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帝师-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险的冷意,犹如蛰伏在笑面之后的怨魔般若。

    怪不得在马车上那个面罩女子会说若是夏鸿升敢有半分不敬,就会立刻将他怎样怎样云云,原来这个女子当真是容易让人迷乱。

    这种女人若是放到后世里面,不,不用放到后世里,就是放到现在,也肯定能让无数人男人因为她而犯错。

    女子莲步如云轻摇而来,到了夏鸿升的跟前,就地一转,竟然也如同夏鸿升一般坐到了屋前的台阶上面,抱着双膝侧头看着夏鸿升,一股明明馥郁浓重,却又意外的让人觉得清新恬淡的香气弥散过来,让夏鸿升的心中直痒痒。夏鸿升说不出来那是一种什么香气,只是觉得着这香气出现在她身上分外的合适,明知危险,也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抽抽鼻子,贪婪的多嗅上几口。

    “太使诈了啊,别离我这么近,我紧张!”夏鸿升说得没错,后世里就这毛病,见到美女就紧张。

    红衣女子扑哧一笑,笑道:“夏公子年少盛名,如此年纪便官拜四品,得封男爵,又是士林才子,名动两城,想来也是才子少不了佳人的。在洛阳城中公子帮过的花魁月仙,京城长安里面交好的长乐公主和徐慧,哪一个不是天姿绝色,倾城的容貌。妾身蒲柳之姿,也能入得了夏公子的法眼?”

    “此话真是说笑了,姑娘若是蒲柳之姿,那叫街外蒲柳该如何自处?”夏鸿升摇了摇头,面上神色不改,可是心中却咯噔一下,嘴上却说道:“姑娘既知道我身为开国县男,又是四品将军,还是刚刚立下了收复朔方之功劳的时候,就敢半道派人刺杀,还将我绑架于此,就不怕皇帝震怒么?姑娘冒这么大的险将我虏至此处,不知所为何事?”

    “公子麒麟之才,妾身自然是想要公子帮忙,故而才将公子请来的。”红衣女子盈盈笑道。

    夏鸿升也笑了起来,故作轻佻的转眼上下打量了红衣女子一眼,说道:“姑娘生得如此好看,从姑娘口中说出帮忙,怕是没有谁会拒绝。不过在下有个臭毛病,就是吃软不吃硬。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在下不才,常有面皮两张。一曰君子,一曰小人,君子见我,自然以君子见之,小人见我,自然以小人见之。孔老夫子曾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故而若是有人以人情相携,那自然倾心尽力,还之以人情。可若是想什么歪门邪道,威逼利诱,胁迫在先,那就对不住了。尔是什么货色,我便是什么脸色。姑娘是佳人,在下空有才子的名头,却也乐得博佳人一笑。姑娘是个明白人,当知道什么该做,什么做不得。在下虽然不敢当得那劳什子麒麟之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话不敢从在下的口中说出,可若是真有心报复,没有谁能躲得过。”

    红衣女子方才的话说的轻巧,看似只是一句自谦,可实际上威胁夏鸿升的意味已经十分明显。她知道夏鸿升在洛阳帮助月仙夺取花魁的事情,也知道夏鸿升在京城里面同徐慧和李丽质关系很好的情况。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她对夏鸿升的生活和交际圈子十分了解,随时都可以对月仙,对徐慧,对李丽质做出些什么事情。而能够了解三女的事情,那同夏鸿升关系匪浅的其他人,嫂嫂、徐兄……这些人都必定也已经入了他们的眼线。红衣女子的话,就是在拿这些人威胁夏鸿升,言下之意,就是他们已经知道了同夏鸿升关系密切的人了。若是夏鸿升不听他们的话,那这些人就危险了。

    所以才有了夏鸿升方才的那一番话。在如同红衣女子这样的机谋之人耳中,夏鸿升这话就已经说的十分明白清楚了。

    就是你想要请我帮忙,那就对我以礼相待,以人情相融,那我还可以考虑帮帮你们。可要是真的撕破脸皮,去拿他们的安全来威胁,那就什么也别想得到,而且,一旦嫂嫂、徐慧、李丽质、月仙……不管是谁,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人若是真的遇到了什么危险,那就会得到夏鸿升不顾一切的报复。

    红衣女子听了夏鸿升的话,莞尔笑了起来,像是方才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说道:“那可真叫妾身头疼了,不知道夏公子喜好如何?妾身可真担心投不了公子所好,分明是一片好心,可到了公子眼中却变成了一番厌烦来,可就愁煞妾身了。”

    “姑娘不用担心此事,在下喜好者不多,当中最喜有二,其一便是这口中美食。”夏鸿升呵呵一笑,说道:“话说回来,自令妹将在下带走至今,却是连口水也没有喝过,腹中更是空无一物,姑娘总不至于让在下饿着肚子替姑娘办事吧?”

