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包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承包王- 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待遇就上告官府,若是官府官员偏袒勋贵富商,就到报社上访。

    李宽的文章在闽州的勋贵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自古民不告官,李宽的做法完全是置礼法于不顾,更何况在有些人意识中,自家主人让他们来承包修路是给李宽解决难题,可不是来受气的,所以有人提出了联合撤资的提议,不过这样的提议让许多人嗤之以鼻,撤资简单,回长安之后的结果却不简单。

    李宽的文章同样在闽州百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闽州的百姓看不懂没关系,李拾尔招募了一批贫苦的士子,拿着报纸在各个工厂念,念过之后还让人分发,众人了解了,也知道了报纸的好处,他们看的很实在,有时候报官或许没用,但是将自己的委屈上报却很有用,毕竟上了报,楚王就会看到,楚王看到之后就会维护他们的利益,所以最近的报社很忙碌,李宽也了解到了闽州发展遇到的状况。

    这是他没有想到的,更让他没想到因为士子在百姓中长此以往的念报纸,提高了整个闽州百姓的学识,或许谈不上学识,但是却让闽州百姓的认识了更多的字。

    当然,识字率的提高是后话,不过李宽的文章让承包修路的勋贵、世家和富商宽厚了许多,宽厚不单单是因为李宽,而是因为舆论,就在报纸宣传了十日左右的时间,闽州的百姓开始谈论勋贵和世家的过错,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谁会不想自己府上有一个好名声,所有人都在监督勋贵、世家、富商,他们不得不宽厚。

    这样的结果,李宽很满意,当初他只是想用报纸来保护战死士卒的家眷,让战死士卒的家眷们知道,如果有他没有做到位的地方可以找报社,如果家眷们被迫害之后,相熟的人可以将事情的经过告知报社,让全闽州的百姓都能看到,让官员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做出公平的判决。

    :。:

    wxi7

第370章 杜荷到来() 
报社的创办,反响强烈,百姓对报纸上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毕竟报纸上写的东西都是跟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让他们看到李宽对他们利益的维护,让整个闽州凝聚在了一起,也让李宽的威信再次提升不少。

    相比闽州百姓的兴奋,长安城中的李世民和官员们却惨淡不已,李世民连处理政事的心思都没有,只因杜如晦病逝了。

    贞观六年十一月,铁勒十五部之一的契苾部落的酋长契苾何力率所部六千余户到沙州归降大唐,李世民兴奋不已,这是开创盛世基业的前兆,连夜召集大臣商议契苾部落安置问题,召集的大臣中就有杜如晦,杜如晦提出将契苾部落安置在在甘州、凉州之间,毕竟现在的凉州繁荣,驻兵不少,就算契苾部落之后升起反叛之心,也逃不出大唐的手掌心,并且还提出建议,敬意契苾何力为左领军将军。

    两条建议深的李世民的心意,自然点头赞同,而契苾部落归降大唐,自然要派人安抚,安抚之事自然就落到了提出建议的杜如晦和太子李承乾身上,对太子李承乾是好意,安抚工作也是一种锻炼,对杜如晦也是好意,能跟随太子一起去安抚契苾部落,是他在向太子向朝臣表示他对杜如晦的看重。

    可惜,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安抚契苾部落回程的途中,杜如晦竟然病逝了。

    杜如晦的身体情况,李宽早已有言在先,杜如晦能活多久全看老天爷的意思,如果放下政事安心休养,尚能活一段时间,可惜杜如晦为了杜家再次入朝,就已经注定活不了多久了,更别说李世民让杜如晦长途跋涉的去安抚契苾部落。

    杜如晦的情况,李世民知道,可惜李世民不知道最近这段时间杜如晦或许心有所感,让孙道长给他开了许多壮补之药,让杜如晦看起来完全不像是重病之人。

    怎么突然就病逝了呢?这是李世民的疑惑,要是知道安抚契苾部落会让他损失得力干将,他宁愿不要契苾部落归降大唐。

    不管怎样疑惑,他终究是损失了杜如晦这位得力干将,当杜如晦的遗体运送回长安之后,李世民见到形同枯槁的遗体,脸上满是自责,没来由的给了李承乾一巴掌,像似在责怪李承乾没有照顾好杜如晦一般,随即流下两行清泪。

    不管李世民是演得好还是情真意切,反正跪在遗体前杜荷神色莫名的看了李世民和李承乾一眼,在他心里,杜如晦的病逝跟李世民和李承乾脱不了干系,若不是李世民派遣他老爹去安抚什么契苾部落,他老爹也不会病死在归家的途中,连家人的最后一面也见不到。

    他的眼神哪能逃过在场老奸巨猾之人的眼睛。

    这是对陛下心中有怨啊,作为臣子怎敢对陛下有怨呢?一旦生怨,必定引来大祸啊!

