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虎- 第5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滓幌伦涌绻ァ�

    仿佛是看穿了豪格的心结一般,那掌柜郝泽仁虽然还是一脸微笑,却是故意在这里稍停了一下,似乎是在等着豪格,最终同意接受这个令他难堪的条件。

    而一旁的鳌拜,则是一脸愤怒的模样,胸口起伏,呼吸粗重,看得出来极其不满,不过,刚刚被豪格批评过的他,没胆量又出来大放厥词,只得强忍着不发一言。

    而索尼则是一脸复杂神色,不停地捋着短须,一副正在专注思考的模样。

    整个房间中,顿时又陷入一阵难堪的沉默。

    最终,还是豪格轻咳一声道:“这个么?平辽王的条件,定得可是太过苟刻了些。要知道,这外满之地,早在数十年前,就是我大清领土,若把这样的祖宗之地,就此轻易拱手划出,本王实难担此重责矣。“

    “肃亲王这话差矣。“郝泽仁脸上笑容依旧,但话语却有不容置疑的坚定:”这外满之地,原是我大明奴尔干都司之地,从成立到现在,已有数百年矣。后来我大明退出外满,仅据守辽东一带,这些地方才没有直接管控。后来,你们的天命汗起兵,反叛大明,用武力占据了整个东北一带,这外满之地才落入清朝之手。所以说,这外满之地本为大明属地,实是后来清朝强夺才据有,现在我家李大人拔乱反正,重新入据外满一带,实是理固宜然,肃亲王又何必这般固执呢?“

    郝泽仁说完,旁边的陈举义也插话过来:“肃亲王,就算退一步说,因为我大明失于管控,而被清国凭武力所据,那么,既然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那现在我家李大人,凭借武力重新占据这外满一地,亦是完全合理的了。况且,恕在下说得直接一些,现在外满之地,清朝实际业已失去管控,这块地方,已被我唐军据占不少并实现了有效管控。现在李大人提出,以黑龙江与阿速江为界,据占黑龙江以北,阿速江以东的地界,不过约占外满的一半地区而已,对于现在经过了海参崴之败而实力大减的清朝来说,实是还赚了不少啊。“

    陈举义顿了一下,复道:“再说了,若是边界划定完成,那两军之间,交战自可息止,而各类骚扰与对抗,亦会就此消失,这样一来,两国皆可化干戈为玉帛,从此休养生息,再无纷争。肃亲王你是何其睿智英明的人物,如何会看不到这一点呢?“

    豪格听到这里,心下是苦涩莫名,脸上却还要努力作出一番平静的模样。

    他当然知道,这郝泽仁与陈举义二人的话语,说来说去,无非只是在给自已一个台阶下罢了。

    毕竟现在清朝已是根本没有能力掌控管理外满之地,唐军就算不提出这个条件,而是继续一块块加以蚕食的话,经历过海参崴大败的清朝,也确实没有能力加以阻止,与其再为了面子而强要与唐军纠结于此,那接下来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免谈了。

    再退一步来说,毕竟现在的自已关键是在于取得唐军的援助,从而更好地对抗多尔衮,从正式条款中放弃这近一半的外满之地,也算是必要付出的代价罢了。

    想到这里,豪格长叹一声,脸上堆起虚假笑容,对郝泽仁回道:“好吧,郝掌柜你这话都这般说了,本王也不想过多争执了,就答应平辽王这一条件吧。两国今后,就以黑龙江与阿速江为界,其黑龙江以北与阿速江以东地界,皆由唐军统治掌管。而黑龙江以南,阿速江以西的地界,就皆是我大清国土,这一条款,本王就此同意了。“

    听到豪格的表态,郝泽仁一脸笑容顿是灿烂如花,他连连点头恭维道:“肃亲王真真英明决断,所言甚是啊。难得肃亲王对两国现状有这般清醒认识,想来这外满地区一定,我军与贵国纷争止息,两国军民,皆可休养生息大获其利矣!“

    郝泽仁话上这么说,心下对李啸的这一条件,能得到豪格的最终承认,心下更是十分高兴。

    因为他知道,若是与清朝的纷争休止之后,这原本只有两处驻军的外满之地,这些广袤无垠的土地,将可与库页岛一样,开始进行移民开发了。

    而只要这些土地开发出来,唐军对这些地方的占领,基本就是铁板一块,再不会松脱,这旷古蛮荒的外满之地,从此也会与南洋一样,成为中华汉族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永续相传的宝贵领土。

    而这些土地一旦开发出来,对于所驻的唐军,将会形成更加强有力的支持,无论是人力还粮食,补给都会更加容易了。

    那么,唐军再以此为凭依,继续向整个东西伯利亚拓展的话,无疑会更加顺利,也更加便捷。

    豪格见郝泽仁这一脸灿烂笑容,心下十分不是滋味,他皱了皱眉,复对赫泽仁说道:“郝掌柜,那平辽王的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呢,请郝掌柜立即告之本王。“