    红衣女子盈盈一笑:“却是妾身招待不周了。夏公子稍等,妾身这便去准备公子的饭食。”

    说完,红衣女子起身微微礼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开了那进小院。

    女子离开之后,夏鸿升面上的笑容便收了起来,眼中渐渐凝满冷意,盯着红衣女子离开的地方。

    而那红衣女子,在出来了院落之后,便见从旁边立刻闪出了一个身影来,正是那个戴着面罩的女子。

    红衣女子带着冷意的淡笑了一下,侧头说道:“牢牢看住他,不要让人与他有所接触。此子虽然年少,但却老奸巨猾,心思慎密,要小心应对。”

    夏鸿升在院子里面什么也没有做,一副安之若素的样子,他知道周围必定有人监视,那红衣女敢就这么放任自己不管,必定是有所依仗,不担心自己能就这么逃走的。而且夏鸿升也明白,如今最紧要莫过于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是哪一座城池,否则便如同井底之蛙,拘囿于井内,不知天地何处。

    没有让夏鸿升等待多久,红衣女就又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个婢女,手中端着餐盘,上面放着四盘小菜,一碗白粥,两个饼子,以及玉壶一盏,内盛酒水。

    “匆忙之余,也没有什么准备,夏公子且先将就一顿。”红衣女子转身接过餐盘放到夏鸿升面前去,然后说道:“妾身已经命厨子前去采买东西去了。”

    夏鸿升拿起筷子从盘中夹出一口送入嘴中,咀嚼之后摇了摇头,说道:“既去采买,且待我写下几样东西,一同买了回来给我炮制,让你们尝尝什么才叫美味。”

    夏鸿升一副不拿自己当外人的模样,似乎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就跟在自己家中那般随意,放下了筷子起身回去屋里,走至案前铺出一张纸来,自己研了墨,在纸上匆匆写下几个名字来,然后交给了跟过来看着他写东西的红衣女子来:“此间多几样都得在香料店中或是医馆才能买来,多跑几间店铺,可别让旁人学去了我的独家秘方。”

    红衣女子接过夏鸿升写下的纸张,低头细看下来,发现不过是一些药材跟香料,却实在看不出关联来,于是也默不作声,点了点头将东西收入了袖中。

    夏鸿升重又坐回去,拿起饼子张口吃了起来,他是真的肚子饿了,一天一夜又半天的滴水未进,也不顾什么吃相雅观不雅观的,一番狼吞虎咽,如同风卷残云。(未完待续。)

第204章 诛心之语() 
红衣女子坐在夏鸿升对面,看着夏鸿升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将那些饭食都打发了干净,然后才示意旁边的女婢撤走了餐盘,收拾了桌子,又亲自起身去给夏鸿升沏了杯茶来,放在了夏鸿升的面前。

    “这茶不是这么沏的,需得先温杯烫壶,冲泡的时候也要讲究一个高冲低泡。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泡的时候,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然后才能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夏鸿升端起面前茶水饮过一口,然后对红衣女子说道:“茶倒是好茶。”

    红衣女子面对夏鸿升的挑三拣四毫不着恼,盈盈浅笑着点点头:“妾身受教了,夏公子不愧为长安名士,这茶叶冲泡之法也知晓的如此清楚。”

    “因为这新茶就是我泡制出来的,炒茶与冲泡之法俱都是出自我手,自然知晓。当初家中赤贫,无饭可食无衣可穿,就卖给了茗香居讨口饭食。”夏鸿升耸了耸肩膀,又说道:“好了,无功不受禄,既然吃了你的东西,且说来听听,你想让我帮你做什么?”

    红衣女子听了夏鸿升的话,于是正襟危坐,跪坐在案几对面的席垫上,向夏鸿升问道:“夏公子对于如今天下之势,不知有何见解?”

    夏鸿升一听就笑了,这话若是朝前十几年,放到前隋乱世之时,说来并不大碍,可是放在眼下,说来就太过可笑了。于是夏鸿升笑了笑,说道:“天下之势啊……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呃,姑娘,你听说过三国演义么?”

    “三国演义?”红衣女子一愣,显然没有听说过,随即又沉吟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子果然高才,天下之势,无外乎一分一合而已,分合之间,方有天下。那公子以为,如今之天下,是合是分呢?”

