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门- 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些大臣赶紧进谏,却被刘愈一一驳回。刘愈道:“现下朝廷当务之急乃是处置三清教之乱,其他事务,自有尚书台办理,若有紧急事务,六部可在地方上紧急办理。事情,就先这么定了。”

刘愈态度坚决,下面的人也无计可施。

第六百四十二章内廷干政

在朝会上,刘愈除了分派六部官员到地方,还就一些骚乱的处置问题下达旨意。若地方上有聚众闹事者,犯首一律可不经衙门直接问斩,但罪不过三人,即一次问斩不能超过三人,若是情势再不可控,可以武力进行驱散。

刘愈也怕给地方衙门先斩后奏的权力,会导致地方衙门权力膨胀,有时候不是民要反,而是官逼民反。大多数百姓,都只是从众心理,并非要一心与朝廷为敌,跟百姓交恶,对地方的安定很不利,间接的,也令朝廷更无法肃清三清教。

等朝会散了,刘愈跟琪儿一起回到雅前殿,韩升便同隋妤一起过来请见。名义上,韩升这次过来是商议由尚书台接手六部事务的事情,但韩升最终还是婉转的表达了,刘愈下派六部官员到地方去不合适,这会令朝廷的政务有所荒废。

韩升道:“光凭尚书台这几个人,哪能兼顾得了那么多事务?”

韩升说是叫苦,其实也是在变相劝说刘愈。不过刘愈主意已定,韩升的劝说也不会有什么效用。刘愈征求了一下隋妤的意思,隋妤看了看韩升,最后只是表示会尽力而为。

刘愈之前裁撤六台衙门,而主张成立尚书台,已经令原本臃肿的官员体系变得精简,而事务上也变得更加简洁,这也令尚书台的事务很多,因为尚书台还要兼顾商贸司那边的事务,人手又少,已经很累。这次刘愈更是把六部下派到地方。等于是临时裁撤了六部在朝廷中的职责。这让尚书台的人手更加紧张。

“韩老哥。这样,我先调廖都御史到尚书台帮忙,这段时间,我会在雅前殿内处理公务,调隋中书令过来帮忙,隋小姐,你没问题吧?”

隋妤看了看刘愈,再看看韩升。摇摇头,却也有些不解,为何刘愈要暂时借调他到皇宫来。

“是这样。”刘愈解释道,“尚书台,暂时先主管六部方面的事务,而地方政务上,奏本一律转到皇宫这面来,我会让陛下,以及内子,一起过来帮忙处理。因为陛下和内子尚是新手,所以需要隋尚书令进宫帮忙。”

韩升虽然脸色表现的很平静。但他听到刘愈的话,还是感觉到刘愈决定的不同寻常。

韩升试探道:“刘小兄,你可知……内廷不得干政……”

刘愈一笑,他明白韩升的意思。韩升是说,刘愈不应该找徐轩筑过来帮忙处理朝政,往往这也是乱国的根源。

刘愈笑道:“韩老哥似乎忘了,要说内廷,现在我才是陛下幕后的男人,我现在都上得台面,为何陛下的姐妹不可以?”

韩升脸上现出苦笑之色,在这点上,他知道没法去解释,也不好去说。刘愈在行事风格上,的确有些天马行空,他想管也管不住。

韩升道:“可是尊夫人……恐怕对处理政务上并无经验,再言,陛下尚且年幼……”

“韩老哥放心,我相信这点上,隋小姐会做的很好,有她在,一定会教会陛下和内子如何处理一些政务。没有谁是天生的皇帝,陛下以后也要亲政,而朝廷也需要一些值得信任的人来辅佐,在我看来,这点没有问题。”

韩升见劝说无用,也就不再劝,反正在他看来,暂时由刘愈主张让琪儿和徐轩筑出来帮忙处理朝务,也并无太大问题。毕竟主事的还是刘愈一人,遇到大事,拍板的也还是刘愈。

韩升把事情交待了一下,正要离开,刘愈突然拿出一份奏本,道:“韩老哥,你看看这个。”

韩升拿在手上,仔细看了看,而在一旁,刘愈也做了解释:“本来今日在朝会上,我要说此事,但廖都御史把话题扯开,也就没提。韩老哥看看,这提议是否奏效?”

韩升看奏本上的内容,不是别人所写,而是刘愈的亲笔。这是一份关于苏家子孙藩地的问题,以分封的方式,来减少藩地,一代一代逐次减少。这在刘愈看来,不过是模仿了“推恩令”的一些条款,但在韩升看来,条文内容却很新颖,但又怕下面那些藩王和藩主不会乐意。

刘愈在上次朝会中是,虽然释放了大多数的藩王和藩主,但毕竟梁子已经结下,再加上大多数的藩王和藩主被软禁在长安城里,已经令他们对朝廷颇有成见。在这样情况下,再施行如此条款,只会令藩王和藩主对朝廷彻底失去信任。

韩升想的,是如何化解朝廷跟苏家子孙之间的关系。但刘愈想的是,如何化解苏家子孙对朝政产生影响力。

韩升迟疑道:“怕是……不宜过早提出。”

