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门-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博朗话说完,朝堂陷入暂时的宁静。

要说袁博朗这主意也算是好主意,既保持了先皇遗孀的名节,又能让武义侯和十四公主尽孝道,还可为先皇守孝祈福,一举多得。但稍微通人情的也会马上意识到,这袁博朗这招太狠毒了。本来人家林太妃在自己府上过的好好的,现在倒好,让她搬去庙宇清舍,那不就是要吃斋念佛青灯古佛终老?林太妃现在不过三十多岁,虽说人淡薄了一些,可那毕竟也是个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袁博朗的主意就是让这寡妇出家当尼姑。

刘文严能同意就怪了。

谁知道新皇却好像没细想,欣欣然便答应了。

“袁相所提议甚好。”苏彦喜上眉头道,“此事不妨就交由袁相来处理,有袁相在,朕放心。”

袁博朗当下稍稍疑惑,新皇这是要让他当监工去修庙?

旁边的人也都不由幸灾乐祸瞅袁博朗一眼,纷纷心想大概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袁博朗自己建议修庙去整刘文严,现在整到自己头上去了。

不管怎么说,今天的朝议总算是结束了,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苏彦没再提其他任何事情便让大臣们散去,很多人觉得来峰翠宫一趟不容易,没想到就议论了一下皇家亲眷的家事就要打道回府,觉得不过瘾。苏彦对这些迂腐的高官厚禄的老臣早就不耐烦,一散朝,马上召集少壮派大臣到雅前殿议事,其实议事的内容也不复杂,就是看刘文严走这步棋到底有何用意。

此时身在家中的刘愈一觉睡到快中午,起来还没等吃两口饭,宫里的人便来传旨,负责传旨的人刘愈已经很熟悉,吴公公,现如今宫里吴公公还是最得势的太监。这次皇帝派他来传旨用意也很明显,来试探一下刘文严的口风。

当刘愈接到圣旨,得知琪儿的母亲林妃“被强迫出家”,心中的气便不打一处来,琪儿憋屈着嘴看着刘愈问道:“皇上是不是要我母亲在庙里不出来?”

“不是。”刘愈安慰了其人一番,让丫鬟先扶她进房,这才单独与吴公公说了说。

吴公公见琪儿走开,马上一脸劝和的无奈道:“武义侯,您千万……别当这是皇上的主意啊,这是袁相的提议,皇上他也是不查,您别往心里去。”

吴公公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好人,没脾气,处处也为皇家的利益着想。至少对刘愈,他从来没表现出一个内宫首领太监的架子,说什么话也都是劝和为主,希望刘愈能理解新皇的苦衷。可这次,刘愈却是一肚子气,忍不下来。

刘愈道:“劳烦吴公公回去通禀一下皇上,就说明日的朝议本侯将会出席,别到时觉得本侯出现的唐突。”

吴公公眼珠子稍微瞪大了一些,马上想到现在刘文严还是兼领着六台衙门办差的差事,虽说刘愈以前基本从未在六台衙门出现过,那是他自己不去,其实从开始筹办商贸司开始他就一直领着这差事,没人再提这事,但他的差事依然不变。身为六台衙门的官员,照理说每次朝议都应该出席的,刘愈这次要去也无可厚非。

但刘文严毕竟身份特殊,以前他也基本没出现在朝议上。吴公公得到这消息,便觉得好像是天塌了一样,赶紧告辞回宫去向皇帝通禀。

苏彦本来跟几个少壮派正在商议事情,仍旧没理出头绪刘愈到底要做什么。这时吴公公匆忙回来,将刘文严主动要参加朝议的事情带回来,苏彦着实一惊。

以前就是苏彦求着刘愈这个师傅去参加朝议,刘愈依旧没加理会,赖在家里不肯出席,现在居然刘愈会主动来参加朝议。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刘愈在军中失势,想从朝政入手再次揽住大权。如果真是这样,新皇必须要阻止刘文严出席朝议,这样擦能彻底断绝他的野心。

可事实是,苏彦对刘文严还有诸多依赖的地方,最重要的一点,似乎现下能解决花集安擅权的也只有刘文严一人。

苏彦跟几个官员商议了下,又找苏彦和蓝和等人商议,最终苏彦派韩升去刘愈府上,说是问候一下问一下府上有什么需要的东西,重点是打探刘愈的口风,为何要突然改变主意参与朝政。

韩升跟刘愈已经是老朋友,他知道刘愈的为人,他也是朝廷上下唯一相信刘愈不是刻意在为难新皇的人。韩升今日来跟昨日不同,昨日他是以个人身份前来,现在他却是作为朝廷的代表。刘愈坐在火炉旁喝茶烤肉,也救灾火炉旁,他招待了老友韩升。

“刘小兄,让我猜猜,莫非你是为了林妃的事才决意明日进宫?”

刘愈没回答,反问道:“那皇上是想让我进宫,还是不想让我进?”