    姑娘,你没生到东汉末年是损失啊!夏鸿升看红衣女子的样子,心中一乐,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一个赞,好,这个比装的,可以给十分。

    “君子言义不言利,小人反是,这话说了,姑娘可能觉得在下小人了。可这天下究竟是分是合,却真的不外乎一个‘利’字。所谓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则人心思分,合利大则人心思合。古往今来,无不如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治国安民,计皆出于驭利之术也。”夏鸿升盘腿坐在席垫之上,对红衣女子说道:“姑娘问我如今天下是分是合,且先告诉我如今天下之利,是以合为大,还是以分为大?”

    红衣女子默然静思,颦蹙之间却又妖冶一笑,对夏鸿升的问题避而不谈,却说道:“夏公子可知这个天下,李世民又是如何得来的?”

    玄武门之变,夏鸿升自然知道。朝中的一些重臣、大臣,也是知道的。可这并不代表这件事情就真的被人们所广泛的知晓了。实际上,知道事情的真相的,仅仅只有那么李世民身边直接参与其中的少数几个而已。所以红衣女子以为夏鸿升不知,如此问道。

    夏鸿升不置可否,笑道:“无论陛下这个皇位是怎么坐上的,可能里面有什么隐情,也可能真的不那么光明正大。可姑娘请看如今的天下百姓,比之当年的世间黎民,可有不如之处?如今政通人和,朝廷清明,陛下又是一个极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北据突厥,南平百越,百姓的生活日渐安稳了,有田地可以耕种,当今陛下体恤百姓,也并无严苛徭役。便真的是前太子登基了,也未必就能做的比当今陛下更好。姑娘何不给天下万民一个出路呢?”

    “给天下万民一个出路?”红衣女子冷哼一声:“那谁又给太子殿下和他的妻妾稚子一个出路呢?!当年李世民为了太子之位……”

    “姑娘!”夏鸿升打断了红衣女子:“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比你更加清楚。我不会试图替陛下辩解,也不会试图去教你们放下复仇的决心。可我问你,皇帝与李建成之间的事情,跟天下黎民有关系么?你们想要复仇,尽管去找皇帝便是,管你是下毒还是暗杀。没有那个本事伤害皇帝,却又为何要拿朔方的百姓当作筹码?百姓经历乱世,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安定下来的机会,你们就要为了你们的复仇,却企图利用朔方割据,不惜引动兵乱之祸,置百姓于不顾,也要给皇帝填愁。那些百姓难道就活该被你们利用?去承受你们斗气的恶果?你们凭什么?!”

    玄武门之变,当李世民张弓搭箭,将李建成射落马下,就在这电光石火之间,大唐帝国的历史遽然掀开了新的一页。

    这崭新的一页是如此恢弘而绚烂,以至于玄武门前那些殷红的血迹很快就将被新时代喷薄而出的万丈光芒所遮掩。然而,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却注定要成为李世民生命中永远无法痊愈的伤口,也注定要成为李唐王朝记忆中永远无法消解的隐痛。

    如果说李世民后来缔造的整个贞观伟业是一座辉映千古的丰碑,那么它的基座无疑是一个荒草萋萋的坟冢。

    所以面对红衣女子的质问,夏鸿升避开了李世民的这个污点不谈,而去站在天下黎民的角度,陈述着他们不能自控自己的命运的悲哀。

    夏鸿升不愿意去探求真实发生的事情同历史上所记载的有何不同,不愿意去管他是李建成先动手还是李世民先动的手,更不愿意去深究李世民这么做对不对,该不该。他只知道,如今李建成已经身死,而后世中国人心目中无法超越的骄傲正冉冉升起。他断然不愿让这份骄傲断送。

    “当年之事,你怎么会知道?李世民连这个都告诉了你?!”红衣女子避开了夏鸿升的话头,转而问道。

    夏鸿升笑了笑,傲然说道:“这等秘闻,陛下自然不会告知于我。不过,姑娘既然那么清楚在下的事情,难道没有打听到在下的来历?在下所知道的事情,是远远超出了姑娘的想象的,甚至是不属于这个世间的,这天下间的秘闻,不过是在下山中闲谈之资而已!”

    这话说的太大了,可夏鸿升是为了唬住红衣女子所以才这么说的。果然,就见红衣女子一愣,怔怔的看着夏鸿升,眼中惊异之色难以掩饰。

    夏鸿升趁机又说道:“所以姑娘啊,在下奉劝你一句,莫要被他人利用了。说是为李建成报仇,可这人心叵测,谁又知道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那红衣女子又是一惊,可是很快却又恢复了过来,突然展演一笑,便顿觉妖媚丛生,屋中忽而有一种被光照亮起来了的错觉来,笑道:“听闻公子空口白舌,便将李正宝与梁洛仁游说劝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公子可真是生了一张伶牙俐嘴来,连妾身今日也差点被夏公子的诛心之语给绕进去。也难怪夏公子能够仅凭流言之力,就能蛊惑人心,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