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更叫秦爸爸秦妈妈纳闷了,他们望望柳夫人,柳夫人也在笑。
柳先生说,你每年逢年过节给我寄的钱,我一分未动,都存在银行里,而且我叫做什么金融生意的学生替我换得都是银元,不怕它贬了钱的,集少成多,十多年下来,已有500多元了。前天我在印书馆,就叫那学生送来了,等会就拿给你。以前我是资助过你,但我那是想有回报吗?
秦爸爸说,叫我说什么好呢?柳老师对我真是,啊,不,柳老,柳老兄对我来说真是一生的福星啊!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二)
秦妈妈还是在蔓青小时候见过他,当秦妈妈再次见到柳蔓青时,她觉得蔓青就是自己理想中的儿媳。再当蔓青接过她有点歉意地递过去的戒指时,秦妈妈不知怎的留下了眼泪,反倒是由蔓青来安慰她了。秦妈妈觉得自己一点东西都没有拿给,马上就要成为长媳的蔓青,有点委屈,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太对不起她了;而蔓青却觉得和爸爸平时介绍的一样,秦家虽没有什么财产,但一家人都很实在,也都有文化,和出身在知识家庭的她谈得来,庆幸自己能嫁个好人家。
第四十二章三喜临门()
(一)
秦兴旺的婚礼办得很热闹,原计划60桌,八人一桌,400来人,但由于婚礼前几天,秦的任命下来了他被任命为江阴防线兵工军火厂库的长官,这下来的人就多了。前后三天,共办了一百多桌,可把秦柳两家的人忙坏了。
当时民国政府从形势判断,日本人迟早要从上海开始,然后再沿京(南京)沪铁路线进攻中国,这是当时中国的最主要的经济政治命脉所在。
上海一带无险可守,第一道防线很容易被突破,遂决定在江阴无锡一带建立第二道防线。所谓防线,首先必须解决武器问题,在江阴附近设立一兵工仓库,一来可以为一触即发的淞沪战事提供武器等物资供应,二是为江阴防线做准备。需要一名不仅懂打仗,而且懂得各种武器,特别是德式武器的军官来做这个仓库的长官。
秦兴旺非常符合各项条件,在德国认真学习和基本掌握了各种德国武器的性能,再加上他虽然原是十九路军的一员,但他也是黄埔毕业的委座门生,也就是天子门生啊!
再加上,秦兴旺本人也不太愿意再回到那,被南京政府歧视,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十九路军老部队去,遂去请缨,旋被任命为这个兵工军火厂库的长官。
在常人眼里这可是个肥缺啊,非嫡系是不可能得到的。于是来柳家贺喜的时候都说恭贺三喜临门。这样一来,江阴司令部上下部分军官,按照惯例都要来祝贺。再加上秦为了办好差事,特地从老部队调来仓库的十几名老部下,像曾猴子他们。本来是用以加强自己的势力,但猴子他们听说了,会不来帮忙吗?这样这十几人,刚报到就派上了用场,跑前跑后,前后里外招呼的事,就全靠他们了。他们也高兴,忙得不亦乐乎。
(二)
来贺喜的人之多,让秦兴旺感觉到爸爸在他们耳边从小就常常赞颂的柳先生;真是名不虚传。
最多的是他的弟子三三两两寄来的贺礼,因为有多少柳老先生曾经的弟子得过他的赞助,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当然这些钱,婚礼过后,柳先生嘱咐蔓青一一退还了。
最让秦兴旺眼馋的,是那些当时的文化名流,知道送钱来贺喜;反惹柳老先生不开心,转而精心制作的贺章等字画。送家来后,让秦兴旺爱不释手。蔓青笑着怪他说,到底是农村来的孩子,这些以后还不是你的?