韩升笑而不语,其实这话皇帝没授意过,他也不能擅自揣度天子的用意。

“实不相瞒。”刘愈续道,“这次回来,我就是想安安静静平平稳稳在长安城过日子,官场那些尔虞我诈的我也不想理会,就这么平静下来,总算对得起这两年来的辛劳。韩老哥,你说我怀着这样的目的,让家里人过的更好一些,有错吗?”

韩升还是微笑着,没答话。

“我就是看不惯朝廷那些人,明明我只是想把林妃接到府上赡养,他们就以为我想耍阴谋手段。他们不是不想让我干涉朝局吗?那明天我就去看看,到底是谁别有用心。这次我去就一个目的,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我就不信,百善孝为先他们能挑出我的毛病!”

韩升问道:“你为何非要迫切将林太妃接过来?”

刘愈似有所思,叹口气道:“说到底,我欠了她一个承诺。”

第四百零二章舌剑

韩升终究没能改变刘愈进宫的决心。

苏彦眼看堵不住刘愈进宫的路,只好改堵为疏,为了不引起朝廷的混乱,他也只是跟几个少壮派的官员商谈了这件事。少壮派毕竟年轻气盛,在他们看来,就算是刘文严要进宫参与朝议,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朝议,自然要以议事为主,要兴多大的事就看议的事到底有多大。如果明天议论一下南城门的修理,再议论一下给在朝官员休两天年假,难不成刘文严还能从这么细枝末叶的小事上捅破了天?

苏彦对少壮派们的群策群力感觉到很满意,于是紧忙撰写了几条明日要朝议的内容,连夜发往六台衙门官员的手上,也让那些老臣知道,既然武义侯刘文严要进宫议事,那就不能议太大的事,不然刘文严来势汹汹双方造成不可调解的矛盾那就不好了。议的事也不能太儿戏,不然让刘文严感觉到朝议是为他设的局,朝廷演一场戏来糊弄他也不好。

一切都要有个度。

为了事情的顺利,苏彦也跟几个少壮派的官员做了一次预演,以少壮派每个人为代表,化身为刘文严在朝议上给新皇和百官出难题,要把握住刘文严的嚣张跋扈,还要把握住他失势又希望在朝堂上有所作为的心态。苏彦真是把一次朝议当作是朝廷大局的全部,直到深夜,这次预演才算结束。少壮派官员好像演了一场话剧,累的焦头烂额,不过好在新皇很满意。顺手还打赏了他们一些小礼物。之后新皇便回内廷去了。现在皇后孙小鱼有孕在身。不过此时的皇帝也很忙活。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现在的苏彦也有了自己的“大家庭”。

皇宫方面准备就绪,而六台衙门官员那边也要连夜做功课,这是刘文严回到长安城后参与的第一次朝议,如果事情处理的不好,那刘文严的势力在长安城又会冒头。文官显然不想受刘文严这等武将的窝囊气,武夫当不得国也是文官的共识,现在袁博朗失势。他们以蓝和为首准备跟刘文严在朝堂上好好斗一斗,将刘文严的野心给压下去。

苏碧也在准备,虽然她不知道刘文严在第二天会出什么招,但无非是要拿军政的事作导火索,很可能还会延伸到突厥使节来朝。要说突厥使节也来了长安城,可因为这两天的大雪,朝廷尚无时间来接见他们,刘文严会不会逼着朝廷跟突厥结盟?又或者在这件事上节外生枝有不轨的阴谋?

各方准备了一晚上,到第二天到了朝堂上,明显能感觉到一个个精神萎靡不振。休息的不好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准备工作,他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跟刘文严在朝堂上唇枪舌战。在见到刘文严一身无官无品的儒服出现在峰翠宫,所有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心中想好那些跟刘文严激辩的道理再重温一下,免得一会说话出现逻辑错误。

演说家也要有准备工夫。

可刘文严显然没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刘愈这趟来朝议,并不是来听什么修水塘修城墙又或是涨俸禄发工钱的,他来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在朝议上上奏本。他手上拿着奏本进入峰翠宫,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感觉不妙,刘文严这是在赢得主动,只要他上了奏本,那就是他想议什么今天就要议什么,那之前的准备工作就等于白做了。

不过苏碧和一些有心的官员,比如蓝和跟一些老臣也在这方面做过准备,只要刘文严出招,他们就有办法应对。

但在得知刘愈所奏的内容之后,便是苏碧,也感觉到刘愈有点“胡搅蛮缠”了。

说刘文严不是来找事的,他一定是来找事的,因为他所奏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申请皇帝撤销昨日所下的旨意,重新商议是否可将林太妃搬去前锋将军府事宜。除此之外,刘文严其他事情一概没提。

官员们准备了半天,当得知是这件事,心里也都犯嘀咕,昨天在朝堂上已经议了一轮,今天还要议?这么无关痛痒的话题搬到六台衙门去议都显得有些小题大做,朝议可是要解决六台衙门所解决不了的大事。

“武义侯。”蓝和作为文官的代表,只能是当这出头鸟,“此事昨日朝堂上已有公论,皇上也下了圣旨,你今日所奏……岂是要旨质疑皇上的圣旨?”

