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要上头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要上头条-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四首歌现在可是非常火,走到哪里,至少都可以听到这四首歌当中的一首。

    特别是《爱你》这首歌的舞蹈,更是引起了不知道多少少女的模仿,苏昱昨天回学校的时候,就看到好几个女同学在练习这个舞蹈,而网上更是出现了很多翻跳视频,不说全民模仿,但至少是俘获了广大少女的心。

    动听的旋律,有趣简单的舞蹈,足以让许多少女模仿了。

    不说这些单纯的少女,很多三十多岁的女人都穿着学生裙跟着一起舞动了起来,其中可有不少有趣的翻跳视频。

    这四首歌火成这个样子,可以卖出一千两百万张,也是实属正常。

    江弦影和白晴宁的个人专辑,为新潮流传媒公司带来极大名气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利润。

    按照这张专辑的分成比例,新潮流传媒公司可以拿到销售价的35%左右,按照一张28元的零售价,以及减去所有成本后,税前利润接近五元。

    按照五元来算,一张1200万的个人专辑,就是6000万元的利润,而两张专辑销量是2400万张,那就是12000万的利润了,就算减去百分之十的税率后,那纯利润也是过亿的。

    而且,新潮流传媒公司同时出现两张千万级别的销量,这可是会带来极高的知名度。

    从今往后,就会有更多优秀的歌手,以及词曲作者加入公司,同时也会有很多公司愿意和宣传册母公司合作,这都是显而易见的好处。

    至于,白晴宁和江弦影的收获也不少,两人的版税率都是12%,也就是说每售出一张唱片,她们都可以得到3。36元,而1200万张唱片,那版税就是4032万元了。

    没有看错,白晴宁和江弦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都可以为她们带来四千万元的利润。

    这就是一个高人气歌手的收入,而且这仅仅只是实体唱片的收入而已,后面还会有数字专辑,以及商演等收入。

    其实,白晴宁和江弦影可以拿到的版税率,应该是没有12%那么高的,她们作为新歌手,之前没有销售成绩,版税率会低很多,但这是苏昱为她们争取过来的,才可以拿到12%的版税率,这叫大树底下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办事,当然以她们的实力,拿到这个版税率,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对于白晴宁和江弦影,苏昱都很了解。

    如果让她们知道这两张个人专辑的销量,她们绝对会非常兴奋,非常高兴,但让她们知道赚了多少钱,她们可能反而不会那么激动。

    专辑的销量,会让她们有成就感,但对于赚钱,她们倒没有那么热衷。

    不过,苏昱不管她们想不想赚钱都好,这些钱,他都会一分不少的交到她们的手里,至于她们想怎么花都随意,不要用来做坏事就可以了。

    至于他自己,当然是不会一点收获都没有了。

    事实上,在这两张个人专辑里,苏昱的收获是最大的,甚至比公司的利润还要高。

    这两张个人专辑总共二十四首歌,其中有10首歌是他的,另外14首歌则是属于凑数的,而且也是由他买断下来的,也就不会拿到分成。

    同时,苏昱还负责制作两张专辑,有些MV都是他拍摄的,甚至连编舞,他都有负责。

    这一来,他就算是兼任了这两张个人专辑的词曲作者、制作人,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甚至每张专辑的第二主打歌,他都有参加演唱。

    所以,苏昱的版税率可要比白晴宁和江弦影高多了,而且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群星的名气,本来就比白晴宁和江弦影高,他作为词曲作者的话,版税率就会高于两人的版税率,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除此之外,苏昱还兼并了那么多的工作,全部都是以版税率结算的,那加起来的话,那版税率就非常高了。

    事实上,在这两张个人专辑上,他的版税率是高达20%。

    这还是苏昱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版税率,为的就是让白晴宁和江弦影的版税高一点,不然的话,他的版税率都不止20%,而是更高了。

    一张售价为28元的唱片,他可以拿到的分成是5。6元。

    而一张销量达到1200万张的唱片,就可以为苏昱带来6720万元,两张专辑的总销量是2400万张,那就是13440万元了,而税后金额也在12000万元以上。

    所以,苏昱的分成,是比公司的利润还要高的。

    别看公司的分成比例比他高那么多,但公司是要负责很多成本,比如生产、宣传等成本,在减去这些成本后,纯利润就没有他那么高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 艺人培训班() 
在两张专辑上,苏昱的确是最大赢家。