但有一人送来的厚礼,柳老先生却要蔓青兴旺立马收起来,那就是蔓青同父异母的哥哥送来的一个大红包。
蔓青的哥哥现在在上海生意做得很不错,来的时候穿得笔挺,咋一看非常像柳先生年轻时相片上的模样,但就是目光够不上柳先生年轻时那么明亮有神。他一进门就笑眯眯的,很恭敬地叫了父亲和阿姨,问候了秦叔叔和秦阿姨,给蔓青和兴旺递上了红包。晚上蔓青打开后,发现居然是一张一千元的现金支票。当时在上海,二、三千元可以买个小三间的房子了。蔓青告诉爸爸,柳先生说,收下!还算他母子俩有点良心,当初我们柳家在老家的财产我可一分都没拿,你不信问你的公公,我们在学校可是几乎天天吃食堂的。现在有啥不好意思的。
柳妈妈也在一旁说,你们就收起来吧。你哥哥结婚时我和你爸爸去过,你爸爸招呼了一下就走了。我可是在那边住了好几天的,他们还是挺富裕的,什么暖房酒、正日酒、回门酒、会亲酒,办了好几天,小菜啊不要太好啊哦。
蔓青和兴旺这才将支票收起来,准备以后自己再积攒一点,买个靠近父母家一点的房子。
(三)
新婚之夜本是两人极度缠绵之际,但由于两人一天招呼下来,实在是疲惫不堪。蔓青平时不太穿高跟鞋,一天从早晨开门迎客,到晚上等最后送走“帮忙”的猴子他们回军营,脱下鞋,她每天都站立不稳,都要由秦兴旺抱进房内,倒在床上,不一会两人睡着了,想有肌肤之情都没有力气。第二天,周而复始又是忙累一天。
当三天的婚宴结束后,本来秦兴旺的老部下准备了诸多节目,预备闹洞房用的,也为和柳蔓青熟悉熟悉,但看到两位新人疲惫而又无奈的微笑后,猴子说,饶了他们吧了。于是这十几个喝完了最后一瓶酒,摇摇晃晃地回兵营去了。当然,临走红包是不会忘了讨要的了。
第四十三章好日子太短了()
一
外公替孩子起名为秦伯云。在中国文化的典籍——孔子的《论语》中,有一段话说,周有八士,伯、仲、叔、季,于是后人就常用这几字给孩子排名。伯字按照中国起名的老办法,就是家中老大的意思。
每当外公外婆在学校寒暑假来临时,念叨着北平的爷爷奶奶何时来的时候,小伯云就会叫女佣抱着,在门口转悠着要吃酸糖球了,有几次还真给他等到了。寒假来临;爷爷奶奶来沪;都要带上好几串北方特有的;大大的糖葫芦,一路小心呵护着,生怕弄脏了,压碎了。一到上海,见到小孙孙,第一件事马上给他。小伯云高举着,一边跑着,按南方的方言;叫着酸糖球来了。
当暑假时爷爷奶奶来沪时;小伯云又叫着要酸糖球;他们就忍不住哈哈大笑了。那时卖糖葫芦的小贩哪有冰箱;不仅是夏天没有糖葫芦卖;就是有的卖,带到上海来;酸糖球真要变酸了。
见不到糖葫芦,小伯云不免要一阵哭闹,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一起来哄。小伯云一见这么多人来哄他,免不了一阵耍泼。
其实,伯云的外公外婆也很想北平的爷爷奶奶来。几十年的交往,有多少人和事可以攀谈,这个小孙儿又可以给他们带来多少欢乐。年纪大了嘛;就图有个乐子了嘛!
看着四个老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的时候;兴旺常说;哎;看来还要再要个孩子才够分!蔓青在一旁;就会不无道挑逗地对丈夫说;那要看你有没有本事?
逗弄的小孙儿疲倦休息之际,他们四人正好可以搓搓小麻将。秦爸爸、亲妈妈不怎么打牌,牌技差点,于是柳老先生经常赢,柳夫人就说,刚才还看你想打瞌睡,怎么现在就醒了啊。当时的麻将使用竹骨制成,柳老先生得意洋洋地说,我是竹牌一响,眼目清亮。可不许赖啊,谁输了,可是要请客吃小馄饨啊!
二
江阴防线的军火库座落在鱼山。南京到上海的公路在鱼山拐了个大弯;拐弯处有一条路隐匿在鱼山的山色中,极不易被人发觉。这条蜿蜒曲则的路串着三处有建筑物的地方,最靠近京(南京)沪公路的第一处是军火库;第二处是一座规模不大却很古朴的寺庙;最里面第三处是几座别墅组成的公馆。人们流传说这几座别墅是宋美龄来住的地方,说这条路就是为了宋美龄每到秋天山栗子熟了的时候,会来到山北镇上的赵五酒家品尝栗子糕和叫花鸡而修建的。
秦兴旺觉得宋美龄来那家名菜馆吃过饭到有可能,住在山里的公馆不太可能,反正他在军火库这几年没见过多大的仪仗。说明这里的民风和全国各地的人们一样淳朴,见到好东西都以为是最高统治者的,就像以前说天下是皇上家的一样。但是秦兴旺知道;这样的公馆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
(三)
秦兴旺在军火库也见识了肥缺的好处,原来国民党部队大都都是吃空饷的,特别是杂牌部队,一下子全部换成了新武器,还不乐疯了。为了找点拿到物器,他们常常都不惜花钱,有钱的就赶紧找关系付钱,没钱的就干脆卖武器,比如准备给他们部队发一百支枪,他们只领八十支,卖掉二十支的钱用来上下打点,反正他们人数也比正规编制人数有空缺。
曾猴子此时已被秦兴旺提拔为中尉副官,平时这些事都由他来打理。
每当有部队来换装或领装备,秦兴旺都会在一旁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各种装备的功能和用途。
但那些用惯杂牌武器的部队,一下子换上了全套的新家伙,兴奋之余,有多少士兵和长官能完全仔细地听进去啊!
