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里将就实力和自身能力,比从政的庞大关系网要简单容易,路也要好走不少。人生起起落落,父母多努力,下一代的孩子起点就比普通人高。拼爹的时代,从来不会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同样的能力超群,不同的家庭背景,都会有不同的命运。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馨妍洗刷好碗筷,正烧热水打算洗衣服,胡嫂子就来了。见馨妍在烧火,也没讲究的拉张小凳子坐在馨妍身边,一脸神秘兮兮说起八卦,言语中对赵团长媳妇有些看不上,末了打量一下馨妍脸色,犹豫片刻还是如实道:
“弟妹,我是啥性格咱们认识这么久,你也该有个了解。有件事我也不瞒你,免得从外人嘴里知道这事会心里怨我。咱们这位赵嫂子人有些势力眼,她家闺女多,嫁女儿难免的想挑好的。做父母的心我们也都能理解。早些年建国还是副营,也在赵团长手底下,那时候她没看上建国。后来立了功升到副团,就托我跟建国提她闺女。”
见馨妍只是认真在听,脸上并没有不高兴,才松了口水继续道:“这缘分吧,有时候就是天注定的,那时候给建国介绍对象的人不少,可都被他给推了。这事本来又没公开,就是推掉了又有啥,只赵家嫂子可能觉得挥了面子,从那以后对建国爱搭不搭的。建国天天在部队里,跟赵家嫂子也就偶尔碰到一次,她什么态度真不重要。只是现在建国娶了你,以她的个性有机会肯定也不爱搭理你,在人场里落你面子,你甭跟她一般见识就成。”
馨妍忆起去赵家的情形,还真的是冷淡爱答不理的模样。对这种势利眼且爱表现喜怒的人,馨妍一向都是不畏惧的,在锅底塞了把火,馨妍冲胡嫂子真诚道:
“嫂子能跟我说这话,可见也没把我们当外人。你也知道。我平时没事很少出门,跟赵家嫂子也没什么来往,我跟她也不熟悉,见面了最多打个招呼,谈不上什么难堪。”
胡嫂子点头,也觉得是如此,从馨妍跟着随军到现在,天天在家里就没见她出去几次。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跟赵家嫂子还真够不到一块,赵家嫂子也是要脸的人,干不出上门找茬的事。说这事的本意,也只是把胡家给摘出去,免得影响两家的交情。
现在事情说开了,没了担心后,胡嫂子转而又说起其消息:“我家老胡说上面这次体谅咱们军属的难处,家里孩子多光靠一个人工资是挺困难的,所以会给安一些军嫂安排工作。食堂里帮工,镇上中小学教师都有名额。你是初中毕业又有医术,以建国的军龄,安排工作早做打算机会更多些。”
这事馨妍还真不知道,不过家里家外都要人照应,她目前的情况并不适合出去工作。这事就是孙建国都不一定先知道,胡家跟她透露这个消息,总归是有更进一步结交的意思。不管去不去上班,这件事都要先谢人家。
“谢谢嫂子跟我说这个事,等建国回来我会跟他说说。不过我家情况特殊,我爹年纪大了,我娘又离不了人,再说我们以后还要有孩子。我爹娘退下来都有粮食和工资补贴,加上建国的工资跟补贴,就是添两个孩子也还能过的去。”
胡嫂子听后有些羡慕道:“也对,我家孩子都大了,虽说大的都开始工作了,可眼瞅着就到了嫁娶的年纪,我倒是想要工作,可你也知道的,这家里离不得人,我也大字不识几个,好工作就甭想了。食堂里的体力活累还不说,工资也没几个。。。。唉,愁啊。”
馨妍闻言踌躇片刻,才开口道:“这事是有些麻烦,家里离不得女人照看,你家还有小的在念书。我原本倒是有些想法,只是后来随军了,你也知道我娘离不得人,我一个人也没的本事。这法子嫂子听一听,同不同意都没事,这也就咱们姊妹私下里说说罢了。”
胡嫂子凑过来,好奇的急忙问道:“啥法子?快说给嫂子听听,不管咋样总多了个选择不是。”
馨妍浅笑望向她,笑道:“嫂子也尝过我做的零嘴,我想着多做些零嘴,试试能不能放到供销社代卖,这事还得托胡政委去问问看呢。这事我一个人做不了,要是嫂子愿意咱们俩私下里合伙,赚点买盐的零花钱。我负责在家做,嫂子只要搭把手,顺便来回的松松东西结结账就成。”
胡嫂子一脸心动,可又有些犹豫:“这事能成吗?不会被人举报走资本主义道路吧?可不能影响男人的工作。这事嫂子一会也做不了主,要不这样吧,晚上我问问你胡大哥,成的话明个给你答复。就你的那手艺,只要做出去卖,指定不愁销路。”