刘愈今天显得很高傲,立在那斜眼瞥了蓝和一眼,问道:“你哪位?”

一语哗然,这刘文严好大的口气,对左相也这么不客气的说话!要说蓝和的左相之位,还是刘文严一力提拔起来的,刘文严怎么可能连蓝和都不认识?

这分明是刘文严在对蓝和立下马威,以惩戒蓝和身居左相之位后便投身到文官势力中,跟刘文严划清关系。

蓝和面色不善道:“老臣身为左相,蓝和是也。”

“哦,蓝相国。久仰,久仰。”刘文严一脸笑容,好像是初识蓝和一样行礼,“按照蓝相国的意思,只要是皇上作出决定的事,就不能再议了是吗?”

蓝和脸一沉,其实他心里也没底气:“当然是这样。”

“哦?难道是皇上的决定是错的,臣子也不能矫枉过正?”

刘愈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上朝堂,就敢公然说“皇帝的决定是错的”,还要“矫枉过正”,那不是让新皇难堪?

所有大臣都看了眼皇帝,此时的皇帝脸上虽有几分尴尬,但也显得很恭谨道:“武义侯所言极是,若是朕作出的决定有错,臣子也当提出来。这应该是诸位爱卿的本份。”

皇帝都发了话,那意思是这问题今日就能再提。

不过文官势力还是很不甘心,其中一个声音从人堆里传出来:“这等芝麻绿豆小事,为何不拿到六台衙门去议,要在朝堂议?”

刘愈看了眼,根本不知道是谁说的。这就是典型的缩头乌龟,想出头,却没那胆识。

刘愈无奈一叹道:“如果此事你们六台衙门能处理,何用本侯亲自到朝堂上来上奏天子?就你们六台衙门,看看都有多大本事,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修城墙所用人工一百六十七人,三人请假,五人旷工,请求天子将这八人的工钱刨除在预算之外。你们六台衙门的办事能力真是节节高,不服都不行!”

但凡是六台衙门和六部的大臣,一个脸面都觉得无光。

其实刘愈所说的例子,不过是新皇从诸多案例中挑选出来准备在今天朝议上议,以糊弄刘文严的,没想到会被刘文严拿这件事来讽刺朝廷办事不力。

第四百零三章为师的良苦用心

朝廷议事,本是神圣庄严。刘愈的到来却让这朝堂上变得有几分儿戏,刘愈为了自己事闯朝堂,让满朝官员觉得他有些小题大做的同时,也觉出刘愈的蛮横霸道。但无论怎么说,刘愈来就是为接丈母娘过门这一件事,至于其他的事他还不管不问,这对朝廷来说或许也是一件好事,至少证明刘愈不想干涉朝事。

苏彦见到刘愈的坚持,神情有几分慌乱,镇定了一下,问朝臣道:“诸位爱卿,你们觉得……武义侯所奏,可否议一议?”

“不可议啊,皇上!若此例一开,皇家威仪何存?朝廷法度何在?”

一些老臣下跪像是死谏一样,话说的苏彦脸色很尴尬,本来他也想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让刘愈好下台,他也好下台。没想到这些文官居然跟他耗了起来,跟他耗就是不打算给他和刘愈好日子过。

刘愈已经一脸阴冷笑容走向了靠近他的一名老臣,都察院御史仑中。刘愈一把抱起仑中的肩膀,像是两个老友相见一样,仑中想挣扎开,没想到被刘愈抱紧了。

“武义侯,你……要做何?”

“仑御史好久不见,打打招呼都不行?”刘愈一脸笑容,“你看这么多日子不见,什么时候去喝喝茶?准备了一些上好的茶叶,这品茗也需要知音人哪。”

仑中脸色青一块白一块,旁边的同僚都在打量他,这不是要被看成是刘文严的同党?这刘文严的心真是何其歹毒。

“武义侯,你我素无交情。为何要与你饮茶?”

刘愈脸上的笑容马上变得很冷。喝道:“同殿为臣。一起喝喝茶都不行,难道这朝堂上真是朋比为奸,结党**?相熟的就可以喝茶,不认识的就连口茶水都不能一起喝?你个老家伙,本侯看得起你才要跟你喝茶,看不起你……呸!给老子提鞋都不配!”

所有人都惊讶打量着刘愈,他这分明是来捣乱的,难道是朝堂上不允他的奏本。他准备来朝堂上撒野?

仑中被骂,老脸没处放,道:“武义侯,你……不得放肆!”

“老子就放肆了,怎么着?啐……”

在皇帝坐朝的朝堂上,刘愈竟然自称“老子”!之后,刘愈一口唾沫啐到仑中的脸上,登时将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士可杀不可辱,老朽跟你这无耻小人拼了!”

像仑中这样的谏官,平日里跟老学究一样。最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