    郝泽仁笑道:“肃亲王,我家李大的第二个条件,便是要清朝让出蒙主宗主国的称号,让清国皇帝放弃博格达彻辰汗的称呼,转而让蒙古诸部归服于我家李大人,这一点,肃亲王应该不会反对吧?“

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报丧() 
    多尔衮一同意,下面的官员立即开始高呼拥戴之辞:“摄政王在上,我等誓死追随效忠!“

    “嗯,各位爱卿平身。“多尔衮一脸微笑,伸出右手,向众人作了个虚扶的手势。

    此时,作为首倡者的范文程,更是一脸得意莫名。因为他清楚看到,多尔衮向他投来那欣悦赞赏的目光。

    而高坐在虎头椅上的多尔衮,见自已这个摄政王这般受拥戴,心下的喜悦几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好在他久历政坛,总算把自已内心这不合时宜的欲望给强自抑住,没有表露失态的地方。

    多尔衮随即下令,对一众前来投奔他的官员,各人皆如先前一般职位,继续为大清效命,同时大加恩赏,或加爵衔,或给前程,或赠银两,多尔衮此举,自是大收众人之心,各人无不喜悦。

    而首倡拥立的宁完我,以及提议多尔衮为摄政王的范文程,自是被多尔衮重点抬举,宁完我加三等甲喇章京,范文程则更进一步,加为二等甲喇章京,以示荣宠。

    对投效自已的官员进行安抚后,接下来,多尔衮下令,因为国事紧急,立刻大发国丧,同时令全国举哀,然后将崇德皇帝暂且在辽阳城外安葬,待将来拿下盛京后,再在盛京附近择选吉壤重新安葬。

    多尔衮又仔细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把皇帝去世的消息,根据明清和平协议,派出使者向明朝进行通报。

    毕竟,在多尔衮看来,这份明清和平协议,对于现在的自已,还是极有作用的。

    因为,如果自已切实遵循的话,一是可以通过与明朝贸易不断获得巨额利润,二是解除了自已的后顾之忧,使自已能集中兵力,专心对付豪格。所以,做这样的表面功夫,其内在利益却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多尔衮也知道,其实就算自已不向明朝通报,那孱弱不堪奄奄一息的明朝,业是没有半分能力来表达不满。但这样的表面文章做了,一来彰显自已仁义厚德,二来堵住朝中宵小之口,却效果极好之事。

    至于豪格那边,多尔衮原本不打算去派人通知他,但想了想,还是决定也派出使者,去向豪格说明一番皇帝的死因。

    毕竟,如果自已不把皇帝被杀去世的消息告诉他,在向明朝通报了之后,豪格一定也会迅速知道此事,从而对自已更加恨之入骨,盛京城中的军民百姓,也会更紧密地团结在豪格身边。与其是这样的结果,还不如自已派人去告诉他,同时,也可以让派出的使者最后假惺惺地对豪格作一番挽回的姿态,以示已仁至义尽,不得已而动刀兵。

    这样的话,自已愈显姿态超卓,仁义风范,也更有利于树立自已的明君英主之象,更有利于拉拢清朝国内的臣民人心。

    这项任务,因劝进摄政王中大出风头的范文程,自告奋勇前去,以求为自已揽得更大功勋。见范文程这般急于表现揽功,多尔衮心下暗自得意,却在表面上又好生嘉勉了他一番,方派了一众精锐骑兵,护卫他前去。

    接下来,多尔衮下令,立刻为皇太极举办了一场简易的葬礼,在辽阳东边,给皇太极随意择了一处陵寝之地,因为天气极寒土地冻硬无法深挖陵墓,又因为将来还要迁葬盛京,故只是草草用浮土填了一番后,就此了事。

    随后,多尔衮调兵遣将,将一众前来投靠自已的兵马,分派到各地边境去,以严备唐军趁机袭扰边境。而最为精锐的兵马,则依然屯驻在辽阳,由多铎负责加紧训练,准备在下大雪之前,再由自已亲自率领整训好的大军迅速北上,然后全面进攻盛京,争取将盛京城一举拿下,把豪格部一击而灭。

    他暗想道,只有等到盛京城被自已拿下,豪格部全被消灭后,自已现在这个摄政王,才能最终顺利登基,成为真正万众臣服的大清皇帝吧……

    两天后的上午,范文程在一众骑兵的保护下,来到了盛京城外。

    随着年节将近,天气愈发寒冷,他们到达的这一天,天上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冻雨,天气变得极其阴冷,城外的坑洼积水之处,皆结了平滑如镜的冰层,远远看上去,有如一面面发亮的镜子一般。

    然后,范文程这支队伍,打着使者旗号,一路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些能跌死马匹的冰镜,好不容易才来到了戒备森严的南门城下。

    范文程派人,向城头大喊,说自已是多尔衮派出的使者,求见肃亲王豪格。

    城头守卫的军兵闻令,又看到范文程等人皆是一副重孝的模样,顿时大吃一惊,急急前去禀报正在城中广场上亲自训练兵马的豪格。

    而听到了军兵禀报,说多尔衮派人过来,还身着重孝,豪格的脸上,霎时变得一片惨白。

    不是吧,多尔衮派了人过来,还身着重孝,那岂不是说……

    豪格更不多想,立刻叫上鳌拜,一同赶往盛京南门城楼上。

    二人上得城头来,却见一行素衣素甲的人马,驻步在那冻成一条晶莹玉带的护城河外,他们中为首的那人,不是大学士范文程,又还能是谁?