    出于对老友的痛心和关照,房玄龄朝李世民弯腰行礼,说:“陛下莫要悲伤,克明贤弟在临死之前还能为大唐出最后一份力,想必克明贤弟走的很安详。”

    说完,朝着杜荷的脑袋就是一巴掌,刚想张口教育杜荷一番,却发不出声,只见跪在地上的杜荷因为他的那一巴掌昏倒在地。

    房玄龄急了,老友才刚去世,难道自己就失手打死了老友的爱子?

    “房相莫急,让人带杜荷睡一觉就好。”和李渊、李纲等人一同前来孙道长出言道,不用诊脉,孙道长就知道杜荷因为伤心过度和奔波劳碌导致,毕竟从接到杜如晦病逝消息的那一天起,杜荷就出了桃源村去接杜如晦的遗体,想来以杜荷孝心,在这段时间之中恐怕就没有休息过,现在见到自己大哥和母亲,一时间放松了紧绷的神经,昏倒在所难免。

    杜家这些年在长安城的声望不错,杜家那个嚣张跋扈的小儿子也改邪归正了,平日里还会跟寻常百姓谈笑,杜如晦更不必说,那是百姓深知的好官,杜如晦的病逝,像是无形中给长安城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世民如历史上记载的那般,回宫之后当着众臣的面大哭不止,边哭边说杜卿病逝,朕犹如断了一臂,当即下令罢朝三日,转封杜如晦为莱国公。

    杜如晦为人不错,杜府门前停满了马车,杜府大门上的门匾由蔡国公换成了莱国公,门匾的变换让前来问丧勋贵不由感叹杜如晦走的荣耀,毕竟皇帝因臣子罢朝三日不是谁都能享受的荣耀。

    进门,让感叹杜如晦走的荣耀的勋贵们更加震惊,罢朝三日已经极尽荣耀,李世民还派来了长乐公主守孝,这荣耀让他们眼红。

    长乐很有长嫂如母的觉悟,守孝的这些天杜荷一直浑浑噩噩的,就算小胖子他们到来也让杜荷回不了神,所以守灵期间一直是她引着杜荷答谢问丧的勋贵,若不然勋贵们真会觉得杜家欠缺礼数。

    守灵十四日,灵堂发出了腐臭的气息,杜如晦入土为安了。

    就在杜如晦入土为安后,房玄龄来了杜府。

    “大郎、二郎,克明去世了,光耀杜家门楣的责任就落到了你们兄弟二人身上,大郎如今与长乐公主定了亲,按陛下的意思,大郎就留在长安,待守孝期满之后便与公主完婚,出任吏部侍郎一职。”见杜构和杜夫人点头,房玄龄看向了沉默不语的杜荷:“大郎老夫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是二郎啊!当日陛下前来问丧,二郎怎可对陛下怒目而视,心怀怨恨。”

    当时的情况,杜夫人没注意到,一听房玄龄这样说,抬手就朝着杜荷一巴掌,然后朝房玄龄行礼,希望房玄龄看在杜如晦的面子上在陛下面前美言两句。

    “弟妹不必担心,想来陛下也能理解二郎的心情,不会计较,只是二郎坏怨恨终究不好再留长安。”长叹了一口气,房玄龄继续说:“待二郎守孝期满之后也快成年,老夫打算上奏陛下让二郎离京为官,弟妹以为如何?”

    没等自己母亲开口,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杜荷开口道:“小侄谢过房伯父美意,家父早有安排,待他老人家入土为安之后,吩咐小侄立即去闽州找二哥。”

    房玄龄愣住了,认真想了想杜荷的话,随即大怒,“二郎难道连孝行也忘了,父亲过世,重孝不守,不为人子,与禽兽何异?”

    “房伯父息怒,房伯父也莫怪二弟,家父之前确有此安排,曾吩咐二弟在他老人家入土为安后立即前往闽州。”替杜荷辩解了一番,杜构深深行了一礼,谢道:“房伯父之恩,杜家铭感五内,今后还望房伯父多多帮衬。”

    两个小子的话,房玄龄不信,大唐哪有儿子不守重孝的说法,朝杜夫人看出,只见杜夫人点头称是,房玄龄再次长叹了一口气,“罢了,既然是克明临终前的安排,老夫也就不过问了。”

    说完,摇着头离开了杜府。

    丈夫才刚刚离开,儿子又要去闽州,杜夫人很想留下杜荷,可是一想到杜荷去闽州是自家夫君临终前的安排,她也只能双眼垂泪的帮着杜荷收拾行李。

    杜荷要去闽州,小胖子他们来送别来了,说来也奇怪,李宽这一群人中,每个人的处境都不太好,多多少少都跟谋反有牵连,不是被牵连就是牵连其中。

    小胖子李景仁,因为李道宗晚年遭长孙无忌、褚遂良的陷害,李道宗被流放象州,堂堂皇亲竟然只做到了潞城令,连个爵位也没有。

    王敬直,因为太子李承乾谋反败露,他与李承乾有交往,被流放岭南,还跟南平公主绝了婚。

    至于杜荷和房俊,杜荷更是直接参加了李承乾的谋反,不仅自己因谋反罪被斩首,还连累了他大哥杜构被流放岭南,死于边野;房俊更惨,就因为娶了个老婆,被戴了绿帽子不说,最终也是身首异处。

