买了一包2毛钱的,顺便买了李家媳妇的杨梅干,林梓晴很喜欢那个味道,甜滋滋的又带点点酸。抿在嘴里,口齿生津。林梓田吵着要了一根棉花糖,“啊呜”咬了一大口,糖丝都粘在嘴巴周围。

    崇安地区这一带的人非常喜欢吃炒西瓜子跟葵花籽,很多人家山上都种了。

    现在这个时候这里的口味很单一,就是用粗盐炒的。再过几年,就会从别的地方引进各种口味的。

    林梓晴低头吃了几个葵花籽,突然想到自己是不是可以做这种生意呢,还有糖炒板栗,看了看这里都没有卖。

    “晴晴,在想什么呢,想那么认真!”林文山买好票过来,看到林梓晴低头在那想什么好半天了

    “嗯?爸爸我在想这个葵花籽的味道,怎么就是咸的呀!没其他什么味道的吗?”林梓晴用小孩子带着的懵懂目光疑惑的问。

    “我们从小到大吃的都是咸味的。挺香的啊!”林文山摸摸林梓晴的小脑袋笑着回答。

    “这个咸的味道也很好啊,我老家那边好像有五香味道的,不过我还是觉得我老家那里的麻辣豆好吃点。!”妈妈接了一句话。

    林梓晴说,“前几天对面院子里的付美圆她哥哥从白鹭城回来,拿了一些给我吃的,一种奶油味的炒瓜子,可香了,还有用糖炒的板栗哦,味道真好!爸爸你能做出来吗?”

    “这个,我炒肯定是炒的出来的啦!不过我们这里没那么多调味料啊,晴晴想吃了啊!等以后爸爸去市里看看嘛,有就买一点回来。”林文山很有自信的说着。

    炒瓜子有很多口味,等到几年后,古镇上会流行起来吃那些从城市里批发回来的炒好的瓜子,花生。家家户户过节过年买上10几,20几斤,用来招待客人,平时自己也会买上一点吃的。糖炒板栗的话,她记得,板栗曾经卖到15块一斤,那是很多年后时的价位,现在最多两块顶天,猪肉才一块八一斤呢。

    村里很多人有种瓜子,花生那些,种板栗的少,种一种叫”榛子“的多,”比板栗小很多。味道差不多的。榛子在“WYS”地区是很受欢迎的,等大WY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大开发后,包装好的“榛子”成了畅销货。甚至做到了出口。

    说到这个东西,她会做。以前看到有糖炒板栗,糖炒榛子,她时不时也会买一些。

    很喜欢吃,但是印象中,哪怕是榛子。现在古镇上的人家里却还没有能力经常吃。

    估计古镇上的村民都一样,哪怕卖的再便宜,那些种了的人家,好的都是要装出去市里卖。顶多是剥的时候,那些破了的,就生着吃掉。

    如果她现在要想做这个生意。可能需要把市场放到市里。想想真的是只恨自己年纪小啊,好多想法跟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唉!

    “别讲吃的了,走吧,电影要开场了。进去吧,现在排队的人都没了,再不进去,找位置很挤。”谭丽云急急喊道,抱着林梓田就往检票口走了。

    林梓晴以前空闲的时候看了很多电影,到后来她连新上映的大片啊什么的都没兴趣去看了。

    倒是窝在家里上网看了不少的小说,她的兴致不是很高,再说今天放的是“红楼梦”她对这部名著没有太多的兴趣。

    除了演员里一个亮点,是男主角,以后非常有名的“东方教主!”林青霞大美女反串的,她几乎就盯着她的颜看了到了影片结束。

    到底,林梓晴还是因为年纪太小,没有马上就去做改变的事。怕说出什么话,做出什么事,太不符合她现在的年龄跟阅历。

    就算她心里面想过,写几个后世流行的小吃做法,或者美食配方,或者说出什么能在这个年代就出现的商机。

    不说自己的爸妈相信不相信,会不会去做。要是不小心外传,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不好了。看来“重生”给她带来的金手指,现在还用不上。

    虽然林梓晴在这些小一点堂兄弟之间是比较突出一个,人比较早慧,但是不如对面黄家的“天才儿童黄丰”一样,8岁就智商达到150多。

    那是在前世她读书时,从小学一直提到高中,学校当成“学习模范”塑立的典型要她们向他学习的榜样,老师跟家长的“洗脑大法!”

    谁叫他们市就这么点大,古镇离市区又不是多远。这个从小就是家长口中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隔壁家的儿子”像大山一样压在她们这些学生的头顶那么多年。

    他的传说直到林梓晴他们这一代都有了“下一代”了还在继续…………

    想到这些,她觉得,她要是能够稍微表现得“天才”一点也行的通,只要不太“惊世骇俗”,“预言未来”应该没问题哦!

    过了一天,林文山把家里的农事都打理了一遍,他就去镇上竹制品厂做工去了。

    家里养的猪,他打算每天在上班前就去林梓晴奶奶家鱼塘里捞些水浮莲剁碎了,添加粗的米糠、细饲料跟泔水搅拌的猪食料,先做好放在专用熬煮猪食的大锅里。

    这样可以用上一天,谭丽云去喂猪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累。

    林梓晴也要在国庆节假期后,去镇上幼儿园上学,就放在林玉梅教的大班里。

    ?

第九章 旧友() 
假期转眼就过完了,星期三的早上,林梓晴被妈妈叫起来才知道要去读书,穿戴好,接过妈妈递过来的书包,书包是谭丽云用一块红色的花格子布亲自缝的,中间还有个大蝴蝶结。

    吃过早饭,妈妈嘱咐了句:“路上小心。”就让林梓晴自己一个人去上学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小萝卜头们都是自己去学校读书的,很少有家长接送。

    走出大院子的时候,窘了,她的幼儿园是该朝哪个巷子走啊,是前面还是后面?好像这段时间一直都没往学校方向去过,有点忘记了……

    “林梓晴,你背着书包是要去幼儿园嘛?”院子里的小胖子王小应刚好走到大门口的天井这。

    她扭头看了他一眼

    “是的."

    要是没记错的话,她和小胖子好像是一个幼儿园的吧,林梓晴打量一眼王小应,决定跟着他出发。

    “呵呵!小弥勒一起走啊!”(因为他胖胖的爱笑,叔婆给起的外号)

    “等一下啊,我吃个肉饼”小胖子从他那有点脏的书包拿出一个油纸包的“韭菜肉馅”的大饼出来,大口塞进嘴巴里,边咬边走……

    怪不得长的胖啊,林梓晴看看自己瘦瘦的胳膊,对比一下他肉乎乎的手,好像等于她的大腿。

    不一会儿,小胖子就吃完了,“走吧。”

    小胖子带着林梓晴从院子大门出去往后走,走到了“长升巷”林梓晴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