    见到这汉人大学士范文程亲自前来,豪格心头不由得涌起一团怒火。

    他知道,这范文程原本是在盛京文馆就职,甚被父汗所看重,自已以往为了拉拢这个被父汗看重的家伙,也没才给过他好处,却没想到,此人在这重大关头之时,估计是反复权衡了一番,认定自已会最终失败,竟舍了本职工作,前往辽阳投靠多尔衮,实是端的可恨。

    而这时,那范文程也已看清了,豪格与鳌拜二人已走上城头。在他与豪格二人目光对视之际,范文程在心头,忽觉一股说不清的滋味。

    他当然知道,自已多受皇太极恩惠,豪格也曾用心拉拢过自已,只不过,自已出于现实考虑,最终还是去投靠多尔衮,这般行径,着实太不光彩,也足以为人垢病了。

    只不过啊,这个世道,为了权利与财富,自已只能舍弃这些旧日恩宠,而另投新主了。豪格,你休要怨我,要怨,就怨你自已实力不够吧。

    范文程想到这里,一声轻叹,便朝城头大声喊道:“肃亲王,范某此来,乃是摄政王之命,向你等传达重大消息。你等需知,皇上已于前些时日,在东征大军返回抚顺之际,不幸过世,大行登天,现已暂葬于东京辽阳城外,我等特来告知肃亲王,望肃亲王节哀顺变。“

    听到这个有如晴天霹雳一般的噩耗,豪格忽觉眼前一黑,整个人身体一晃,险些从城头倒栽下来,幸得一旁的鳌拜紧急扶住,才没有跌倒。

    “你,你说什么……“

    重新站稳的豪格,脸色煞地变得惨白,双眼瞬间蒙上一层泪雾,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又嗑嗑巴巴地对问了一句。

    尽管在看到范文程等人一身缟素之孙,豪格已有心理准备,但他当真听到皇太极死亡的消息时,他还是如遭重击,几乎忍不住就想放声痛哭。

    现在皇太极离世,那就是说,自已现在再不能指望汗阿玛复原,以重新掌权,从而让大清帝国恢复原状了。

    从现在开始,必须要丢掉一切幻想,要仅凭自已的力量,去与多尔衮这厮斗争到底了。

    对于这个的重任,豪格说实话,虽然他在表面上作出一副坚定无畏的样子,但从心里来说,还是很有些抗拒的。

    不过,算是在政坛中浸泡多年的他,自然明白现在不是展示软弱与无能的场地,从而迅速地从软弱涣散的状态下清醒过来,便对范文程厉声道:“范文程,你这贼厮,好好给本王讲清楚,我汗阿玛到底是怎么过世的?你老实说,汗阿玛是不是被那奸诈狗贼多尔衮,给卑鄙谋杀的?!“

    听了豪格这声色俱厉的询问,范文程脸色闪过一丝尴尬之色,他略一沉吟,但迅速地回答道:“肃亲王,你错怪摄政王了。皇上自东征回返后,一直处于不能理事的痴呆状态,但到了抚顺之时,不知为何,在晚上突犯狂疾,夺得一把切药刀后,便大肆攻击周围之人,那些医官见状,急急将其按止,却在制伏夺刀的过程中,不慎切到皇上喉咙,让皇上最终因为流血过多而亡,实属误杀。而后,摄政王才急急赶到,然而,皇上已然殡天而去,再无挽回余地。见此惨状,摄政王痛泣不已,几致昏厥。随后为平息众怒,便着那医官与他的两名徒一并斩杀,以惩其医术不精且大不敬弑上之罪。肃亲王,此事为多人所见,非是在下可以随意编造之辞。肃亲王若不是相信,可随范某前往辽阳亲自调查,自然会发现,范某所言非虚,决无任何欺瞒之语也。“

    听了范文程的话语,豪格心下甚疑,不过他略一思索,便立刻觉得到范文程此话,不过多为虚辞假话罢了。

    他仰头发出两声惨笑,又厉声道:“范文程,你休在这里巧言令色编造虚词,你以为,本王看不出你是在撒谎吗?!皇帝自受伤以来,连日饮食懒进,四肢无力,纵然突发狂疾,亦是体虚无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