    不过,这些事不是他们现在关心的,他们关心的是杜荷的请况,小胖子掏出钱袋,递给杜荷道:“节哀的话,咱们就不多说,这些钱是咱们三人凑的,钱不多,以后想在闽州买点吃食也方便,小石头他们都要凑钱,我没答应,想来你也知道是因为什么,以后到了闽州多保重身体,二哥回来的时候你就跟他一起回来,咱们有时间也会去闽州看你和二哥的。”

    自家兄弟,没那么多客套,接过小胖子递给他的钱袋,行礼道:“我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家母有劳众位兄弟照看,小弟感激不尽。”

    “说的啥话?!你放心,咱们在长安城保证没人敢辱没了杜家门楣,保证照顾好婶婶。”房俊大大咧咧的拍了杜荷一肩膀。

    一旁的杜构和杜夫人总算露出了一丝笑意,二郎(二弟)结交了一群好兄弟啊!

    背上行囊,杜荷朝送行的众人拱手,随即登上了楚王府前往闽州商队的马车。

    杜如晦的病逝,李宽是知道的,他得知杜如晦病逝的消息后还曾为杜荷担忧过一段时间,若非当初李世民旨意说无旨不得回长安,他是打算回长安城的。

    杜荷会来闽州,李宽却是不知道的,他根本就没想过杜荷回来闽州,毕竟孝道大于天,生为人子,岂有不守重孝的道理,当陈家老大带着杜荷出现在李宽的面前时,李宽愣住了,手中的朱笔滑落,落到了案几上发出了声音,他才回神。

    起身,走到杜荷身边,没有问杜荷为何来闽州的缘由,朝着杜荷就是一巴掌。

    :。:

    wxi7

第371章 醒了没有,醒了就打() 
一巴掌把杜荷扇愣住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怀恩和陈家老大原本以为李宽见到杜荷会高兴,会好好安慰杜荷一番,没想到见面就是一巴掌,这一巴掌扇的奇怪。

    虽说杜荷不明白李宽为何要扇他,他却没有发怒,只是疑惑不解的看向了李宽。

    李宽也没让杜荷失望,扇完后就怒道:“知道二哥为何扇你吗?你这些学到的东西是不是都忘了,杜相去世,你不在长安守孝,来闽州作甚?你说说二哥该不该扇你?滚回长安守孝去。”

    最后的几个字,李宽几乎是用吼的,杜荷却像是没听见一般,低头不语。

    这时,怀恩和陈老大才明白,自家殿下为何会扇杜荷,陈老大赶忙从杜荷的行李中翻出了一封书信递给李宽,看书信上的字迹,李宽就知道书信是出自杜如晦之手。

    打开一看,书信上还有点点血迹,看来是杜如晦临终之时写下的,看完之后才知道杜荷来闽州是杜如晦的安排,李宽长叹了一口气:“小叶,虽说你此行来闽州是杜伯父的安排,不过二哥还是想劝劝你,你回长安替杜伯父守孝吧!生为人子哪有不守孝的道理。”

    好说歹说,杜荷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就那样傻愣愣的站着,李宽受不了了,“你喜欢站就站着吧,二哥看你能站到什么时候。”

    烂泥扶不上墙,说的就是杜荷现在的状态,杜荷最终还是没有回长安,在闽州住了两三个月了,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吃饭还不光吃饭,还得有酒,整日烂醉如泥,李宽吩咐不给酒之后,杜荷不发怒也不禁酒,李府不给他酒喝就跑到县城的酒楼去喝酒。

    因为关中商户入驻闽州各县,闽县中的酒楼不少,价格却也不低,不过,杜荷不在意,反正他有钱,小胖子他们送给他的,杜夫人让他带的,全都用在了喝酒上,带来的钱喝的差不多了,就去士卒家眷开的小酒馆喝酒,毕竟小酒馆的价格要比酒楼的价格低许多。

    到底还是没忘记寻常百姓生活不易,在小酒馆把自己的钱财喝完了,没敢跟李宽要钱,反而又去了酒楼喝酒,酒楼的小二眼睛都笑弯了,这位公子可是豪客,每次来都会打赏不少,正疑惑这段时间怎么来,就见着杜荷进门了。

    “公子,您楼上请,楼上雅间小人一直给您留着呢!”

    杜荷点头,习惯性的将手伸进了腰上钱袋,空荡荡的钱袋让他想起了自己现在没钱了,没理会笑呵呵等着他打赏的小二,径直上了楼。

    酒足了,该离去了,走到酒楼大门的时候就被拦了下来,小二依旧笑呵呵的说:“公子,您还没结账呢?”

    迷糊的杜荷将空荡荡钱袋解下,扔给了小二,豪气道:“不用找了,剩下的就当小爷赏你的。”

    空瘪的钱袋,轻飘飘的落到了小二手上,小二不禁捏了捏,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