馨妍笑着点头,不着痕迹恭维了两句,道:“还是嫂子稳重想的周到,这事我也就跟嫂子一个人提了,连建国哥都没说过呢。这事呀,是得跟男人商量,一星点的利益,可不值当连累他们的工作。”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没来及发,晚上还会有一章。
第72章()
此为防盗章
“老哥说这些太见外;家里口粮不够嫂子要是直说;我家就是在紧缺;红霞也不会看着孩子们饿着。老哥也知道。。。红霞的心病,妍儿自小就被她当眼珠子的捧着长大,就是我都得靠后站。那么小的孩子,养的不经意都能出事。。。更何况。。。老哥别怪红霞说话刺人,实在是妍儿要是有个好歹她得丢了大半条命。。。。”
凤天幸这话没一点水份,就是如此石长春才更内疚,叹气:“俺明白,那老婆子都是老思想惯了,别的俺也不多说了;错了就是错了;好在都好好的。”
凤天幸也没在继续这个话题,凤家暂时不准备搬走;就不能把关系弄得太过僵硬。“这些土豆我不能收;我家人口少余下的口粮还能撑一段时间;等过几天我找人一起上山设套子;试试能不能捉些野物回来,背靠大山总能找些吃的裹腹。”
石长春慌忙摆手;笨拙的不知道怎么说服凤天幸收下土豆:“这咋行,这本来就是俺家孙子吃的妍丫头的口粮,家家都不宽裕,咋能让俺带走。在说上山设套子得进深山才有野物,高树矮杂丛的连条路都没有;蛇虫鼠蚁多得是危险的很。不然俺们大石村咋一辈辈的开始在地里掏吃食,不就是山里太危险活不下去吗。”
凤天幸早就想到这样,道:“没事,我也不进深山,留在外面底下弄些,说不得偶尔能好运的碰到,怎么也比坐吃山空的强些吧。”
石长春摇头不赞同:“村里都藏的有粮食,不够了在分了当初咱们藏的那些,总能撑到明年收成。等明年开春了,挖野菜也够糊口,你可不能去山里冒险。”
凤天幸心里暗暗叹气,今年已经是这种光景,谁知道明年什么情况。眼下不是没有收成不够吃用,而是根本就强制性的拉走不给吃。这次回来又能在家呆多久?那么大工程需要的人手很多,有一天两顿饭的甜头吊着,就能有无数吃不饱的劳力去干。尤其是这次在外面打听到,城里人都是凭借户口和工作,才能每月限量领口粮和日用品,他也会有更多选择。
“你说的是,是我之前没考虑到,不过设套子不是重要的事,这事不急,关键我家里的草药也不多了,还是得多备些才保险,天冷很容易生病,多防范着总是好的。时间也不早已经晌午了,我就不留老哥吃饭了。不过,这些土豆你带回家给孩子们吧,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都是长身体最能吃的年龄,等我家却口粮肯定会去老哥家里借。”
这话让石长春沉默,不说几个大的就是小的也见天的喊饿,大大小小快二十张嘴吃饭,家里的口粮真的不够吃。“等安顿好家里,我在问问有没有去继续干活的,好歹一天两顿饭,再差也能吃个软饱。大人嘴里省下来一口,孩子就能多吃一口。”
凤天幸点头赞同这话:“老哥说的有理,等家里安顿好我也回去。她们娘俩胃口小吃不了什么东西,我一个人的肚量顶她们娘俩。红霞在家里安心带着妍儿过冬,我也放心家里了。等天冷结冰再回来过年也不迟。”
石长春抬头看了看日头,告辞后转身就要,被凤天幸手快的伸手拉住。一手提起门口布袋子里装着的土豆,差不多二三十斤左右,手上一个用力提起来塞到石长春怀里,道:
“说了给孩子们吃,家里连留客的碗都没有,我就不送老哥了。”说罢回头进了院子就快速关门。
石家孩子的确吃了馨妍的口粮,按说石长春送回来也是应该,只是对于凤家来说,就算是自家的口粮也不能在收回来了。俗话说露白的财遭惦记,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在掏出来了就是得罪人事。甭管是不是你心甘情愿,人情往里这种事情上,抱着吃亏站大义的眼光,才能更保证自身更多的利益。
关好门凤天幸也回了几句让他带回家去,也没陆续啰嗦就进了厨房。饭已经做好倒在碗里了,仅有的两个碗馨妍跟娘亲用,爹爹就直接用陶罐锅吃。馨妍一碗只能吃一半,剩下的刚好给一碗不饱的娘亲吃。生活环境决定一个人的习惯,馨妍自从来到这个新世纪之后,就已经克服了太多的不习惯。大环境之下,没有多余的条件,来讲究什么精神生活,一切不过都为了努力活着罢了。
吃了中午饭,凤天幸要去捉鱼,当然也是为了试试药效。村里的水塘都被馨妍用药霍霍了不少遍,把门给锁死后准备出村子,到村外几里路的那片大水塘试试。挎着个藤条筐,筐子里放了一个馨妍让备着的麻袋。村里的人都在家忙着呢,除了孩子外也没什么人逛哒。一家三口路过村里水塘时,碰到石爱国和三娃子两兄弟。