刘愈道:“我先拿给韩老哥你看看,就是想听听你的意思,若然不可行,那我也不说了。但顺朝这两百年,定国六十年来看,地方藩王已经威胁到朝廷对地方的管辖,若是不及早加以限制,只会令天下再无天子之土,而四海之内,皆为藩地之民。”

刘愈故意把话说的很严重,其实也在对韩升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推恩令”实施的必要性。韩升最后一叹道:“那既要施行,就宜早不宜晚,索性趁如今各藩主在长安城内,势力减弱,行处置。不过这一切,最好等平息三清教之后施行,那时方为不晚。”

刘愈本来是想借机会,连同三清教的肃清行动,一起提出推恩令。但韩升劝说的紧,刘愈也不想拂逆了他的意思,便同意下来。

等送走韩升,刘愈带隋妤和琪儿一同回到内廷,见了徐轩筑,同时刘愈也把自己的意思转告了徐轩筑。

徐轩筑自成婚之后,便显得无所事事,在家中偶尔出来练剑,在生完孩子后却也早就荒废下来,连体态,看上去也丰盈了许多。

听到刘愈的意思,徐轩筑先是有些茫然,然后看了看隋妤,转而问刘愈道:“夫君,这……怎么行?”

徐轩筑显然对治国没什么信心,刘愈要把她推出来摆在辅政大臣的重要位子上,令她感觉,既有些期待,却也有几分不自信。期待的能分担丈夫肩头上的压力,让自己不再这么自我感觉一无是处,不自信却是因为对处理朝政的不了解。

“没什么难的,处理国事,只要遵循一些原则,诸如先为民生等等,只要有大局观,不会有人做不好这些。夫人你以前带兵上阵,熟悉兵法,这些也不难学,况且有隋小姐这样的能手帮你。”

隋妤被刘愈夸赞,脸色有些羞红,道:“王爷说的极是,其实,妹妹也是边学边做,处理朝务上,也不会逊男子几分。姐姐应对自己有信心才是。”

有了隋妤的鼓励,徐轩筑鼓足勇气道:“那妾身只管试试。”

刘愈听到徐轩筑的表态,不由一笑,只要徐轩筑想做,这些事就能作好。他这个夫人有多么能干,他自己是清楚的很,不过在成婚后,徐轩筑一直在操持家务,也就显得更似主妇,但三尺弄堂显然不是徐轩筑的舞台。

刘愈侧头看着在那吃点心的琪儿,道:“你呢?”

“……我?”见桌前的几个人都在看着自己,琪儿沉默了一下,才惊讶问了一声,很快她把头低了下去,显得很怯懦,“相公啊,我能不能不去?”

“为何?”刘愈板起脸问。

“如果天天去的话,就没时间玩了,相公,你看艺儿和婷儿她们平日里多闲,我还要……跟小丫她玩,没……没那么多时间。”

刘愈不由叹口气,现在琪儿显然还没准备好当一个皇帝,连平日里让她去上朝,又或者是去雅前殿干坐着,她也觉得是一种负担,更别说让她天天去处理朝政。

刘愈坚持道:“你姐姐她都去,你不去不行,你是皇帝,以后还要管理国家。你就当这是,在玩过家家,实在不行,你让小结巴跟你一起过去,让她当个女官,到空闲下来,你么嗯要出去嬉戏一会也无不可。”

琪儿一听,眼睛一亮,道:“真的?”

听到能让吴烁跟她一起去雅前殿,还让吴烁当女官陪着她玩,琪儿登时很兴奋。

“看你表现了。若是你总记得玩,那我就把小结巴赶出皇宫,以后不会让她再进来。”

琪儿赶紧拉着刘愈的手臂,央求道:“我不会了,以后我会学着当一个皇帝……嗯嗯,好皇帝。”

徐轩筑和琪儿都接受,也让刘愈放下心来。以前刘愈一个人在朝堂上,总是觉得身边缺少可以绝对信任的帮手,现在有徐轩筑和琪儿,以及隋妤帮忙,刘愈马上多出了三条手臂,心头的压力也就会减轻下来。

刘愈又跟隋妤说了一下处理朝政的地点和时间,让她回去准备一下,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到六部官员回到长安城之前,隋妤会一直住在皇宫里。刘愈也以最高的规格来迎接这个女客人住进皇宫,刘愈甚至想,等事情结束,也就不再送她出去,而是直接把事给办了,让她死心塌地当自己的女人。

第六百四十三章饭桌会议

刘愈自崛起以来,构建的是一个完全以他为中心的军事政治体系,一旦他不在,整个体系都有可能轰然倒塌。刘愈之前也担心,自己一个人肩膀上的压力太大,万一出事或者是想撂挑子不干了,朝廷便处于无主状态,国家想不出混乱也就难了。

现在刘愈不过是想培养一个共同挑担子的人,这个人以徐轩筑最为合适。

琪儿毕竟年幼,且除了她是皇家人,没什么威仪,别人也不会诚心拜服。但徐轩筑不同,徐轩筑曾为女军主帅,又是他刘愈的正妻,不管是军中,还是在朝廷,对这个巾帼英豪崇敬者不在少数。刘愈只需要培养其她施政治国的能力,这样刘愈也可以安心偷闲,就算是他有什么力不能及的地方,还有徐轩筑在后面撑住朝廷的脊梁。