往往一边是秦兴旺讲得口干舌燥,一边是士兵们只顾把枪栓拉得刷刷响。
但秦兴旺每次都坚持着,他深知哪怕多一个战士熟练地使用武器,在战场上就会多一个杀敌的勇士!
德式的迫击炮运来了,让秦兴旺感到中国的军队比自己在五年前参加第一次淞沪抗战时,在装备上多少有了点进步。那时候他们步兵部队几乎没有炮,冲锋和阻击敌人的冲锋有炮火支援那是奢望。
现在虽然到团一级才配备迫击炮连,但毕竟能给步兵一点掩护了。
有一门迫击炮在运输过程中不知怎么损坏了支撑,秦兴旺马上吩咐造表上报报损,一边叫机械师们想方设法加焊、调整、试炮,终于让军火库有了“自己”的炮了。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原计划在抗战开始能前装备24个德械师,但实际上在淞沪中日大战开战前只装备了三到四个师。
(四)
8。13上海开战前,秦兴旺催促柳蔓青带家人赶快转移到武汉去。他心里清楚上海一旦不保,南京危在旦夕,武汉已经被内定为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了。
上海开战后,秦兴旺差不多一天一个电话催促,但柳先生每次都说再等等、再等等。他的理由第一是等北平的亲爸爸、秦妈妈,他们辗转来到上海后,又说万一中国军队打胜了,不是就不要逃难了吗?实际是他不愿意离开家乡上海。要他到暂时还算安全的租界去租房住,靠外国人来保护,对他来说更是奇耻大辱!
柳先生此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大家也不好勉强他。况且大家也知路途艰难,更怕路上的饥饿和病痛,另外就是心中还存在着一点中国军队能打胜,日本鬼子会退兵,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作为军火库的头,秦兴旺知道,上海战场上只有三门重炮。这三门重炮中,只有一门是勉强实战能用的,其余两门只放的响,准心就谈不上了。第一次淞沪会战,给了日本鬼子上海住兵权,没有重炮怎么能摧毁鬼子的地面堡垒?
而江阴防线这边,德国的大炮刚运来不久,正在组装,不是刚组装好,就有战斗力的,战争是真刀实枪的玩命,不是放礼炮,放响就行!要有一批熟练操纵大炮的官兵才行,既要打的准,又要打的狠!否则怎么会有战斗力?
(五)
8月26日,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了满是平民的上海火车南站,造成重大伤亡。坐火车离开上海已基本不可能了,只有走水路了。
柳蔓青到十六铺码头去买票,只见那不仅人山人海,更有那堆积如山的物资,她一个女子去排队买票,是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买到船票的。
第四十四章中国的空军节()
一
当小伯云三周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8月13日,上海的枪声打响了。当无数热爱和平的人们,还存在着这可能又是一场磨擦,打个几天就会停当的奢望,殊不知日本鬼子以出云号为首的大批战舰,早已游弋在海防形同虚设的长江口之外了。
8月13日夜的小规模冲突,因日本的人数少,打了一阵,好像暂告平静。但大多数挂念着国家命运的将士的心,不会也不可能平静,他们知道财狼已张开了嘴,不会不咬人就乖乖地离开的。
8月14日,上海战区上空乌云密布。很不适合飞机的飞行,更何况那时的飞机,又没有现代的电子导航,主要靠的是飞行员的技术。
人在杭州笕桥机场的高志航,就是那位,现在两岸几个地方都有纪念他墓碑的高志航,和一班空军指挥人员觉得,日本鬼子一定会来增援上海的地面部队,搞偷袭。
他打电话命令正在北方转场的他的第四大队的飞机,立即飞来笕桥机场,幷叫把他的战机也开过来。高志航的第四大队是当时中国空军战斗力最强的飞鹰大队,都使用的是美国霍克飞机。那是几年前,高志航费经周折,代表中国,从美国进口的。
当第四大队的霍克飞机,陆陆续续降落在笕桥机场,飞行员们准备下机休息,并给飞机加油之际,空袭警报响起。
高志航边打手势,边高喊着,飞起来,飞起来。随即跳上飞机,第一个飞上烟云密布的天空。其他飞行员一看,大队长匆匆忙忙就起飞了,一定是日本鬼子的飞机来犯了。油也不加了,根本不能够有半分钟的休息了,纷纷拉起机头飞向空中。
果不其然,当高志航率领的,他的三个中队27架战机,刚刚起飞,就遇上了鬼子从台湾机场起飞的轰炸机,真是千钧一发啊。鬼子的飞机躲在云层里,果不其然想搞偷袭,但还是被高志航和他的战友们发现了。英勇的高大队长立即开火,一举击落了一架敌机,开创了中国空军击落日本战机的记录。随后,他又发现3架日机,便抓住机会迅速占据有利位置,瞄准攻击,又击落日机1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