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苏雅也没有泄气,找路人问清了肉联厂的地址就过去了,这时候的猪肉都是肉联厂供应的。猪肉八毛钱一斤,还要肉票,苏雅没有票,也买不起这么贵的肉,只得退而求其次,想买一些内脏。
猪头肉这些硬下水,已经被肉联厂内部职工买走了,但这些软下水,人们不会收拾,就没有人买。
苏雅就过去询问价格,肉联厂的主任见苏雅年纪小,而且穿着棉布衣服,还打着补丁,一看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根本没钱能买的起,还爱答不理的。继续拨打了算盘算自己的账,一边随口说道:“一副内脏要三块钱,小孩子家家的没钱,就赶紧走开,别来捣乱。”
苏雅仔细看了一眼,地上已经被清洗干净的内脏,微笑着道:“大叔,这里有两幅内脏,我都买了,你给我便宜一些吧。”
听说苏雅要两幅内脏,而且看口气也不像是开玩笑,那主任才停住了拨打算盘的手,看着她劝道:“你要这些做什么?你有钱去买点粮食,别浪费买这个,做了也不好吃。”
苏雅央求道:“大叔,我有用,你就便宜点卖给我好了。”
那主任犹豫了一下道:“这两副你要是都要的话,给五块钱好了。”
苏雅只肯出四块钱,那人还不愿意,苏雅就不住地劝说:“大叔,现在天气热,这些要是没人买,一会就放坏了,不是白白的浪费了几块钱。我们家穷,大叔只当可怜我,帮个忙。”
最后,苏雅终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四块钱把那两幅内脏都买了。虽然内脏已经清洗干净了,但两幅加在一起,苏雅也拿不动,便央求给自己送过去。
那主任倒也实在,叫了两个工人用编织袋装好了,跟着苏雅给送了过去。刘大驴子的车停在路边,看苏雅带着人搬了一大袋子的东西过来,连忙过来帮忙把东西放在车上,一边关切的问道:“苏家丫头,你这买的什么啊?”
苏雅笑而不语,给帮忙的两个工人道谢,目送他们离开,才回头问道:“刘大叔,咱们县城里卖调料的在什么地方。”
“你要什么调料啊?要是酱油醋的话,就在副食品商店。”
“不是,是花椒和八角一类的。”
“啊,那些啊,就要去中药铺子了,外面没卖这些的,你要花椒干什么啊。那东西老贵了,也不能吃,可别乱花钱去买那些没用的东西。”
苏雅笑着谢过刘大驴子的好心,就先去了中药铺子,平常人家做饭,大多就放点粗盐,好多人家连酱油醋都不舍买,就更别说花椒八角这些奢侈的香料了。
苏雅只剩下一块钱,到中药铺子一问,根本不够买那些香料。苏雅无奈的出了药店,在长街上晃悠。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正在发愁的时候,却看见一个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理发匠在吆喝,不仅理发,还收头发。
苏雅拉过自己长长的辫子,稍微犹豫了一下就追了上去。她留着两条长长的辫子,五月的天气已经很热了,而且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洗发水,洗头用的是皂角。洗一次头,要砸大把的皂角,费时费力。而且她也不会编辫子,现在剪了,正和她的心意。
苏雅毫不心疼的就把自己的辫子剪了买掉,苏雅年轻,头发发质好,乌黑亮丽还很粗,好说歹说卖了一块八毛钱。
那理发匠也是个厚道人,虽然在价格上压价,但怕苏雅是一个小姑娘家爱美,剪的时候给她留了很长,跟学生头似的,但发梢过于整齐,看起来傻乎乎的。
苏雅就照着镜子,用手指夹住头发,竖起剪子,把下面剪的整整齐齐的发梢,削的碎了一点。虽然比不上理发店的手艺,但好歹能看了,齐耳碎发,看上去清新可爱。
苏雅满意的把剪子还给了理发匠,就径直又跑去了中药店,买了两块钱的香料。
老中医看见她去而复返,不过转眼的功夫,两条乌黑的辫子就没了,心里很是怜惜。给她抓了一大包,远远超过了两块钱的量,有花椒八角,桂皮,大小茴香,还有香叶陈皮什么的。
虽然对于现在货币的价值不是很清楚,但苏雅也看出两块钱恐怕买不了这么多,很是感谢了一番,才心满意足的拿了东西离开。
她又跑去副食品商店买了三毛钱的粗盐,还买了二毛钱的酱油,酱油是散装的,一毛钱一提,二毛钱差不多就满了。
苏雅没有带瓶子,商店的售货员给她找了一个盛酒的玻璃瓶子,装好酱油又用纸卷起来做成瓶塞,封号了盖子。
一圈下来,苏雅最大的感慨就是现在的人,真的很淳朴,而且也乐于助人。苏雅道了谢,拿好酱油就回去,在路上还花了一毛钱,买了两个肉包子。
回去的时候,别的人都还没有回来,苏雅便把包子分了一个给刘大驴子。他们起一大早来县城,根本就没吃东西,眼看现在已经快晌午了,早都饿了。
刘大驴子节俭,根本不舍得买东西吃,一直饿着,等回到家再吃饭。现在拿着苏雅给的香喷喷的肉包子,稀罕的什么似的,苏雅把剩下的二毛钱给他付车费的时候,他说什么也不肯要。
苏雅却硬塞给了他,刘大驴子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也不容易,自己出来干活还挨饿也不舍得买东西吃,而且以后她要是想挣钱的话,肯定少不了坐他的车,这关系肯定要搞好。
苏雅把钱塞给刘大驴子笑道:“大叔,回去的时候还要麻烦你,把我送到家门口,不然这东西我拿不动。”
刘大驴子这才接了钱,连连点头:“行行”
两人吃完了包子没一会,村里的人就碌碌续的回来了,来的时候还不挤,可大家都买了很多东西,回去的时候便显得拥挤了些。
看到车头那一大袋子软绵绵的东西,众人不由都问是什么,苏雅却是闭口不语。
刘大驴子憨厚,回去的时候,不等苏雅说就把她送到了家门口,还帮她把东西搬到了院里才离开。
刘秀珍和苏娥下地干活去了,苏浩在家看门,看见苏雅进来,愣怔了半天才认出是自己的姐姐。见苏雅带这么大袋东西回来,很是好奇:“姐,这是什么东西?”