得知凤家一家去外面捉鱼,唐爱国一脸羡慕渴望的张了张嘴,到底没好意思说要跟着。七岁的孩子知好赖,昨晚吵架后爷爷气的抽了奶奶两藤条,他奶奶到现在还哭的眼睛通红呢。倒是凤天幸,直接开口让他们兄弟一起去玩。不是因为凤天幸圣父,他是挺感激石爱国的,虽说药是女儿弄的,但要帮着一起捉鱼的人心眼不正,女儿也会吃更多的亏。
不过三娃子太小,就算农村里长大的孩子体力好,三四里路也不好走,馨妍走累了有父母轮着抱,他就只能撅着嘴看着人离开。用药捉鱼这事石爱国有经验,一路上唧唧哇哇的说着早在什么地方找蚯蚓,用蚯蚓做饵省了口粮不说,鱼还特别爱吃。除了馨妍在一半路时被爹爹背着走之外,半个小时就到达目的地。
这还是馨妍第二次出村子,第一次是被捡回来,第二次就是这一次。水塘很大,大估计有两亩地左右,四周围着枯黄半人高的野丛,水塘据说最深的地方有两米多。这里离最近的大石村都有三四里路,再就是二十里路左右的刘三的刘家村。水塘常年没断过水也没人放过鱼,水里究竟有没有鱼也只有试过才知道。
不过有句老话说,有水就有鱼,鱼是无根的长,馨妍挺希望有鱼,这样家里也算有进项。那边刚到地方,石爱国就跟凤天幸两人,用木棍在水塘旁的潮湿泥土里挖。就算馨妍之前见过唐爱国弄过,她对那种没骨头软绵绵的东西,都反射性的颤起鸡皮疙瘩,真的头皮发麻,每看一次都会觉得更恶心。
眼不见为净窝在娘亲怀里晒太阳,宁静的午后难得的安逸。不论是爹爹的笑声,还是娘亲搂着她轻轻的左右摇动,都被一点一滴的刻画在心底。前世已经模糊了容貌的夫妻母亲,也已经被如今的两个身影慢慢代替。记忆也永远只能成为心底的一部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慢慢遗失掉。珍惜眼前人,比沉迷回忆更重要。
那边弄好鱼饵,馨妍听到娘亲温柔的声音,才睁开眼睛从娘亲怀里站起来。“妍儿不能睡,当心着凉了,快看爹爹下鱼饵捉鱼了。捉到鱼,晚上娘给妍儿炖鱼汤喝。”
馨妍点头,看牵着娘亲的手,走在被娘亲用脚踩到的野丛上,站在水塘旁看爹爹吧鱼饵下在塘岸一米远的地方。老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啊,没人霍霍的水塘鱼不怕人,鱼饵下进去没多久就能看到,下鱼饵的水面水纹波动,显然是有鱼游来吃鱼饵。鱼饵上的药效一如既往,没过多久,就有鱼开始翻着肚皮飘在水面。
四五斤种的黑鱼,草鱼也有三斤左右,陆陆续续大大小小的鱼持续十多条。就是见过大世面的凤天幸夫妇都诧异不已。不过还是属石爱国最激动,握着拳头双眼冒光,仿佛是怕吓跑了鱼没敢大喊大叫:
“爷,你看好多的鱼,个头都好大。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大鱼。这水塘这么大,里面肯定该有很多鱼,俺下水把鱼捞上来咱们再弄鱼饵继续捉。这么多鱼要吃很久了。”
馨妍昂头看爹爹娘亲脸上没消失过的笑颜,彻底放开了心底对口粮的忧心,也抿唇露出浅笑。有大人在肯定不能让石爱国下水捡鱼,不说这里水深,这么冷的天下水就容易感冒。就是凤天幸也没打算下水去捡。直接擦了枯野丛,先把晕过去的鱼捞到水塘边在捡也不迟。加上算上巴掌大的鲫鱼一共十五条鱼,最大的黑鱼四五斤,最小的鲫鱼也有半斤八两。
捞上来装到了麻袋里,凤天幸提了提估约差不多三十斤出头,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望着妻女略显摆笑道:“看吧,我就说这里肯定有鱼,一猜一个准的。”
曲红霞也高兴,拉着馨妍上前笑道:“这可都是妍儿的功劳,你也就是个出力的。这会子还早,要不在弄些鱼饵?等回了村子还不知什么样呢。。。。总归咱们先来。。。这趟弄的鱼再多,也都是咱家自个的。”
凤天幸点头,这事没法瞒,也没想过瞒着。家家都不够吃,就你家顿顿大鱼,不利于团结和谐。等回到村里跟人说捉了鱼,再带着人一起来大伙一块捉,得到的也多是感激,而不是斤斤计较你咋提前逮了那么多鱼。有汤大家一起喝了,都不会心里存怨言。人不能活的太圆滑,那样就太假没诚意,也不能活的太实诚,太傻。
第二次多挖了不少蚯蚓,把剩下的药都拌了进入换了地方投。跟之前一样鱼饵撒下去没等多久,就开始有鱼翻腾着浮出水面,片刻就晕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