    毕竟,在这两张个人专辑上,他不单单可以拿到20%版税,而且公司的利润,他也是可以拿走大头的。

    只凭着苏昱是新潮流传媒公司的最大股东,其股份占80%,那就可以拿走八成的利润了。

    当然,前提是公司要拿这笔利润来分红,他才可以拿到这笔钱,不分红的话,这笔钱则是会在公司的账上,而不会到他的私人腰包里。

    只不过,新潮流传媒公司现在属于发展期,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苏昱也不会这么短视,在这么需要资金的时候,把钱抽走的话,这样做的话,无疑是涸泽而渔,公司也永远发展不起来。

    在这种时候,只有把这些钱都留在公司上,用在发展和扩大规模上,这样才可以让公司壮大起来,以后才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所以,苏昱现在是不会要求分红的,而是会把这些收入都投入其中,全部都利用起来。

    不管怎么说,白晴宁和江弦影第一张个人专辑,算是很成功了,上架十四天就有这么好的销量,那还有一段时间的销售期,说不定总销量又会增加几百万,每张专辑的实体唱片销量达到一千五百万张,这是大有可能的。

    而且,在今天这两张个人专辑,都已经在音易平台上线了,数字专辑正式销售。

    从目前来看,这两张数字专辑的销量都很不错,其中最火的四首歌都上了首页新歌榜,也上了二十四小时订阅版,其中合唱歌曲《不得不爱》和《你还欠我一个拥抱》更是双榜第一。

    这两首歌一直在争第一名,不是这首歌第一名,就是另外一首第一名,其他歌曲都没有办法争。

    因为,这两首歌分别是群星跟江弦影和白晴宁合唱的,而她们的粉丝都希望偶像的合唱歌曲可以登上榜首,也就争了起来。

    要知道,江弦影和白晴宁的粉丝,都是希望她们可以和群星组成P的,那这两首合唱歌曲的名次,就相当于谁才是最合适的P,这也是粉丝要争榜的原因。

    对于这种事情,苏昱自然是乐意见到了。

    这种事情有助于提升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人气,也可以保持这两张专辑的热度,而且这种争榜行为也是无伤大雅的,并不会引起负面影响,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老男孩》、《太子妃升职记》,以及江弦影和白晴宁的两张个人专辑,让新潮流传媒公司一下子名气大增。

    可以说,现在新潮流传媒公司已经吸引各方的关注,挥舞着钞票想要合作的投资者,现在都不知道有多少,而新潮流传媒公司现在也不像以前那么缺少资金了,在挑选合作者的时候,完全是有资格选择更好的合作者,不用为了资金,而随便凑合着。

    除了销售报告以外,徐静初还准备了一份计划书,名为艺人培训计划。

    “艺员训练班?”苏昱在看了计划书后,便总结道。

    徐静初点头说道:“嗯,这个培训班主要培训新人,以歌手为主。”

    在签下群星,又得到白晴宁和江弦影后,徐静初觉得公司很适合培养新歌手,并且有很多资源都可以用在上面,这是大有可为的,说不定会再培养出类似白晴宁和江弦影一样的歌手。

    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专辑大卖之后,徐静初就更觉得这件事值得做,便准备了这么一份计划。

    在看了一遍计划书后,苏昱便直接说道:“这个培训班的宗旨,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但有一点,我觉得需要变动,那就是不能只培养新歌手,而是应该全方面发展,演员、歌手、主持都要抓,这样才可以让公司得到更多方面的人才,也可以更全面更均衡的发展。”

    事实上,对于徐静初的计划,苏昱是赞成的。

    甚至,在徐静初提出这个计划之前,他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或者说他收购新潮流传媒公司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打算了。

    为了收获到更多的爆点值,苏昱是想过大量培养歌手和演员出来,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多培养一些歌手和演员出来,其中一些火了的话,也可以给他带来大量的爆点值。

    这一点,已经在白晴宁和江弦影,以及李天爱的身上表现出来,她们都为他带来了大量的爆点值。

    苏昱觉得想要培养歌手和演员,想要获得更多的爆点值,当然是从新人开始,这样他们获得成功的话,才可以让他获得最多的爆点值。

    毕竟,一个新人从默默无闻到到爆红,才会产生更多的爆点值,也会贴上他的标签,那这些爆点值则是会转移到他的身上,但如果是已经出道已久的歌手和演员,甚至是小有名气的话,那效果就不会那么好了,他们和他的关系也不会那么密切,那他获得爆点值就少了。