海虾个大,带壳一般很难入味,可这个虾肉质却香辣爽口,鲜嫩无比,那大师傅放下手中的虾壳问道:“小姑娘这海虾做的不错,你是要”
“大叔,你好,这麻辣海虾是我自己做的,我们在市场上卖五毛钱一斤,还剩了几斤,就算三毛钱一斤卖给你们行吗?”
那大厨沉吟了一会开口道:“这些虾,我算你一块钱一斤,我们饭店收了。”
苏浩大喜过望,他们在外面市场上只卖五毛,而且剩下的要是卖不出去就会坏掉。现在他们要一块钱收购,那真是太好了。
相比苏浩的喜出望外,苏雅却很是平静,微微笑道:“大叔要一块钱收我们的虾,有什么条件吗?”
大厨淡淡的笑了笑:“小姑娘很机灵啊,这虾呐我一块钱一斤收了,但是你要告诉我这虾是怎么做的。”
苏雅思索了一下就点头答应了:“我可以把麻辣龙虾的做法告诉你,但是我也有一个条件。”
旁边的二厨有些生气:“小姑娘,一块钱收购这些虾,不便宜了,你还要讨价还价啊。”
大厨却是微微含笑:“你说,要什么条件。”
苏雅不好意思的挠着头道:“我们姐弟两个早上没有吃饭,一直饿到现在,我们没钱,也没有粮票,大叔,你能不能管我们一顿饭啊。”
大厨有些意外,愣了一下便失声笑道:“行。”
厨师们也被苏雅小小年纪,就淡定自如的和他们谈价钱,谈条件很是惊奇。等苏雅进来,熟练的操作着厨具,给他们讲解麻辣海虾的做法,就更加的惊讶。
苏雅把做法一一解说清楚,还把需要的香料也写了下来交给了他们,那些厨师也很讲信用。等学会了麻辣海虾的做法,把他们带来的海虾称了,结算了钱,还给他们做了两碗刀削面。
做面的厨师把做好的面团按实在一块木板上,然后把木板卡在肩头,双手拿着两柄小刀,左右开弓。那削下来的面条粗细均匀,跟长了眼似的,都很准确的落进了锅里。
苏浩看着厨师那神乎其技的模样,目瞪口呆,等面端上来了,他还痴痴呆呆的。
刀削面筋斗,有嚼劲,里面还放了几块牛肉,还有一些青菜。白亮亮的面条,酱红色的牛肉,还有翠绿的青菜,看起来就很有食欲,味道也浓香可口。
苏浩吃的满头大汗,走出饭店还有些意犹未尽,惹得苏雅失笑:“以后,咱们挣了钱,天天带你来吃刀削面。”苏浩闻言傻笑着挠头。
以前中午就回去了,可是天气很热,中午的时候更是太阳最热烈的时候,他们现在就拖到了太阳下山才回去。
天气热,苏雅也不想再逛街,就带苏浩找了一个凉快的地方,依靠在大树下乘凉。她还给苏浩买了一瓶汽水,还买了两根奶油冰棍。
那奶油冰棍是黄色的,形状跟香蕉一样,口味更像,虽然没有后世冰淇淋那么好吃,但是在炎热的天气吃一口,也很凉爽。
苏雅吃完就依靠在树干上睡着了,等她醒来,太阳已经西斜。而她不知不觉间从树干滑到,依靠在苏浩身上,苏浩的手臂都被她枕麻了,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也不敢动一下。
等苏雅醒了,他半边身子都木了,真的不能动了。惹得苏雅心疼的给他揉捏手臂,半天才缓过劲来。
“你这个傻小子,就不知道把我叫醒啊,我再睡了一会,你的手臂都废了。”
苏浩站起了身,活动着手臂道:“没事,三姐这么多天很累,应该好好休息一会。”
姐弟两个说笑着赶到坐车地点的时候,村里的人已回来大半了,等回到家。苏浩姐弟两个也没休息,就直接去了娘娘庙村。
可是今天村民们没有出海,没有抓到海虾,苏雅正有些失望,有一家试探着说,家里有很多田螺,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他们。
苏浩见到堆在地上黑漆漆,貌不惊人的田螺有点嫌弃,苏雅却很高兴,和人说好的价钱,就全买了。用编织袋装好,姐弟两个就抬着上路了。