关于隋妤,刘愈便更加放心。隋妤入朝为仕,只是将她原本的才能发挥出来,说到底隋妤更适合当一个女皇帝,她的才能足够。隋妤的没有野心,也是刘愈所欣赏的地方,说到底,隋妤愿意进朝廷,一来是想维系家族在长安城中的地位,二来是为了帮他刘愈,刘愈心中领这一份情。

等让女军侍卫送隋妤回去收拾行囊暂时搬进宫中,刘愈也和徐轩筑回到内廷。晚饭饭桌上,徐轩筑显得有几分期待,却也有些傍徨,本来寝不言食不语是徐轩筑刚制定下来的家规中内容,此时她自己都犯了,在饭桌上不时还问了刘愈两个问题。都是关于明日她如何自处的。

在徐轩筑看来。要进朝堂办理公事。还是代天子行事,应该是很慎重的事。至少应该哦与个明目,这样才会令下面的大臣信服。

不过刘愈却认为,只要他自己觉得合适,别人就不敢有非议之声。到时候只需要把朝中的大臣召集起来,先见见,再把情况说明一下便可。而徐轩筑暂时也不会到明面上来参加朝会和朝议,而她所批阅的奏本。也都以尚书台的名义,接下来她的官职更类似于隋妤的中书令,甚至一些奏本要拿给右相韩升或者是刘愈看看是否妥当。

徐轩筑现在还属于学习的阶段,等到差不多的似乎后,徐轩筑便可以取代刘愈,让她到明面上跟着皇帝参加朝会,而刘愈则可以不用再天天去面对一张张严肃的脸。

徐轩筑对明天进入朝堂之事还算期待,琪儿那边则显得很无所谓,因为她并不觉得批阅奏本有什么乐趣。不过她想到明天不用太孤单,既有徐轩筑陪她坐着。还有吴烁能当女官在旁侍应,总不至于要坐在刘愈身后一闷一整天。想到这些。琪儿脸上是多有开心,跟徐轩筑的态度完全不同。

而家中的其他女人,韩家姐妹自然不会去想这些,司马璇儿和李遮儿也知道以她们身份,暂时不能涉及朝政之事。不过刘愈也很开明,在家里对众女算是一视同仁,跟徐轩筑说朝事也没什么避忌,该让家里女人听的,连林妃在内也都听了。

刘愈和徐轩筑在说着此事,刘愈发现李遮儿吃饭心无旁骛,连这些话似乎都不想听。不过司马璇儿似乎饶有兴致,遇到徐轩筑问问题,她会多看几眼。

司马璇儿是感觉不解,她总觉得,朝堂之事应该是男儿所为,朝堂争锋就应该是刘愈或者他父亲司马朗一般的人才能应付下来,而这些日子,徐轩筑在家里,不过是跟她一样的闺中女子,所处理的最多是柴米油盐,跟内库礼司衙门的女官见见面已经是超越了家庭主妇的本份。现在刘愈却让徐轩筑去处理朝政事务,让司马璇儿好奇,女人也可以如此?

刘愈发现了司马璇儿的热心,一笑道:“回头,可以把一些事情拿回来讨论一下,听听你们的意见。”

司马璇儿见刘愈说话时是盯着她,脸上一红,随即低下头。徐轩筑道:“夫君,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内廷不得干政,这的确是从自古王朝遗留下来的规矩,乱国也都是因此而开始。”

“那夫人你想当乱国的内廷女子?”刘愈笑问了一句。

徐轩筑一愣,随即一笑,摇了摇头。

“这不就是了。”刘愈道,“既然是一家人,何必把事情做的那么见外。家事我们可以商量,朝廷之事为何就不能商量?再者,我们这饭桌上,有皇帝,还有太后,一家人也不是照常没有避忌,坐在一起安心吃饭?”

琪儿本来心不在焉的,听刘愈似乎在说她,便环顾了一下饭桌,见人在看着自己,却又不知何事,只好笑笑,继续吃饭。

“我们一家人和睦,也就如此了。我毕竟不是皇帝,严格意义上来说,你们也不是内廷的女人,你们只能算是陛下的姐妹,在一些事情上,能帮扶就帮扶一下。一家人齐心,能做不少的事。以后,内库礼司衙门那边的事,暂时交给遮儿和璇儿来接手,你们也试着操持起这个家。”

本来李遮儿以为这些事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突然间刘愈就把事情安排到她身上。

“老爷……王爷……相公,这恐怕……不行。”

李遮儿一紧张,改了三个称呼。李遮儿在外宅时,便以“老爷”对刘愈相称,后来称呼“王爷”,直到入宫以后,刘愈认为这两个称呼太见外,要自家女人一律改口“夫君”或者“相公”,这样听起来也亲近些。李遮儿平日里对刘愈的称呼是改了,但两个小丫鬟也跟她进了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