    正因如此,苏昱从一开始就有这种想法,想要想办法集中批量培养新人,其中的中心点,和徐静初的计划是差不多的。

    不同的是,徐静初现在只想要培养歌手,而他则是想要全方面培养,只有多点布局,才可以全面开花,也才会产生最多的爆点值,这算是两人之间不同的意见。

    关于这一点,徐静初也考虑过,但她觉得公司的资源和资金,都不足以做到这一点,或者说压力太大了。

    于是,徐静初直接说道:“如果全方位培养艺人的话,的确是收获更大,但我们公司的资源可能跟不上,还不如集中培养一个方向。”

    “没事,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下,遇到好苗子了,再集中资源培养,而且公司现在处于发展期,资源会越来越多,资金也不会再成为问题。”苏昱回道。

    的确,徐静初认为公司的资源和资金不足,那是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待。

    但她却是忘记了公司,已经不是以前了,而是处于高速发展,规模会越来越大,其资源和资金也是不同往日,现在做不到,以后却是不一定的。

    说不定,新潮流传媒公司很快就会发展起来,那就很需要现在就提前布局,才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第四百三十四章 培养模式() 
在培训班这件事,苏昱和徐静初很快达成共识。

    那就是这个培训班,还是要全方位进行,歌手、演员和主持等不能落下。

    而且,苏昱和徐静初的意思是,不但要把这个培训班做起来,还要让这个培训班做大做好起来,尽量培养多一些真正的人才出来。

    这个培训班,现在算是艺人培训班,主要培养歌手、演员和主持,等公司的规模扩大后,有了更多的资源后,还会培养其他人才,比如导演、编剧等幕后人才,也都是需要培养起来的。

    其实,苏昱更想的是把培训班,升级成艺术类的学校,这样才可以集中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出来。

    只不过,他也知道以新潮流传媒公司的情况而言,现在说这种目标,其实就是一种空谈,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目标,现在说这个,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总之,苏昱会先把这个培训班搞好起来,先让其像模像样,做出一番成绩后,再来谈其他目标。

    这种艺人培训班,其实很多正规一点的娱乐公司都是存在的。

    毕竟,一个娱乐公司把新人培养成明星,才可以获利最大,而艺人对公司的归属感也更大一些,而且新人为了出道,很多时候都会和公司签下不平等条约,这样会让公司更方便掌控艺人,也让旗下的艺人想要离开,会变得更加困难,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是极大。

    这对公司而言,的确是好处更多一些,培养一百个新人,只要有一个活了,那公司就不亏的。

    所以,很多娱乐公司都会喜欢做这个新人培训班,而很多想要出道,又没有出道渠道的新人,在明知道这些公司的合同都会是非常苛刻,但还是义无反顾的跳进去。

    对于这些新人,这些公司也是采取养蛊的方式,给一点点资源就让这些新人去争。

    而且,这些新人就算得不到资源,在这个公司里完全没有机会,一点机会都没有,这些公司也不会放他们离开的,而是会让新人在公司空耗着,直到这些新人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才会让他们离开。

    这种事情,在娱乐圈是非常常见,甚至不是这个圈里的人,也知道这些潜规则,甚至都不算是潜规则,而是放到明面来,只是没有直接说出来而已。

    但很多人为了成为明星,就为了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希望,还是前赴后继的跳进这个坑里。

    关于这一点,苏昱也很清楚,但他倒是没有这种想法,也没有想过去剥削新人,不会让这些新人成为公司的奴隶,而是想要互助互利,尽量打造出一个双赢的平台。

    在这些新人的合同方面,条件也是非常宽松的,没有那么苛刻的条约,更多的是强调公平。

    如果,这些新人在公司里,真的得不到机会,没有出头的可能,那苏昱也会放这些人离开的,不会让他们把宝贵的青春都浪费在公司里。

    当然,他也不是来做慈善的,培养这些新人,一是为了让他得到爆点值,二也是为了让公司赚钱。

    公司在新人投入了资源,那自然是要得到回报的,这是肯定的,不可能免费培养新人的,只是在条约方面,要公平许多,也不会苛刻,更不会让新人成为奴隶,这算是他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

    不过,苏昱也会想办法,尽量让新潮流传媒公司有吸引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