第113章()
亲们防盗系统已打开;低于百分之五十订阅;四十八小时再看么么哒苏娥却撇嘴道:“才不是,是咱四婶挠的,四婶又带着她的好儿子好闺女过来抢东西吃。”
苏雅扶额,她本来想等苏晨吃完饭再说,商量一下怎么办,可是现在苏娥直接就捅出来了。
苏晨怒不可遏;猛的站起身就要去那院,老苏家的院子坐北朝南;后来分家;老四家和父母住在东院,苏雅一家就在西院。
此时见苏晨盛怒之下就要往东院去;苏雅不禁急了,连忙也起身拦住了苏晨道:“大哥,你先吃饭,吃完了;咱们商量一下再”
苏娥却生怕苏晨被劝住;不去给自己出气报仇,一把推开了苏雅;反推着苏晨向外走,一边怒哼道:“有什么好商量的,难道就任四婶欺负咱们;她”
刘秀珍追索上去;拽住两人;就给了苏娥一巴掌:“你个死丫头,惹事精,就知道杠你大哥出去惹事。你爷爷刚给了五块钱,就是赔偿咱们的损失,想要把事情压下去,你们再过去惹事,咱们就不占理了。”
苏雅暗中给自家老娘竖大拇指,是个头脑清醒的,苏雅的人生教条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遇见找事的人,肯定要怼回去,但要怼的有技术含量,不能落人口舌。
苏娥却是个小心眼的,一是心疼被抢去的几块发糕,二来也气曹玲抓伤了自己的手,想让苏晨给自己报仇。
可惜这边刘秀珍想按着,不让自己的儿女闹事,可是那边曹玲却是不安分的。苏广志只是训斥了她几句,她都觉得委屈,而且她的手腕也被苏雅捏的发紫,还隐隐作痛。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她就想起了自己的婆婆赵荣。
虽说赵荣偏心两个小儿子,可是也不会为了她和刘秀珍一家过不去,但赵荣耳根子软,她便带着苏洋去了上屋。
老苏家是一个大院子分开的,正屋原本是三间泥瓦房,分家时用院墙隔开,给苏雅家留了一间瓦房,这边正屋是两件泥瓦房,旁边也是海草房。
分了家,刘秀珍却能住上了泥瓦房,而自己一家还要住在草房里,这也是曹玲心中一直不满刘秀珍的地方,处处和她作对。
上屋里,只剩下赵荣和小女儿苏明芳在吃饭,苏广志在坝上打短工,一天八毛钱,中午回来吃完饭,就又急匆匆的去了。
赵荣吃饭慢,便让苏明芳陪着自己慢慢吃,见曹玲进来,赵荣也没什么好脸色,但是看到苏洋,赵荣却是很高兴,拿起仅剩了一块红枣玉米发糕给他。
苏明芳有些舍不得,伸手去抢:“我就吃一块,还不够吃呐,给我。”
那么好吃的东西,却没能吃过瘾,苏洋心里本来就不高兴,如今见奶奶这里还有,不禁大喜过望。他拍苏明芳抢走了,也没有谢过赵荣,就跑过去一把抓过来,往嘴里塞。
气的苏明芳敲他,苏洋嘴里噱满了发糕,冲着苏明芳呲牙咧嘴的做鬼脸。
惹得赵荣失笑:“你这孩子,饿死鬼投胎啊,慢慢吃,又没人和你抢。”
曹玲不失时机的道:“妈,谁说没人抢。”
赵荣知道她和刘秀珍向来不和,也没接腔,只是淡淡道:“抢什么,秀珍这么多年也不容易,带着一大帮孩子,连吃的都没有。前几天,小雅那丫头担心家里没东西吃,跑到海里去捞鱼,结果溺水,差点连命都没了。现在有吃的,还能想着我和你爹,就不错了。”
曹玲听她这口气,就知道公公是刚给赵荣上过政治课了,赵荣对刘秀珍一家也是不冷不热的,苏广志说说能管一段时间,可是一旦被曹玲撺掇,她立马又犯糊涂。
因此曹玲见她这么说也不急,慢悠悠的道:“她能不想着您和爹吗,这些玉米面和白面,可是我爹给他们拿过去的,他们做了吃的不应该送些过来。”
“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